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上有你/陈晓媛(初一)

91百科网 52 0

我的生命中有你

/陈晓媛(一年级)

你和我是什么时候认识的? 我清楚地记得那天晚上我们的相识

由于父母工作忙,我从一年级开始就学会了自己走路回家。 虽然独自行走可以帮助我学会独立,但有时看到同学们笑着和父母一起回家,我还是会感到羡慕

这时,我注意到了你。 你比我高不了多少,容貌也不出众,但你的脸上总是挂着阳光般温暖的笑容。 和我班的同学相比,你不一样。 有什么不同? 我好像说不出来你和我在同一条路上,住在同一个街区。 我偷偷观察了你好几天,最终还是不敢出面和你说话。

有一天,我还在路上挣扎,想了很久,不敢向前迈出一步。 突然,有人拍了拍我的肩膀。 是你。 “嘿,我想你和我住在同一个小区,我路上也需要一个陪伴,我们一起去怎么样?” 你脸上挂着灿烂的笑容,夕阳在你身后投下一圈光影,让我感到一阵眩晕。 “但是……可以吗?” 还没等我反应过来,你就走到我面前说道:“当然可以!对了,我们认识一下吧,我叫……”

从那以后,我再也没有羡慕过其他同学,因为我有你们一直陪伴着我,那段时光并不是一段漫长的旅程。 路虽短,却充满了回忆。

一开始,我们只是一起上学,一起回家; 后来,我会在学校“偶然”遇见你,你也会在你常去的食堂“偶然”见到我; 以后生日的时候我永远是第一个收到你的礼物,新年的钟声敲响的时候你也会收到我的祝福。 朋友之间的相识,真的不需要很热烈。 一路上有你,一句话,一个微笑,就足够了。

就这样,我们一起度过了六年的小学时光。 毕业那天,你我最后一次走在那条走过无数次的回家路上。 我们聊着初中的梦想,但兜兜转转又回到一个问题:“你想去哪所中学?” 我想了半天,我提到的学校名字都和你想去的中学相差甚远。 之后,我们在回家的路上第一次沉默了,一路上没有再说什么。 在那十分钟的路程中,我们走了很长一段时间。

快到家门口了,我正要和你告别,你却突然伸出了手。 我有些疑惑地伸手接过,触到了你温暖湿润的掌心。 手上放着一根小发夹,黄得像那天的阳光一样亮。 你指着你头上戴的那个。 那是一根淡雅的紫色发夹,上面刻着小字“XY”。 我才发现你手里的那个也刻着。 “没关系,虽然不在同一所中学,但我们还是朋友。” 我不知道该怎么回答,只能点点头。 后来,我们的交往渐渐少了。 但在我生日那天,我仍然收到了你的礼物,挂在门把手上。

谁说小学时期的友谊是幼稚的、天真的,经不起时间的流逝的? 至少我们不是。 从今以后,上学的路上我不会再陪你了,不过没关系。 你一直陪着我,还有什么可遗憾的呢?

陈修点评:

这是一部有生活、有细节、有真情、有一定叙事技巧的优秀叙事作品。

本文以一个问题开头,自然引出下文,也在一定程度上设置了悬念。 第二自然段所解释的内容,为后面的内容奠定了不可或缺的伏笔:因为父母都忙于工作,所以放学后一个人回家已经成为常态。 这凸显出即将到来的友谊对“我”来说将是雪中送炭。 同等重要。 接下来对这段友谊的叙述充满了细节:那些有意无意的邂逅、毕业那天回家路上的沉默、刻在小发夹上的两封信、门把手上的礼物——都描绘了这份真诚和价值。这份友谊。

此外,多种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也是本文的一大亮点。 除了旁白、描写、抒情之外,还有一两句关于友谊的讨论,比如“朋友之间的相识,真的不需要热情。一路上有你,一句话,一个微笑就足够了”等等,更增添了文章的深刻性。

——陈秀,福清元洪中学语文教师,学校浅草文学社辅导员,福州市作家协会会员。 诗歌、散文作品发表于《福建文学》、《中国诗人》、《神华》、《福清侨报》等刊物。

冯曼欣评价:

这是一篇回顾性文章。 它主要具有以下特点:一是层次有序。 开头简洁明了,用一个问题,一问一答,引出那天晚上遇见我的朋友——“你”的记忆,然后用感叹词来解释他的孤独和他对朋友的独特描述。 ,为后面的相识做铺垫。 然后他写了相识、友谊的发展和分离。 最后我用两个反问句来指出“你”一路走来的意义和价值。 另外,句首和句尾都使用疑问句,这是一种独特且难能可贵的表达方式。 其次,选材剪裁要细致有序。 六年来可以写的事情有很多,但全文的重点只有一年级的相识和六年级的分离两个场景。 略详细、有序地简要概括了期间友谊的发展。 三是描述有序。 两个场景都采用了描述性的表达方式,语言生动活泼。 他们通过语言描述、面部表情描述、动作描述、环境描述来突出人物的情绪。 描述方法多样、有序。 四是行文方法有条理。 第三段先写对朋友的印象,压着写。 下面是相识与分离,是提出来的,采用先抒后抑的写作方法。 还用对比的手法来描述“你”前后的别人羡慕和不再羡慕别人。 方法多样、有序。 缺点是最后的问题不够多,对“你”的含义没有很好的探究。 只是粗浅地触及了一下,并没有留下什么遗憾,这有点美中不足。

一路上有你/陈晓媛(初一) 相识 羡慕 描写 放学 走过 第1张

——冯曼欣,福州日升中学语文教师,爱好文学艺术,业余时间写诗,是学校“向日葵”文学社的指导老师。 曾在《名人》、《海峡都市报》、《福建文学》、《华人世界》等刊物发表文章。

吴友才点评:

这篇文章的标题是《一路有你》。 显然,“一路走来”是一个语义双关,不仅指文中“我”与你在上学路上的陪伴,也指两个人在人生道路上架起的友谊桥梁。 。 这就是作者构思的高明之处。 在情节设置上,作者的写作能力也得到充分展现:从两人的相识交谈开始,再到相处,最后走向分离,情感真挚,细节充足。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作者善于在平实的叙述中提炼出生活的诗意,赋予文章的语言一种质朴而永恒的美。 比如“我一直有你在身边,这并不是一段漫长的旅程,路虽然短,但却充满了回忆”。 “在那十分钟的路程中,我们走了很长一段路。” 简单的两句话,看似对比、矛盾,其实很微妙地传达了“我”心理的变化。

——吴友才,80后诗人,福州知中学语文教师。 着有《人才作文课》、《不可错过的七堂作文课》三部诗集。

支持单位:

福州文学院

在构成上

在世界上歌唱和爱

爱情作文

热爱这个珍贵的世界

天赋

艺术

——作曲之路要越走越宽——

标签: 相识 羡慕 描写 放学 走过

发表评论 (已有20508条评论)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