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教育部职业与成人教育司相关工作安排,在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指导下,对外合作和信息服务部已通过全国职业教育集团统计与公开服务平台(jth.chinazy)自2015年起每年都会收集国家职业教育集团化典型案例,编成《国家职业教育集团化典型案例汇编》,由出版社正式出版。 优秀案例通过中国职业教育公众号、中国职业技术教育网()、国家职业教育集团统计与公共服务平台等平台发布。
构建混合所有制
赵天柱 陈贤波
(佳木斯职教集团, 黑龙江佳木斯 154002)
摘要:佳木斯职教集团通过引入企业入驻学校,与佳木斯长通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进行股份合作。 双方共同建设生产性实训基地,实施好一体化教学,建立了新型校企合作关系。 多元化办学体系构建,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大幅提高,社会服务能力显着增强,深化校企合作找到了新路径。
关键词:混合所有制; 生产性实训基地; 校企合作
一、背景介绍
佳木斯职教集团成立之初,由于企业合作积极性不高,校企合作不够密切。 学生进入企业后,需要进行再培训。 随之而来的是企业招收毕业生缓慢、用工成本增加等问题。 此外,集团还存在办学体制单一、办学经费不足、“双师型”师资力量薄弱等问题。 因此,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刻不容缓。 经过多方调研,集团认识到引入企业入驻学校,建设混合所有制生产性实训基地是深化校企合作的有效途径。 实践证明,建设学校与企业相互依存的生产性实训基地,可以极大调动企业的积极性,丰富办学经费来源,有效解决知识与技能、学习与工作分离的问题,更有利于培养人才。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2、实施过程
1、通过股份合作方式引进企业入校建基地
为适应区域经济发展,服务地方主导产业人才需求,使专业建设与行业企业需求紧密结合,集团于2008年将关心职业教育、生产产品和机械加工的专业方向紧密结合,具有良好的经营效益和社会影响。 科技型民营企业佳木斯长通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被引入集团,成为集团成员。 集团园区内将设置面积5500平方米的厂区和建筑面积4400平方米的厂房。 按照“产权非共有化、企业化运作”的方针和“共建、共管、共赢”的原则,学校和企业双方开始了构建混合所有制的探索和实践。生产性实训基地。 集团工厂及其他设施累计投资767万元,持股40%; 长通公司生产设备及其他设备共计投入1150万元,持股60%。 形成了生产、培训一体化、校企相互依存的专业。 教育生产实训基地搭建了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校企共育平台。
2、明确责权,建立基于混合属性的内部运行机制
为充分发挥双方合作潜力,明确各自职责,加大资源整合,进而形成强大合力,集团与长通公司签署了《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协议》,并颁发《实习实训基地管理办法》。 集团选择机电工程专业组与长通公司建立校企利益共同体,实施人才培养实体。 公司将教育职能纳入企业发展规划,主动承担技术技能人才的培训工作。 具体来说,我们做了以下工作:
首先是资产管理。 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实现资产所有权管理,实际经营中投资单独核算,并改变所有权比例。 为了达到育人的目的,我们不求拥有一切,而求利用它。
二是收入核算与分配。 年终按照批准比例分配利润股利; 每月进行绩效考核,绩效考核分为管理、教学、实践培训、产品研发、技能竞赛五个方面。 集团选派财务人员担任财务总监,驻扎基地负责资产管理和财务工作。
三是基地管理。 成立基地管理委员会,由长通公司总经理担任主任,集团工程部部长担任副主任。 现有成员10人,其中长通公司6人,集团4人。 他们负责基地的生产运营管理和学生培训安排。 长通公司总经理担任集团董事局副主席,车间主任等技术骨干担任机电工程专业群建设委员会委员。 这样,企业在人才培养计划的修改、课程设置、学生实习培训的接受、教师指导下的企业实践等方面就有了更大的发言权。
四是人员管理。 长通公司所有技术骨干均成为集团聘请的教师,集团选派骨干教师到长通公司兼职,参与公司生产技术创新、员工培训等工作。
3、教室位于基地,实行一体化教学
一是生产性实习实训基地变身综合教室。 课题组直接在昌通公司车间设立了教室,并将车间分为两个区域,即生产实训操作区和理论理解消化区。 集团与长通公司设计了“先认识,后了解,分组学习”的教学组织,实行“公司师傅指导学生生产,学生先学——小组老师讲授理论知识”在实践生产训练的同时给学生“再理解——学生在小组合作中进步提高”的循环一体化教学,学生不仅在生产过程中提高了技能,还锻炼了团队合作、语言表达、项目管理等核心专业能力,更在真实的生产环境中培养了安全生产、高效作业、质量第一等专业技能素养。
二是集团及长通公司以生产流程和岗位要求为主线,以项目、任务、场景为载体。 学校与企业联合编写“实用性第一、适用性第一”的综合教材和教学活页,分为中级工和高级工。 构建了“任务导向、学干结合”的课程体系,包括“职业核心能力、行业通用技能、行业专业技能、行业拓展能力”四大模块。
