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提示:
本文共5551字,分为以下五个部分。 建议阅读时间约为八分钟。
1 简介
2. 柜台研究与销售互动
3、痴迷论坛“退隐升级”
4 出售卓越网转型投资
5 结论
1 简介
近日,著名企业家雷军在演讲《克服人生低谷的反思》中分享了自己的职业经历,热映荧屏。 看完之后,我脑海中浮现出一句古话:“历尽千辛万苦,方能成功”。
我第一次听到这句话是在高中的第一次班会上。 班主任讲话的主题就是这句话。 当时,他鼓励我们小城镇的年轻人,要在诸多不利的条件下,努力学习,克服困难,力争名列前茅,考上好大学,有所成就。
雷军致辞
这些年来,我听过很多“心灵鸡汤”,读过很多励志警句,但留在心里的只有这一句。 它陪伴我走过了初入北京求学时的青春岁月,以及就业后的职场风风雨雨。
作为一位颇具亲和力的企业家,雷军始终站在普通人的角度。 他通过三个故事分享了自己对职场的感悟,让人感同身受,受益匪浅。
2. 柜台研究与销售互动
雷军将第一个故事概括为“站在柜台前”。
具体来说,20世纪90年代,金山公司开发盘古软件失败,公司经营遇到困难,甚至工资支付都成了问题。 此时,作为研究员、程序员的雷军为了走出困境,找出销量不佳的原因,转型为销售,去零售店卖软件。
这个故事其实涉及到科技公司研发与销售的平衡问题。 很多有研发出身的领导,比如当年的雷军,都非常习惯闭门造车。 他们不了解市场和用户的需求,自以为是的想法往往导致研发走进死胡同。 他们做出了自己觉得好的产品,但是市场不买账,比如故事里的“盘古”。
说到这里,有人就会拿乔布斯和苹果的例子来作为反例。 史蒂夫·乔布斯有句名言,用户不知道他们需要什么样的产品。 如果你做市场调查,你得到的反馈是:用户想要一匹更快的马。 直到你发明了汽车并将其放在用户面前,他们才确信这辆车就是他们所需要的。
事实上,乔布斯并不是一名技术人员。 后来人们总结说他更像是一个产品经理,更善于把握用户需求。 他掌握用户需求不是通过向用户发放问卷,而是有自己独特的理解。
例如,当用户要求一匹更快的马时,他们实际上提出了“更快”的用户体验的要求。 作为产品提供商掌握了这一需求后,就可以选择不局限于“马”的解决方案。 随后对这一解决方案的探索和改进导致了汽车这一革命性解决方案的诞生。
在现实生活中,革命性的产品很少见,苹果就只有一款。 大多数产品、大多数企业都是坚持与用户互动、不断改进优化、持续进行微创新的结果。 这就需要研发人员了解市场需求,而不是“闭门造车”。
即使像苹果一样伟大,像乔布斯一样创新,他们早年也走了很多弯路。 他们也不可避免地陷入了许多“创新失败”。 乔布斯第二次入宫后,苹果进入了伟大创新时期。
乔布斯本人也非常重视销售。 他曾经说过,伟大的产品并不等于伟大的艺术品。 前者可以走进千家万户,带来丰厚的利润,而后者只能放入博物馆收藏,让人们“远观而不可把玩”。
而他指定的继任者是与他完全不同的库克,负责销售和供应链,而不是那些气质更像他的研发人员。 随后的事实证明他选择了正确的继任者,苹果成为全球市值最大的公司。
苹果公司创始人史蒂夫·乔布斯
有很多研发人员不懂销售而错过创造优秀产品的例子。 最著名的就是最初将DOS系统卖给微软的计算机天才。
雷军通过网站进行销售,彻底颠覆了他作为研发人员的局限性。 短期内,帮助濒临破产的金山软件找到了生存之道。 从长远来看,丰富了我的思维结构,让我摆脱了单一研发角度看问题的“锤子”习惯,为后来创办小米奠定了基础。
