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只是一场梦
我也想做一个像样的梦。”
——胡适
1903年,我只有十二岁。 当年12月17日,来自美国的赖特弟兄用一台非常简单的机器进行了第一次飞机试验并取得了成功。 因此,美国将12月17日定为航空日。 12月17日是我的生日,我感觉我的前世与飞行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十多年前,我在广西飞行了十二天。 当时我写了一首诗,叫《飞翔的小赞》,可以说是一首早期的有关飞翔的诗。 你飞越了大西洋和太平洋,我在民国三十年也飞过美国四万英里。 这说明我离你并不算太远。
今天大家都想让我谈谈人生问题。 这是你问我的问题。 我会把纸交上来。 这是一个大问题。 我先定义一下,但这个定义不是我的,而是思想界资深人士吴智慧的定义。 他说:人是万物之灵,怎能这样说呢?
首先,人们可以用两只手做东西。 其次,人的大脑比所有动物的大脑都要大,不仅比哺乳动物大,而且比我们的祖先猿类的大脑还要大。 人类拥有可以制造事物的双手和比所有动物都大的大脑,被认为是万物的灵魂。
生活是什么? 也就是人们在舞台上表演、唱歌。 对戏剧的看法有很多种,就是对人生的看法叫人生观。 但生命的意义是什么? 有什么好节目? 什么叫烂剧?
我常常想:生命的意义在于我们如何看待生命。 意义的深度完全取决于我们如何使用我们的双手和大脑。 生命很短,你只能活一百岁,而当你能充分运用双手和大脑做事时,你也只能活几十年。 有人说,人生是一场梦,一场很短暂的梦。 有人说,人生只是肥皂泡。 事实上,即使是最悲观的说法也证实了我上面所说的,生命的意义完全取决于我们对生命的看法。
就算是在做梦,也应该是一个活泼的、轰轰烈烈的梦,而不是一个悲观的梦。 既然你这么努力才登上舞台。 你要唱好戏、像样的戏,不要做兼职。 生活并不孤单。 人是一种社会性动物。 他可以看到并想象他看不到的东西。 他有能力看到数百万年乃至数百代。 无论过去、现在还是未来,人们都无法逃脱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比如这杯茶(讲台上有一杯茶)包含了很多人的贡献。 这些人虽然看不见,但是他们种茶,选茶,用自来水,自来水包含电等等,这对社会的意义,从有多少人贡献就可以看出。 我们的一举一动都具有社会意义。 例如,如果我吐在地上,在阳光下晒干,风一吹,如果我患有肺结核,风可以将病菌带到几个到无数人身上。
或许你们有的人没有留意我今天说的话,或许有的人觉得没道理,或许有的人说胡适的胡言乱语是胡说八道,或许有的人因为我的话而看了一本书,或许他们是他们的一生都受到它的影响。 一句话或一句格言可以影响人。
让我给你举一个极端的例子。 两千五百年前,在离尼泊尔不远的地方,一名乞丐死在路上,尸体正在腐烂。 这时,出现了一位年轻的大师,名叫乔达摩,他就是后来的释迦牟尼佛。 这位少爷生长在深宫之中,不识贫穷。 当他看到尸体时,他问那是什么。 人们说这就是死亡。 他说:哦! 原来这就是死亡的样子,我们都得死? 贵族青年回去思考这个问题,然后又去森林里思考。 经过几年的思考,他出来弘扬他的教义,这就是佛教。
尸体腐烂的影响这么大。 当莱特兄弟进行实验时,飞机是一个非常简单的东西。 经过四十年的努力和许多人的聪明才智才发展到今天的样子。
我们所做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会产生永远无法抹去的影响。 这几年的战争都是希特勒的《我的奋斗》这本书引起的。 这本书伤害了多少人? 另一方面,一句善意的话可以影响无数人。
我给你讲一个故事:民国元年,一个英国人来我们学校演讲。 他所说的内容很荒唐,但他对“O”字的发音却与常人不同。 它很尖锐,这也影响了我的“O”。 单词发音,我的很多学生都受到我的影响。
