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民这几年,最让我遗憾的还是自己没有学好英语

91百科网 61 0

时间过得真快,再过几天,大伟一家人移民加拿大已经7年了。

7年的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短。 毕竟,人生能有几个7年呢? 趁着这个机会,我也想回顾一下自己的移民历程,看看这七年的得与失。 移民的回报实在是太多了,所以今天我就换个角度,说说这几年移民最让我后悔的事情!

英语还没学好

移民七年了,最让我遗憾的是我仍然没有学好英语。 我考了6次雅思,3次移民,3次移民顾问执照。 但除了考试期间学习之外,我从来没有系统地学习过英语。 以至于我说英语时仍然感到紧张和结结巴巴。 看好莱坞电影还是得看字幕。 当我听到英文新闻时,我会不自然地选择闭上耳朵……

虽然我每天都会与人交流,无论是购物、与政府部门打交道、与孩子的老师沟通,还是使用专业英语进行移民工作,我都没有任何问题。 移民后说我的英语没有提高是假的,因为我每天在身边仍然会遇到很多无意识的英语。 大多数新闻、电视、各种广告牌和电子邮件都是英文的。 不过,可以说我的英语环境还是不够!

在语言和西方文化方面,加拿大确实与我们之前在国外的经历有所不同。 记得小时候,所有有关出国、移民、留学的文献或新闻报道,都描述了出国后不说英语是不可能的场景。 久而久之,外部环境就会迫使你提高英语水平。 只有英语好才能适应国外环境并生存。

但加拿大是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 它不同于我们传统的单一民族国家,甚至比美国还要多元化。 在美国,英语是唯一的官方语言。 美国从来没有说过某个民族是主导社会发展的单一民族,但美国梦所代表的美国价值观是非常统一的!

然而,加拿大的价值观非常多元化。 官方语言只有两种,民族众多,无法统计。 更大的特点是,加拿大各族裔移民往往生活在同一个社区。 地理、风俗、语言的相似性使得许多民族形成了自己的小文化圈。 这在加拿大华人社区尤其明显。

比如我居住的温哥华,是整个西方世界亚洲文化,甚至中国文化最强的地方。 大温哥华地区华人比例为20%,部分城市这一比例甚至超过50%。 可以说基本生活和国内没有太大区别。 这也造成了尴尬的局面。 如果不刻意融入和练习英语,90%的日常用语仍然是中文。

人们只是喜欢生活在自己的舒适区,对新的语言、新的生活和工作环境总是有天然的抵触情绪。 延续一生的生活习惯是多么舒服啊!

我无法摆脱这种尴尬,甚至移民了7年,我的英语仍然是半生不熟。 我相信这也是我身边大多数中国人的普遍情况。 他们用英语交流没有问题,完全可以达到交流的目的。 然而,他们无法清晰地表达自己,更不用说利用语言的魅力来感染和影响他人。 我相信,语言也是制约第一代海外华人移民融入社会、在职场打拼、甚至步入政坛的最大问题。

学好英语确实不容易,学得越多,就越不自信,因为语言是文化最重要的载体,就像海洋一样​​无边无际。 我多次下定决心要学好英语并练习好英语。 然而,生活、工作的琐事总是一次次把学习英语搁置起来。 这或许是七年来没有移民的最大遗憾。

我来到这片土地是在我年近40岁的时候。 这里是我人生的第二个家,更可能是我老去后的归宿。 它给了我太多新的感悟,为什么我就学不好英语呢? 更深入的了解和融合,真正把这里当成家?

尤其是最近推出成人G型雅思培训业务后,我下定决心要重拾学习英语的勇气,挑战雅思7778! 我希望这一次不再是一个短暂的承诺。 我真希望在接下来的7年里,我能用流利的英语和我的孩子们交谈,用英语写作和演讲,讲述我们中国移民的故事。

不再主动整合

移民后融入是一个非常广泛的概念。 尤其是在加拿大,一个共同的认识是,你必须立足于自己的族裔群体,接受并认可加拿大整个社会的一些普世价值,有一份工作,有一个和平安宁的家庭,也就是你已经整合了。 。

但我知道我做得还不够。

有一次在访谈节目中,讨论了内向还是外向的话题。 我的朋友克里斯说,判断内向和外向的标准之一是:外向的人从人际交往中获得能量,而内向的人则从人际交往中失去能量。 我觉得从这个角度来看,我是一个内向的处女座。

移民这几年,最让我遗憾的还是自己没有学好英语 移民 英语 加拿大家园 第1张

所以说到融入,我总觉得自己在国内的时候没有融入。 在学校很难融入,在公司也很难融入,甚至在更大的社会层面,我仍然显得有点格格不入。 往好里说他性格孤僻,往坏了说他可能正在逃避社会。

我总说移民只是改变了环境,但其实并没有改变一个人的内心。 作为一个内向的人,这七年的移民生活仍然没有真正融入人群,显得有些脱节。 比如,我刻意不加入任何华人组织,甚至很少去华人教会。 当我去教堂时,我只去有数百个不同种族的人的大教堂,因为我害怕人与人之间的复杂环境。

