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启动新一轮中考改革。 总体而言,本轮改革不是单一问题引导的减负调整,而是基础教育组织化教育体系建设中教育评价改革领域的积极突破。
中考是基础教育的重要指挥棒。 北京新一轮中考改革的紧迫性是什么? 新一轮中考改革的逻辑发生了哪些变化? 这将对北京乃至全国的基础教育产生哪些深远影响?
一个月前,本文发表文章从专家角度解读新政策。 近日,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副书记、市教委主任李毅接受媒体采访,就此次改革的几点考虑进行了详细解读,可以让大家一窥究竟。基础教育改革的趋势。
文章最后摘录了中国教育创新研究院院长、国家中学校长刘健近期对中考改革的看法,其中包括对人才选拔和培养的前瞻性思考。
未来是否有可能“进入理想学校,不卷入”? 我们来看看最新的改革动向。
新一轮改革是纠正偏差
防止“战术选科”“提前备考”
2018年以来,北京中考经历了三次改革。 2018年,北京中考首次实行三科选修考试,选修科目成绩按照100%、80%、60%系数由高到低折算。 2021年,北京中考方案再次改革,实行全科综合考试、两考合一。 其中,初二考试科目2个,初三年级考试科目8个。 考生可以从化学和生物中选择一门科目,从地理和历史中选择一门科目计入分数。
本轮中考改革前,北京市教委进行了专题调查。 研究的主题是考察全市各区中考选考科目与高中生选修科目之间的联系。 结果表明两者相关性不高。 2018年以来,北京中考改革的方向是给学生选择权,同时加强学生初中学习和高中学习的衔接,直至高考选择专业。
改革设计与现实不符的原因是什么? 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副书记、市教委主任李毅表示,2018年北京中考改革方案的初衷是让学生选择自己最优势的科目,参加中考竞赛,对学生所选科目中成绩最低的科目减轻处罚。 影响。 然而,2018年北京中考选科计划实施后,考试评价部门发现,赋予初中生选择权后,学生并没有选择自己喜欢的科目,而是实行“战术选科”。 也就是说,哪个科目容易答题,哪个科目容易出分,就选那个科目。
2021年,为落实教育部全科全面考试、随时清考的要求,北京中考实行先取10科成绩后择选8科的计划。 这个方案有利于落实教育部促进初中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的要求,同时适当保留选择性。 然而,经过两年的运作,人们发现,虽然改革方案设计得很理想,但当真正落实到教师实际教学中时,却演变成初二时师生“提前备考”。中学。 无论是“战术选科”还是“提前备考”,都体现了考生和家长顺利升入高等教育的愿望。
梳理北京中考改革的历史脉络,李毅表示,虽然考试科目不同、考试评分方式在变化,但每次改革都是根据教育教学改革要求和中小学发展需要而设计的。当时的学生。 改革的进展体现了我们对如何育人的认识正在逐步深化。
北京市教委从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角度,组织考试评估和教学科研部门对中考方案进行深入研究。 教研部门证实,初中各学科开学时间不同、课时长度不同、知识体系不同,不构成平行选科依据。 同时,考试评价研究发现,初中10科统一纸笔考试评分方式也存在弊端。 有些科目更适合社会实践和动手实验。 纸笔测试很容易导致以试卷为模板的重复训练。 将这些科目的教学局限于考点的记忆和试题的模拟,不仅增加了学生的负担,而且造成了教学目标的错位。
今年5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再次强调“坚持高质量发展是各级各类教育的生命线”的重要论述委员会。 李毅表示,以基础教育为抓手,不仅要夯实学生的知识基础,更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创新思维素质。
“我们认识到,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必须抓住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高质量衔接的主线。这条主线就是我们所追求的基础教育改革的最大公约数。” 李毅说道。