而那些坚持单一研发视角的企业家就像查理·芒格描述的拿着锤子的人一样,看任何问题都像钉子一样。
我2010年加入的一家著名公司的领导就是这样。比如,他认为销售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 产品之所以卖不出去,是因为销售力度不够,这和他开发的产品无关。
在这种指导思想的影响下,他们发挥了技术人员的想象力,花费巨资在2000年代初开发了三款“革命性”的电话产品,分别命名为dPhone、iPhone和ephone。 事实上,这些电话是固定电话,增加了互联网和视频功能。 它们可以说是苹果划时代产品iPhone的“有线和固定”版本。
iPhone
结果,由于其价格高昂,且与电脑功能重叠,“无人关心”。 有人调侃这三款手机的名字不好听。 d、i、e的组合意思是“die”,即死亡的意思。 抛开笑话,苹果iPhone进入中国市场时,花费了数百万美元从该公司购买了之前注册的iPhone商标。 也算是“失于东方,得于桑树”。
这家公司是由技术人员创办的。 由于其领导者年龄太大,无法像年轻的雷军(盘古失败时雷军才二十多岁)那样在平台上做销售人员,所以一直没有改变其刻板的态度。 由于思想专一,在随后的移动互联网热潮中,未能取得像雷军创办小米那样的成功。 毕竟那是“昙花一现”。
有时候,你不得不感叹机会对每个人都是平等的。 至于能不能抓住,就看你有没有“接班瓷业的金刚钻”了。
事实上,像这种“芯片手机”厂商,由于技术人员在公司中占主导地位,他们更习惯于在to B(企业市场)做生意,而在to C(消费端)却表现平平。 前者是走大客户路线,面向有限客户; 后者意味着走渠道分销路线,面对无限数量的客户。 仅从销售角度来看,似乎前者比后者简单。
马云有句名言:“我见过靠捕虾致富的人,但没见过靠捕鲸致富的人。” 这意味着他更倾向于在消费者端工作。 事实上,很多知名大公司都以消费业务而闻名。 否则就只能依赖必须依赖的核心技术,比如华为、台积电、之前的英特尔。
3、痴迷论坛“退隐升级”
第二个故事被雷军概括为论坛聊天。
具体来说,在他通过“站在柜台”的努力帮助金山扭转危机后,他仍然郁闷不已。 面对微软这个强大的对手,他也难逃一劫。 以至于我想辞职,但最终还是被公司给了半年假。 他利用这段空闲时间“玩疯”——躺着、跳迪斯科、沉迷网络。 终于,他调整了状态,健康地复活了。
从个人职业发展的角度来看,这就涉及到职业倦怠期的概念。 当人们在职场中挣扎的时候,经过一段时间后,最终会遇到各种瓶颈。 此时,如何正确调整呢? 看来非常重要。
我在之前的文章中提到过,刚入职的新人通常遇到的第一个瓶颈就是“菜鸟墙”。 很多人可能会利用年底的春节假期来调整。 但像我这种愚蠢的人并没有顺利渡过,采取了辞职的办法,然后面临长期失业,严重阻碍了他的职业发展。
与第一个小障碍相比,在一家公司工作时间长了,或者在一个岗位、行业工作时间长了,你也会遇到更大的障碍。 这似乎与雷军的故事有些相似。 个人发展并不总是一帆风顺。 一旦遇到严重的挫折或者长期被压抑,你自然会想改变一下环境。
职场瓶颈
雷军无疑是非常幸运的。 他不仅年纪轻轻就认识了伯乐,而且身居高位。 即使发展遇到挫折,开明的领导者仍然可以给他半年的休息时间来调整。 这总让我想起著名军事电视剧《士兵突击》中的经典情节:队长元朗给迷茫的许三多钱,让他放松调整,从而找到了参军的意义。
职场人有时为了梦想走得太快,反而逐渐迷失自我。 这个时候,他们往往需要停下来,从繁杂的工作中抽身出来,放慢生活节奏,学会欣赏沿途的风景,慢慢找回迷失的自我。