再比如,我在加拿大的七年里,结识的朋友比过去三十年还多,我得到了朋友们最无私的帮助。 另一方面,我也深知人际关系的复杂性和多面性,也牢记君子之交淡如水的格言。 当我的朋友有困难时,我绝不会退缩,但我尽量不经常粘在一起。 偶尔相聚固然是一件快乐的事,但如果事事都纠缠不清,友谊也不会长久。

相反,我移民后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和家人一起度过的,陪伴孩子一点一点长大,看着父母一点一点变老。 我和王夫人也一路相伴,见证了彼此的改变和成长。 。 也许是因为我们的性格都比较孤僻,我们都把对方视为今生最好的朋友。 有人生伴侣和灵魂朋友在身边,你的人生将永远不会孤单。

所以,这样的性格和价值观,在某种程度上,在我和加拿大社会之间造成了一道透明的屏障,这也是让我感到遗憾的地方。 确实,人到了不迷茫的年纪,确实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 但有时如果你太过多元化,你就会与社会隔绝,变得越来越孤独。

我也知道人的性格很难改变,但我特别渴望为社会、为社区、甚至为身边的少数人做点事情。 不仅从我作为“大维探索加拿大”的观察者和体验者的角度来看,我也希望能够实现更多的自身价值。 在我的葬礼上,我还是希望很多人能够来,包括朋友、邻居、客户,甚至是我素未谋面甚至是偶然认识的人。 我希望我的生活给别人带来了一些影响和改变,也给了我一些伟大的东西。 一些帮助。 这不就是一个人一生的社会价值吗?

不幸的是,移民的头七年大多是在不稳定、不可靠的状态中度过的。 重新安顿家庭、重新读书、重新开创事业、承担起父母的责任,也让我无暇顾及各种社会或慈善活动。 还得提一下我朋友克里斯的奶奶,她是第一代爱尔兰移民,已经70多岁了。 她独居,从事三项志愿者工作,其中一项是在机场为人们提供信息。 我不仅敬佩这样的老人,现在我也更加理解这样的善举。 其实,在经历了人生的种种酸甜苦辣之后,也许最微小的善举就能让我们的内心回归最原始的宁静。

加拿大有无数的志愿者机会。 最直接的是儿童学校的志愿者、各种运动队、童子军、乐队。 艾娃是我曾经采访过的两个孩子的母亲,她在四个青年组织中担任志愿者。 各个社区有众多的教堂、食物银行、新移民服务组织以及针对无家可归者或其他弱势群体的援助组织,而且大部分工作人员都是无偿工作的志愿者。 更简单的是,为邻居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在下雪天帮助邻居清除积雪,在夏天修剪草坪,清洁周围的街道,甚至帮助不在家的邻居。 推垃圾桶,我相信这是可贵的善举,也是融合的标志。 融入社会并不取决于你在职场上有多成功,也不取决于你是否加入了所谓的主流阶层。 在我看来,你是否真诚地致力于社区的建设,哪怕是一点点的贡献,都是融合的体现。

我所做的还远远不够。 马斯洛的需求理论虽然分为四个层次,但基本生存和最终价值的实现并不是先后顺序的,也不是相互排斥的。 每一天,我都要让自己充满热情,积极主动。 即使我给过马路的陌生人发一个微笑,或者主动问你今天过得怎么样,都会给自己带来积极的反馈。

我无法帮助我的父母完成移民。

我在北京大学刚毕业的时候,在东郊一个大院里租了一套房子,每月280元。 那时我最大的梦想就是在茫茫楼海​​中拥有属于自己的光芒。 如果不出意外,我最想要的就是把父母带回来,让他们享受大城市的生活。

到达加拿大后,我和王最舍不得的就是在机场告别时父母关切的眼神。 所以从我们来到这里的第一天起,我们就开始准备父母团聚移民。

我们的父母经常往返于中国和加拿大之间,他们也逐渐接受并开始享受这里简单的生活。 但毕竟他们只是来探亲,这里没有医疗保险。 70岁以上的老人自然感到不踏实。 虽然一家人在一起,但内心深处却并不能真正把这里当作家。

加拿大的父母团聚移民政策是美加澳新四个国家中政策最好的,但必须连续三年满足收入要求才可以担保。 当我们好不容易交了三年的税后,加拿大由于赞助商数量众多,开始采用抽签机制。 即使满足所有条件,每年的中奖率也只有15%。

我们不是幸运者。 我们连续三年抽奖,连续三年没有中奖。 说起来,这是我和国王移民以来最大的遗憾之一。 让老年人能够真正享受加拿大的医疗环境和生活福利,让他们加入我们,真正把这里当成家。 这是我们这几年最大的心愿!

希望你的梦想早日实现。

嗯,有很多遗憾。 我绞尽脑汁也想不出有什么特别的。

20秒低成本移民自测

标签: 移民 英语 加拿大家园

发表评论 (已有27874条评论)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