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名家面对面:校企合作就像谈恋爱

91百科网 50 0

教育专家面对面

建校87年来,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以其鲜明的办学特色位居国内高职院校之首。 文科、理科、艺术高考录取分数线均高于本科控制线。 优异成绩背后的秘密是什么? 近日,陆昆建校长做客“教育名校面对面”进行剖析。 “职业院校要增强社会服务能力。” 他指出,仅仅强调双师型队伍比例还不够,还应通过产教有效融合倒逼教材、教学、教学方法的改革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曾军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校企合作

就像坠入爱河

广州日报:您如何看待职业教育的长远发展?

陆昆健:我们已经进入创新发展的新时代。 要想在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中实现创新发展,就需要让产教融合成为社会的基本生态。 不仅是职业院校,其他类型院校也必须注重技术和知识创新。 通过产教融合,知识技术的发展能够与产业发展和谐、同频、同步,使整个社会产生新的创新动力机制。 “十四五”规划建议提到要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 这也要求职业教育与社会、行业更加紧密地结合。 其本质仍然是整合的要求。 职业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应以技术知识为主,符合产业发展的实际要求。 即使在北大这样的名校,很多教授也喜欢到公司工作。 在深入企业的过程中,我发现行业一线是知识创造和技术创新的源泉。 专家学者在行业第一线答疑解惑的过程中,必须履行好自己的责任。

广州日报:在产教融合的背景下,我们如何定位校企合作的角色?

卢坤健:产业与教育的融合就像婚姻关系。 结婚后的一段时间内,他们只是两个独立的个体生活在一起。 一般当他们有了孩子之后,夫妻之间的关系就会突然发生变化,彼此也会逐渐成为他们生活的一部分。 对于一个家庭来说,孩子是重要的一部分; 对于校企合作的学校来说,拥有企业可以使用的人才和企业需要的研发成果也显得尤为重要。 否则,校企合作关系的稳定性就会较差,更难以持久。 大企业出于社会责任的考虑而将产教融合,但更多的中小企业对实用性、开发性研发的需求非常迫切,很难投入过多的研发资金。 他们必须考虑投入产出比。 。 在这种情况下,有实力的高职院校成为他们的首选。 以我校为例,学校打造产教融合“152模式”:打造大平台,即产教有效融合、多元化协作的智慧平台; 形成优化混合教学团队、共建共享教学资源、提升学生就业创业、增值多元化社会培训、实施技术研发服务等五大合作; 实现两大提升,一是提高学校培养高质量发展人才的能力,二是提高学校满足和引导企业利益的能力。 良好、有特色的产教融合模式是落实校企紧密关系的重要载体。

探索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融合

广州日报:关于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的纵向和横向一体化的讨论很多。 学校在这方面有什么计划?

陆昆建:未来行业的发展需要本科层次的技术和技术人才。 如果你想适应社会,从学业上来说,大学、中专肯定是不够的,否则你就学不到一些先进的技术。 职业教育作为一种类型,应该是一个自上而下的整体体系。 职业教育目前不设硕士、博士学位。 要建立本科以上职业教育,真正实现职教衔接。 学生10年左右就可以完成,如果很有前途,家长也会愿意送孩子去读书。 未来我们计划推出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一体化,即七年制职业教育,培养这种模式的人才。

广州日报:但职业教育升为本科后,学校如何才能不迷失方向?

卢昆建:这个要从两个方面来看。 首先,有一定基础的传统本科院校始终注重基础创新,但产教融合的出发点和属性有所不同。

其次,职业教育始终紧密面向行业、岗位培养人才,不同类型的教育具有不同的办学特色。 职业学校只要有明确的办学定位、明确的发展思路、坚定的职业教育道德、浓厚的职业教育传统,就不会迷失方向。

产、教、科融合

倒逼“三教”改革

广州日报记者:高校之间为吸引优秀教师而展开的竞争非常激烈。 您认为双师型队伍建设的成效如何?

陆昆健:这里面有一些误区。 大多数学校都会谈论双资格学生的比例,这是没有意义的。 我认为核心问题是要抓好产学研有效融合的“三育”改革。 职业教育的发展不能缺少专业群建设的历史积累和专业师资的积累。 如果高职院校成为产业发展的追随者,就无法提供有效的服务。 过去有人说,产业发展到哪里,专业建设就会持续下去。 结果有的学校有100多个专业,这是很可怕的。 长期以来,各专业没有形成合力,学校的社会服务能力相对较弱。 产学研有效融合,学校教师和企业工程师可以在这个平台上共同进行研发。 在这个过程中,校企混合教师的双师素质自然会得到提高。 公司研发周期的频率与您的人才培训周期的频率产生共鸣。 同时,从企业带回的场景也给教学方法和教材的改革带来了巨大的推动力。 产教有效融合,倒逼“三育”改革。 否则,我们将永远被困在学校里,永远出不去。

广州日报记者:教师评价改革最近被热议。 学校将采取哪些措施?

卢昆建:学校坚持以德育成效为根本标准,深化教育评价改革,全面提升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 首先,要把师德师风作为第一标准。 要把师德、教育教学、人才培养作为职称评审、职务晋升、考核评价的重要内容。 教师对师德师风的评价应当一票否决。 推动师德师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的制度体系; 二是完善教师科研评价。 按照教学类型、科研类型和教学科研对教师进行分类评价,突出质量导向,从能力、素质、贡献评价人才。 三是加强教师一线学生工作,要求教师参与班主任、招生和就业工作,利用教师专业优势服务学生。 四是坚持“以评价为主”,把课堂教学评价改革作为牵动全身的“鼻子”,推动课堂教学评价从接力棒升级为推进器、从检测站转变到加油站,激发课堂教学。 活力带动师资队伍成长,带动教学质量整体提升,为推动学校内涵式发展创造更多新动能。

服务国家战略

打造“三大高地”

广州日报:学校在服务区域发展方面有哪些规划?

陆坤健:学校立足粤港澳,服务国家战略,为广东“双十”产业集群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具体体现在打造“三个高地”。

一是人才培养高地。 横向对接轻工业全产业链,重点打造“2+8”专业集群。 纵向开展本科层次职业技术教育,重点培养“素质高、基础强、能力强、产业转型升级急需的人才”。 “善于创新”的技术技能人才。 二是科研与社会服务高地,打造“国际数字创意谷”、“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发展研究中心”、“轻工业协同创新中心”等集科教融合的产品。技术研发、技术孵化、创新创业、成果转化。 教科融合创新服务平台和高端智库加强对粤港澳中小微企业的应用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服务。 三是打造职业教育培训高地,聚集广东“一带一路”职业教育联盟资源,建立“国际职业技能培训中心”,为广大员工提供高水平教育培训服务。粤港澳“双十”产业、服务“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外资企业、中资企业开展国际职业培训,输出“广清职业教育” “ 模型。

标签: 融合 改革 日报 职业 院校

发表评论 (已有0条评论)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