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四位一体”教学法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与研究——以阅读课、听说课、语法课为例
李万鹏 张婷婷
【摘要】:课堂教学是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重中之重。 优化课堂教学模式可以整体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本文立足高中英语教学实际,结合英语“四位一体”教学法理论,以阅读课、听说课、语法课为例构建课堂教学模式,并阐述了该教学方法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具体实施措施。 研究结果表明,运用英语“四位一体”教学法指导课堂教学,注重学生学习策略的培养,对教师教与学生学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因此,笔者认为“四位一体”的英语教学方法可以大大提高教学效率,优化课堂结构,促进英语教学的发展。
关键词:英语“四位一体”教学法; 课堂教学; 学习策略; 教学质量
一、简介
随着高中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推进,高中英语教学取得了长足进步,但我国英语教学仍存在不少问题。 学生学习英语的情况还存在一些不容乐观的情况。 例如,大多数学生英语学习基础薄弱,缺乏自主学习、主动求知的良好习惯。 初高中教学的过渡,使很多学生产生了普遍的不适感,以及学生对现行民教版教材选择、教学理念、教材编排体系的不适应(刘松,2008) ,增加了教师的教学难度。 另外,教师在教学方法上也存在一些缺陷,导致课堂效果不理想。 为了有效推进课程改革,改进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成绩和学习策略,每一个教育者都应该在教学工作中逐步探索英语教学规律,研究教学策略,实现教与学的和谐。 近年来,笔者有幸参与了“四位一体”英语教学法的实验,切实感受到了这种教学法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因此,本文作者试图从课堂教学出发,对英语“四位一体”教学法在阅读课、听说课、语法课中的应用进行实践研究,并分析英语“四位一体”教学法在阅读课、听说课、语法课中的应用。这种教学方法适用于某些类型的高中英语课堂教学。 希望实施过程能够对广大英语教师有所启发。
2.理论基础
我国基础教育阶段英语教学的目的是打牢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的基础,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使他们能够进一步学习和运用英语进行交流和获取信息。未来。 英语“四位一体”教学法是包天任教授经过30多年潜心学习、研究、实践和总结探索出来的符合我国国情的外语教学法。 它符合学生外语学习的认知规律,被全国英语教师所接受和广泛研究。 笔者注意到,包天任教授的“四位一体”英语教学法综述部分有很多金字塔,用来简单、清晰地解释英语教学的一些理论。 例如:在语言技能训练中,英语“四位一体”教学法改变了通常所说的“听、说、读、写”,以应对过分重听、说、轻读、写的倾向。近年来从事外语学习写作。 方法,“四位一体”英语教学法中语言技能之间的关系用另一种方式表达,如图2.1所示(李永达,2011:12):
以阅读作为英语学习技能的基础,进而拓展听、说、写技能,符合当前英语作为外语教学的现实。 这种教学方法强调语言学习过程中的输入大于输出,体现了国际语言界认可的输入式教学。 “四合一”英语课堂教学法又称“4P”教学法。 所有英语课程均可采用英语“4P”教学法进行。 “4P”是指:准备、呈现、实践、制作,可用图2.2表示(李永达,2011:29)。
三、课堂教学案例分析
日常教学课程大致可分为词汇课、阅读课、听说课、语法课、写作课等。接下来笔者将详细介绍“四位一体”英语教学法的具体应用以阅读课、听说课、语法课为例进行课堂教学。
(一)英语“四位一体”教学法在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阅读不仅是语言学习的主要目的和手段,也是学生获取文化知识的重要途径(吴萍萍,2013)。 接下来,以笔者曾经教过的一堂示范课为例,谈谈如何在阅读课中运用“4P”课堂教学模式。 本课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第二册第四单元野生动物保护(刘道一,2007a:26)。
1、课前准备
课前准备最重要的是词汇准备。 由于学生不认识词汇,无法理解课堂教学,无法参与课堂活动。 作者要求学生在学习该单元之前先记住每个单元的词汇。 因此,笔者在进行上一个单元的实践教学时,利用早读课时间带领学生背诵下一个单元的词汇,同时也利用课前时间给学生听写。 单词和短语。 对于听写错误率较高的单词,下节课将其写在黑板上,并与学生一起分析原因。 作者告诉学生,背单词没有捷径,更不能偷懒。 背单词必须“生死”,即只有“背”单词才能“灵活运用”单词(鲍天任,2013)。 课前准备是其他环节的基础,学生的词汇量将直接影响其他教学步骤的实施。 在课前准备时,笔者还要求学生课后在词汇表中标记出关键词以及课文中不认识的单词。 这样可以保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必去查词汇表中的词义,也不会感到困惑。 分散注意力。
2. 课堂演示
