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壳杯“智力大测验”之图形题(前面三题的答案)

91百科网 72 0

您好,欢迎来到国科杯“智力测试”。 话不多说,请阅读问题:

问题一:4938,3526,3124,2621,1714,(?)

A.1565 B.1433 C.1916 D.1413

问题2:

问题3:

每到毕业季,各种“奇怪的笔试题”的抱怨声就层出不穷。 这些问题总是看起来像“什么?” 乍一看,然后“哦!” 一旦他们知道答案。 就像小时候的脑筋急转弯一样,知道答案后甚至想翻白眼。

为什么这些问题这么难? 测试结果与工作有什么关系? (前三个问题的答案可以在文末找到↓)

图解题:我最怕遇见你

每年招聘季,投诉的焦点都是图文问题。 这种类型的问题看起来就像是一个脑筋急转弯。 如果你不能正确回答,那就真的要怪大脑了:它的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我们大脑的信息处理习惯有很大不同。

日常生活中,为了快速有效地判断周围发生的事情,大脑会给予“整体优先”:关注物体的整体形状,而忽略一些不必要的局部细节。 另外,大脑在看物体时,很容易赋予它们意义,从而快速判断我们面前物体的重要性:我们面前的长方形物体是蛇还是一块糖果,而远处的人影是班主任还是邻家小女孩? 这些可以帮助我们快速做出决定。

“整体优先”和“意义优先”让我们在生活中看到很多“面孔”

然而,做图形题时,“整体”和“意义”只能是无济于事:这类题需要人们将图形考虑成线段和面积,并思考它们之间的关系。

比如下面这个问题,你一定一眼就注意到了图片的“含义”:各种微笑或悲伤的小脸。

外表微笑,内心苦涩丨参考文献[1]

但是这个表达式可以遵循什么规则呢? 盯着他们看会让人恼火。 愤怒中,我想选D来表达内心的不满……其实,回答问题的思路与表达的意思无关:从左到右,都是逆时针旋转,在同时,左到中的眼睛翻转,中到右的嘴翻转,所以答案是C。我很生气,但我还是要微笑。

另一个例子是下面的问题。 如果你看一下整体图案,你会想要完成右下角的圆圈。 那么答案一定在 ACD 中,对吧?

“圈圈圈圈……”林俊杰写《江南》是因为刚考完吧?丨参考文献[1]

嘻嘻,又错了,其实我应该选择B。每行前两个方格中出现的相同曲线不会出现在第三个方格中。 从现在开始,我会把浴室的所有装饰品都漆成白色,瓷砖图案会引起PTSD。

另一个例子是这个问题。 在这么多的圈子里,你首先看到的一定是左下角的“脸”,你也会像他一样无奈地说“啊”。

这? 正是我现在要发出的符号丨参考文献[1]

但实际答案只与线段有关:每个方框中的曲线形状比线段形状多一种,所以选择B。

在这些问题中,大脑“优先考虑意义”的能力一再让我们感到沮丧:大脑过快地为图形赋予意义,干扰了我们对图形细节的观察。

很多人都总结过图题的考点,比如闭区间、线数、结构特征……但是看完总结你还是会发现:这些我都知道,但是当我做的时候我还是什么都做不了。做题! 尽管我们知道图形的各种规则,但如何快速匹配不同的问题对于大脑来说仍然不容易:每个问题都有多个潜在的规则。 当面对问题时,大脑要一一测试可能存在的潜在关系,而我们的大脑天生就是“懒惰”的。 尽管我们意识到某条规则不适用,但我们仍然会抵制切换到下一条规则。 还有一个转换成本,会导致大脑在切换到新习惯时反应更慢。

在无数可能的模式、反复试验之间快速切换并不容易。 不过话说回来,这么费劲回答这个问题跟我的工作有什么关系呢?

