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近日,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印发《特色示范软件学院建设指南(试行)》。 中国电子报特地策划推出《打造特色示范软件学院,探索软件人才培养新模式》栏目,邀请高等院校、地方工信部门、重点企业的相关专家和负责同志重点关注特色示范性软件学院建设和生产。 从教学一体化培养路径、创新软件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对建设指引进行深入解读,分析我国软件人才现状和存在问题,提出推进特色示范工程建设的措施和建议。软件学院。 敬请关注。 本期为南京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人工智能学院副院长陆建峰署名文章。
今年6月,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印发《特色示范软件学院建设指南(试行)》(以下简称《指南》),为我国软件学院建设提供指导。软件院校“培养什么样的软件人才、如何培养”。 “为谁培养、为谁培养”的办学方略指明了方向和工作重点。 从高校人才培养的角度来看,可以简单概括为三句话:报国育人、产教融合是关键、人才培养有特色。
1、报国育人
我国一些重点基础软件领域一直面临“卡壳”问题。 因此,大力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软件产业已成为国家战略。 近20年来,国务院先后出台了《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国发[2000]18号)和《进一步鼓励软件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 《工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国发[2011]4号)有力支持了国家信息化建设,促进了国民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不久前,国务院印发《新时代促进集成电路产业和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国发[2020]8号),明确提出集成电路产业和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软件产业是信息产业的核心。 是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关键力量。 文件还对专业软件人才培养和特色示范性软件学院建设提出了要求。
建设有特色的示范性软件学院,必须围绕国家发展战略,坚持育人为本,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把德育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通过思想政治课重点培养学生的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简而言之,就是培养大众化、专业化的高端人才。 所谓“红色”,就是培养“有理想、有资格、有能力、有担当”,有爱国奉献精神,以国家需要为己任,有提升国家实力的使命和责任的人才。国家软件的核心竞争力,软件写在祖国的土地上; 所谓“专业”,就是具有扎实的自然科学和计算机科学基础知识。 硬件的基础知识也是必不可少的,因为如果要设计开发操作系统、编译系统等系统软件,仅有软件知识是不够的。 所谓“高端”,是指基础理论扎实、创新意识突出、工程能力显着、沟通能力强的领军人才。
2、产教融合是关键
《指南》明确提出,建设特色示范性软件学院的出路是深化产教融合。 可见,产教融合是特色示范软件学院的强大动力。 产业定位和产业需求是外部驱动力,而高校自身培养高层次人才的责任是内部驱动力。 相互融合、相互激励,可以很好地解决软件人才培养短板明显、价值失衡、生产与使用脱节等突出问题。
(一)产教融合驱动培养目标重塑、课程体系重构
按照产教融合原则,优化现有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 以我校软件工程专业为例,瞄准关键基础软件、大型工业软件、行业应用软件和嵌入式软件发展的战略方向,以国产操作系统、安全自主可控、行业需求特点是服务军民融合,培养具有系统思维、创新思维、软件需求分析、架构设计、研发和质量保障的专业人才。 为实现上述培养目标,我们从课程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内容调整、课程实践环节等方面对现有课程体系进行了重构,使其具有我校军民融合的特色。 将思想政治教育教材纳入专业课程教学内容。 例如,在概述操作系统课程现状时,明确我国缺乏操作系统核心技术所造成的后果,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课程内容上,在保留通用软件工程方法论教学内容的基础上,结合NIT兵工学科的优势,增加了嵌入式软件需求分析、设计、实现和测试方法相关的教学内容。系统,从而培养出既能适应通用软件研发,又能适应国防应用软件研发的软件人才。 在课程实践方面,探索连锁式实践教学与企业实践相结合的方式。 通过深入研究专业课程知识点的前辈和后继关系,有机整合实践内容,建立相关的实践教学模式,并将其运用到教学实践环节,形成实践教学链条; 引进行业企业的真实经验,以项目作为实践内容,提升实践环节的价值。
(二)产教融合带动师资队伍建设
