(通知)青少年精神健康前沿论坛(10月27日)

91百科网 70 0

青少年心理健康前沿论坛

本次会议的目的是加强跨学科学术交流,改善青少年心理健康。 本次会议由温州医科大学公共卫生中心、温州医科大学附属康宁医院、中华预防医学会行为健康分会、中国心理学会行为健康专业委员会、青少年心理协会共同主办。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健康促进与教育专业委员会由协会行为健康分会、香港行为健康协会、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实验室共同主办中山大学社会认知神经科学与心理健康。 参与者包括公共卫生、精神病学、心理学、健康促进、行为健康等专业的研究人员、临床医生和其他感兴趣的各方。

会议组委会成员

董事长:刘德辉

联合主席:王连跃、徐东武、叶静吉、刘家明

成员:肖水源、甘益群、林丹华、郑毅、张建新、孙颖、唐欣、赵克、张国华

王宝峰杨博于艳秋张丹宁

会议日程/地点

(一)2023年11月10日报名

(2)2023年11月11日08:20-20:30,学术会议

地点:温州医科大学附属康宁医院国际报告厅

海报交换

会议将包括海报交流会。 主题是青少年心理健康。 请于10月27日前将500-800字的摘要发送至1966069189@qq.com,具体格式要求请参考论文摘要模板(点击文末“阅读原文”即可查看)。 我们将对摘要进行评选,结果(现场海报展示或网上展示)将于11月3日通知投稿者。海报尺寸为85cm*120cm,竖版。

会议内容

会议事务相关指示

本次会议不收取会费。 线下参赛者交通费用自行承担。 11日提供午餐和晚餐。

本次会议可以“线上+线下”实时参与。 为方便会议安排并及时获取本次会议最新信息,请有意参会者于10月27日前扫描以下二维码并填写参会回执进行报名。 11 日晚的发言者数量有限。 有兴趣参加者请在参加收据上登记。 观看会议在线直播的链接将发送至会前参会者回执中预留的邮箱。

会议联系人:易鑫 18980812775(微信和手机)

张丹宁 18705317265(微信和手机)

温州医科大学公共卫生中心

2023 年 10 月 16 日

附:演讲专家介绍(按出场顺序排列)

刘德辉、刘銮雄,浙江大学光标讲座教授、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硕士、博士,英国皇家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院士,温州医科大学精神卫生学科教授、领军人才,温州医科大学附属康宁医院社会心理学首席科学家,香港中文大学终身教授、博士生导师、健康行为研究中心创始主任。 曾任香港中文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副院长、中国科学院海外评审专家、中国科学院心理学客座教授。 入选斯坦福大学前2%科学家(2021年全球20万名前2%科学家中总排名2765位;中国医学排名13位,全球医学排名893位)。 刘教授是国际知名的行为和心理健康专家。 曾获国际行为医学学会颁发的杰出科学家奖(唯一华人)和国际合作奖,该学会在全球25个国家设有分会。 多次受邀担任世界卫生组织顾问。 现任中华预防医学会行为健康分会副主任委员、清华大学客座研究员、中山大学海外名师、多家国际杂志编委。 还曾担任协和医学院、中国科学院心理系、中南大学客座教授。 获得科研项目资助130余项,发表sci/ssci文章近700篇(包括Lancet、BMJ),被引用近27,000次,h指数为80。

肖水源,医学博士;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原中南大学湘雅公共卫生学院院长(2002-2014)。 中国预防医学会行为健康分会主任委员;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危机干预专业委员会常委(2004-2014年,担任主任委员); 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美国中华医学基金会特聘教授。

赵国祥 河南师范大学教授

现任中国心理学会理事长

中国心理学会会员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学位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教育部心理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教育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

《心理学研究》杂志主编

姜文,国家精神卫生与心理卫生防控中心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健康管理研究员。 分管政策研究部、培训发展部、社区康复指导部等部门。 兼任中国卫生经济学会第九届理事会常务理事、中国健康信息与医疗大数据学会继续医学教育专业委员会副主任、社区心理健康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社区卫生协会心理健康专业委员会。 曾在人口计生委国际合作司、宣传教育司、办公厅工作,历任总局政府信息处、宣传处、健康促进处处长。委员会办公室。 牵头全民健康素养提升行动工程、“健康中国行动2017-2019”大型社会宣传活动、贫困地区健康促进三年行动等,参与“健康中国行动”行动一( 2019-2030):《健康知识普及行动》发布与解读。

郑毅,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中国杰出精神病学家,国际儿童青少年精神病学杰出贡献奖获得者。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儿童精神病学首席专家; 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副主席; 中国优生科学协会常务委员、妇女儿童心理健康分会主任委员; 中国生命关怀协会常务委员、精神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儿童心理健康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北京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主任委员;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基金会精神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西方双相情感障碍委员会主席; 亚洲多动症联盟主席; 亚洲儿童和青少年精神病学医学及相关学科协会前主席; 国际儿童和青少年精神病学及相关学科协会前副主席兼顾问。

