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十四五”规划提出“稳步发展职业本科教育”。 目前的政策和趋势是,职业本科教育不仅可以在职业技术大学举办,还可以在应用型本科院校、高职院校举办。 由高等院校主办。 职业本科教育只有有了办学定位、人才培养定位的顶层设计,才能凸显类型和层次特征,在高等教育领域站稳脚跟。
办学定位要突出“六大特色”
对于职业本科教育的定位,笔者认为可以围绕六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是高级性。 教育部《职业教育本科专业设置管理办法(试行)》明确,职业本科专业必须“坚持培养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的定位,突出高水平知识和技能”。技能,使毕业生能够从事中高端产品生产加工和提供中高端服务,并能解决更复杂的问题和执行。更复杂的操作。” 因此,高职本科教育应确定高水平教育的定位。 高水平的内涵应该是:掌握扎实的技术理论,具有广泛的知识结构,掌握先进的技能技术,具有全面创新的能力结构和全面、高水平的职业素质。 人才培养定位要高,适应产业发展和专业岗位需求; 人才培养标准要高,满足本科学历要求和相应的专业技能水平; 人才培养质量要高,符合社会期望和企业需求。
二是专业性。 职业教育的逻辑起点是职业,职业性是职业本科课程的基因。 职业本科教育要以职业需求为逻辑起点,着力培养高水平职业能力,注重学生就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要紧紧围绕专业标准和专业岗位能力要求设计。 教学过程要突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 培养的学生应熟悉工作领域,熟悉工作岗位,精通工作技术,具有职业精神、职业意识、职业标准和职业证书。
第三是技术。 技术是职业本科教育的核心本质。 技术包括基础技术、专业技术、专项技术、关键技术和新技术。 职业本科教育需要以技术逻辑为主线,以区域行业主流技术为核心,突出复杂关键技术的掌握,更加注重系统集成能力的培养。 培养的学生必须能够熟练运用技术理论知识,创造性地运用新技术从事应用型科技成果的转化和推广,解决一线复杂中高端产品和技术实际问题。中高端服务。
第四是地域性。 职业本科教育主要针对所在省份,面向本省招生。 对接省级支柱产业、新兴产业和产业体系高端化、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要求,服务省级产业新业态、新模式。
五是针对性。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提出,职业教育要推动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要求形成紧密衔接产业链、创新链的专业体系。学校的人才培养不可能与整个产业链对接,即使是行业院校也很难与整个产业链对接,因此,职业本科教育应根据自身的历史、特点和条件,瞄准领域。服务,选择一批高端产业或产业(特别是高端制造业),针对一批高端产品或服务设立专业,构建主动、动态调整和自我完善的专业发展机制。
六是实用性。 技术技能人才的主要任务是解决实际问题。 同时,实践对于技术发明、创新和技能提高也至关重要。 因此,职业本科教育的办学要瞄准一线流程改进、技术升级、技术解决、技术创新的实际问题。 人才培养要深植于专业实践,围绕实践开展技术理论教学、专业行动能力培养和复杂操作技能。 火车。
人才培养定位要细化、具体化
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明确职业教育是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统一了各级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总体目标。 在此总体目标下,不同专业门类,甚至不同地区的同一专业,仍需要更加具体、更有针对性的专业人才培养定位和培养目标。
有学者将技术技能人才的“类型”细化为技能传承型、技术应用型、产品开发型三个亚型。 这启发我们探索不同专业具体人才培养的内涵和亚型,做到“型”得名,“名”提炼育。
高职本科人才培养一是面向高端产业或高端产品(具体特点是知识技术密集、技术含量高); 二是面向产业链U型附加值曲线的高端(以高附加值为特征)。 如果人才培养定位于服务于高端产业U型附加值曲线高端的企业,那么大部分岗位将集中在企业U型附加值的中低端环节曲线。 因此,培训目标的子类型可以是技术性的,也可以是技术性的。 产品和服务开发型,或技术应用型; 如果是服务于高端产业U型增加值曲线低端的企业,或者从事非高端产业的企业,大部分岗位应该集中在企业的附加值上。价值U形曲线的末端环节,因此培训目标的子类型是技术、产品和服务开发。 至于是培育创新型还是复合型,也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 不同高职本科专业要根据本地区企业所属行业、行业、服务类型,科学细化专业人才培养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 在此基础上,科学制定专业人才培养计划,设置课程体系。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实施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培养。
(作者为深圳职业技术大学二级教授)
《中国教育报》2024年3月19日第5页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