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
大家好,我叫康妮。 这几天,美娅一直在忙着剑桥英语。 她还挤出时间在全身麻醉下做了胃肠内窥镜检查等身体检查,所以这几天她确实很累。
那么今天我就值班给大家讲讲中文的写作吧~
自从小溪进入三年级以来,作文难度确实明显增加了。 除了题材更加多样化之外,对写作的思维深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确实,在汉语体系下,每个年级的写作要求是不同的。 如果你能提前理解他们,孩子就能更冷静地应对。
于是我以教育部编制的小学语文要求为例,将各年级的内容书面整理如下:
据说三年级是一个分水岭。 经过这一年的实际实践,我发现学习难度确实没有增加一半。
从表中大家应该发现,一、二年级的内容比较简单,基本上就是能说说自己看到的东西;
从二年级到三年级会有一个明显的跨度。 写作要求从能够简单地写出几个连贯的句子,变成能够写出具体的内容,还需要熟练运用隐喻、拟人等手段。
三年级到四年级的跨度就更大了,从能写具体的内容到能用写作表达自己觉得新奇、有趣、印象深刻、最感人的内容。
这样的跨度对于孩子的写作叙事能力、文字渲染能力和共情能力都是很大的挑战,所以为了帮助小西顺利跨过三到四的作文门槛,我还是付出了很多努力。
除了最基本的写作练习外,我还有三大策略帮助孩子全面提高写作能力,从提高文字共情能力、提高写作能力、提高高语境表达能力三个方面。 我称之为“一悟、二修、三变”。 接下来我将我的攻略一一分享给大家,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01
跨越学科界限,体验艺术融合的盛宴
写作是一个积累的事情,所以想要让孩子写出善解人意的文字、有力量的文字,前提是对文字有足够的积累和理解。
所以我帮助小西克服写作的第一件事就是让她读很多文字优美的作品,让她畅游在文字的世界里,感受文字的表现力。
在众多的经典文学作品中,我最喜欢的是中国诗歌,因为中国诗词歌赋讲究意境之美。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这样的美,让人心旷神怡。
为了培养孩子对文字、段落的同理心,我首先想到的就是背诗、赏画。 这是艺术与文字的碰撞,一场超越表达障碍的盛宴,让孩子们在更多维度体验文字的魅力。
例如,当我们读《清明》这首诗时,通过“雨纷纷落下”、“摧残灵魂”、“问饭馆”等词语,足以在我们的脑海中勾勒出一幅清明的画面。清明时节思乡的游子。 这就是诗情画意。
而当我们看到《清明》诗的配图时,我们看到古路上的柳树、行人、瘦马。 我们甚至可以想象这个季节的雨。 也不是韩愈笔下的“小雨润天街”。 像酥饼一样的细雨,并不是陆游笔下的“风如山,雨如江”的暴风雨,而是细细密密的、让人心酸的雨。 这就是画中的诗。 。
通过诗与画的融合,我们可以类比、拓展,甚至弄清楚为什么两首意图如此相似的诗却能表达完全不同的情感。
当然,除了吟诗赏画感受诗词画画,我也会带着孩子们亲手吟诗作画。 根据诗中提到的情感和场景来画诗,对孩子来说是一种独特的体验。
同时,我也会引导孩子用不同的绘画方法来表达文字的内容。
不知道大家看到上图会不会想起曾吉写的《三曲道中》:
梅花黄,阳光明,溪水溢,山流水。
绿荫不减旅途,又添四五声黄莺鸣。
这样的诗画不仅对孩子有熏陶,对我也是如此。 我能感觉到曾经在课本上学过的那首诗突然变得耳目一新,立体的形象充满了艺术感。 真不得不感叹现在的孩子真幸福,可以用来辅助学习的工具真多。
02
写作源于生活,技巧要用得当
纸上学的东西终究是浅薄的,我知道自己还得细细做。
所以,在今年暑假的作文突破计划中,除了足够的接触诗歌和歌曲之外,我还安排小溪练习真功夫写作。
但写作是一个非常广泛的命题,你应该从哪里开始练习呢?
如果我们回到部委版的小学写作对照表,就会发现小学五年级及以下的写作基本上都是以观察写实为主。 现实主义写作包括写人物、场景、物体等。
对于这一类的内容,孩子基本上都能仔细观察和记录,但大多数孩子记录的方式都是直白的,没有层次感。 因此,想要帮助孩子摆脱“吃无味就扔掉”的困境,那么写作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
比如一棵枸杞树,按照常规思维,我们可能会写这棵树有多大,有多高,叶子是什么形状,树上是否长满了枸杞树。 每个人都遵循相同的惯例吗?
