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记者张静
2021年6月1日,广西河池市都安瑶族自治县高级中学操场上,三年级学生举行拔河比赛(张爱琳 摄)
“双减”政策已实施一个学期,新一轮教育改革开始以高中为重点。
平均劳动班每周不少于1课时。 学生需要掌握1-3项体育技能和1-2项艺术技能。 严禁高中第一学期结束前放学备考。 录取率不和老师的一流评价挂钩……
2022年1月10日,教育部印发《普通高中教育质量评价指南》(以下简称《指南》),要求努力克服“只看成绩、只录取”的倾向。加快建立以素质教育发展为导向的普通高中质量评价体系。
此前,北京市教委要求在线教育培训机构停止销售所有高中寒假课程并退还学费,引发社会关注。 近六个月来,“双减”工作主要针对义务教育阶段进行。 北京市教委此次取消了高中在线学科培训课程。 这是全国首个专门针对高中阶段的改革措施。
2月8日,教育部在官网发布2022年工作要点,提出各地在落实高中学科培养要求时要严格参照义务教育阶段实施的政策。
与义务教育阶段不同,高中阶段直接对应高考,普遍被家长认为是孩子学业生涯中最重要的时期。 老师的教学方法、作业难度、教学速度与初中有很大不同。 很多学校在高二下学期就完成了新知识的学习,整个高三都在复习题、准备高考中度过。
教育部的《指导意见》和北京市教委的新行动,再次彰显了教育主管部门全面构建健康教育生态圈的决心。
新政重点纠正偏差
“《指导意见》的出台是为了解决高中教育质量评价中的一些突出问题。”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相关负责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强调,普通高中质量评价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评价导向上。 在评价内容上,存在单纯以考试成绩、升学率评价办学质量的倾向; 在评价内容上,存在重知识灌输、忽视实践能力培养的现象; 在评价方式上,存在重结果评价、忽视过程评价的问题,亟待完善面向素质教育发展的学校质量评价体系。
因此,有效扭转教育评价不科学的导向刻不容缓。 《指南》的发布,再次明确了高中教育的理念和方向。
该负责人透露,《指导意见》特别强调要坚持正确的政绩观和科学的教育质量观,“正确处理高考与发展素质教育的关系,高度重视高考建设”。高考升学率作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客观结果之一,不向年级、班级、教师发放录取指标,不将录取率与教师评价、职称晋升挂钩,不公布、宣传或炒作高考“状元”和录取率作为重要考试点,这有利于扭转教育评价的不科学导向,引导全社会树立科学的教育观念,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为中小学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环境。
这样的评估指南也可以对缓解家长和孩子的焦虑起到指导作用。
多年来,高中生每周只休息半天、每天睡眠时间不足6小时已成为普遍现象。 教育功利主义在高中阶段更为突出。 高考已经成为学校和家长的唯一目标。 家长们争先恐后地报名参加各种高考辅导班、冲刺班。 学生从高一开始就处于补课、答疑的状态。 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和创新能力没有得到重视。 ,高中教育越来越偏离培养有道德的人的方向。
作为教育主战场,不少体制内高中的课程和作业存在严重问题。 重庆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魏文峰分析,传统普通高中课程中的“德智体美劳”教育严重碎片化,艺术、体育、德育课普遍开展不充分,违背了五育并举的宗旨。 ,个性化课程体系建设较差,作业体系不合理,书面作业占比较大。
可以说,《指南》的发布是对高中教育的一次修正。
禁止高级教学
《指南》从办学方向、课程教学、教师发展、学校管理、学生发展五个方面明确了普通高中质量评价标准,细化了18项关键指标和48个考核点。 要求各地根据辖区县数、学校数量和工作需要,实现学校质量评价全覆盖,周期为3-5年。