旨在指导学习方式的改变
落实新课程标准要求
在北京中考改革方案发布会上,市教委新闻发言人坦言,在北京中考改革的总体设计和决策过程中,市教委重点围绕三点要求。 首先是国家要求。 党和国家要求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为谁培养人。 如何为党育人、为国家培养人才? 二是家长的要求。 如何才能帮助孩子学好,不仅能顺利入学,还能培养个人的兴趣爱好呢? 然后是教育法的要求。 关注学生的负担和身心承受能力。
李毅表示,经过广泛研究、反复权衡,新一轮中考改革的总体思路是“大减法、小加法、多渠道、新载体”,不仅改革考试方式,还调整了评分方式,也改善了学生升读高等教育的途径。 其中,“大减、小加”指的是科目和考试内容。 北京将在保持各科综合考试的基础上,有组织地实施体制改革。 “多渠道、新载体”指向高等教育进入方式的改革。
李毅表示,在前两次改革的基础上,在落实国家新课程标准、落实“双减”政策的背景下,北京2023年中考改革不仅会减轻学生过多的负担,完善考试评价导向。 科学地探索在教育强国建设背景下,初中阶段不同学科应该采用什么样的考试方式、什么样的表现呈现方式,进而指导应该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和表现方式。如何有效落实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根据规划,北京中考将考试评价方式分为考试、考试、考核三类。 由于教学时间较长,知识积累比较完整,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四科成为笔试预留科目。 李毅表示,这些考试科目仍然坚持学习确定考试、回归课本。 然而,这种回归并不是课本知识的简单再现,而是课本之外、课本之内的情况、问题、现象。 因此,死记硬背的教与学是不合适的。
李毅表示,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这四门学科的命题定位不是回答问题,而是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在新情境中解决新问题,引导学生把公式、方法等基础知识运用到现实中,要注重强国建设的现实问题和基础学科研究问题。 事实上,这类试题在近年来的北京中考试卷中已经出现过,包括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以及运用物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作为中考六大计分科目之一,道德与法治科目将实行开卷考试。 李毅表示,道德与法治科目的重点是考查学生对现实生活中事物的认知态度。 因此,开卷考试不是从书本上找答案的开卷考试,而是给出新情况、新材料、真题的考试。 ,答案将公开。 义务教育阶段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教学目标不是简单的知识积累,而是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构建以及学生行为习惯的固化。 不应该出现学生答卷很好但生活中表现得不恰当的情况。 因此,道试中也有10分流程化的综合素质评价。
体育、健康学科实行中考成绩按日累加的办法。 李毅表示,义务教育阶段体育健康的重点不是体育考试的成绩排名,而是引导学生在整个义务教育阶段形成良好的生活态度,逐步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积累点滴。通过点滴打造健康的身体,至少达到国家青少年良好体质标准,进而养成乐观、开放、自信的心理品质。
李毅表示,虽然道教、法学、体育都算计分科目,但这两个科目的改革取向并不是寻求差异化。 也就是说,义务教育阶段完成后,孩子的情感价值观和身体素质整体都会受到影响。 应该是优秀,而不是靠这两门学科来区分学生。
本轮中考改革中,历史、地理、生物、化学四科将实行分级考试。 李毅表示,调整这四个科目的考试评价方式,是为了落实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让教师从备考中解放出来。 引导教师按照课程标准进行教学,带领学生将有限的精力、有限的上课时间用在最需要培养的学习兴趣和思维品质上。