三是确定了“以生产性实习实训基地为基础、校企师资优势互补”的一体化师资队伍建设路径。 要求课题组教师与昌通公司师傅结对,在车间内共同组织教学,以补充理论与实践的不足。 几年来,课题组打造了一支专业知识相结合、优势互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双师队伍。
四是实行“2+1”主体评价,由原来的单一学校评价改为三方联合评价。 即团体、企业和佳木斯市职业技能鉴定中心。 学校与企业联合组织考试,采用笔试、上机操作、综合分析报告、现场生产问题解决等多种考核方式,注重过程考核和能力检验。 考核合格者,经佳木斯职业技能鉴定中心第三方鉴定后,颁发职业能力证书。
4、开展“二来二参赛”活动,把生产基地变成比赛场地
在正常生产中,企业最担心的是学生参加生产实训,造成“不良品”流失,影响生产进度,延误生产任务。 为此,集团与长通公司开展生产培训“二送二参与”活动。 “二比二”,就是比精细、比质量; “两参与”是指参与技术创新和新产品开发。 工厂车间变成了技术技能的比拼场。 学生更加注重工作的精细化、生产过程的精细化、生产任务的保质、保量、保时的完成。 “现代工匠”精益求精的精神体现在学生的生产过程中,产品质量优于普通工人,打消了企业的顾虑。
3、服务能力和运营成效
1.服务能力
(一)学校与企业双向服务,实现互利共赢。 近两年来,集团为长通员工进行了加工工艺、机械图纸识别、公差测量、数控工艺编程等技术岗位培训10次,共计1035人次。 集团机电系所有专业教师均在公司接受过数控加工、钻床、铣床等岗位轮训,极大提高了教师的产品意识和教学能力。 这不仅增强了公司的创新能力,也帮助集团成长为产学研一体化的人才培养基地。
(二)校企融合,扩大服务范围。 集团数控技术应用骨干教师与长通公司技术骨干联合为当地佳木斯电业局等企业提供技术服务16次; 其中,校企合作、学生参与的一项技术成果:玉米脱粒机已被佳木斯润鼎机械制造有限公司运用到实际生产产品中。 还为佳木斯电机有限公司、佳木斯长发嘉联农机装备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开展企业员工专业知识培训,培训1521人次。
2、经营业绩
(一)建立长效合作机制,实现办学体制创新。 集团与长通公司采取混合所有制办学。 根据股权合作协议,双方成立管理机构,形成新的管理运营体系。 责权对等,激发了企业办学活力,构建了长效合作机制,集团与昌通公司合作的成效得以充分体现。 集团充分利用公司的物质和智力资源,增加学校基础设施,同时也增强了集团的软实力,扩大了学校空间。 同时,集团还实施办学体制改革,启动混合所有制办学探索,更新集团管理理念,提升管理水平。
(二)锻造了高素质教师队伍,人才培养质量大幅提高。 一是师资队伍素质显着提高。 近年来,集团依托生产实训基地,涌现出了以王永成先生为代表的一大批优秀教师,教学科研能力稳步提升。 仅2015年,该组教师在全国信息化教学竞赛中就获得38个奖项。 王永成工作室连续四年在全国多媒体大赛中获得一等奖7项,二、三等奖共22项。 团队受教育部教育信息管理中心委托开发《三维互动数字课件制作》教师培训认证课程。 王永成老师本人还被聘为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认证讲师、教育部数字化学习支持技术工程研究中心职业教育学院信息化教学专家。 钟建伟等10名教师被聘为国家级专家组成员。 集团和公司先后开发了G10振动型芯清洗机和PCD铰刀。 G10振动型芯清洗机解决了企业生产过程中进气歧管涂层砂芯的清洗问题; PCD铰刀的研发极大地提高了汽车排气管产品的加工精度和加工效率。
二是学生技能进一步提高。 借助生产性实训基地,学员们不仅真刀真枪地练功,还将基地打造成技能大赛的赛场。 近年来,学生在全国技能大赛中获奖63项,省级技能大赛获奖121项,市级技能大赛获奖286项。 学生双证率由98.2%提高到100%。 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从91%提高到99.4%,企业满意度逐年提高。 优秀学生成长为科技创新专家,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在学生心中传承和发扬。
(三)参与集团化办学,企业取得长足发展。 由于企业直接参与办学,其企业管理理念、专业水平和岗位要求是通过共同制定人才培养计划、共同参与整个人才培养过程来体现的。 培养的学生更适合合作企业的标准要求,企业更容易招收优秀毕业生,解决了人才难找的大问题,这对合作企业来说是最大的好处。 同时,合作企业与集团技术专家相互聘用、双向培训、协同科技攻关、新产品新技术研发和推广、联合科技培训和科技服务,员工队伍整体技术水平得到提高。 企业科研和社会服务能力显着增强,企业社会美誉度提高。 长通公司借助集团平台步入发展快车道。 拥有总资产逾1亿元,员工570人,年产销汽车零部件100万套以上,年销售收入1亿元,实现利税3500万元,成为汽车零部件企业的典范。佳木斯市民营企业。
(四)引领作用显现,集团校企合作迈上新台阶。 采用股份合作后,“佳木斯长通”以其过硬的产品质量和热忱的服务赢得了业界的高度赞誉,推动了区域农业装备、新能源装备等相关产业的发展。 由于合作成效显着,一些当地企业慕名前来,主动要求合作。 2014年,集团与佳木斯汽车有限公司、黑龙江泉林生态农业有限公司两家当地企业签订订单培训协议,成立“佳电班”、“泉林班”等7个订单培训命名班。 35人。 学生一入学,就成为公司的准员工。 公司为优秀学生发放制服并提供奖学金。
文章摘自赵天柱、陈贤波的文章《建设混合所有制生产性实训基地的探索与实践》。 更多内容请点击“阅读原文”查看。
关联
微信编辑器概念编辑器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