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上学前班/幼小衔接班要不要上

91百科网 53 0

对于即将进入小学一年级的孩子来说,是否上学前班/幼儿园衔接班一直是家长们的“共同问题”。

《2020中国幼小衔接行业研究白皮书》数据显示,近70%的家长对幼儿园转小学感到焦虑。

在我身边,经常听到家长让孩子入园的理由:

“别的孩子都在学习,我的孩子如果不学习,就很容易落后。”

“尽早接受知识总是好的,这样你在小学就能学得更好。”

“我家孩子从幼儿园直接上小学,不懂汉语拼音,学数学也很慢,根本跟不上。眼睁睁地看着别人被表扬,自己孩子也会受到打击。”信心。”

事实上,很多家长送孩子去学前/幼儿园衔接班,与其说是希望孩子成功,不如说是担心孩子落后。

其实,对于即将上小学的孩子来说,做好幼儿园和小学的衔接,为上小学做准备是不言而喻的。 然而,家长们也存在一些误区。

家长对幼儿过渡的误解

误区一、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是从大班开始的

很多家长在孩子进入上流社会后就开始安排孩子入读学前班。

事实上,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并不是一时的突击,也不仅仅是简单地学习语文和数学。

孩子的学习习惯、学习态度、学习兴趣、社交能力、情感能力、社会适应能力等,都是幼儿期到小学过渡的一部分。

所以,如此浩大的工程,不可能仅靠第一堂课两个学期就可以完成。

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应该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从孩子进入幼儿园开始,一直持续到小学一年级。

误区二、幼儿园转小学=上学前班

说到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很多家长都会想到学前班/小学过渡班。 但送孩子去幼儿园并不意味着孩子就能很好地从幼儿园过渡到小学。

因为当今社会大部分的幼儿园还是让孩子学习语文和数学。

让孩子在短时间内学会这些知识,往往就相当于一剂只能在短期内发挥作用的“特效药”。 从长远来看,它不是很有用,而且可能会适得其反。

孩子们提前学习了这些知识,并认为他们听懂了老师所说的一切。 相反,他们往往会养成上课不听讲、注意力不集中的坏习惯。

童年与童年的联系,从来不仅仅是知识的联系。

如何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激发孩子对知识的好奇心,培养孩子主动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是幼儿过渡到小学的重点。

学前班学到的点滴知识充其量只是芝麻,其他方面的联系就是西瓜。 不要为了芝麻而丢掉西瓜。

误区三、公办幼儿园不传授知识

有些家长在孩子上第一班的时候就把孩子转入幼儿园,只是因为公立幼儿园不教知识。

事实上,公办幼儿园的游戏化教学更符合孩子的身心发展。

“游戏化教学”水平高的话,孩子就能边玩边学,边玩边上学,但这也取决于一些公办幼儿园的教学设计水平。

孩子从幼儿园升小学需要做哪些准备?

1.做好身体准备

双减政策后,更加注重孩子的运动能力。

学龄前儿童每天最好有两个小时的户外锻炼时间。 例如跑步、跳绳、投篮、打羽毛球等。

孩子热爱运动不仅可以提高身体素质,还可以使他们具有良好的注意力和情绪控制能力。

进入小学,孩子面临的第一个挑战就是写作。 手部力量的发展非常重要,所以大动作和小动作都要兼顾。

可以让孩子玩橡皮泥、做手工、画画、做力所能及的家务、用筷子吃饭等,可以锻炼他们的手部肌肉。

如果手部肌肉发达,孩子就能够正确握笔、规范书写,以后做作业时也不会感到疲劳。

2. 做好学习准备

学习不仅是知识的学习,更是技能的学习和学习品质的培养。

例如,孩子能听懂别人说的话,能按照指示做事。

亲子阅读是培养孩子听力和表达能力的好方法。

掌握一些简单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如数与量、图形、方向等概念。

数字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比如数字与数量的对应关系、数字的计算、硬币的面额、空间方位、认识时间等。让孩子认识到数字就在生活中,应该时刻学习和运用。

如果想让孩子有足够的学习潜力,还应该关注孩子的一些学习品质,这些品质关系到未来的优秀表现,比如主动学习的能力、专注力强、好奇心强、 ETC。

3.做好社交准备

孩子进入小学后,生活和学习与幼儿园有很大不同。 新的规则和新的惯例需要孩子们去适应。

孩子与他人愉快互动和正常沟通的能力也是他们社交天性的一个组成部分。

帮助孩子发展社交技能,懂得如何调节自己的情绪,可以帮助孩子更快地适应新环境。

写在最后

孩子升小学了,该不该去幼儿园? 还是要看你自己的情况。

标签: 亲子成长 幼儿园

发表评论 (已有39058条评论)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