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我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发展路径主要分析

91百科网 100 0

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家共同语言教育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国家共同语言教育政策顶层设计不断加强; 支持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形成强大合力;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资源短缺问题得到明显改善; 开展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的社会环境不断优化。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评价体系日益完善。 面对新征程,我国国家共同语言教育的发展路径主要包括:一是提高各级各类学校国家共同语言教育质量; 二是全面赋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 三是加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教育治理能力建设。

关键词: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 发展; 前景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存在于教育的各个方面,嵌入到教育的各个领域,包括家庭教育、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社会培训等。开展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发展和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宪法规定的职责,是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途径,是实现教育现代化、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必然要求。

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越西县越城镇西城中学的老师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给学生授课。李静 摄

新时代我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取得的成就

开展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持续推进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大力推广普通话,推广规范汉字,开展扫盲运动。 在扫清语言交流障碍的同时,也为我国普及教育、推进教育现代化、提高亿万人民的科学文化素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教育部、国家语委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和教学工作的重要论述按照关于语言文字的重要指示精神,全面推进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工作,大力推进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普及。 目前我国普通话普及率已从2000年的53.06%上升到2020年的80.72%; 原“三区三州”普通话普及率已达61.56%; 文盲率下降到2.67%,实现全国通用语言文字。 全国语言文字基本普及、语言沟通障碍基本消除的历史目标,创造了多民族、多语言国家统一的共同语言教育的成功范例。 [1]

一是国家共同语言教育政策顶层设计不断加强。

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为我国语言文字事业发展提供了根本方针。 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强调,“要完善民族地区各级各类教育,全面加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不断提高科学文化素质”。各族人民的素质。” 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七次中央西藏工作座谈会和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都强调加强民族地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的重要作用,并分别指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重要”。 “从小抓起”“要把加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作为重点、基础任务,作为民族地区工作的长远战略和坚实基础”。 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上再次强调要“提高民族地区教育质量和水平,加大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力度”中国共产党。 2021年《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的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明确将实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教学作为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创新,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

从国家规划来看,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将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推广和普及列入“民族教育”第27条。 2012年发布的《国家中长期语音和言语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2-2020年)》重点关注农村、边远、民族地区,提出要“扎实推进和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和通用语言文字”。书面语言。” 2016年,教育部、国家语委印发《民族语言文字事业“十三五”发展规划》,进一步提出“加快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在少数民族地区的普及”和“在农村和少数民族地区推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 普及和攻击。” 2018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乡村小学校和乡镇寄宿制学校建设的指导意见》进一步指出,“创造条件引导学生在学校生活中广泛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 “学”是“育人”的重要一步。 人体模型的一部分。 2020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文字文字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进一步明确“全面加强文字教育”。少数民族地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为新时代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发展提供指导。 系统部署普及工作。 2021年,教育部、国家语委部署了语言文字“十四五”规划重点任务,提出“全面加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

从实施规划的精神层面看,主要着眼于三个层面。 一是着力推进脱贫攻坚。 2021年,教育部、国家乡村振兴局、国家语委联合印发《完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工程推进普及助力乡村振兴工程实施方案》,重点关注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地区以及普通话普及率达到85%的地区。 基础较好的省市提出了分地区开展国家共同语言教育的具体措施。 二是抓好学前教育。 2018年,国务院扶贫办、教育部印发《关于开展“学前学普通话”行动的通知》,对学前学习普通话提出了具体要求。 2021年教育部办公厅发文​​实施学前儿童普通话教育专项规划,以少数民族地区和农村地区为重点,着力提升学前教师国家通用语教育教学能力。 三是抓好三科教材统一编写。 2019年,教育部教材局印发《推进中小学三科统一教材“铸魂工程”实施方案》,提出了推进全国通用教材的具体方案。从三科统一教材的角度看语文教育。

二是形成支撑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的强大合力。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是基础性、整体性、全民性、社会性的教育,需要全社会力量的参与。 进入新时代,党委主导、政府主导、社会支持、学校参与的共建模式已经形成。

国家语委各成员单位分工协作,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主动谋划、积极行动,不断创新国家通用语言教育方式。 中宣部大力宣传党的国家共同语言教育政策和各地的有效做法和典型经验,营造了良好氛围;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将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纳入职业技能培训体系,指导民族地区技工学校和职业培训机构开展农村少数民族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 工业和信息化部持续完善语言和信息技术标准体系,引导中国移动、中国电信等企业利用信息技术支持少数民族地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 国家民委继续推进少数民族农民工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 中华全国总工会结合国家职工素质建设工程开展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 共青团中央利用农牧民夜校这一重要载体,大力开展农村青少年全民语言文字教育。

