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stract:大学语文与小学语文、中学语文有何区别?

91百科网 46 0

主办单位:武汉大学

出版社:《写作》编辑部

出版周期:双月刊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珞珈山

邮政编码:430072

电话:(027)68752268

邮箱:writing@whu.edu.cn

概括

抽象的

大学语文是一门更加高级的汉语,不再注重听、说、读、写和单词、句子,而是注重文史思想和知识。 大学语文不仅培养大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大学生的情操、品格、思想境界。 大学语文是语文学术研究的深厚基础和“根服务器”。 它深刻地限制了中国的学术研究。 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科学家都是汉语大师。 大学语文与“课程”有关,但又不完全是“课程”的问题。 它本质上是思想教育,同时也是阅读习惯的教育。 当“课程”结束时,就是作为教育主体的学习的开始。 而且这种学习是终生的。 我们要关注大学语文,增强大学语文意识,转变大学语文观念,改进大学语文学习方法。

大学生汉语水平与专业学习有何相关性,如何提高大学生汉语素质? 这些都是值得深入关注和思考的问题。 再者,学者的汉语水平对其学术研究有何影响? 如何定位大学语文定性? 大学语文、小学语文、中学语文有何联系和区别? 如何解决大学语文“课程”的根本问题? 本文试图回答和讨论这些问题。

1. 大学中文与学术研究

当今大学生乃至整个知识阶层的汉语素质明显下降已是不争的事实,汉语水平总体状况令人堪忧。 对于大学生、研究生以及很多从事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以及自然科学研究的学者来说,语言障碍和逻辑不清在日常生活和学术研究中可以说是普遍现象。 缺乏表达水平、措辞不正确和语法错误是很常见的。 ,这只是汉语水平不够的表面现象。 更深层次上,大学生、研究生以及不少学者缺乏人文知识和素养,思想水平低,智力水平低,是比较普遍的现象。 中国知识分子的语言水平可以说是整体“下降”了,而且从来没有下降到今天的程度。 这与《大学语文》课程有一定关系,但《大学语文》课程并不是根本原因。 对大学语文的误解、蔑视、误解才是根源。 大学语文目前在各级院校中没有受到重视,处于边缘化状态。 “大学语文”作为“课程”本身也是受害者。

当今大学生、研究生汉语水平的下降固然与“大学语文”有关,也与中学生汉语水平的普遍下降有关。 原因就是对中国人的误解。 这种误解可以概括为“中国人无用论”。 语文属于素质范畴,只是一个工具,满足基本要求就足够了。 中文在职业上没有什么优势,没必要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学习。 其次,在考试中,语文成绩提高缓慢,花时间在语文上并不划算。 学生更愿意投入时间在数学、物理、化学、英语等能够快速提高考试成绩的作业上,而且这些作业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学好它们可以为以后的专业学习和职业选择做好准备。 也就是说,在当今急功近利的学习文化中,汉语既不能给我们带来升学的好处,也不能给我们带来职业前景。

但正是这种“工具”和“素质”深刻地、无形地制约了中国的学术研究和科技发展。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当今高等教育的语言水平极大地降低或制约了我国的学术水平,最终构成了人文社科学者和科技工作者学术研究和科技创新的瓶颈。不是他们的专业,而是他们的汉语基础。 汉语在学生学习的各个阶段都受到挤压。 中学的数学、物理、化学、英语等实用科目的成绩似乎在短时间内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大学各专业的学习和培训在时间上似乎得到了保证。 ,看来非常有效。 但从长远来看,汉语水平的下降会适得其反地影响专业水平,最终损害这些专业,并限制学术研究和科技创新。 得大于失,付出的代价也是巨大的。

