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的校园环境是大学生顺利完成学业的前提,也是保证其健康成长的基本条件。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大学生的生活空间和交往领域不断扩大,同时安全风险也日益凸显。
近年来,大学校园安全事故频发,令人遗憾,但也给高校工作者敲响了警钟。 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不仅关系到学生自身的安全和校园环境的和谐,也关系到学生家庭的幸福和社会的稳定。 综上所述,高校开展安全教育工作刻不容缓。 然而,只有正确认识高校安全教育现状,才能“对症下药”,使校园安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一系列教育会议上指出,高等学校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致力于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可靠的继任者。
“三全面育人”就是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面育人。 三育要求把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度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学、社会实践教育各个方面,贯穿于高校教学、科研、学生管理体系。
因此,将大学生安全教育与职业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健全大学生安全教育长效工作机制,形成高层次人才培养体系,不仅是实现大学生安全教育的有效方法, “三全育人”的教育宗旨,也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使命的重要途径。
一、高校安全教育现状及存在问题
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取得长足进步,高等学校类型逐渐多元化。 传统封闭、受控的大学环境开始与社会融合,变得更加多元化和开放。 从这个意义上讲,安全问题不仅是大学生在校园生活中可能遇到的问题,也是他们毕业后进入社会必须面对的问题。 虽然近年来国内高校普遍加大了对大学生安全教育的重视,但我国当前高校安全教育体系还存在诸多不足,构建安全教育体系任重而道远。校园安全教育体系。
(一)日常安全教育工作只是形式
当前,不少高校的安全教育工作呈现出以下怪现象:要么陷入“知识”怪局,疲于应对上级部门的检查; 或者在安全事故案件发生后开展“善后”教育工作,缺乏日常安全教育环节。 这些安全教学模式不利于真正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也不利于建立科学的校园安全教育体系。 只要上级检查完成或者校园环境稳定下来,久而久之安全教育的力度就会减弱,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
此外,一些高校建立的安全教育体系长期以来脱离实际,充满形式主义,教育效果不强。 长此以往,很容易陷入“学生忙参加活动、教师忙组织活动、学校办活动吃力”的困境,难以满足安全教育的具体需求。在我国的高等院校中。
(二)安全教育内容和形式缺乏创新
目前,我国大多数高校的安全教育内容较为单一,专业培养体系中几乎没有涉及安全教育的课程安排。 目前,普通高校安全教育的主要形式包括新生迎新集中讲座、辅导员和班主任定期召开安全主题班会、设立班级安全联络员协助保安员进行安全检查等。部或后勤部。
但这些教学模式存在明显的局限性,如学生参与积极性低、学习内容枯燥、基层落实薄弱等。此外,传统安全教育工作中使用的教材主要是根据各地的安全实例编写的。 如果这些安全教育知识不及时更新,对教学要点进行系统提炼和总结,实际安全教育就很容易脱离实际,教学效果难以达到。 将会有很大的折扣。
(三)缺乏系统的安全教育培训机制和专职安全教育师资队伍
目前,大多数高校的教学以专业课程设计为主,旨在培养专门的高素质人才。 由于高校培养体系中缺乏系统的安全教育课程,无法有效向学生传授安全知识。 此外,受限于校园的实际条件,在对大学生进行安全教育过程中往往采用灌输、填鸭式的教学方式,最终的效果往往收效甚微。
目前,高校实施安全知识教育的主体是各年级辅导员和安全部门工作人员。 虽然近年来,随着高校准入门槛的提高,行政人员的整体素质有了很大的提高。 不过,毕竟上述教职人员都不是专业出身的。 他们大多缺乏安全知识的专业培训。 他们在日常工作中还要处理大量的行政事务,对安全教育的投入非常有限。 可见,大学生专职安全教育师资的缺乏已逐渐成为制约高校安全教育发展的一大障碍。
二、高校开展大学生安全教育的重要性
首先,开展安全知识教育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基本要求。 高校是立德树人的场所。 高等教育必须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指出,个人最基本的需求是安全需求。 因此,只有保障大学生的基本安全需求,才能有效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为了提高大学生的安全意识,必须引导他们系统学习基本安全知识,掌握基本安全技能。
然而,仅仅依靠大学生自学安全知识显然是不够的。 要建立以学校教育为主、自主为辅的安全教学模式,有序开展安全技能教育,真正满足大学生的基本安全需求。
其次,开展安全知识和技能教育是促进高校发展的有效保障。 随着高等教育的蓬勃发展,近年来我国高等学校的教育规模不断扩大,逐步形成多层次、多校区的教育格局和管理模式。 面对这一新的发展趋势,高校安全稳定维护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当前,校园环境复杂、校园人口密集,这无疑增加了校园安全事故的隐患。 因此,加强大学生的安全知识和技能教育,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既是服务高校师生的根本要求,也是保障高校稳定发展的基本需要。 。
三、三轮教育视角下优化高校安全教育体系的建议
(一)建立完善的安全教育体系,明确校园安全权责主体
众所周知,高校安全教育绝不是纯粹的理论研究,也不能仅仅依靠各种安全演练和实践活动。 它是贯穿高等学校教学、科研和日常管理全过程的教育教学体系。 需要学校各部门的通力合作。 和协作。