东西方对口支持力度加大。 2018年,教育部、国家语委建立东西部对口支持机制。 以推进脱贫攻坚行动计划为契机,北京、江苏等东部省份对“三区三州”给予相应支持,扎实开展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助力脱贫攻坚。 2021年,教育部、国家乡村振兴局、国家语委印发《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提升工程实施方案和促进普及助力乡村振兴方案》,进一步强调要“充分发挥东西方协作和对口支持机制的作用”。 疫情期间,北京等东部地区通过普通话在线培训,大力提升少数民族地区骨干教师国家通用语言教学能力。

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提供有效帮助。 北京大学等122个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在普及助力脱贫攻坚、普及普及助力乡村振兴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以北京市语言文字工作协会为基地,组织北京市50所小学的1400余名教师,与新疆阿克陶县全部66所小学的近2000名尚不具备教学资格的教师组成支援小组。国家通用语言。 在线辅导的实施,有效提高了全县教师国家通用语言教育教学能力。

社会力量积极参与。 教育部、国家语委积极协调相关社会力量参与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 中国移动利用网络资源优势,为“三区三州”青壮年职工使用“语言扶贫”APP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提供免费网络通讯支持。 科大讯飞为52个贫困县5200余名教师培训提供免费检测服务,并在疫情期间向新疆吐鲁番市所有教师免费提供国家通用语言学习平台。 北京艾客互动科技有限公司“课堂学校”为贫困县教师提供在线学习平台和技术支持。 开书评书、优谷读书、易心悦读文化科技公司等社会力量也参与到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推广普及中。

专家学者提供了重要的智力支持。 科学研究是国家共同语言教育的坚强支撑,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内在动力。 广大科研人员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提供了重要的学术支撑。 2020年,在统计、语言学专家的支持下,对全国普通话普及情况进行了抽样调查,摸清我国普通话普及的“家庭背景”,为制定“十四五” ——年度计划”,为2035年做准备。该计划提供了坚实的数据支持。 2019年,举办中国语言扶贫与人类扶贫论坛,发布《语言扶贫宣言》。 一大批科研人员就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等问题开展了大量理论研究,出版了《语言扶贫问题研究》等著作,推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发展,促进乡村振兴。 理论支持。

三是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资源短缺问题明显改善。

国家共同语言教育高质量发展离不开教育资源支撑。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资源配置不断优化。

教师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能力有效提高。 近年来,我国以民族地区和农村为重点,大量开展教师民族通用语言教育教学能力培训。 10年来,依托线下和线上教学模式,累计培训乡村教师30万余名、民族地区教师10万余名。 此外,还利用“国学资源库”的优质课程资源,为全国数千名中小学语文教师开展免费培训,有效提升教师的国学素养和经典诵读教学。技能。

新时代我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发展路径主要分析 教育 普通话 第1张

大量优质教育教学资源有效供给。 在教育部、国家语委的统筹协调下,推出了《普通话1000句》、《幼儿普通话365句》等通用普通话学习教材以及更接地气、更实用的普通话学习教材。简单易学的袖珍书《普通话百词百句》被证明是有效的。 图书资源陆续出版。 同时,大量信息化课程资源有序开发。 “语言扶贫”APP推出“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已收集在线课程资源超过308万门,涵盖农林牧渔、交通运输等19大类。 同时,APP还链接3.9万个“5分钟课程”视频资源,涵盖生产、生活、科学等23个类别135个课程主题。

语言文字标准的基础性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语言文字标准建设是提高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质量的基础性工程。 党的十八大以来,共制定和修订语言文字标准34项,标准覆盖面不断扩大。 2013年,国务院颁布的《通用标准汉字名录》,对促进国家经济社会、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2022年,教育部、国家语委发布了《中小学生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标准及测试大纲》(试行)和《汉字部首表》。 这两项标准的发布对于完善国家通用语言测试体系、助力国家通用语言教育具有重要作用。 此外,国家语委还修订完成了国际标准《信息文献——汉语罗马字母拼写》,发布了14批外文词语标准化中文译名、通用标准化汉字笔划等一系列标准。秩序规范,满足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素养教育的迫切需要。

四是开展国家共同语言教育的社会环境不断优化。

良好的教育环境是实现国家共同语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条件。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逐步形成了学习和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良好社会氛围。

以全国普通话宣传周为平台,开展重点宣传。 自1998年以来,我国已连续举办25届全国推介周。 党的十八大以来,宣传周活动重点关注少数民族地区和边远地区,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发展营造了良好氛围。 此外,“全国宣传周领导小组”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普及周期间,各地还开展了丰富多彩、各具特色的宣传推介活动,大力宣传语言文字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有效提高全社会语言文字标准意识,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普及氛围。

综合运用多种媒体形式开展日常宣传。 以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语言文字法》颁布15周年、20周年为契机,围绕推进普及助力脱贫攻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等重点任务经典诵读、作文、演讲比赛,利用节日等重要时间节点做好日常宣传工作。 继续充分发挥传统媒体作用,依托中央和国家权威媒体,宣传报道民族地区和农村教师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情况。 充分利用微博、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形式,扩大宣传的广度和深度,开通相关公众号和微博话题,从“推动普及助力脱贫攻坚”、“推广普通话”等角度进行展示”、“推动普及下乡”各地方、各部门在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方面取得的成绩。

