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报:考后“心”锦囊积极向未来张忙碌的高考中解脱出来

91百科网 77 0

考后“心”贴,积极未来——

这份心理调整指南,送给高考后的你

光明日报记者 岳嘉怡

随着最后一次考试结束的铃声响起,高考学子的心理状态将与考试前发生很大的变化,从高度紧张到突然放松。 在很多人看来,高考的结束意味着“解放”,但对于仍要经过查分、申请、录取的考生来说,“高考后”要面对的心理考验考试时间”不少于考试前。

近期,各地高考成绩将陆续公布。 在希望与失望之间,考生很容易出现焦虑、困惑、烦躁等心理状态。 在多种应激条件下,如果调节不当,可能会出现各种心理、行为和情绪变化。 和其他“适应性障碍”。 考生和家长该如何调整? 专家特别提醒考生和家长,要学会从紧张忙碌的高考中解脱出来,不要陷入从考前紧张到担心考试结果的另一种焦虑状态。 考生和家长应客观对待高考成绩,并在考试后调整自己的生活和心理状态。

6月9日,长沙一中,考生高考后庆祝。新华社

有人高兴,有人担心。 感情上产生内耗是不可取的。

2023年,全国高考报考人数将达到1291万人,比去年增加98万人,再创历史新高。 其中,难免会有表现异常的学生。 一位网友留言:“我做错了几道简单的题,我所在的地区正面临高考改革,我复读没有竞争力,我已经完全失去了信心,最近心里很不舒服。” ”

另一个更隐蔽的表现是,一些成绩不理想的考生并没有表现出典型的悲伤和焦虑,而是陷入了短暂的麻木和麻木。 “这本质上是一种不敢面对真实情绪的回避行为。压力事件后的麻木是一种危险的现象,可能预示着未来会出现一些更严重的心理问题,这需要我们投入更多的关怀和关注。他们的情绪体验,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系教授韩卓说。

无论你表现如何,当你面临考试失败时,反映出来的本质状态都是相似的:你努力了很长时间的事情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你的一生似乎都变得黯淡了。 在韩卓看来,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是因为考生容易陷入错误的认知三角模型——高考通过后,感觉自己很自卑,要面对的世界越来越复杂。 。 可惜,我绝对是一个未来无望的人。 “但是冷静下来想一想,事实真的是这样吗?这种想法显然是错误的。”

此外,也有成绩超出预期的考生,但在喜悦的背后也面临着一些问题。 有些学生容易纵欲过度,每天忙于应酬、熬夜上网、打游戏等,导致作息紊乱、兴奋、失眠。 等现象,甚至考生会产生自满、骄傲、纵欲等消极心理状态。 也有一些学生因为高考后失去了目标而感到茫然。 于是,他们觉得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无趣”、“无趣”,陷入纯粹的空虚和迷茫之中。

成绩波动很正常,要有“不回避”的勇气

“成绩公布后,有的人高兴,有的人悲伤,不可能所有的学生都表现完美。” 刘老师是北京一所高中的班主任。 她认为“高考成绩可能比你更了解你”。 扎实掌握知识,也许就能在高考中发挥作用。 面对命题日益灵活的趋势和不断变化的核心知识“外壳”,如果知识点不扎实,很容易在考场上“阵型紊乱”。 “比如,当题型发生变化时,即使你上次答对了,这次也可能会出错。再往深层次看,这其实很难被视为‘错误’。”

高考成绩最终是多种因素叠加的结果,但很多考生心理上无法接受,从而产生各种情绪。 “要知道,一切因素都是高考的一部分,成绩在一定范围内波动是正常的。认识到这一点,有助于避免陷入焦虑和过度遗憾。” 刘老师说道。

对于考试成绩不太理想的考生来说,很多简单具体的做法可以帮助考生自行缓解情绪。 例如,清华大学玉泉医院精神科主治医师沉晨宇建议,在阳光下锻炼、摄入维生素D有助于改善情绪。 此外,一些团队运动可以增加人际互动,可以有效避免沉思或焦虑和强迫性的想法。

“沉浸在自然环境中也能改善心情。建议考生尝试改变周围的环境,去公园、花园、森林等,享受大自然带来的宁静和舒适。同时,可以采用深呼吸、肌肉放松、冥想、瑜伽等技巧来帮助缓解压力和焦虑。”针对上述问题,某大学心理健康服务中心心理学老师严晓华(化名)建议。

大多数成绩比较满意的考生在经历了短暂的兴奋之后,都能自行平静下来。 不过,专家也提醒个人考生,避免陷入长期的精神兴奋、亢奋状态。 欢乐过后,应该冷静下来,专注于现实中的具体事情。 调整好正常的生活轨迹,也可以为即将到来的大学生活做一些计划和准备。

针对部分考生空虚、枯燥的心理状态,严晓华认为,此时最重要的是设定新的目标来转移注意力,积极学习自己感兴趣的新技能,多参与社交活动。活动,可以有效帮助学生找到自我价值感。