以往全国高中普遍存在的高二完成知识点、高一全年复习的超前教学安排被明确禁止。 《指南》要求高中必须按照教学大纲进行教学,不能随意修改进度。 高三上半年学校不得放学。 之前进入“冲刺评审”阶段。 同时,高校法定节假日、寒暑假集中补课也已停止。
在选科方面,为避免考试选课功利化,适应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和高考综合改革,《指南》提出完善选课选班运行机制,制定选课选班指引,积极开发选课排课信息系统,提高教学资源高效利用; 从高中一年级开始,根据学校选修课进行选班,从高二年级开始,根据学生选择的科目进行选班。
“双减”背景下,普通高中应更加注重课堂教学质量。 魏文峰表示,要把课程教育作为立德树人的主渠道。 立足核心素养目标,把握课程的综合性和实用性,注重学科课程间知识内容的相互呼应,找准融合点,防止简单的重叠和重复。 。 打破作业设计的学科壁垒,合理规范作业结构,将作业设计纳入教研体系,布置作业分层、灵活、个性化。 通过这些举措,我们构建了满足全体学生、部分学生和个别学生的、不同层次、特色鲜明的课程体系。
《指导意见》提出,教师要从关注“如何教”转向“如何学”,让学生爱上学校课程,在课堂上理解学习,从而减轻作业负担和学习强度。参加校外培训和辅导。
“超高校”需要根治
舆论认为,用《指南》衡量我国现有高中时,一些以分数和录取率带动整个地区高等教育竞争的“超级高中”可能难以通过。
卖点就是升学率甚至录取率、跨地区招聘、高薪挖角教师、超大规模招生、非法复读班、纵容学生分离的“空学籍”……近年来,不断出现的“超级高中”升学招数时常引起社会争议。
什么是“超级高中”? 教育部规定,高中每个年级学生人数不得超过1000人,三个年级学生人数不得超过3000人。 但不少“超级高中”每个年级学生数都在3000人,在校学生数以万计,严重超标。
“超级高中”通常采用所谓的“军事管理”模式。 学生早上5:30起床,晚上23:00睡觉。 中间的所有时间都安排得满满当当,日程安排以分钟为单位。
学生每天学习科目超过15个小时。 日测、周测、月测、模拟测试、期中、期末测试轮流轰炸,动态排名揭晓。 学生精神高度紧张,没有业余时间,也无法发展个人兴趣爱好。
2013年2月,“特级高中”领头羊衡水中学与河北泰华房地产公司共同投资创办民办衡水第一中学。 此后,“衡水模式”输出加速,与各地房地产开发商、学校、教育培训机构合作建立了越来越多的“衡水”分支机构。 据不完全统计,“衡水体系”目前已在全国14个省设立了“民办衡水中学”或“衡水分校”。
一些省份“特高学校”非法招收跨地区学生,对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起到了负面作用。
2021年底,教育部等九部门印发《“十四五”县域普通高中发展提升行动计划》,要求坚决杜绝非法跨区域招生、防止县域学生过多流失,严格禁止发达地区和城市地区学校进入薄弱学校。 各地区、县寻找优秀校长、教师。
教育部发布的2022年工作要点也为加强县域高中建设指明了方向:落实县域高中发展提升“十四五”行动计划,开展县托管帮扶项目。 加快普通高中多元化特色发展,全面实施新课程、新教材,引领特色强化高中健康发展,严格执行公办、民办普通高中同步招生、属地招生政策。
《指南》提到,以“落实公办民办学校同步招生、属地招生政策”为重要考核点,切实落实区域内初中合理配置优质普通高中招生指标的政策,倾斜薄弱学校,推进县域义务教育。 高质量均衡发展。
新文件出台后,能否落地是关键。 “‘超级高中’非法招生和办学的背后,有当地的默许和支持。” 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告诉《瞭望东方周刊》。
熊丙奇分析,国家规定公办高中不能举办复读班,但公办高中可以设立民办高中,然后招收复读生作为民办高中。 这显然是一种钻空子的方式,但却得到了一些地方的默许。 究其原因,一是提高当地高中升学率,特别是名校率和清北率。 二是从中获取营业收入,减少高中教育的拨款,甚至寄希望于“超级高中”的建设带动当地经济发展。 ,搞所谓“教育经济”。
因此,落实《意见》,要下决心“双减”校外学科培训机构管理,把构建良好教育生态作为地方政府履行教育发展职责的基本要求,建立监督机制。 “要定一个简单而现实的目标,就是《指导意见》实施后,各地不应该出现所谓的‘特高学校’。要努力建县,实现‘特高’。”全省高中资源配置相对均衡。” 熊丙奇说道。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