谭立文 主任医师

中南大学心理健康研究所睡眠障碍研究室主任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临床心理三病区(睡眠/康复)主任

中华医学会行为医学分会睡眠医学协作组组长

湖南省医学会心身医学与行为医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湖南省医学会睡眠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通知)青少年精神健康前沿论坛(10月27日) 心理学专业 心理干预 心理健康 第1张

中国医师协会睡眠医学专家委员会委员

张金涛,北京师范大学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博士生导师。 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 近年来研究主要集中在青少年网络游戏成瘾形成发展的行为和脑机制,以及心理行为干预和经颅电刺激(tDCS)等脑刺激技术干预网络的效果和机制。游戏成瘾。 主持和参与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科技部、教育部资助的基金项目。 在《Brain》、《Addiction》、《Neuroscience & Biobehavioral Reviews》、《Neuropsychopharmacology》、《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ur》、《The American Journal of Psychiatry》等中外顶级精神障碍和成瘾学术期刊发表研究报告和论文80余篇。

甘益群,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教授。 发表研究论文170余篇,其中第一作者及通讯论文140篇。 主持多项国家级科研项目。 现任国际SSCI期刊Applied Psychology: Health and Wellbeing (co-EIC; IF=7.521)联合主编,国内期刊Acta Psychologica Sinica和Advances in 副主编。环太平洋心理学心理科学杂志。 中国心理学会行为与健康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国际应用心理学会(IAAP)健康心理学分会主席。 他是中国心理学会认可的“心理学家”、国际应用心理学会(IAAP)院士、美国心理学会(APA)健康心理学分会杰出国际会员(Fellow同等)。 研究领域侧重于压力应对和健康心理学。

林丹华,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获得者,中国心理学会认证心理学家。 教育部高等学校心理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心理学会学校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预防医学会行为健康分会副主任委员、北京市妇产科学会心理学分会. 担任SSCI收录期刊Applied Psychology: Health and Wellbeing副主编。 作为首席专家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十三五”重点项目等多项国家、省部级重要项目北京教育科学. 发表中英文学术论文150余篇,其中3篇被ESI列为全球高被引论文。 研究领域为儿童、青少年和大学生身心健康的预防和促进,尤其擅长逆境/压力下的心理调节和干预、正念治疗干预等。

张建新,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二级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原中国社会心理学会会长、中国心理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社会科学院青少年心理健康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心理卫生协会

孙颖,教授,博士生导师,安徽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儿科与妇幼保健教研室工作人员。 安徽省“特支计划”领军人才、安徽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 澳大利亚皇家儿童医院默多克儿童研究中心访问学者,中华预防医学会儿科青少年健康分会、行为健康分会常委,中华医学会学校卫生分会常务委员学生营养与健康促进会、安徽省预防医学会儿科青少年健康专委会。 协会会长、安徽省健康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科研方向立足于儿童青少年身心发展与健康促进。 目前以第一/通讯作者在《JAMA Pediatrics》、《Am J Obstet Gynecol》、《儿科学》、《中华儿科杂志》、《中华预防医学杂志》等国内外重要期刊发表文章。 论文七十余篇。 获第四届淮海市科学技术奖二等奖、中华预防医学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中国妇幼保健科学技术奖三等奖。

唐欣,上海交通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 回国前曾任芬兰赫尔辛基大学副教授(Docent职称)、博士生导师。 入选上海市海外领军人才(上海市千人计划)、上海市浦江人才。 研究方向包括学生学习动机、社交和情感能力以及心理健康。 研究成果发表于人格与社会心理学顶级期刊JPSP、教育心理学顶级期刊L&I、美国科学院院刊PNAS、权威JYA等国际顶级权威期刊青年研究杂志。 同时担任4种国际权威期刊的编委(均为SSCI 2区及以上)。 在芬兰期间,他和他的团队获得了多个芬兰国家项目和欧盟项目的批准,资金支持超过100万欧元。 联合开发学生心理健康智能平台系统SchoolDay Wellbeing,被全球教育创新平台HundrED评选为2021年重点推荐产品。

陈润森现任清华大学万科公共卫生与健康学院特约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海外)资助。 曾任国家精神科和精神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兼职特聘研究员。 他拥有牛津大学精神病学系博士学位。 他的研究领域包括心理健康流行病学、精神病理学机制和预防干预研究。 目前研究方向包括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自伤与自杀行为、数字化干预治疗在心理健康与精神疾病中的应用。 现任中国预防医学会儿科青少年健康分会委员,《全球化与健康》杂志副主编,《BMC Medicine》、《双向情感障碍》等杂志编委。 近年来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含共同作者)在BMJ、Nature、Lancet、JAMA、Plos Medicine、Molecular Psychiatry等期刊发表多篇高水平论文。

