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培训的实效!

91百科网 71 0

目前,教师对信息素养概念的理解往往过于“笼统”,容易与教师对教育技术能力、计算机专业能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能力的理解深度重叠。 因此,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培训(以下简称“提升工程培训”)常常与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计算机专业技能培训以及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能力培训相混淆。 。 本文试图从理解信息素养概念的角度来分析提高工程训练的有效性。

关于信息素养概念的几个误区

教师和学校教育管理者对信息素养概念的理解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误区。

一是将学生信息素养培养目标与信息技术课程目标等同起来。 教学中的直接表现是课程目标笼统化,课程内容重点不突出,没有重视学科核心概念和核心技能。 他们学习很多复杂的技能,但不了解技术背后的思想和计算机文化。 例如,以“信息处理工作主线”和“归纳总结方法”组织的教材内容体系过于庞大,难以实现可操作性。 基础模块往往简单重复内容知识和技能,而网络和多媒体模块则侧重于技术操作,不利于学生理解信息技术背后的学科本质、核心概念、原理、思想和方法。

二是将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与教师的信息素养水平等同起来。 目前,国内高校教育技术学科的价值定位模糊。 方向主要分为三大类:教育方向、计算机方向和媒体方向。 真正专注于某一研究方向进行学科发展的学校还缺乏。 虽然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要求学科教学能力、教学设计能力、媒体资源应用与开发能力、教学研究能力四个方面,但现代教育技术通常被认为是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这两个原因导致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与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培训等同起来; 忽视信息技术学科和学科教师的专业地位,认为只要通过了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或者具备一定的信息技术知识,教师就能讲好信息技术课程,而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师往往成为网络教师。管理员、视听技术人员等,甚至是为其他老师制作课件的“杂”人员。

三是将教师信息素养与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等同起来。 一方面,由于教师教育技术能力进一步简单地被误解为信息技术学科的专业培训,培训更多地呈现出“只技术不教一体化”的局面,教师的教育教学技能更有可能受到影响。被忽视。 另一方面,信息技术教师的专业培训失去了专业性,专业培训往往成为对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技术培训,技术含量较低。 可见,如果不分析信息素养概念的内涵,将极大影响提高工程训练的有效性。

浅析基于信息素养理念的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养

提高工程培训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理解为提高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能力的培训。 因此,我们可以这样理解:第一,提高工程培训不能简单等同于教师信息技术课程知识普及培训; 其次,提高工程培训不能视为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简单重复; 第三,提高工程培训不能视为教师计算机技能培训; 第四,提高工程培训不能视为教师信息技术课程整合能力培训。

那么,强化工程培训应该是什么样的呢? 200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划分为启动、应用、融合、创新四个发展阶段。 中小学教师在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的趋势概括为从“学用技术”到“用技术来学习”,即从“技术导向”到“学习导向”。

笔者认为,教师对信息技术应用的阶段性认识可分为萌芽、应用、融合、创新四个阶段。 不同地区不同学校的不同教师的专业知识背景、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学校教学信息化水平存在巨大差异。 不同个体的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会处于不同的阶段。 此外,培训没有统一的考核评价标准,培训机构的构成也存在较大差异。 因此,培训的具体实施方式不同,最终导致目前提高工程培训的不利局面。

关于改进工程训练的几点建议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培训的实效! 信息素养 信息技术的发展 第1张

1、提高工程训练水平,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要差异化

有必要对教师进行有效的岗前培训测试,了解自身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水平。 教师处于起步阶段、应用阶段、整合阶段还是创新阶段? 如果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处于初级阶段,其参加的提高工程培训应侧重于信息技术的基本技能培训; 如果处于应用阶段,则应以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应用的模仿为主; 融合体验阶段应注重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高效应用; 创新层面应探索更有效的技术工具或方法,将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教学。

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技能发展目标和培训形式。 例如,在起步阶段,应注重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应用的基本技能训练,以及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应用的良好习惯和行为意识。 具体的改进培训要结合实际操作。 对于处于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创新阶段的中小学教师来说,不再需要技术实践,更多的是意见的碰撞与交流以及观念的更新与融合。 因此,具体的培训形式应以更丰富、更自由的主题为基础。 主要通过研讨会和沙龙的方式进行。

2、提高工程训练必须分清学校信息化教学现状

教师必须有相应的信息技术环境进行教学。 教师信息技术应用应立足于学校现有信息化发展和教学现状的改进应用。 培训离不开信息化教学的实践和学校信息化教学的现状。 因此,为信息技术条件落后的学校教师提供创客教育培训、电子书包培训等课程,无异于画饼充饥。 同样,对于信息化水平较高的学校的教师来说,仅仅推荐一些PPT设计制作课程也是对教学资源的极大浪费。

3.信息技术教师应避免因学科背景而分心

信息技术学科的价值除了强调处理与沟通、创造力、思维方式外,还强调“整合与适应”和“文化理解”。 它还强调应用信息技术来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意识。 思维方式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培训课程的设计不能迷失在技术和工具的洪流中,不能“学有所用”,不能“只见技术不见人”,一味追求技术和工具的新颖性和多样性。 要正确引导中小学教师批判性地使用技术和工具,正确认识信息技术和教学工具背后的社会责任。 中小学教师在理解和应用信息技术时,必须抛弃干扰学习的信息技术学科背景知识,融入到所教授学科的情境化应用中。

4、教师必须培养在课堂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的行为能力

提高工程训练的理想目标是实现两个行为改变:一是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有效学习的行为改变,二是教师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有效教学的行为改变。 除了技术积累之外,教师还必须具备应用信息技术进行有效教学的行为意识。 在具体的培训课程中,应该有丰富的案例资源,正确指导教师在不同的教学情境中应用信息技术进行有效的教学。

教师对信息素养概念的误解影响了改进工程训练的理解和实施。 有效实施提升工程培训,正确认识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需要正确认识教师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和学校教育信息化的现状,为教师提供有利于其应用的信息关于技术如何改变教学行为的丰富案例培训。 在具体培训实施中,需要提供有效的培训前能力评估,指导教师选择适合自身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水平的培训课程资源; 要提供多层次的信息技术应用课程学习资源。 总之,提高工程培训的有效性,有赖于各级培训机构的有序组织,提供丰富的培训课程和案例资源。

(作者单位:福建教育学院信息技术培训部)

标签: 信息素养 信息技术的发展

发表评论 (已有0条评论)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