然而,在现行高校安全教育体系下,存在各部门安全教育权责划分不明确的困境。 导致全校安全教育工作没有一个带头人,缺乏一根“脊梁”。 这也导致其他部门的配合意识淡薄,安全教育效果不佳。 。
鉴于此,高校迫切需要解决和完善校园安全责任划分,加快构建“学校-学院-年级”全方位安全教育体系。 完善校园安全立法体系,使高校安全工作在法制轨道上有序运行、有法可依。 其次,成立学校安全教育领导小组,指导学校安全教育主要工作。 以校内立法的形式明确学校安全教育体系的主导部门,努力引进和培养一批具有专门安全知识教育的师资队伍,有序开展高校安全教育工作。
最后,各二级学院及职能部门要指定一名安全领导负责人,直接对学校安全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安排部门内职责分工。 各二级学院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要合理添加安全教育内容,整合课程,同时加强部门间合作,共享教育资源和安全信息。
(二)完善高校社会联动安全模式,加强全过程安全教育投入。
高校安全教育贯穿大学生生涯的全过程,关系到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切身利益。 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要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首先需要加强政府与高校的合作,充分发挥政府部门对大学生安全教育的保障作用。
尽管大多数高校都有专门的安全应急管理机制,但面对某些复杂的安全事件,地方政府仍然需要积极参与协调解决安全问题。 同时,要加强高校与公安部门的合作,在校园内设立安保机构,形成完善的配套安保服务机制。
通过积极与公安系统合作,助力构建校园安全公共网络平台,促进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顺利开展。 最后,学校要切实加强与学生原生家庭、社会的合作。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社会是儿童健康成长的舞台,保障青少年安全健康成长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和义务。 不可避免的是,高校自身无法单独开展安全教育工作,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只有加强与社会各方的协作联动,才能成功构建和谐稳定的校园学习生活环境。
加强安全教育工作离不开对安全教育全过程的投入。 这里的投入不仅指安全教育经费的投入,还包括教育关注度、师资配置的投入; 这里的“全过程”投入不仅指新生入校时的安全教育,还指大学四年来一贯系统的安全知识教学。 系统。
具体来说,一方面,高校要继续加大资金投入,建立健全校园安全教育设施; 另一方面,要抓紧配备专职安全教育技术人才,特别是辅导员的培训。
辅导员是高校学生工作的主体,是学校安全教育的直接实施者。 高素质的辅导员能够积极引导学生的全面发展。 因此,学校相关部门需要重视辅导员队伍建设,通过定期进行安全教育知识和教育方法专题培训,提高辅导员开展安全教育的能力,从而保证校园安全教育有效开展。
(三)开展全员教育,优化安全教育内容,创新安全教学模式
通过对高校安全教育现状的分析可以看出,我国不少高校的安全教学模式通常比较传统,主要特点是教学方法单一、教学内容陈旧。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要想落实安全教育的目标,就必须努力提高大学生学习安全教育的兴趣。
首先,安全教育必须紧密联系生活实际。 在教材和教育内容的安排上,如果选择与校园生活相关的现实场景案例,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对安全教育的重视,还能引发他们对校园安全问题的积极思考。
其次,改变传统的“单向灌输”教学模式,尝试在安全教学过程中加入时尚元素。 例如,设计一些与安全相关的小游戏,编写安全意识广告歌曲,适当增加一些模拟安全防护的现场演练,可以提高学生参与安全教育的积极性,帮助他们记住和理解安全知识,增强学生的安全感。学习效果。
随着我国数字经济的不断发展,教育正式进入互联网时代。 QQ、微信等网络媒体已成为大学生重要的沟通渠道,与大学生产生了良好的“化学反应”。 高校在开展安全教育时不能忽视这一现象。 相反,应充分发挥这些网络平台在时效性、传播速度等方面的独特优势,不断深化和拓展“互联网+”安全教育的创新新模式。
此外,增强大学生的安全意识也刻不容缓。 调查发现,由于高校环境相对封闭、简陋,很多大学生对世事不熟悉,安全防护意识淡薄。 他们总觉得安全事故离自己的生活很远,缺乏培养自身安全技能的意识。
因此,高校定期开展安全教育日活动就显得尤为必要。 通过定期的安全知识教育,逐步提高学生应对突发安全事故的能力,可以帮助学生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显着提高校园预防和化解重大风险的有效性。 。
在开展安全教育的同时,不能忽视对学生心理安全的健康教育。 近年来,高校曝光的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事件越来越多。 令人心痛的同时,究其原因,是这样的学生或多或少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和障碍。 心胸狭隘、自卑、孤独、敏感、多疑等心理问题一直困扰着学生的健康成长。
因此,重视心理安全教育对大学生的成人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高校要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定期开展心理安全教育,通过适时组织专题讲座、成立高校心理健康小组和班级心理委员会等方式,推动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高校应建立专业的心理健康机构,配备专职心理咨询教师,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的心理障碍和困惑,引导学生关注心理健康,促进“德、智、体、美、美”全面发展。大学生劳动”发展。 发展。
关于作者
上饶师范学院 郑行智
以上图片均来自网络,已删除。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