然而季羡林、季老的著作却赋予了这棵枸杞树不同的风采。
从全景中看到的朦胧的枸杞树,到中景中看到的深色树枝和行走的蜗牛,再到近景中蜘蛛网上的雨滴,由远到近描绘得非常细致。
但尽管如此,这棵枸杞树的描绘还没有结束。 季老也把我们的视线带到了屋顶的屋脊,带到了天边的红色,最后的点睛之笔是“枸杞顶触到了桥心”,将所有的场景串联起来。一次,真是太神奇了,这叫巧。
其实,被比作各种奇珍异宝的不仅仅是枸杞树,还有药林仙境:
就连你每天可能遇到的黄昏,都被写进了诗歌、童话、绍兴酒……
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美好的意境,但想要最大限度地还原它们,就需要巧妙地呈现它们。
当然我们不鼓励死板的写作套路,但我们可以鼓励孩子在学习和模仿的路上不断练习写作技巧,让他们的文字更有层次感,传达的意境也更独特。
我想这就是文字的另一种魅力吧!
03
巧妙运用高语境表达方式,以不同的方式呈现内容
在和大家分享这一点之前,我先说一下我最近看到的一篇“切瓜文学”:
不知道大家看完之后是否有和我一样的想法。 我感觉作者把切西瓜写成了情景散文,而这种切瓜文学似乎隐喻着一个不同的故事。 要么指一段无果而终的感情,要么指错失创业机会,要么……
看到这里,突然让我想起了传播学中一个有趣的概念:高语境文化和低语境文化。
这个概念是由美国学者爱德华·霍尔提出的。 一个简单的翻译是:
“在低语境文化中,我表达的任何内容你都接受,不需要太多思考。整个表达很简单。
在高语境文化中,我此刻所说的话可能有很多隐藏的含义,而我真正的意思可能不是我所表达的。 这需要具体分析当时的语境,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
以中国为代表的大多数东亚国家都是高语境文化。
或者也可以用一张图来看看它们的区别:▼
高语境文化在我们的写作中很常见。 它含蓄但充满力量。
你可能注意到,在美剧或动画片中,无论性别、年龄,口中经常会说出“我爱你,我想你”这样直白的句子,但中日韩等东亚国家却很少说出来。对爱情如此用心。
因为我们表达爱与思念的方式可以是“一夜相思,枝细水清”,可以是“心如双网,万千结在其中”,可以是“心如双网,万千结在其中”。是“以前取水难,除了巫山”。 《云》,也可以是“瘦弱的身影在秋水中自怜,你怜我我怜你”……
所以,当我们要写风格的时候,不能只写风格。
我们可以写湖面的涟漪、树叶的沙沙声、云的方向、炊烟的飘去; 我们还可以写路人躁动的头发,写屋檐下风铃的叮当声。 不,这些都是风吹过的痕迹。
当我们想写老年人时,我们不能只写年龄。
我们可以写满是老茧的双手,灰白的鬓角,写满岁月痕迹的脸颊,以及远行万里的母亲忧心忡忡的眼神,这些都是岁月流逝的痕迹。
当孩子们充分掌握汉语学习的真谛时,他们就能感受到语言之美,充分领略高语境文化的魅力。 那么无论他们如何输出构图,底线都不会丢失,意境也不会丢失。 会很糟糕。
写在最后:
对你来说是蜜的东西对他来说就是砒霜。 对于一些孩子来说,写作意味着我必须填写密密麻麻的小网格。 但对于其他孩子来说,它代表着无拘无束的世界,我想让自己的思想自由驰骋。
所以当我们担心写需求的时候,我们可以把大目标分解成小目标。
其实写作的基础就是文字的积累+写作技巧+观察想象,所以多读书、多观察、多思考、多模仿、多想象,都对写作很有帮助。 毕竟,写作本身就是一个来源。 为生命做出贡献、回馈生命的事物,也是孩子们改变世界的武器之一。
好了,今天的主题就是中文写作。 我希望它能帮助你。 明天我也会根据今天的话题推荐一些好的学习资料。 我亲自为你和我的孩子挑选的,我非常擅长学习。 我喜欢它,所以一定要发推文并阅读我的推荐。 明天见!
【文章回顾】
【团体产品推荐】
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评论、分享或者喜欢鼓励我,就是对我最大的支持,感谢您的阅读! 您还可以固定或加注我的官方帐户,以便我们可以找到彼此。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