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已经向很多一起参加哲学考试的朋友承诺过,我会把我五月份在北大参加中国哲学考试的经历写下来,算是给以后参加哲学考试的朋友们一个参考。 毕竟去年考试前,很多学长和研究员给了我很多。 建议和帮助。
首先说一下我个人的情况。 我本科时不是学哲学的,也不是北大的学生。 这次在北大参加中国哲学考试,也算是一次“双跨”。 筹备时间从去年8月的某天开始,历时约5个月。 大家在看帖子的时候,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体会一下。 专业课期末考试平均分130多分。所以我觉得我的复习方法和思路可能和北大哲学考研是一致的。
先说一下审核的主要情况。 我粗略地看了一眼我的考研备忘录。 我总共通过了7轮专业课程。 接下来的几轮我就不说了。 打基础、记笔记的关键是8个月、9个月、10个月。
关于参考文献的选取,我在这里多说几句。 北大一直给人的印象就是参考书很多。 8月份,我们在他们的研究生院主页上看到了更多的书,论坛里的一些朋友也转发了。
当时我还不知道路,但直到11月,我还是按照那本书清单复习。 结果,我花了很多时间和精力在一些不需要准备的西方哲学现代部分等方面。 这也提醒大家,考研之前收集的信息一定要非常准确。
下面我简单列出一下我挑选的第一轮和第二轮评审的书籍。
北京大学哲学系中国哲学教研室编的《中国哲学史》(大家一般都用这本书的新版,我也推荐新版)
中国哲学史(第1-4卷)任继余人民出版社
中国哲学词典 方克利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中国近代哲学史 张文儒 郭建宁 北京大学出版社
中国哲学智慧 项士令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中国哲学史冯友兰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陈来,宋明理学
孟培源:理学的范畴体系
西方哲学原著选读(第一卷、第二卷)商务印书馆
西方哲学简史 赵敦华 北京大学出版社
苗立田,《西方哲学史》新任主编
西方哲学史(复旦版)
新版西方现代哲学 刘方同人民出版社(这本书也有新版)
赵敦华《新版西方现代哲学》 北京大学出版社
现象学运动 斯皮格伯格商务印书馆
西方哲学,史密斯商务印书馆(增修版)
西方哲学史 罗素商务印书馆
西方哲学词典 冯契
以上是凭记忆粗略写的。 下面我就详细说说我的感受以及我选择的理由。
首先,说到中国哲学工具书的选择,北京大学哲学系编写的教材无疑是最重要的。 这一点得到了很多研究人员的认可。 希望大家在审阅的时候能够坚持看这本书。 教科书。 至于任继愈或肖介夫的哲学史,可以作为北大版的补充。 毕竟北大的书只有一本,任老的书有四本。 一定要详细一些,老任书上有一些知识点和人物。 写得稍微多一点、时间允许又希望拿高分,但同时对自己没有信心的朋友,可以花一定的精力去读读任老的四本书,但最好还是拿以北大版为核心。 这个主次关系一定要明确。
至于我没有选择的中国哲学教材,有个人原因,因为我花了很多时间阅读四书五经等,所以我感觉还不错,我不认为没有太多时间复习,所以放弃了这个。 另外,北大版的教材已经包含了大量的原文,大家一定要很好的掌握这些原文。 就我个人的感觉来说,纯粹从应试的角度来说,北大原版的版本已经差不多够用了。 当然,如果你有更多的时间,想要更深入地研究,看一下原文绝对是好的。
中国哲学的现代部分虽然在理论上应该受到检验,但在实践中,通过检验的概率却是比较低的。 据说,冯友兰某一年只考了一个知识点。 所以时间紧张的朋友可以考虑放弃这部分,但时间充裕的朋友可以过一下。 毕竟他们还没有说过不参加考试。 而如果要参加考试的话,最有可能的候选人就是冯友兰先生、熊十力先生、金岳霖先生。 我感觉其他人都不太可能。 欲了解更多信息,请添加W:15010247108。
大家可能注意到了,北大老师陈来的《宋明理学》并没有在参考书里,但是当时的一位师兄曾经告诉我,他们考试的时候非常重视这本书。 现在我能理解了,毕竟理学是中国哲学的重点,北大版在某些方面还不够详细。 比如我曾经考过的《孔子与颜之乐》和《程颐解一阴一阳为道》两道题,北大教材中的内容并不多,但有独立的副标题。陈来的宋明理学。 解释。 而且理学的很多门类都比较复杂,区分也不是很清楚。 陈来老师的书解释得很好。 阅读它可以加深你的理解。 此外,陈来老师现为北京大学中国哲学教研室教师。 ,所以(以下省略五百字)。
至于孟培元的理学范畴体系,读过这本书的人相对较少。 这是我大学二年级时老师让我教他朱熹哲学时用的书。 孟老师本人是宋明理学中较为杰出的学者之一。 他的书与陈来的宋明理学最大的区别在于,陈来以人为指引,而孟的书则以范畴为线索。 对于理学等几十个核心理学门类来说,他们往往遵循其原则。 对历史的解释比较清晰、集中。 你可以和陈来的书对比一下。 当然,如果时间不够的话,可以不用看。
至于《中国哲学智慧》,我的一位老师是作者之一,所以他教我们的时候就用了这本教材。 我不推荐给所有人。 毕竟北大并没有将其列为参考书,而这本书确实写得简单一些。 我只是为了休息而看的,书中从不同的角度描述了一些问题,可以加深我的印象和理解。 我的意思是,当你复习的时候,你不一定要关注那些课本。 有时候休息的时候可以读一些简单的哲学简史。 其中可能有一两句话可以加深你对某个主题的理解。 一个哲学家或者一个范畴的认识,至于选择这样的书,你可以随意一些。