叶吉吉 主任医师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康宁医院副院长/儿童青少年心理中心主任

温州医科大学精神学院副院长

国家临床重点专科(精神科)带头人

浙江省健康创新人才

中国医师协会精神科医师分会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心身医学分会委员

中国社会心理学会婚姻家庭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委员

浙江省医学会精神科分会副主任委员/儿科组副组长

浙江省心理健康促进会副会长

青年学者论坛演讲嘉宾介绍(按出场顺序)

曲迪阳,清华大学万科公共卫生与健康学院助理研究员,清华大学水木学者,入选国家博士后国际交流计划引进项目。 毕业于香港城市大学心理学系。 长期从事儿童青少年情绪障碍、自伤和自杀的流行病学、精神病理学和心理干预研究。 在Nature、JAMA、Lancet等国际期刊以第一或通讯(含共同作者)发表论文多篇。 主持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1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等研究项目。 目前正在接受系统的心理咨询理论学习和临床实践培训。

余艳秋是香港中文大学博士、博士后。 现任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研究员/硕士生导师、香港中文大学健康行为研究中心客座助理教授、温州医科大学客座教授、副秘书长。复旦大学健康传播研究所所长。 主要研究方向为跨学科行为健康与心理健康研究,包括成瘾行为(如游戏成瘾、手机成瘾)、青少年心理健康、传染病相关行为和心理反应等。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并作为主要成员参与科技部“十二五”/“十三五”等多项中国大陆/香港科研项目”重大科技子项目和香港教师发展计划项目。 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ur、InfectiousDiseases of Poverty、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ental Health and Addiction等SCI/SSCI期刊发表论文约40篇。

郭静,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副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国家社科基金应急管理系统专项、北京市社科基金重点项目。 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其中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Psychological Medicine、JAMA Network Open、Psychiatry Research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CSSCI、中文核心收录6篇论文、出版社会科学文献。公司出版专着1部。

香蜜,毕业于日本早稻田大学,获硕士、博士学位。 回国前曾在日本国家国际医学研究中心流行病学研究部工作。 现任上海交通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副教授/研究生导师。 主要从事行为生活方式与心理健康、精准行为干预等研究,以多变的“行为生活方式”为主要元素,探讨其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通过建立风险预警模型,可以对心理问题做到早发现、早预防,并结合行为改变理论机制,实现高依从性、针对性精准干预。 曾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Progress In Cardioangio Medicines、Psychiatry Clin Neurosci、Journal of情感障碍、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ehavioural Nutrition and Physical Activity等高影响力杂志发表论文多篇。 SCI期刊1区。作为第一负责人主持多项国家、省部级项目,参与多项重点研发项目、重点学科建设等项目。 曾获全球杰出华人留学人员奖、上海市“科技创新行动”晨星人才计划,入选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第四届青联委员、杰出青年人才计划。

范云阁现为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特聘副研究员。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心理学博士、北京大学应用心理学硕士; 国家心理治疗师、二级心理咨询师。 荣获国家优秀自费留学生奖学金。 主要研究领域为临床和健康心理学,开展多项队列研究和临床干预研究。 具体方向包括健康行为促进、社区心理康复、心理危机干预等。获得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广州市哲学社会科学发展项目等资助。 相关研究成果以第一作者发表在《British Journal of Health Psychology》和《Applied Psychology: Health and Well-being》等期刊上。

丁如意是中山大学“百人计划”引进人才(副教授)。 毕业于香港中文大学心理学系,获博士学位。 博士期间,作为访问学者前往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心理学系。 博士毕业后,在清华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 目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中山大学年度高等学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青年教师团队项目、广州市基础研究项目青年博士“扬帆”项目等9项科研项目、中山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青年教师同山教育基金、中山大学引进人才基本启动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第69批一般资助项目、深圳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2022年度课题普通项目、香港中文大学社会科学学院论文研究基金、香港中文大学社会科学学院跨学科论文研究基金。 发表论文近20篇(其中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或共同通讯作者)论文10余篇),成果发表于Development and Psychopathology、Journal of Affective Disorders、Psychological Assessment、Journal of Cross-Cultural Psychology 、Family Process、心理学报等国内外优质期刊。

王哲晨,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青年副研究员,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心理学院名誉研究员。 他拥有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心理学院博士学位。 他的研究方向和兴趣包括阶级分化和不平等对社会心理和健康的影响。 在European Journal of Social Psychology、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Bulletin、Psychological Science等国内外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10篇),相关成果得到美国学会认可人格与社会心理学。 (SPSP)官网专题报道,并被Wiley出版社评为年度被引用次数最多的论文。 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科协智库青年人才计划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一般资助项目等国家、省部级项目。

公立心理健康中心

子午通讯社| 陈一宁

初步审查| 徐升

评论 | 钱军

最终审判| 徐东武

请点击下面的链接获取论文摘要模板。

标签: 心理学专业 心理干预 心理健康

发表评论 (已有0条评论)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