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中小学探索用科技改善生活传递温暖迈向全球科创高地

91百科网 73 0

南投市立学校的“学生生物研究员”在大自然中开展项目式探究学习。 (照片由学校提供)

深圳新闻网2023年6月20日讯(深圳特区报记者 李丽)“‘科创’养出来的孩子后劲很大,就像胡荣波的数学、物理都非常扎实。” 今年春节过后,胡父亲何先生远赴大洋彼岸看望儿子,背上背了一些机器人零部件,其中不少是胡荣波的个人专利。 他曾在深圳中学创办全国第一个初中生创客空间“星火创客空间”。 如今,他是普渡大学工程学院电子工程专业的大三学生。

实现高水平的科技自力更生、自力更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 重视人才培养特别是科技创新后备人才的培养和发掘已成为共识。 多年来,深圳教育从小抓起,形成了一大批像胡荣波这样具有科学家潜质的年轻人。

探索用科技改善生活、传递温暖

正在迈向全球科技创新高地的深圳资源丰富。 深圳中小学正率先以自身的“变化”应对未来社会需求的“变化”,播撒科技创新的种子,为培养全市创新人才提供沃土。

潞城外国语小学农业巡航机器人等科技创作在学校农耕园“大显神通”; 南京师范大学附属龙岗学校将“制作智能声控灯”纳入一年级信息技术项目式学习……深圳中小学积极推进课程创新,新课程标准出台。 老师们发现,多年的实践与“每门课程必须利用不少于10%的课堂时间进行跨学科主题学习”的要求不谋而合。

4月12日上午,横岗高级中学与西北工业大学深圳研究院签约建立“深圳市三行特色人才基地学校”。 恒高校长毛占宇直言,科技基础扎实的年轻人善于发现问题、寻找解决方案。 这种敏感性将持续一生。 宝中创客室负责人郑乃浩老师也认为,创新能力并不是科创教育的唯一维度。 学校应积极引导学生关注弱势群体和灾难性事件,用科技改善生活、传递温暖。 记者观察到,在第八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总决赛的萌芽赛道上,让深圳中学生斩获4枚金牌的4个项目,无一不是源于生活的灵感。

培养有科学潜质的青少年

“教育能否培养出适合AI时代的孩子,其实我们在入学前都很焦虑……”近日,南方科技大学教育集团(南山)综合项目课程展示评比活动期间, )第二实验学校家长李女士坦言,教育与时俱进的进步给了她信心和期望。

建校八年来,大学教授一直是南方科技大学二年级实验的“常客”。 南科大海洋系讲座教授刘青松和力学与航空航天工程系教授邓伟伟主讲的“探月”课程,揭秘了“月球的秘密”和“月球的秘密”两个专业领域。载人航天和探月”分别。 打开月球面纱。 南方科技大学二年级实验教研中心主任王思思表示,教授的“科普”才能真正引导学生像科学家一样思考和探索。 每年寒暑假,学校还组织黄河漫步、侗寨探索等学习课程,把现实生活变成探索的源泉。

南投市立学校将南山博物馆“搬”进校园,今年又把公司的“虫影神奇动物乐园”变成了学生的“课堂”,把5分钟的步行变成了“知识之路”。 在“实习科学家”项目中,中科院附中学生海鹏前往中科院深圳高等研究院脑研究所实验室。 在朱英杰博士等科研人员的指导下,亲自制作小鼠脑切片并进行科学观察……学校敞开教育大门,高校、院校、企业纷纷伸出双臂拥抱年轻人,社会资源广泛搭建平台,形成支撑科技创新人才的合力,凝聚全社会共识。

打造创新驱动的城市教育范式

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离不开“点灯人”的身影。 去年夏天,中科实验、宝中实验、红岭实验小学等全市八所“科学+”教育联盟(深圳)学校的十几名理科骨干教师开始了培训“行走”; 今年春节刚刚过去,教育部与中科院联合在深圳举办首届全国“特色科学教师培训班”。 一位老师表示,高校与科研院所的资源共享,拓宽了中小学教师的视野,提高了跨学科综合科学素养和驾驭科学创新课程的能力。

事实上,在新一轮发展中,深圳充分利用创建“教育部基础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的契机,建设多层次、多元化、全方位的科技创新高地。中小学教育体系全面提高学生创新素养。 。 《深圳市中小学科技创新教育行动计划(2022-2025年)》等文件以顶层规划为基础; 教育、科创、科协、文化体育、共青团等部门共同参与构建中小学科创教育协同培养机制。 不断探索大学与中学人才培养衔接机制……形成了中小学科创教育的“城市范式”。

正如中国科学院院士、深圳零一学院创始院长郑全水所说,“个性化创新教育是未来的大趋势”。 确实,从“柴火创客空间”到蓬勃发展的校园创客俱乐部、STEAM创客课程,深圳已做好准备,在教育与科技创新的“双向冲刺”中迎接未来的“变革”。来源:深圳​​经济特区消息

标签: 科技 深圳 科学 中小 科创

发表评论 (已有1条评论)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