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欺凌,我们还该做些什么?

91百科网 46 0

近段时间,校园欺凌、青少年犯罪事件发生多起,牵动着人们的神经。 关于防治校园欺凌,各地出台了很多措施。 这些措施能否让发生在隐蔽角落的校园霸凌事件曝光于阳光下? 我们还应该做些什么来从根源上防止校园欺凌?

深圳富民小学学生:开玩笑偶尔,但校园欺凌行为却经常发生,而且很过分。

近期发生的多起校园欺凌事件再次引发人们对中小学生安全的关注。 教育部发布通知,本周将举行为期一周的安全教育活动。 今年,在要求学校组织的专项活动中,首次提出了“校园暴力和学生欺凌预防”的内容。 因此,在本周一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一些校园活动比往年包含了更多的防护内容。 自我安全传教内容。

深圳市富民小学组织皮影社进行了多次表演。 孩子们表演的内容虽然简单,但却用这种有趣的形式让严肃的话题更容易被孩子们接受。 屏幕前的年轻观众非常兴奋。 重点。 此前有不少网友表示自己小时候被欺负过,但他们并没有在意,甚至不知道这是不对的。 即使在今天,可能还有一些学生不知道什么是“欺凌”。 为了杜绝这种可能,这所小学还组织了一次班会,进行普及介绍。

一系列校园恶性事件发生后,浙江省江山市一所小学率先设立“反欺凌校长信箱”,为学生提供更多申诉、求助途径。 不仅邮箱被挂了,学校老师也在向学生们强调如何使用邮箱,目的是解决一些学生在受到欺凌时不敢说出自己经历的情况。 距离今天开通邮箱已经过去一周多了,却只收到一封匿名信。 目前学校已联系学生家长。

华东师范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教授刘俊生:我认为这样的硬件措施实际上带来了最重要的特征。 可以提供举报校园欺凌的途径,提供各种便捷的方式。 事实上,除此之外,一些定期调查和匿名信调查也是让这种校园欺凌行为能够及时有效地被发现和处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现场教学时,当学生喊出“救命”、“打人”等一系列敏感词汇时,厕所顶部的警报器就会立即发出警报。 校园管理员可以在后台实时接收报警信息和报警位置。 以便您远程语音控制后即可来到现场。 一般来说,校园欺凌多发生在厕所、操场、学校门口、走廊等不方便安装摄像头的私密区域。 为防范隐私领域校园欺凌行为,建立预警预报能力,学校联手电子科技大学人工智能新技术进行试点上线。

成都高新大源学校德育处副处长何玉梅:我们把AI报警系统安装在我们的监控范围之外,在楼梯拐角等无法监控的地方和厕所里面。 我们去年国庆期间就安装了,经过几个月的试点,我觉得还是非常有效的。 今后我们学校还会在更多的地方安装它,以确保校园一些隐蔽角落的学生的安全。 预防。

经过近半年的试点,学校没有检测到求救信号,但却取得了其他意想不到的收获。 在这些设置警报的地方,有时可以听到学生的咒骂声。 老师们也对这些学生进行了心理疏导,目前这种现象已经有所减少。 早在2020年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学生之间的欺凌、暴力行为就被称为“学生欺凌”。 与众所周知的“校园欺凌”一词相比,它包含的立场更为广泛。 暴力事件不仅隐藏在校园内,还可能发生在校园周边甚至回家路上,防控难度加大。

华东师范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教授刘俊生:有了这样的硬件设备,我们可以更好地帮助我们识别孩子情绪和行为上的一些异常,帮助我们更好地发现可能的欺凌萌芽或潜力状态,那么这实际上是帮助我们减少欺凌行为的发生,帮助那些被欺负的人的一种方式。 软层面是让学校更多的是一种学习和学校氛围营造,一种尊重、友谊、平等、相互关心、相互支持是最重要的。

12355是专门针对青少年的心理咨询热线。 心理咨询师顾开先在电话那头工作了十多年,接手了多起涉及校园欺凌的案件。 在开导和帮助受欺凌青少年的过程中,顾凯先感受到了他们所经历的恐惧,也听到了他们对老师和家长发自内心的失望。

上海12355青少年服务台专家顾开先:可能孩子向他暗示,甚至明确表示自己被欺负了,但家长并没有当回事。 有的人沟通却被骂,就是为什么不欺负别人,却只欺负你? 你肯定做错了什么,或者为什么别人总是不肯拿别人的东西,却总是要求你拿东西。 学校会把双方家长都叫来,大惊小怪,然后事情就平息了。 您认为这个问题已经解决了吗? 好像解决了,又好像什么都没有解决。

华东师范大学的一项调查也从数据证明,家长对校园欺凌事件知晓率低并不是本地现象。 他们对70万名中小学生进行了调查,发现近20%的学生都不同程度地经历过欺凌,但被家长知晓的不到10%。

在咨询中,顾凯贤发现,很多被欺负的孩子要么是父母对自己不够关心,要么是完全由爷爷奶奶抚养长大。 这些孩子在学校表现不佳,“小透明”,老师很少注意到。 当最初的求救信号没有得到回应时,他们对成年人的挫败感逐渐开始积累,直到他们放弃寻求帮助。 扭转这种情况需要家庭和学校层面的改变。