语文素质缺失、语文水平低下,不仅制约着一个人的品味,制约着一个人的综合素质,从而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和精神,更重要的是,语文是人文素质的基础,是一切学科的基础。 “基础中的基础”就是“根服务器”,即根本服务工具。 它不仅培养人的阅读能力、表达能力、写作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人的思维能力、人格魅力、情操等,而这些是知识分子最重要、最基本的素质。 所有学术研究都需要逻辑性和问题的准确表达。 学术研究,特别是哲学研究、历史研究、教育研究、文学研究、心理学研究等人文社会科学,都需要有良好的汉语基础。 但更重要的是,学术研究不仅仅是专业和技术的问题,更是思想和境界的问题,是文化修养的问题,是视野的问题,是学者的学识、品格、性格、情感、理想和境界。追求和历史。 责任心和担当意识会极大地影响他们的学术研究。 一个人的精神和境界与中国人有关,甚至可以说取决于中国人的素质。 提高大学生和知识分子的语文素质,不仅提高语文能力,更重要的是在思想精神层面为他们的专业学习和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良好的基础让专业的学习和研究事半功倍。

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科学家都是汉语大师,伟大的学者首先是汉语大师。 以爱因斯坦为例。 除了撰写《论运动体的电动力学》、《引力场方程》、《广义相对论的基础》和《关于光的产生和转变的尝试性观点》等伟大的物理论文外,还写有《我的世界观》、《文明与科学》、《教育与教育家》、《论教育》、《道德与情感》、《自由与科学》、《坚决反对美国阴谋,做好预防性战争》 、《为什么要社会主义?科学家的道德责任》等同样伟大的思想文章。即使没有他在物理学方面的成就,仅凭这些文章,爱因斯坦仍然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除了一生的科学研究之外,爱因斯坦还花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阅读哲学、教育、宗教、政治、文学方面的书籍,在哲学上,他深受斯宾诺莎、莱布尼茨、休谟、康德的影响,周培源谈到马赫的影响时说:“他对马赫产生了兴趣。”他自幼学习哲学,青年时期阅读了大量哲学著作。 他之所以能够在科学上取得重大突破,部分归功于他对哲学的批判精神。 除了关心物理及相关科学外,爱因斯坦还特别关心时事、社会民生、教育。 他曾对加州理工学院的学生说:“你只了解应用科学本身是不够的。” 科学本身应该始终是所有技术努力的主要目标; 我们应该关注如何组织人类劳动、产品分配等尚未解决的重大问题,以确保我们的科学思维成果造福于人类,而不是成为灾难。

“这不再只是科学家的良知,而是科学家的胸怀和境界。有趣的是,爱因斯坦也是一位文学爱好者,他写了一篇短文《论古典文学》,其中第一段文字如下: “有些人只看报纸,顶多能读一些当代作家的书。 在我看来,这种人就像是一个极度近视、不屑戴眼镜的人。 他完全符合他那个时代的偏见和时尚,因为他从未见过或听到过任何其他东西。 如果一个人只靠自己思考,而没有受到别人思想和经验的启发,那么即使在最好的情况下,他的思考也没有什么价值,而且一定是单调的。 “这段话看似平常,实则很深奥,不是一般的专业文学教授、思想史学家和普通科学家能够说出来的,只有爱因斯坦这样伟大的科学家才能说出来,也只有爱因斯坦这样的伟人才能说出来。” ”。 科学家说的特别有分量、特别有说服力。 今天的中国知识分子已经很擅长看报纸了,读一些通俗通俗的作品已经是一个好习惯,而坚持读经典的知识分子也已经很擅长了。 它们是稀有且稀有的。 中国很多学者都是爱因斯坦所说的基于偏见和时代风尚的产物。 很多人局限于自己狭隘的“专业”,没有凭空拥有足够的历史。 在此基础上的苦思冥想的价值可想而知。