四十年前,有一天我去一个外国人家,出来时鞋带掉了。 老外提醒我,告诉我,系鞋带的时候,一定要把底部的结转一下,这样才不会掉下来。 ,我记住了这句话,并告诉了很多人。 现在外国人已经死了,但他的话却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
总而言之,从小到大的政治、经济、宗教等,我们的一举一动都会产生不可磨灭的影响。 尽管我们看不到它,但影响仍然存在。
孔子年轻时,鲁人说:人生有三不朽,当有德、有功、有辩才。 李德是最伟大的人格,像耶稣、孔子等。立功就是对社会做出贡献。 李彦包括思想和文学,最伟大的思想和文学是不朽的。 但我们不应该把这句话看成是贵族,而应该看成是普通人。 比如打结的皮鞋、吐口水、O的发音,都是不朽的。
也就是说:不仅好事不朽,坏事也不朽。 善事不朽,恶事亦不朽。 一句好话可以影响无数人,一句坏话可以害死无数人。 这给了我们一个生活的标准。 当我们消极的时候,我们不应该伤害别人,而应该了解自己的行为。 我想积极地为这个社会增添一些好处,也总希望别人从我身上受益。
回过头来说,人生就算是一场梦,也要有一个像样的梦。
宋代政治家王安石有诗《梦》。 曰:“知世如梦无求,无求心普遍平静。亦如梦中随梦,成就河沙梦功德。” 不要放弃这个梦想,加油! 即使是唱戏,也要唱得好。
(本文最初发表于1948年8月13日北京《世界日报》)
“最大的问题是我害怕读书,而且读书很难。”
——胡适
今天我来尝试一下“为什么学习”这个话题。
从前,一位伟大的哲学家写过一篇文章《阅读的乐趣》。 谈到读书的好处,他说:“书中自有粟,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美如玉。” 这意味着他说,如果你读书,你就能当大官,拿好俸禄,住茅草屋,娶年轻漂亮的老婆(观众笑)。 大家听了都笑了,这说明你们对哲学家说的话不太满意。 现在我会谈谈你应该学习的其他原因。
为什么学习? 有三点可以说:第一,因为书籍是我们过去所知道的知识、知识和经验的记录,我们阅读是为了接受这种人类遗产; 第二,我们为了读书而读书,读完书后,我们可以读更多; 第三,读书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困难、应对环境、获取思想材料的来源。 一踏进基督教青年会的大门,我就看到了很多关于读书的标语。 为什么学习?
读完这些口号你可能已经知道了。 下面我就以上三点进行更详细的解释。
首先,因为书籍代表了人类祖先传给我们的知识传承。 我们接受这一传承,并将其作为继续发扬光大的基础。 在此基础上,我们可以建立更深、更广的知识。 人类之所以不同于其他动物,就在于人类有语言和文字,能够将知识传递给他人、传递给子孙后代。 再加上印刷术的发明,印刷了许多书籍和报纸。 人类的大脑非常大。 与猴子不同,人类可以创造语言。 后来,他们又更进一步,发展出了文字,能刻木字。 所以,人类最大的贡献就是留下过去的知识和经验,让后代可以省下很多钱。 脑力。
当非洲野蛮人在山里遇到鹿时,他们会画一个人和鹿的图作为信息,告诉后面的人不要追他们。 但是,将知识和经验留给子孙有什么用呢? 这很有用,因为这是过去的一个很好的教训。 如今,学校里的各种教科书,如物理、化学、历史等,都是根据几千年来的先进知识编写的。 一门学科可以在一年、两年或三年内教授。 我们这十六年所接受的教育,从小学到初中,一直到大学毕业,代表着我们的祖先几千年来所获得的知识、知识和经验。 所谓进化,就是让人节省劳动力。 虽然蜜蜂会筑巢、会发明,但它们传承下来的知识却只有这一点。 他们没有继续改革和改进来应对环境,也没有做进一步的工作。 而对于人来说,如果没有实现自己的目标,他们就会继续寻求进步,并以前人的知识、知识和经验作为参考。 如果大家都从头学起,不利用过去的知识,岂不是太麻烦了? 因此,有了这种知识的传承,人们就可以成家创业,缩短工作时间,有更多的精力去做其他事情。
