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丹萍 中青报、中青报见习记者
实习生万启萌
“课本都拿出来了,怎么不好好学习呢?” 今年高考后20天左右,王淼的女儿收到了某学校强基计划(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记者注)的考试通知。 坐高铁去考点前两个小时,女儿从来没有翻过复习材料,这让王淼大发雷霆。
事后,她感觉自己被焦虑压垮了,“两个小时能学到多少东西?我真的很糟糕。”
由于高考成绩不及预期,女儿只想学化学,所以能报考的理想院校很少。 王淼把强基础项目视为女儿考入理想大学的“救命稻草”。 “其实你也猜得到,我们这次是陪跑的。” 王淼说,学院这次只录取了三个人,高考成绩占85%。 参加考试的学生很多,她女儿的成绩并不是名列前茅。
王淼回忆,女儿每天一边备考一边读书,甚至在考试前一天一直复习到晚上11点。 尽管如此,她还是很生气,因为她的女儿躺在床上,而不是在书桌前学习。
成绩出来后,女儿排名第五,距离录取分数线仅差两分。 王淼心里很难过,“现在我连这所学校的名字都听不到了。”
高考成绩、录取结果陆续公布。 有人高兴,有人担心。 成绩理想的学生可以获得心仪院校的录取通知书,安心享受假期; 高考成绩没有达到预期的学生不会有这么轻松的生活,他们永远被痛苦和失落包围。 作为失败考生的家长,他们常常被焦虑所包围。
那么,面对高考失利,家长该如何缓解焦虑呢? 他们该如何面对自己的孩子?
视觉中国供图
高考失利后
王淼的女儿从小就是“别人家的孩子”。 初中时,她就被保送到北京排名前十的高中之一的尖子班。 然而,良好的势头并没有持续下去。 因为喜欢化学,女儿在高中选择了自己不擅长的数学、物理、化学。 刚入学时,她的排名是前50名,但到了高三,她的排名就掉到了250名之外。 王淼说,女儿的成绩足以达到不太好的“211”,与模拟考试成绩相差不大。 “但这种差距让我很难接受。”
王淼和丈夫都毕业于国内排名前五的大学之一,工作的地方都很好。 “我们每天接触到的人和事,让我们深深感受到好的毕业院校能给学生的发展带来的帮助。” 王淼说,当你知道什么是更好的时候,你就会希望你的孩子受到更好的教育。 对于教育,“即使是所谓的‘降级’,我也希望能够在差距不大的范围内。”
初中的好成绩和父母的高学历,让父母对孩子有了更高的期望。 当期望没有得到满足时,很容易导致焦虑。 高考结束后,很多人来询问王淼女儿的高考成绩,王淼对此感到反感。 “我恨不得把他们全部屏蔽掉,有时候我什至在想,你只是为了满足好奇心还是真的关心我?” 历年有人给我发成绩单,她想:我都学了一年了,还需要你发给我吗? 王淼认为,一方面是自己过于敏感,另一方面,别人过度关注则是缺乏边界的表现,是一种冒犯。
林母也担心女儿高考落榜。 他的儿子五年前参加高考,成绩比平时低了近30分。 儿子得知结果后,将自己锁在房间里,两周没有出门。 林沐看在儿子眼里的痛苦,心里也痛苦。 那段时间,林沐总是想着高考前的细节,不断自责:“如果我在高考前带他出去放松一天,放松一下,成绩会不会更好?” “如果我在去考场之前告诉他要注意细节,我能提高几分吗?” 林沐睡不着,吃不下。 他在两周内减掉了 8 磅,嘴周围还起了水泡。
“当孩子高考失利时,家长在早期感到失望甚至抱怨是很正常的。” 湖北省心理卫生协会理事贾洪武认为,家长要有同理心的精神。 “如果孩子高考落榜,家长会难受,孩子也会难受。 “当父母意识到这一点时,他们对孩子的失望和怨恨的情绪就会减轻,转而变成关心,这有助于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贾洪武还表示,实事求是也很重要。父母经常对孩子抱有一些理想的期望,有些期望远远超出了孩子的能力,当孩子没有发挥出最佳水平时,父母就会感到失望。
父母在孩子面前应该做什么?
面对高考失利,难受的不仅是家长,还有孩子。 父母在孩子面前应该做什么?