课堂展示阶段是学生、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双边活动。 在活动中,“重点是提高学生用英语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育部,2003:2),从而达到课堂教学的有机整体。以目标为导向的活动(胡庆芳,2013)。 在这节课的教学中,笔者利用多媒体课件呈现了一些野生动物栖息地被破坏、野生动物被猎杀、环境污染等情况的图片。 学生们自然明白了这些动物濒临灭绝的原因,然后介绍了文章的主题——野生动物保护。 在教学课文阅读的过程中,作者设计了True or False练习。 这个练习对于学生来说非常实用。 作者称之为“问题点”练习。 高考阅读中有很多详细的阅读训练。 这种“问点”练习是为了掌握阅读文章中的详细信息。 作者要求学生在练习中不仅要判断是非,而且要改正错误并在多媒体课件上呈现。 这样,阅读理解中的详细信息就会很好地呈现在学生的脑海中。 教师在英语课堂上对语言知识的传授非常重要,多媒体辅助设备的教学呈现和应用也非常重要,这体现了其对英语课程建设的推动作用(刘龙云,2013)。
3. 课堂练习
在这一阶段的教学中,笔者准备了一些材料供学生练习。 第一篇是完形填空文章。 材料来自文字缩写,大约一百五十个字符。 笔者要求学生用本课学到的关键词填空来完成本练习。 做练习时,给学生播放课本录音,让学生听课文完成完形填空。 这样,学生的听力理解能力在阅读的同时也得到了加强。 在理解文章的基础上朗读,对于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是一个很好的鼓励。 接下来是讨论练习。 根据本课的阅读文本,作者设定了以下讨论主题:如果你是黛西,你能为保护野生动物做些什么? 学生们分组讨论,并将小组整理的句子写在准备好的卡片上。
4.课后输出
语言输出必须基于足够量的语言输入(Krashen,1982)。 通过对文章的深入理解,学生可以运用所学知识,从而达到语言学习的最终目标。 “我们应该做什么来保护野生动物?”这个问题。 从这堂课一开始就被提出了。 通过课堂实践部分的讨论,学生们形成了自己对保护野生动物的看法,并将这些观点进行了分组。 在回答这些问题的同时,也渗透了对学生的德育教育,使课堂教学的目标得以具体体现。 在讨论的基础上,作者还要求学生根据当天的讨论主题写一篇100字左右的短文,要求他们在写作过程中使用本单元学到的关键词汇。
(二)英语“四位一体”教学法在听说教学中的应用
2014年5月,笔者在该地区同班异构交流研讨活动中,采用英语“四位一体”教学法教授听说课。 下面我以人民教育出版社的第四册第二单元《耕地》(刘道一,2007b:15)为例,讲述英语听说“四合一”教学实验的具体操作方法。类。
本课的听力部分是一个男孩和一个女孩之间的对话,内容是一篇关于农民使用食物对食物的影响的杂志文章。 作者围绕本文的听力内容设计了两个练习。 练习 1 要求学生听一段对话并确定对话中的主要话题。 练习2要求学生听对话并判断所给句子是否正确。 口语部分,首先要求学生阅读一篇有关“绿色食品”的短文,然后要求学生根据提示分好角色,两人一组进行口语练习。 最后,学生们被要求设计海报来宣传绿色食品的重要性和安全性。
1、课前准备
本次听说课的课前准备部分主要以老师的课前准备为主。 学生要做的主要是根据单元阅读课教学提前预习听说内容。 笔者计划以故事的形式完成课堂教学,将整个听说课融入到一个生活故事中。 改变了以往普通的听说教学模式,大大提高了学生课堂学习的兴趣。 故事围绕一个名叫贾斯特斯的男人在买菜时发现一个问题,然后找出问题的原因,最后解决问题。 发现问题是课程的引言部分; 找出问题的原因是听力部分; 解决问题是说话的部分。 通过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蔬菜问题来引入和引出材料的听力部分,然后自然过渡到口语部分,创设情景教学,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学生的思维,又能让学生轻松上手。让学生接受课堂教学知识。
2. 课堂演示
课前准备部分为课堂展示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在课堂展示部分,学生小组活动尤为重要。 本课以故事的形式呈现,因此学生也对课堂活动中的故事负责。 学生一边听故事,一边看图画,既有趣又生动。 第一组图片导致活动的听力部分,第二组图片过渡到活动的口语部分。 这样,一个完整的故事贯穿整个听说课,学生主动完成故事中的听说内容,极大地促进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3. 课堂练习
教材围绕听力课文设计了各类练习任务,为教师的教学设计提供了大量的练习活动资源。 听力部分设计了两个练习。 练习一要求学生听对话并回答问题; 练习二要求学生再次听对话并完成阅读以填空。 阅读填空是根据听力原文改编的,需要通过听材料来完成。 通过两次练习,使学生完全熟悉听力材料,从而达到提高听力技能的教学目标。 谈话部分主要以情景模拟为主。 首先我们根据听力内容来谈谈绿色蔬菜的优点。 这是口语部分的热身,为口语部分打下坚实的基础。 课堂操作时,要求学生先阅读一篇有关“绿色食品”的小文章,然后要求学生进行角色扮演。 通过这样的活动,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说的过程中,有效地防止了一些学生只听不说的现象。
4.课后输出
在这堂听说课中,课堂练习和课后输出几乎是同步的。 课堂实践中提到的过程就是课后输出的过程。 通过听力练习,达到课堂教学输入的目的。 理解并掌握语言知识后,口语部分达到输出的目的。 通过练习,学生可以利用教材中给出的句型进行模拟对话训练,顺利达到口语的教学目标。
(三)英语“四位一体”教学法在语法教学中的应用
接下来,笔者以名词从句(第一课)为例,讲述语法课英语“四合一”教学实验的具体操作方法。
1、课前准备
作者布置了以下预习任务: 任务1:通过查阅资料找出名词从句的分类以及它们是什么。 任务 2:为每种类型的从句准备两个例句。 熟悉这些例子的含义,能够清楚地划分句子成分。 课前准备过程是一个任务驱动的过程,旨在通过任务驱动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卢子文,2002)。