第二点稍微复杂一点,就是为了读而读。 读书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事。 如果你不读书,你就无法读书。 您必须能够阅读才能阅读更多内容。 就像戴上眼镜一样,微小的事物可以被放大,混乱的事物可以看清楚,远处的事物可以变得很近。 看书时还需要戴眼镜。 眼镜越好,您对阅读的理解就越深刻。 王安石对曾子谷说:“仅仅读经典,不足以了解经典。” 因此,他什么本草、内经、小说都读,以便更好地理解经典。 王安石说:“要想获得知识,那就读书。” 请注意,他没有说读书来获得知识,而是说“先获得知识,然后读书”。 读书固然可以增长知识; 但知识扩展得越多,阅读能力就越强。 这就是“为了读书而读书”的意义。
我们以《诗经》为例。 过去学者们把《诗经》视为“美”“刺”的圣书,但越讲越没有道理。 现在的人们应该多准备一副好眼镜,包括人类学眼镜、考古眼镜、语法眼镜、文学眼镜。 眼镜越多越好,越复杂越好。 例如,“野外若有死鹿,用白草将其包裹起来;若有少女怀孕,则可引来吉利”。 如果我们了解比较民间传说,我们就可以知道,捕杀野生动物,送到姑娘家提亲是很常见的事情。 又如“钟鼓作乐,琴瑟交友”。 文王的妻子是皇后就不用说了。 只能算是一个小伙子在女人的门前或窗前吹奏音乐、唱歌。 这也是很常见的事情。 从语法的角度看,比如《诗经》中的“子于桂”、“黄鸟于飞”、“凤于飞”都用了“羽”字; 另外,《诗经》中的“韦”字有数百个,“粒子”、“词”也不少。 这些都是有功能但毫无意义的空话,但过去的人们却从来没有关注过这一点。 不明白这些话,就无法明白《诗经》。 再说了,《墨子》这本书里,有一点光学、力学,还有一点经济学。 但要理解墨子所说的光,就得懂光学; 你必须了解各种知识才能理解《墨子》中一些最难的句子。
总之,读书的目的是为了学习,读得越多,就越能学得更好。 最大的问题是我害怕读书,而且读书很难。 书越难读,我们就越要征服它们,把它们当作我们的奴隶或向导。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战胜困难的书。 这就是我们的“读书的乐趣”。 如果我们有基本的科学知识,那么我们读书就能养家糊口。 我再说一遍,读书的目的就是为了读书。 你读得越多,你就能读得越多。
第三点,读书可以帮助解决困难、应对环境、提供思想素材。 知识是思想物质的源泉。 思想可以分为五个步骤。 思想的起源是个大问题。 你不用考虑吃饭拉屎,但是当你遇到三岔路口或者十字路口这样的环境时就变得困难了。 东走西走,做这做那,遇到困难的时候才会思考。 第二步,明确问题,明确难点在哪里。 第三步,思考如何解决问题。 这一步俗话说叫做产生想法。 但想法太多,并不足以全部采用。 你必须选择。 但如果想法太少,或者根本没有想法,那就没有解决办法。 第四步是选择一个假设的解决方案。 我想想想这个方法能不能解决。 如果不行,那就改变它; 如果可以的话,就这样了。 这就像打开一把锁。 如果一把钥匙打不开,只需更换一把钥匙即可。 如果能打开,那么问题就解决了。 第五步是确认。 一切有组织的思维都必须经过这一步,否则就无法逃脱这五个阶段。 科学家需要解决问题,侦探需要调查案件,都必须经过这五个步骤。