在产教融合过程中,坚持“请进来”与“送出去”相结合的策略,打造双师型师资队伍。 近年来,我校从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中兴通信有限公司、有限公司、高通公司等为体制重组和培训目标重塑提供了许多建设性的建议和想法。 在杰出工程师计划的实施过程中,我们与亚信科技、江苏电信、中兴通讯等企业建立了密切的联系,并邀请了企业的专家来授课,让学生受益匪浅。 同时鼓励教师积极承担企业横向课题,借助江苏省“教授、博士灵活进企”等渠道,选派专业教师到优秀软件企业了解真实情况。软件行业的需求和最新趋势,使专业教师不仅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而且具有良好的工程实践能力和综合能力。
(三)产教融合驱动的创新创业平台建设
通过课程内容、教学过程和实践经验的融合,构建创新的教育平台。 我校构建了校园创新创业教育教学体系,建立了校教务处、团委、大学生创业中心、学院之间“分工合作、协调推进”的工作机制。 采用“校内+校外”双向协作方式,搭建X·Space创客空间等创新教育平台,推进创新创业教育。 校外形成了“学校、政府、企业、行业”四方协同育人机制。 聘请优秀企业家、企业家、科研项目带头人担任创新创业导师,参与创新创业教育规划,指导学生创业项目。 师生定期分享优秀创新项目和创业经验。 近年来,我校在ACM编程大赛、蓝桥杯、中国软件大赛中均取得优异成绩。
(四)产教融合驱动的企业激励机制
毫无疑问,产教融合是培养创新工程人才的必由之路。 软件人才的培养也必须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还需要企业的大力配合。 产教深度融合,意味着企业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包括人力、物力、财力。 但经济效益是企业不得不考虑的问题。 为了让产教融合深入、长久发展,必须充分考虑企业的利益。 否则,产教深度融合就难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三、人才培养有特色
每所大学都有自己的优势和特色,以及重点服务的行业。 同样,软件人才的培养也必须有特色。
首先,现在是“软件定义”的时代,所有行业都离不开软件。 因此,可以考虑结合学校的行业特点,将针对该行业的软件开发人才培养作为特色。 其次,可以结合各学校的学科优势和特点,开展跨学科的交叉培养,并在此基础上开展软件人才的培养。
此外,每个学校的人才培养都会有一些特色实践,比如科教融合、实践创新等,这些实践也在人才培养中发挥着无声的作用。 最后,根据产教融合的需要,将企业的优势融入到人才培养中,体现校企融合的特色。
NIT是一所具有鲜明国防特色的大学。 因此,我院重点培养具有军事和工业特色的软件技术专业人才。 兵器学科位居全国第一,人工智能研究方向国内独一无二。 因此,在巩固软件工程教学的同时,注重与兵器学科、人工智能的交叉,拓宽学生的视野; 在日常教学工作中,通过课程思维坚持立德树人,帮助学生了解产业发展趋势、产业发展瓶颈,增强使命感; 注重科研成果、行业需求与课堂教学内容的融合,将科研经验、产品开发经验融入专业教学,指导本科生科研训练与实践,培养高层次软件人才; 引入CCF CSP作为面向全体学生的第三方评估方法,提高了学生的软件基础能力; 建立“课程-科研-竞赛-实践”四要素培养模式,重点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工程能力。 10年来,累计选送近300名本科生到兵器、航天、船舶等国防科技工业相关领域就业,为国防人才培养做出了重大贡献场地。
建设特色示范性软件学院、培养特色软件人才是一个长期的探索和实践过程。 是推动我国软件产业由大到强的重要举措。 这也是高校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使命。 南京理工大学将深入贯彻落实《指导意见》和国家8号文件精神,弘扬“团结、敬业、求实、创新”的校风,以服务国家战略为使命坚持为党育人、强国利器的宗旨,培养高层次软件人才,致力于军民融合软件产业发展,为我国软件产业跨越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相关链接:
1、清华大学软件学院院长王建民:肩负建设特色示范性软件学院的使命
2、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人工智能学院院长陈兵:校企协同创新是建设特色示范性软件学院的灵魂
3、哈尔滨工程大学软件学院副院长冯广生:立足国家战略,探索具有软件学院特色的办学新模式
4、北京理工大学软件学院院长薛景峰:软件创造新时代灵魂,特色引领人才培养
5、华北电力大学控制与计算机工程学院院长方方:构建“三协同”模式培养电力软件人才
6、西北工业大学软件学院院长郑江滨:校企深度融合视角下特色示范性软件学院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7、哈尔滨工业大学软件学院副院长王忠杰:打造软件领域国宝,培养软件领域优秀人才。
8、华中科技大学软件学院院长李国辉:抓住软件定义时代的机遇和挑战,构建产学研用一体化的高端软件人才培养体系。
9、福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副局长谢可可:多措并举构建软件人才培养新机制
10、苏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副局长金晓虎:产学融合搭建校企互动桥梁
11、阿里云大学总经理孙立新:持续深化产学合作、协同育人机制,有效打通产业链、教育链、人才链
12、联想集团副总裁戴敬通:以产融结合为抓手,大力推进软件产业高素质人才培养
13、浪潮(全球)数字技术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周恒:探索“优势互补、优势互补”的软件学院运营新模式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