2. 课堂演示
课前,作者要求个别学生在黑板上展示准备好的名词从句示例。 通过课前提问,每个学生都知道名词从句的类型。 然后,作者让黑板上展示例句的学生分析句子成分。 接下来是观察和分析阶段。 通过观察和分析例句的结构,学生很快发现了以下规则(见表3.3.2.1),这有助于区分他们的名词性从句。
3. 课堂练习
在学生理解了四种类型的名词性从句结构后,作者给出了一组例句,供学生区分从句的类型,并标记从句中的关联词。 根据所掌握的知识,绝大多数学生都可以非常准确地判断从句的类型,并正确标注该从句中使用的关联词。 同时,一些学生对为什么相似的从句有不同的关联词存在疑问。 学生们提出的这些问题为第二节课做好了铺垫。
4.课后输出
通过学生查资料、查找各类名词性从句的例句、划分句子成分、观察分析例句的自主学习过程,能够准确判断从句的类型,即完成了从句的类型。本课的教学任务。 本堂课的课后输出内容也为下一堂课的课前准备奠定了基础。 吴杰(2007)认为,一旦学习者养成了自己寻找语言规则的习惯,并将这种技能运用到语言学习的整个过程中,他们就会逐渐摆脱对教师的依赖,逐渐学会自主学习。
四、研究成果与思考
通过英语“四位一体”教学法在日常教学中的应用和研究,笔者班学生的英语成绩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如表4.1所示。
“四位一体”英语教学法可以根据现有教材的特点,优化课堂教学结构,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它很受老师和学生的欢迎。 该教学法所倡导的十六字教学原则,既总结了我国教学思想和方法的优良传统,又体现了创新的教学理念。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明确规定,高中英语课程的必修课是为每一位高中生终身发展奠定共同基础的课程。 因此,“高中英语课程的教育教学必须面向全体学生”(教育部,2003:23)。 教学实践中采取的“抓中间、促两端”的教学方法,可以注重对学生个体的学习指导,使他们逐步学会课前预习、课后复习,有目的地完成学习任务,有利于大局。 教学水平的提高和每个学生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5. 结论
英语学习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 有效的课堂教学方法对学习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本文以英语“四位一体”教学法为理论基础。 通过教师的指导和帮助,训练了这种模式,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表现得到有效提高。 提升。 通过教师对实验班和对比班学生三项考试成绩的分析比较,证实“四位一体”英语教学方法的运用对学生英语学习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表现。 由于个人能力的限制以及参与这种教学方法实践的时间较短,将英语“四位一体”教学方法应用到英语阅读、听力、口语、语法的课堂教学中只是一种尝试。初步实践中,研究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其他干扰因素,对研究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通过本研究,作者明确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从英语“四位一体”教学法在课堂教学中的实际应用的阐述可以看出,这种教学法与学生的学习成绩密切相关。 通过教师的指导,学生有意识地控制和调整课堂学习方法,改进学习方法,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从而提高了学习效率和英语学习成绩。 作为研究者,应该进一步增加对“四位一体”英语教学法的认识和理解,努力创造更多的实践机会,将这一理论与教学实践相结合,真正感受到这一教学法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性别。
参考
[1] Krashen,SD 二语学习与生产的输入假设模型[M]. 纽约:朗文,1982。
[2]鲍天仁. 如何培养中学生外语学习能力[J]. 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2013(8)。
[3] 胡庆芳. 基于班级目标的教学活动优化研究[J]. 中小学外语教学,2013(2)。
[4]教育部.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S].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5]李永达. 英语“四合一”教学法学习手册[M]. 北京:国立英语“四位一体”教学法学院,2011。
[6]刘道一.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材·英语2(必修)[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a.
[7] 刘道一.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材·英语4(必修)[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b.
[8]刘龙云. 多媒体技术在中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 中小学电化教育(下半月),2013(8)。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