IQ:我必须采取行动

各公司的笔试题一般不仅包括上面提到的图形推理题,还包括数值运算、语言理解、数据分析等,这套测试与智力测试有相似之处(虽然不完全相同)。

美国心理学家雷蒙德·卡特尔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人类智力可分为流体智力和结晶智力。 智商测试题通常测试流体智力。

流体智力是指我们感知和推断变量之间关系以及概念化抽象信息的能力,可以应用于广泛的问题。 结晶智力是指运用通过先前学习获得的技能和知识的能力,例如语言语法、数学概念、计算规则等。

果壳杯“智力大测验”之图形题(前面三题的答案) 图形 智力 题目 智商 大脑 第1张

可见,流体智力比结晶智力更独立于教育、经验和知识积累。

目前最常用的智商测试是韦克斯勒成人智力量表和雷文渐进矩阵。 后者被认为是更“纯粹”的智商测试,因为它只涉及图形推理,不需要阅读文字或学习数学,而且受教育的影响较小。 从这一点来看,笔试中最“奇怪”的图形推理部分似乎与工作任务所需的认知能力最不相关,但却与智商测试最为一致。

除了图形数字逻辑之外,还有很多语言理解题丨参考文献[1]

除了流体智力以外常见的以图形推理、逻辑判断、类比推理为主的笔试题外,还有很多需要通过后天学习来增加结晶智力的考试,如语言理解与表达、数学等。运营、数据分析。 ETC。

既然考智力,那参加培训班还有用吗?

培训课:回答问题与反问之间的斗争

心理测量追求的是练习不会对智商产生大的影响。 如果通过自己练习就能提高成绩,那么测试本身的可靠性和准确性就会受到质疑。

不过,笔试题和心理测量的目的不同:对于以“考高分”为目的的考试,在答题技巧方面的训练确实有用。

培训课程随处可见,但价格相当昂贵。

笔试的题型越接近智商测试题,通过练习提高的难度就越大。 例如,对于需要运用3D空间想象力的​​图形推理题,通过练习提高的效果很小。 不过,对于数据分析题、文本阅读理解题等,通过学习答题技巧,可以大大提高答题速度和准确率。

如果通过训练就能快速提高成绩,参加这样的考试还有意义吗?

心理测量试题在开发初期不断测试和更新,使最终的分数分布能够呈正态分布,从而尽可能区分个体之间的差异,差异化的线测试也是如此问题。

测试题的设置应确保最多的人获得该组的平均/中位数分数,并且与平均值的差异越大,获得该分数的人的比例越小。丨参考文献[6]

但无论试题多么完美,都经不起时间的流逝。 近几十年来,心理学家发现了一个现象:随着医疗健康、教育水平等因素的改善,平均智商测试分数一代又一代地提高。 这种现象称为弗林效应。 同时,大量题库的出现将加速人们成绩的提高。 如果按照这个趋势发展下去,很有可能大家的分数都会很高,最后接近满分。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还安排了“反培训”计划。 出题团队不仅会分析不同考试的一致性和可靠性,还会考虑不同考试之间相似题型的相关性。

试题判别及相关性分析丨参考文献[7]

目前常见的反训练方法:

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特征,很难通过统一的测试来评价一个人的整体特征。 近年来,各用人单位也注意到了这一点,试图通过各种综合评价方式来提高考试的维度和效果。

不过,超越考试本身,用逻辑题作为拓展思维的小训练,还是挺有趣的。

问题一的解:D、从数字特性分析,每个四位数的前两位和后两位都被视为一个两位数。 两个两位数之差为49-38=11、35-26=9、31-24=7、26-21=5、17-14=3。 因此,空缺项的千位、百位数字减去十位、个位数字的差应为1。选项D正确。

问题2的解:D,闭区间数从0开始增加,D有8个闭区间。

问题3的解答:A,每个形状中的重复形状都在增加,A有六个重复的“手机按键”。

参考

[1]刘永新. 《速度测试技巧宝典》。 人民日报出版社. 2011年。

[2]Baker, DP、Eslinger, PJ、Benavides, M.、Peters, E.、Dieckmann, NF 和 Leon, J. (2015)。 教育革命的认知影响:弗林效应对人口智商的可能原因。智力,49, 144-158。

[3]Domino, G., & Domino, ML (2006)。 心理测试:简介。 剑桥大学出版社。

[4]Henderson, JM 和 Hayes, TR (2017)。 意义地图揭示的基于意义的场景注意力引导。 自然人类行为,1(10),743-747。

[5]RM 卡普兰和 DP 萨库佐 (2017)。 心理测试:原理、应用和问题。 圣智学习。

[6]Akella、Suresh、PM Diaz 和 B. Suresh Babu。 “考试结果符合正态分布。”

[7]蒋爱石,陈海平,丁丁,刘思佳。 完善北京市事业单位公开招聘考试的探索与实践[J]. 中国人事科学,2021(04):17-24。

标签: 图形 智力 题目 智商 大脑

发表评论 (已有1条评论)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