初中化学的教学时间相对较短。 如果仅根据课本上的知识和实验进行纸笔测试,教师的教学就仅限于要求学生反复记忆实验过程、方程式或反应结果。 初中化学教学目标的重点是让学生感觉这是一门基于实验的有趣学科。 围绕学科生命线,需要给孩子更多的时间在化学实验室动手实验,激发初中阶段的学科兴趣,形成初步的思维素质,从而为选科奠定基础根据高中阶段的学习兴趣。
他表示,初中生物、地理、历史等学科的教学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了解学科特点,感受学科知识与自然、生活的关系。 例如,初中生物课上,学生要捕捉昆虫、识别植物、做实验、亲近大自然。 初中地理教学必须让学生通过寒暑假学习或家庭旅游,进入真实环境,了解地貌,了解和感受真实的气候、天气特征,了解不同地区的地理差异。 初中历史学习不仅需要记忆历史知识,还需要学习历史研究的方法,感受历史文化的魅力,激发了解历史、研究历史的兴趣。
另外,中考以信息技术、美术、劳动、综合实践活动为科目,成绩以及格或不及格表示。 评价方式更注重学生的实际掌握和孩子核心能力和技能的固化,旨在减轻学生的备考负担。
北京中考方案公布后,有家长在首都教育公众号留言询问化学、历史、生物、地理四科考试方式的调整是否会导致中考教学的弱化。相关学科并影响初中和高中学生的素质。 主题关联? 对此,李毅表示,不仅不是弱化,而是更加注重这些科目的教学优化,更加注重课程标准的要求。 李毅表示,改革后,初中中考的引导作用是鼓励教师在教学中聚焦学科生命线,学业阶段之间的衔接也聚焦学科生命线。 他表示,建设教育强国,基础教育作为抓手,要把保护学生学习兴趣、培养良好思维品质放在首位。 如果在义务教育阶段,让学生把精力集中在知识点的巩固上,而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和整体思维素质,这是浪费时间。
李毅表示,不应过早地用一刀切的考试评价方法来指导教学。 今后,不仅是中考,期中考试、期末考试以及义务教育阶段各科目的日常评价和考核方式也将按照这一改革方向进行调整。 例如,学校一二年级的地理和生物考试不一定采取纸笔考试的形式。 也可以通过社会实践、任务设计等方式来完成。“这不是简单的减负,而是更符合学科特点、落实新课程标准的改变。”他说。
李毅说,中考改革的接力棒就像交响乐团指挥手中的接力棒,不同学科就像管弦乐队中不同的乐器、不同的组别,各有不同的特点和作用。 考试评价的接力棒,是引导各科教育教学围绕国家课程标准和每个孩子的特点,共同奏响最美的乐章。 中考不再是区分学生的“分水岭”,而是帮助学生学习学科知识、追求学科兴趣、提升思维品质的“跳板”。
以促进教学和评价为抓手
统筹推进招生制度改革。
评价改革牵一发而动全身。 中考是连接过去和未来的桥梁。 向前可以撬动九年义务教育教学改革,向后撬动高中教育改革。 北京市教委选择中考改革作为基础教育体制改革的切入点,这是北京基础教育即将迎来一轮体制改革的明确信号。
中考不改革,一方面会阻碍义务教育阶段教学质量的提高,导致教师抓不住基础教育的命脉;另一方面也会阻碍义务教育阶段教学质量的提高。 另一方面,也会阻碍高中多元化分类发展提质增效。 李毅表示,北京市教委将在扎实推进大规模普查的基础上,以中考改革为抓手,陆续推进教学、评价、招生制度协同改革。
对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科教学,中考改革将引导各学科教师把教育教学工作的重点放在扎实贯彻新课程标准上。
例如,小学的科学课程、初中的道教课程,鼓励教师注重孩子思维品质的培养、行为的固化、对现实生活问题的理解和态度。
初中生物教学鼓励教师带学生到植物园及周边社区全面考察北京生态环境保护情况,开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等课题调研。 让学科思维的交叉融合自然而巧妙地形成。
那么,中考如何撬动高中改革? 答案就在于北京中考改革总体思路的最后六个字“多渠道、新载体”。 李毅表示,未来,北京高中招生将逐步减少仅依靠考试成绩升学的比例,增加升学渠道。 这一目标的实现不是通过取消中考,也不是简单地通过电脑分配座位来实现,而是通过形成新的大规模教育载体来实现。