我想强调的最后一本书可能很多人不同意,那就是《中国哲学词典》。 当然,这本书并不容易找到。 我还请二手书商找到了它。 推荐这么大块的砖书,在很多人看来可能是吃力不讨好的事情,而且在相应的考试中也不一定能起到作用。 但考过北大考试的朋友都有一个体会,北大的试题有相当一部分是有偏颇的,而作为一本大词典,自然收录的词条也非常广泛。 我对比了之前的一些试题,比如“五德”始终是教科书不太重视的“天诀”、“三纲”等,但在字典中可以找到相应的词条。我自己用的,可能是从小就有看字典的习惯,所以这本书很好用,最多也就看了四五百词条。可以大概背诵一下,因为我把最核心的词条都摘录到了笔记里,所以能借到这本书的朋友即使没有读完整本词典,也可以看一下后面的索引。可以借用后面的几千个词条来检查自己的评论是否全面,如果里面的一般词条可以说一般的话,说明评论是比较全面的,如果你看到的是基础的或者大部分都是。不清楚,需要加快进度,调整审核范围。 但这本书确实不容易找到。 三月份,我为安徽的一位研究员找到了第二份副本。 它有800页,不方便复制,所以普通朋友可以考虑使用中文百科全书。 整个哲学卷被替换。
我们来谈谈西方哲学部分。 一开始我不知道报考中国哲学的考生不需要选现代西方哲学,所以浪费了很多时间。 当然,如果从学习而不是考试的角度来看,还是有很多收获的。 。
我们先看赵敦华老师的《西方哲学简史》。 虽然很多人对其学术价值有看法,但这本书从应试的角度来说非常重要,而且赵老师现在是北大系主任,所以大家一定要重视。 而且,这本书还有一个比较好的优点,就是字幕。 复习时可以根据这些字幕来把握。 但这本书也有缺点,那就是太简短了。 前面的古希腊部分还好,但是到了后面的德国古典哲学部分,显然就不够了。 所以这个时候大家就得去寻找其他哲学史方面的著作来补充了。 当然,从考试的角度来看,这个补充的范围不需要太宽泛。 以黑格尔哲学为例。 在历年的试题中,直接检验黑格尔哲学体系某一大部分的概率并不高,但黑格尔哲学的几个特点却经常被检验。 毕竟,从应试的角度来看,黑格尔的哲学体系做题并不是很方便。
至于西方哲学原著的选取,也是极其重要的一环。 虽然今年的试题不能很好地体现这本书在复习中的作用,但我曾经问过金西平老师,他强调这些都是复习时要重点关注的。 书。 但这里需要注意的一点是,对于一些哲学命题的阐述,有些教材的思想可能与原著有所不同,所以需要多加补充、综合。 这本书在普通的书店里可能买不到,但是在北京的一些小书店里可以找到。 现在开始准备复习了,时间还很充裕。 大家最好花时间仔细研究一下这些原创作品。 这对你以后的入学也有帮助。 益处。
针对赵本的不足,我读了苗立天老师的新西方哲学史。 在国内学者撰写的西方哲学史中,苗老师自己的思想基础恐怕是最深厚的。 这也是我当时选择这本书的原因。 主要原因是它不是北大范围内的工具书。 很多人可能认为《西方哲学史(复旦版)》带有一些“政治”色彩,因而不予关注。 这本书有自己的特点,就是深入浅出。 很多哲学问题在其他书中可能解释得很晦涩,但这本书试图用简单的语言来解释这些问题,尤其是现代部分。 当然,你不需要浪费时间阅读本书中某个哲学家的评价和生平。
至于刘方同新版的《现代西方哲学》,我个人认为比赵老师的好得多。 事实上,我在回顾西方现代哲学时,同时比较了赵本、复旦本、刘本。 因为中国哲学方向不考察西方现代哲学,所以这里就不多说了。
罗素 罗素等人的哲学史从备考的角度来看并不是很突出,但也算是一个补充。 我买《西方哲学词典》的初衷和一遍又一遍地读《中国哲学词典》是一样的,就是为了有一个完整的了解,有些词条解释得权威而简洁。 然而,这本西方哲学词典并不像中国哲学那么好用。 大词典是好的,至少从考试的角度来看是这样。 因此,你可以选择其他主要的西方哲学词典。
说一下往年试卷的题目。 我建议你尽量收集三年以上的试题。 这对于一些朋友来说并不难,尤其是考过两次的朋友,但是如果你是一战的同学,我觉得你可以考虑报一个班,像新乡旭考研这样的班,我觉得还是不错的。 一对一辅导对于基础不好的学生来说非常方便。 但大家也应该自己分析一下题目的规律。 比如,你看一下中国哲学的试题,你会发现每年的试题分布都有一些特点。 比如,几乎每年都会有一个关于佛教的问题,而且只有两个时期可以问到关于佛教的问题。 反复参加测试的人只有少数。 如果大家掌握了这几点,就可以保证分数。 相应地,其他事物也是如此。
很多朋友都有这样的疑问,那就是课本应该读多少遍。 事实上,教科书很难用次数来统计。 有时候第一轮复习可以多看几遍,也可能某个章节多看几遍。 但有位师兄曾经告诉我,哲学复习必须超过五轮。 我非常同意这个观点,尤其是前三轮,一定很扎实。
同时,北大与其他学校哲学系入学考试的一大区别是,北大喜欢问侧题,或者更准确地说,他们考查的话题范围更广。 一定不能心存侥幸,也不要轻易放弃某个话题。 尤其是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 只要看看往年的试题,就能深刻体会到这一点。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