林沐回忆说,当时虽然心里不舒服,但他尽量不在儿子面前表现出来,以免增加孩子的负担。 被外人问起时,他会故作若无其事,“我不想让别人同情我,觉得我承受不了任何打击。” 林沐很希望儿子重新读书,但他并没有明确地告诉儿子。 他只是说“无论他做出什么选择,父母都会支持他”“他已经是一个有思想的人了”。 林母相信儿子的判断,担心父母的建议会引发孩子的逆反心理,做出不恰当的选择。
与第一次高考失利相比,第二次高考失利时,于珠的妈妈更加着急。 “我怕她考不过,重考压力很大。” 和林母类似,玉珠的妈妈也不敢表现出来,“别说她哭了,就连她说话的时候,都看到玉珠高兴,所以我才敢多说两句话。”
为了缓解自己的焦虑,齐萍报名了一个机构,指导女儿填写申请表,尽管女儿的高考成绩只比平时低了10分,尽管女儿已经拿到了高考成绩。具有某所大学的自主招生资格。 “我想要双份保险。” 齐平说道。 入学后,导师首先让女儿预估分数并参加职业考试,然后根据往年的入学分数给她建议。 齐平的女儿表示,机构只求稳定。 “我觉得我推荐申请的学校的分数都是浪费。” 最终,女儿根据自己的判断报考了。 “指导虽然没什么用,但确实可以缓解家长的焦虑。”
“父母应该成为孩子的盟友。” 贾洪武建议,家长在孩子面前要适当控制负面情绪,避免加重孩子的悲伤情绪。 武汉大学发展与教育心理研究所教师陈武认为,这取决于家长与孩子之间的沟通方式。 如果沟通顺利,家长可以坦诚地表达出来,告诉孩子:“这件事是暂时的、正常的,我也很关心你的情绪,我们会一起面对,事情会慢慢好起来的。”
如果家长不想让孩子感到焦虑,陈武建议家长做一些充实自己、转移注意力的事情。 对于工作繁忙的家长来说,可以对自己的工作进行梳理,减少出错的概率。 “不要在脆弱的时候假装坚强。” 他说,家长可以和同事、领导沟通。 “我最近状态不好,希望大家多多包涵。” 如果有时间和精力,父母也可以在生活上做出改变,比如短期露营、旅行等。“如果离开了和孩子的长期关系,你会发现还有很多东西值得去做。”追击。” 陈武说道。
“高考失利需要全家人一起面对,寻找出路。” 贾洪武表示,如果家长有能力,可以为孩子未来的职业规划出谋划策。 当双方想法不同时,必须根据父母的权威来做出判断,即孩子是否认可父母过去的所作所为; 当孩子有清晰的判断力和理性的思维时,父母应该适当尊重孩子的想法。
给时间去担心
高考作为人生的一个关键节点,时刻牵动着学生和家长的心。 面对考试和学习、分数和排名,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态度,成为很多人关心的话题。
“高考是选拔考试,有选拔,就会有淘汰。” 陈武表示,家长们应该认识到,考不上理想的大学是大概率事件。 即使高考落榜,也不意味着孩子的未来就没有希望了。 “以后可以通过考研等方式提升自己。”
父母需要想清楚,什么对孩子来说最重要? 陈武建议家长对健康、幸福、成长、学历等因素进行排序,然后思考如果想让孩子在某些方面变得更好,需要做什么。 有的学生虽然成绩好,但精神世界却很贫乏,而有的学生则恰恰相反。 “我们希望孩子在各方面都能得到发展,但有时我们无法两全其美。” 他认为,家长不应该只关注成绩,而应该看看孩子已经拥有什么。
有些人认为在更好的机构学习可以提供更好的资源和人脉。 在贾洪武看来,这因人而异。 即使是在国内顶尖的大学,如果一个学生没有抓住机会的能力,没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即使拥有优秀的人脉资源,也很难对他未来的发展有帮助。 很多在非“985”、“211”大学就读的学生也能开阔眼界,“更何况现在有了网络,什么都可以查。”
玉珠和齐平的女儿终于考上了自己心仪的学校。 回想起高考那段时光,齐平觉得焦虑是没有用的。 “虽然实施起来有困难,但大家还是应该放松心态,正常工作、生活。” 她说。
林母的儿子选择复读,考入“985”大学。 现在他在德国开始了研究生生涯。 林沐觉得自己当时的担心是多余的,但如果再发生这样的事情,他可能还是会着急。 他说,为了缓解焦虑,把事情交给时间,一切都会自行解决。
(应受访者要求,本文除贾洪武、陈武外,均为化名)
实习生周吉也对本文有贡献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