父母作为孩子最亲近的家庭成员,在这个时期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韩卓提醒,由于情绪具有很强的“传染性”,家长首先要稳定自己的情绪。 “因为担心孩子的情绪异常,过于敏感地探究孩子的每一个情绪和行为线索,不断地质疑和分析会给孩子带来额外的压力。我们一定要避免把情感交流变成强迫提问或情感暴力。” ”。

此外,家长和考生也应共同做好心理准备。 对此,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教授陈志彦认为,“心态积极是正常的,但家长仍需帮助考生建立‘上、中、下’的心理防护。”考试取得好成绩意味着什么?” 选择和路径; 如果测试结果为平均水平,会发生什么情况? 如果测试很差该怎么办。 多种应对计划可以帮助孩子减轻心理压力,对稳定心理状态起到重要作用。 ”

“我们要养成一种不回避的态度和勇气。这种勇气的来源是,即使我没有取得特别好的成绩,老师和家长也不会因此而讨厌我或讨厌我。” 沉晨宇建议,“这需要家庭、共同努力以及社会的关怀。”

压力太大? 你不妨试试“心脏健身教练”

“无论你高兴、悲伤、困惑,都是正常现象。当你发现自己无法通过自我调节回到稳定的状态时,可以通过外在的努力来调整,而不是压抑或压制自己的情绪。” 韩卓说道。

对于高考考生来说,考试后可能会出现情绪低落、不愿意沟通、无缘无故表情恐惧、身体颤抖、烦躁、食欲不振、突然暴饮暴食、睡眠障碍,甚至情绪麻木、失去兴趣等。 如果这种情况持续一定时间,就需要寻求专业的心理帮助。

从沉晨宇的工作经历来看,真正的就医高峰是在考试前。 “很多考生的心理问题并不是因为考后的刺激而突然出现,而是在学校期间就开始积累。如果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心理问题的苗头,可以先寻求心理医生的诊断,评估风险并进行治疗。”确定是否需要服用药物、是否需要临床治疗等,如果你患有尚未达到临床水平的非病理性心理障碍,还可以寻求一些专业心理咨询师的帮助。

不可否认,有些考生会下意识地忽视或抗拒心理咨询。 “我是不是出了什么问题?是不是我不够好?是不是我太脆弱了,需要别人额外的帮助?” 许多类似的问题萦绕在他们的脑海里。 同时,很多家长的不理解也加剧了这种行为的发生。

在心理咨询中,首先要克服的就是这种羞耻感。 韩卓形象地将心理咨询比作“心理健身房”。 “我们平时通过健身来强身健体,同时也需要进行精神上的锻炼。如果有必要,我们还可以找专业人士来‘指导’你,心理咨询师或者医生可以成为你的‘心脏教练’。”

良好的心理状态可以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心和社会责任感,让他们今后更加积极、顺利、独立地参与社会生活。 “有效的早期干预的重要性是避免影响后期的许多社会功能,包括让未来面对更复杂的工作、交友和其他事件变得不那么困难。” 沉辰宇说道。

穿上心理“铠甲”,在实践中增强抗挫能力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2009年和2020年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年际演变》显示,随着年级的提高,青少年抑郁症检出率呈上升趋势。 高中水平明显高于小学和初中,但三个年级之间没有显着差异。 压力事件会放大出现心理问题的风险。 当青春期遭遇人生大考验时,两者碰撞产生的敏感火花,对于17、18岁的青少年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当你发现一些客观条件很难在短时间内改善时,你应该尽力为自己打造足够坚固的心理“铠甲”。

青少年的全面发展应具备一定的心理调节能力,包括情绪调节能力、压力应对能力、人际沟通能力等,并能够及时运用到现实生活中。 “比如遇到失败时,如何调整自己的情绪,如何找朋友倾诉等等,这些都需要在成长过程中不断练习。” 陈志彦说,“我们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增强抗挫折能力。”

今天的青少年热衷于探索自己的人生意义。 “对此,我们鼓励未来的大学生在考试后和大学期间尝试了解和发展自己的个性,体验外面的世界,在不同的经历中找到自己的真爱。无论是面对特定的挫折还是应对空虚对抗,这种特殊的人生经历,经过锤炼之后,将会成为你未来强大的精神力量。” 韩卓说道。

高考固然重要,但余生更重要。 “当时我不想承认自己的真实水平,所以总是用不正常的表现来避免出现问题。” 新加入公司的小王,10年前还是一名高考学生。 他向记者分享了自己的感受,“高考之后,我的生活发生了很多事情。我勇敢地选择了一个不被看好的但我喜欢的专业。后来我经历了考研、出国留学等,并逐渐走向美好的未来,当我进入职场时,我发现这与校园生活截然不同,前方等待着我的是一个新的世界。”

确实,高考只是通往未来的第一站。 风景总是在路上,加油,怀着一颗勇敢乐观的心,向着未来,再次出发!

《光明日报》(2023年6月24日第05页)

标签: 心理 高考 考生 焦虑 日报

发表评论 (已有1条评论)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