事实上,大多数众生不会有雷军和许三多那样的好运气。 大多数人的选择很可能是自费度假; 或者干脆辞职换个环境再重新冲刺; 或者留出一段时间来一次“Just go”旅行。
当然,世界很大,每个人的情况都不一样。 也许不是每个人都有这个问题。 有些人活得简单,没心没肺,可能永远都是按部就班地活着。 就像不是所有企业家都像雷军一样,不是所有军人都像徐三多一样。
相反,距离越近的人,痛苦就越严重。 他们创业时的梦想有多大,或者想法有多么简单,后来的工作有多么努力,遇到挫折时会多么失望。
许三多剧照
在遭遇挫折的调整期,雷军表面上是在玩闹,实则在培育新的世界观。 比如,他在三里屯玩迪斯科时爱上了摇滚乐,甚至想开一家酒吧。 沉迷于网络的他在没有任何指导的情况下摸索出了论坛的运营规则,为后来小米之初创立米家社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并且他特别提到,在参加论坛、逛贴吧的过程中,他在创业之前认识了马化腾和丁磊。 后来成为著名互联网大亨的三人,都是从这种看似“玩物”、不务正业中学到了对后续创业成功至关重要的知识。
雷军还特别提醒观众,调整期要认真打球,要有自制力,而不是完全放纵,否则真的是浪费时间。
其实在调整期,很多人都会选择读书,能读的都读。 这也是一个很好的调整方式。 我读过很多企业家的传记,他们都会提到他们遇到的一些“调整期”。 基本上他们都会选择读书学习来增长知识,从而为后续的腾飞打下坚实的基础。
有的企业家甚至主动创造一些“调整期”来读书学习,把自己从各种复杂琐碎的事情中解脱出来。 人们常称之为“退”。 就像武林中的那些武林高手一样,闭关修炼一段时间可以帮助你突破功力的瓶颈,从而让你的个人修为更上一层楼。
4 出售卓越网转型投资
第三个故事被雷军概括为卓越网。
老一点的网友可能都知道这个早期的B2C模式的电子商务网站。 它由雷军于2000年左右创立,当时正值互联网泡沫时期。 后来由于缺乏资金,互联网泡沫破灭后,被迫将自己卖给了亚马逊。 雷军首次未能入网。
历经千辛万苦,雷军的老东家金山公司终于在2007年登陆香港联交所,随后雷军功成身退。 此时,他通过在金山和卓越网的多年经营,积累了可以实现“财富自由”的资产。 这大概是很多人梦想的状态。
凭借这些资产,他成功转型为“资本家”,退居幕后,成为一名投资人。
然而,正如商界传言的那样,一流的人才做生意,改变世界; 二流人才进行投资,看着别人改变世界。 雷军显然不甘心沦为“二流人才”,于是在沉寂数年之后,他终于凭借多年的商业经验发现了“移动互联网”趋势。 他顺势而为,创立了举世闻名的小米公司。
在卓越网,这次看似不成功的创业给雷军带来了大量资金,让他进入了“资本投资领域”。 这与他之前担任程序员、柜台销售员、业务经理、企业家的工作有所不同。 如果说之前我关注的是企业家,那么后来我关注的是投资者。
卓越网
这两者都是成为一名优秀企业家所必备的素质。 例如,巴菲特说:“我是一名优秀的投资者,因为我是一名企业家;我是一名优秀的企业家,因为我是一名投资者。”
纵观中国互联网领域的优秀企业家,很少能找到像雷军这样商业能力和投资能力都很全面、没有任何短板的人。 比如最杰出的两位代表马云和马化腾,都专注于企业管理领域,而在投资领域,则是通过引入战略合作伙伴来实现的。 前者靠蔡崇信,后者靠刘炽平。
有人会说,雷军毕竟是大老板,可以在企业家和投资人之间来回切换。 我们普通劳动人民不可能像他这样“任性”。 做好我们的工作已经很困难了,更别说企业家和投资人了。