校园欺凌,我们还该做些什么? 校园暴力 心理健康 第1张

本周,教育部将学生心理健康与“小眼镜”、“小胖子”并列为今年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 表示将深入研究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形成机制,构建有效的预防体系。 教育专家认为,相关活动除了以学生为中心外,还应以家长和老师为中心。

华东师范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教授刘俊生:如果提高校园里老师的意识,就会大大减少校园欺凌再次发生的可能性。 我们还可以在校园里展示这样的事情发生后我们学校会如何处理,让孩子更清楚地知道大人会关心欺凌行为并提供帮助,并且能够有效地提供帮助,那么这种情况就会增加他举报的意愿。

刘俊生在调查中还发现,学生举报校园欺凌的意愿也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明显下降。 年级越高,学生越觉得告诉老师和家长是“告密”,会“丢面子”。 以后他们在同学中立足就更加困难了,所以他们只能默默忍受。

华东师范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教授刘俊生:通过活动,我们应该传递出这样的信号:欺凌其实是错误的,是不能容忍的。 如果你及时举报欺凌行为,你实际上是英雄、记者,而不是所谓的“叛徒”。 其实我们应该鼓励孩子在遇到这样的事情时做出一些保护行为,但是如何做、如何保护、如何不让保护者受到牵连,才是我们在辅导过程中需要教导的。 对于他们来说。

无论是被欺凌者还是旁观者,只要有人举报,欺凌行为就可能及早制止,避免恶性事件的发生。 同时,也为更早开展心理疏导赢得了时间:除了尽快治愈被欺负者的创伤外,及时教育还可以让未成年和初露头角的欺凌者学会正确的认识和方法。处理好群体关系,避免陷入违法犯罪的深渊。

如果我们审视校园欺凌的案例就会发现,欺凌行为一旦开始,往往会不止一次地发生,而且会反复发生,有的可能会持续数年。 随着欺凌行为的积累和加剧,不仅被欺凌者的健康危险逐步增大,欺凌者还可能步入犯罪的深渊。 为了防止校园欺凌从“小过失”变成“大罪”,不仅需要学校和家庭及早发现,还需要公安、检察等机构及时介入。 在本周的校园安全教育活动中,不少当地检察官和警察以治安副校长的身份走进校园。 法律能否为校园提供安全的“保护伞”?

普及基础知识、解读相关法律,在本周的“安全教育周”活动中,检察官和公安民警成为预防校园欺凌专题教育的绝对主力。

在扬州市邗江区的这所初中,该校治安副校长、检察官孙道军向孩子们讲述校园欺凌的危害。 观众席上的孩子都是十三、十四岁的青春期。 这是孙道俊担心的一个年龄段。 不仅欺凌的可能性较高,而且亲子关系、师生关系也容易出现紧张。 学生受到欺凌后,应通知老师和家长。 概率也较低。 孙道军和同事向家长和学生推荐了检察院推出的小程序。 校园欺凌一键举报功能,家长、学生可以匿名向检察院提交欺凌信息、图片、视频等。 器官。

扬州市邗江区人民检察院检察委员会专职委员孙道军: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可能比较敏感。 有时他们可能认为老师可能不会干预。 如果我告诉别人,我就不会受到很好的保护。 为了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我们开发了这样的一键举报功能,让他们可以在更安全的环境下举报自己的欺凌行为。

除了正常填写和提交信息外,学生如遇到紧急情况,还可以一键举报,直接联系检察院工作人员的工作手机。 举报信息报送后,检察机关核实后按级别移送同系统教育、公安等部门。

扬州市邗江区人民检察院第三检察部副主任姚琳:我们平台的目的就是给孩子和家长包括老师一个平台或者一个途径向我们反映情况,并处理如果他们涉嫌犯罪,则相应地。 级,我们将把相应线索移交给公安机关侦查。 如果是普通人,可能涉嫌未成年人不良行为或者严重不良行为,那么我们交给学校之后,我们会进一步跟进。

邗江区检察院推出的这个小项目,面向全区40余所学校的近10万学生家庭。 虽然家长或学生需要使用微信和手机号码登录,但系统对举报人的信息严格保密。

孙道军告诉同学们,校园欺凌不仅是打斗行为,更是轻微犯罪的滋生地。 公安、检察院尽早介入校园欺凌事件,防止欺凌行为深化,防止欺凌走向违法、由违法走向犯罪、由轻微犯罪走向重大犯罪。

如何防止校园欺凌发展为青少年犯罪,也是本周审议的《江苏省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条例》值得关注的问题。 此次修订草案进一步细化了各单位预防校园欺凌的责任。 规定学校应当向教育、公安部门报告欺凌、暴力事件。 教育、公安等部门要与学校建立校园欺凌暴力预警和事件预防措施。 中央处理和事后干预机制意味着各部门需要更及时的报告和更密切的合作。

标签: 校园暴力 心理健康

发表评论 (已有39294条评论)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