在教育体系建设方面,北京将建设群级、区域级、市级等不同尺度的优质教育体系。 在市级层面,北京市将坚持“定向到校”等城市统筹招生方式。 在此基础上,市教委鼓励具有特色的高中教育群体建立持续培养机制,支持学生持续培养。
教育集团内部,通过集团内部的整合和持续优质教育教学、教研设计、学生参观、课程对接等方式,畅通优质教育资源要素的流动,群体教育得到巩固,群体教育特色形成。 一方面学生可以结识更多的同学和更多的好老师,另一方面也减轻了升入中考的压力。
在课程方面,北京将开始构建小学、初中、高中一体化的教育课程体系。 鼓励各团体、联盟学校在高质量、平衡性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课程整合的改革探索,跨越多重边界,连接学校、学科、校内校外、课堂内外,支持不断培养学生的个性发展。 “宽轨道、新出路”将支持学生从按分招生向按兴趣、专长招生转变。 如果学生愿意直接在同一所学校学习,可以参加考试,也可以适当跨学校或小组学习。
李毅表示,在北京市基础教育干部教师交流轮换实践中,市教委提出了“大面积、大比例、小范围”的要求,这意味着交流轮换的重点干部教师轮换应该放在首都优质教育体系建设上,而不仅仅是促进教育均衡。 本轮中考改革后,北京将促进教育集团内教师、校长之间的交流合作,促进集团内优质教育资源流动,让孩子们看到更多好课程、更多好老师。 让教师也展现出优质教育服务的独特属性。 李毅表示,鼓励师资队伍建设的一个新趋势是首先在教育集团内部形成小规模的“团管校招”。
李毅表示,从中考改革入手,北京正在推进基础教育制度改革,目标是加强有组织的教育体系建设,以优质教育服务实现高质量教育。 。 改革的标准要看是否有利于落实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是否有利于坚持“五育人”全面育人、是否有利于大中小学校的协调教育,是否有利于全体教师的指导。 聚焦基础教育生命线,有利于减负增效,支持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取消中考”是考试改革的发展趋势
考试改革将带来哪些新情况? 未来是否有可能“不参加考试就进入理想的学校”? 中国教育创新研究院院长、国家级校长刘健认为,“取消中考”是考试改革的发展趋势。
据报道,他的团队正在进行学术研究,并已提交相应的咨询报告。 报告建议创造条件在一段时间后逐步取消中考。 例如,在县或地级市进行试点建模,进行小规模试验。 创造一定的条件,使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特色,或者说各方面的办学条件更加均衡。 这样,学生就不用为了考上好学校而奋斗,而是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高中。
中考取消后,如何选拔? 您是否面临着教育资源分布不均的问题? 刘健表示,中考选拔取消后,掐尖的现象消失了,好学生在各学校的分布也相对均衡,可以促进学习困难的学生。 生源平衡了之后,学校后面的很多事情也就平衡了。 这样,那种有些极端的掐人竞争模式就会逐渐淡化,各个学校就能发挥自己的特色,百花齐放。 孩子会有更多的个性化发展空间,家长的参与压力也会减少。
对于如何培养人的问题,刘健认为,高质量的项目式学习可以多维度提升学生的核心能力,包括社会责任感和科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多年来,每当我和中小学校长交谈时,他们都会谈到两件事。一是让孩子有自己的课程,就是跨班级、跨年级选修课,找到自己的兴趣和爱好,然后具体怎么做。第二件事是PBL项目式学习。
该团队将于2021年开始在四地初中所有科目开展项目式学习实验,看看项目式学习的实施将如何影响学生的进步和发展。 结果显示:10月21日至5月22日半年间,初一、二年级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社会责任感、科学解决问题能力均有所下降。 没有参加基于项目的学习的学生人数下降了。 高质量参与的学生只会上升而不是下降。
如果能够扎实开展PBL项目式学习,可以促进学生相应核心能力的成长和发展。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