虽然这是事实,但并不妨碍我们从中学到一些道理,从而让我们的事业走得更顺利,让我们的人生更完整。
老板的企业管理对应着普通上班族的工作,他们的投资业务对应着我们的理财。 在这种一对一的对应中,我们也能有所作为。
我的工作因人而异,大家都熟悉了,就不详细说了。 让我们重点关注财务管理。 许多上班族的首要财务目标基本上就是买房子。 虽然大多数人买房子是为了自己居住,但毕竟是固定资产,可以为自己提供保障。 如果你自己住的话,租房也是可以的。
“市场风险,投资需谨慎”
除了房产之外,还有其他理财选择,比如存款、保险、基金等。其中,被无数学者和从业者证明,回报最高的是股票投资。 很多人听说股票后,就会将其与赌博联系起来。 这其实是一个误区。 具体原则可以阅读巴菲特的著作以及巴菲特介绍巴菲特投资理念的著作。
甚至有投资者戏称,买房就等于买股票。 他们只是把你的城市当作上市公司。
股票投资与赌博投机的显着区别在于,股票应该被视为公司所有权的一部分,而不是作为随着股价涨跌的代码。 正是因为我们把股票视为企业所有权的一部分,我们才能把像我们这样的散户的理财和大佬的企业收购联系起来。
我们俩的本质是一样的。 我们都在购买一家企业的所有权。 区别仅在于数量。 大佬在一级市场全部买进,或者在二级市场买进相当数量的股票; 而我们只在二级市场,即股票市场买一小部分。
既然没有质的区别,虽然量的差距巨大,但也并非是遥不可及的拼命追求。 根据复利定律,只要我们遵循价值投资的要求:不追高,不卖低,适度多元化,长期持有一些我们能理解的优秀公司的股票,我们的收入就会几十年来都相当可观。
复利投资
即使野心再大,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几百年的奋斗,其结果也会令人想想就兴奋。 成功创业,实现人生逆袭,你毕竟是“人间至尊”、“上天宠儿”的少数人之一。 对于我们大多数普通人来说,延长斗争才是切实可行的办法。
关于复利定律的具体数值计算,市面上有很多书籍介绍,这里不再赘述。 关键是研究和跟踪公司,这需要不断努力,这就是为什么巴菲特说:“投资很简单,但并不容易。”
价值投资提倡多读书,主要是阅读财务报告和公司发布的各种公告。 其次,还可以阅读介绍价值投资概念的相关书籍。 最后,尽你最大的努力去阅读所有能读的书。 查理·芒格的多元化智慧告诉你,财富是知识的副产品,而知识是通过广泛多样的阅读获得的。
价值投资大师查理·芒格建议投资者多读名人、伟人的传记,因为你可以从他们身上学到很多学科知识、生活经验和决策逻辑,这不仅对你的投资有帮助,对你的生意也有帮助。 做好你的工作,帮助你过上自己的生活。
作为著名企业家,雷军的自传演讲对我们的工作和生活非常有益。 读他的演讲也可以称为“见贤思人”的进取风格。
而正如巴菲特所说,投资者和创业者可以进行良性互动,我们普通上班族研究企业也会帮助我们了解自己企业的利弊,从而在选择职业时做出更好的选择。 当我们阅读公司文件和财务报告时,我们也会对公司的决策和运营有更好的了解,这将更有利于我们自身工作的发展。
5 结论
雷军通过三个故事,生动地向我们讲述了“吃苦耐劳才能成功”的道理。 古人常说,人生十有八九不会按计划进行,所以我们的人生注定是一个不断克服困难的过程。 不断克服困难的过程,也是我们进步的过程。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