五是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评价体系日趋完善。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测评体系进一步完善,测评能力进一步加强,针对不同人群的测评工作大力开展。 目前,全国共有普通话水平测试机构1700多家。 10年来,共开展普通话水平测试超过6200万人次,汉字应用能力测试超过22万人次。 与港澳地区15所大学(单位)合作,对6万余人次进行普通话水平测试。 为进一步做好普通话水平考试工作,教育部、国家语委修订发布了《普通话水平考试管理规定》,每年为近900万考生提供便利服务。 2022年,经过多年的制定和测试,《中小学生普通话水平测试评分标准及测试大纲》(试行)发布,标志着中小学生从此有了基本标准用于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测试。 2022年,国家中青年劳动力通用语言沟通能力评估标准(草案)发布,并在新疆等地试点。 2023年,学前儿童普通话沟通能力评估标准发布,完成7个少数民族省份46万名学前儿童的测试。

国家通用语教育发展之路面临新征程

目前,我国19.28%的人口,即超过2.7亿人不具备用普通话进行交流的能力。 主要集中在中西部地区,特别是农村边远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 这成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的“短板”。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普及存在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语言文字工作的意见》提出,“到2025年,全国普通话普及率达到85%”、“到2035年,普及普通话”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将在全国范围内更加全面、更加全面、更加充分”的发展目标。当前,我国应加快完善与教育强国相适应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教学体系,全面提高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质量。

一是提高各级各类学校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质量。

提高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质量是教育工作的基础,是教育公平的重要体现。 对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重要意义。 面向2035年,要进一步聚焦重点群体、重点领域,全面提升各级各类学校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质量,推动完善“两行动一计划”,即“全民通用语言文字教育”。少数民族地区“两行动一计划”。 在普通话普及率达到85%的省份和基础较好的城市实施《助力乡村振兴普及计划》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高质量普及行动》。

深入推进民族地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运动,全面加强民族地区民族语言文字教育。 民族地区中小学全面实行三科统一教材,深入推进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 继续推进学前儿童普通话教育专项计划,加强少数民族地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师培训。 大力推进学前儿童普通话行动计划,加强学前儿童普通话教育。 围绕提高民族地区青壮年劳动力和基层干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开展“职业技能+普通话”能力提升培训。

加强农村学校语言文字工作,全面落实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作为教育教学基本语言的法律要求; 坚持把语言文字标准化要求纳入各类农村学校、教师、学生管理和各级教育教学、考核评价之中。 关联。 继续实施乡村振兴普及促进计划,切实提高农村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水平。 加快实施经典富乡计划,开展全国通用语言文字教育和中华经典文化乡村之旅,提高农村语言文化素养。 围绕农村电商、手工艺、旅游等行业,持续推进电商、手工艺、旅游等行业从业人员“普通话+职业技能”示范培训,助力乡村产业振兴。

大力实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高质量普及,推动学校、家庭、社会共建,完善全民终身学习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学习体系。 继续加强国家通用语言评价体系建设。 加强语言文明教育,培育和谐健康的社会语言生态。

二是全面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智能化赋能。

数字技术改变了人类的语言生活,特别是在人工智能时代。 在教育强国背景下,传统国家共同语言教育面临数字化转型的挑战。 当然,数字化、智能化也为语言技术创新升级、推动语言教育改革带来新机遇。 面向2035年,我们要利用好信息化、智能化、数字化技术、平台和手段,改进国家共同语言教育方法和手段,切实推动国家共同语言教育高质量发展。 [2]要创新数字化、智能化推广新模式,开发针对性强、适用性强的国家通用语言学习资源,提高国家通用语言学习效率。 不断加强人工智能发展中的自然语言处理、原创技术研发、语言技术成果转化推广等关键问题研究,使国家通用语言教育实现高质量发展。数字技术的发展。

三是加强国家共同语言教育和治理能力建设。

《意见》指出,到2035年,“基本实现新时代语言文字工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面向2035年,要不断加强国家通用语言教育和治理能力建设。 加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法制化,修订推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颁布,进一步明确和强化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主体地位。 同时,要继续推动地方语言文字法律法规修订完善,使之与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精神相一致。 严格控制教师的录取,并根据法律确保教师的普通话能力要求。 有必要对使用口语和书面语言进行定期调查,以全面了解该国常见的口语和书面语言以及教育的基本状况的普及。 有必要系统地计划,构建,整合,重建和发展民族普通语言教育的教学资源,技术资源和人力资源。 [3]严格执行语言和写作标准的标准,在新闻和出版,广播,电影和电视,网络信息,公共服务和其他领域的领域加强民族通用语言和写作的标准化,并指导标准化在现实生活和网络空间中的语言和写作。

参考:

标签: 教育 普通话

发表评论 (已有1条评论)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