这五个步骤中,第三步是最重要的。 当前的问题是有想法。 这个想法从何而来? 来自知识和经验。 没有文化的人看到问题,眼睛发呆,挠头,想不出办法。 当知识丰富的人看到困难的问题时,他们就会想出主意来找你,恳求你雇用他们。 读书是对过去的知识、知识、经验的记录,而知识、知识、经验就是为了这个时候使用的。 俗话说养兵千日用一日。 否则,无论你有多少知识,遇到困难时都会感到困惑。 例如,达尔文研究了生物变化现象数十年,但无法提出一个原则来统一他的材料。 后来无意中看到马尔萨斯的人口理论,说人口按照几何级数增加一倍,食物按照数学级数增加。 达尔文研究了这个原理,突然灵机一动,把这个原理应用到了生物学上。 经过研究,他创立了自然选择理论。 读完经济学书籍,你可以得到生物学难题的解决方案。 这就是阅读的功能。 古人云:“读书有益”。 这就是它的意思。
读书不仅仅是为了获得文凭,而是因为书籍可以为我们提供知识,帮助我们解决问题,帮助我们思考。 比如,过去人们认为地球是世界的中心,但后来天文学家哥白尼则主张太阳是世界的中心,绕着地球转。 按照罗素的说法,哥白尼这样解释是因为希腊人已经说过这句话; 如果希腊没有这句话,就更难有人敢说出来了。 这也是读书的好处。
一家书店印了一本老小说,叫《觉醒婚姻》,请我写序。 这本书是西周时期的一个学生写的。 它印出来后,在我家藏了六年。 我一直不知道那个西周学生是谁。 这部小说讲述的是婚姻问题。 内容如下:本来有一个好妻子,却因为某种原因突然变坏了。 作者没有提到解决办法,也没有想到离婚。 他只说她前世造孽,是因为前世那个男人虐待了她。 女人,女人以不同的形态转世,压迫者变成了被压迫者。 我好像在哪里见过这样的故事,前世造孽,初恋,然后突然变心。 后来我突然想起《聊斋志异》一书中也有类似的注释。 还讲了一个女人最初是如何爱自己的丈夫,后来又是如何成为一个恶毒的妻子的。 后来我想,这本小说很可能是蒲留贤写的,或者是蒲留贤的朋友做的。 去年我看到一本杂记也说是蒲留贤所为,但没有太多证据。 今年我在北京找到了证据。 这件事可以说明我刚才提到的第二点,就是读书可以帮助读书,也可以说明第三点,就是读书可以提供思想来源。 如果一开始没有想法,遇到困难就会不知所措。 因此,读书可以解决问题,包括军事、政治、金融、思想等问题。 这就是读书的用处。
我的一个朋友曾经在灯下看一本小说。 外国的灯充满了油,但由于灯芯短,所以没有点亮。 这时他想到了《伊索寓言》中的一个故事,讲的是一只乌鸦想喝瓶子里的水。 因为瓶子太小,它取不到水,于是它拿着一块石头,扔进瓶子里,水就上来了。 这位朋友懂化学,所以他在灯里加了水,油沾到了灯芯上。 这就是阅读《伊索寓言》对他阅读小说的帮助。 读书如用兵。 募集兵力,以便可以使用。 否则,就算你有十万、二十万的士兵,也是没有用的。 难道要等他们“叛变”吗?
至于“读什么书”,下次陈忠凡老师讲课时,我今天也顺便讲一下。 从五岁到四十岁,我读书了三十五年。 老实说,中国的古书经不起读。 中国有五千年的文化,关于“四部曲”的书籍已经不计其数。 我也想过我应该读多少书。 其中,近2500年来有条理、有系统、结构严谨的著作大概只有六本。 “吉”是杂货铺,“食”、“子”也是杂货铺。 至于“京”,只是一家杂货铺。 说到内容,可以说没有什么可以帮助我们提高道德、增长知识的。 中国的书不够读,所以我们必须另谋出路,建立殖民地。 这种生活方式就是每个年轻人必须精通至少一门外语。 阅读外语应该是愉快的而不是痛苦的。 如果你能做到这一点,这本书就会有无穷的乐趣。 希望大家都不要害怕读书。 一开始确实需要查字典,但如果你能在接下来的一年努力,继续做下去,一两年后你一定能开辟一片天堂。 我怕自己求知欲太强,没有时间读书。 。 我终于是大哥了,今天我根据我三十五年的求学经历,向大家提出这样的临别建议。
(本文为胡适1930年11月下旬在上海青年联谊会上的讲话,原发表于1930年12月至1931年2月《现代学生》第一卷第3、5期;被《人民教育出版社》收录) 》1994年。《胡世教选集》等)
编辑:曾子富; 审稿人:丁鹏; 发行人:霍俊明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