今天,中国从上到下认识到基础学科的重要性,高度重视基础学科的研究和教育。 尤其是当中国的科学应用和技术发展到了一定阶段、疲惫不堪时,人们惊讶地发现,中国科学技术真正卡住的是基础科学,因此高等教育中理工科的数学和物理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 。 今天,中国科学似乎重新发现了数学和物理。 这当然是非常正确的。 但同时,语文又比数理化更基础、更重要。 它是科学研究和一般人文表达的基础。 中文则是更深层次的“卡住”。 在反思我国科技急功近利的局限性后,我们得出的结论是,必须重视基础科学,首先是数学和物理,但这个从反思到纠正的过程还是有阶段性的,更高层次和更深层次的反思和修正可以追溯到汉语。 汉语潜移默化地、深刻地制约着中国人的素质,深刻影响着中国的大学教育和学术研究,不仅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而且在自然科学领域。

二、大学语文专业的定位

对于知识分子来说,中小学语文基础固然很重要,但“大学语文”更重要。 目前,高等教育界对大学语文存在很深的误解。 除了对其作为高等教育的基础或“根服务器”的作用认识不足之外,对其性质和特点也存在着非常重要的误解。 定位错误。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大学语文只是“高中”语文或初中语文的“重读”。 也有不少人认为高中毕业后中文教育就结束了,大学没必要学中文。

什么是大学语文? 目前还没有权威的定义。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大学语文的意义是不言而喻的。 简单地说,它是大学语文,但它是小学语文和中学语文的延续。 大学语文的内涵和范围是可以讨论的,但有一点是非常明确的,那就是大学语文不是小学语文,也不是中学语文。 其实,小学语文、中学语文、大学语文是三个特点、三个层次、三个目标。 小学的“语文”的“文”指的是文字,中学的“语文”的“文”指的是文章,大学的“语文”的“文”指的是文化。 三者虽然具有连续性,但三者所处的阶段却明显不同。 大学语文主要以思想文化为核心内容。 大学语文包括识字、作文等中小学语文内容,但这并不是其主要功能。 “听”、“说”、“读”、“写”以及“字”、“词”、“句”、“章节”、“结构”、“段落”等技术方面仍然是其内容,但这些已经不再是主要内容了,大学语文的主要内容是思想、思维、如何表达思想、以及思想史层面的文史知识。

大学语文不仅不同于中小学语文,也不同于大学其他专业课程。 它的“课程”性质非常弱,不能用一般的“课程”理论来理解和框定。 它没有教学大纲,也没有知识范围。 它的内容无边无际,它的教材是开放的,一切经典作品都是它的“文本”。 传统的“教学”、“训练”、“作业”、“考试”、“参考”、效果检验都是不完整的。 它很重要,甚至无效。 它无法像其他课程那样通过教学和实践环节达到掌握某些知识和技能的效果。 大学语文作为一门“课程”,主要是一种意识教育和习惯教育。 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课程”的结束,是作为教育主体的学习的开始,而这种学习是终身的。 如果这种学习在某个时刻被中断或结束,就意味着这门“课程”的失败。

大学语文与“课程”有关,但也不完全是“课程”的问题。 它本质上是一个意识和习惯的问题,它的问题不是“课程”能够解决的。 小学语文和中学语文教育主要是通过课堂教育来完成的,主要是课文学习和文章学习,属于技术性的。 然而大学语文就不一样了。 大学语文本质上是一种人生境界的提高,是一种人文素质的培养。 你学到的是人文知识,但更重要的是思想修养。 因此,《大学语文》作为一门“课程”,其课堂讲授、写作训练等都是语文阅读的典范,而“作业”和“考试”则是程序性的。 大学语文教育本质上是思想教育,同时也是阅读习惯的教育。 。 《大学语文》课程实际上能教给学生的东西很少。 大学生主要依靠自己的自主阅读来提高汉语水平。 内容浩瀚无边。 读什么或不读什么取决于学习者的兴趣、爱好和需要。 没有办法“开处方”。 学习语言、表达方式、文章仍然重要,但比这更重要的是在阅读中提高独立思考的能力,学习更多的人文知识,在学习和思考中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和生活境界。 这种状态不仅有利于专业学习,更重要的是提高了自己的生活品味。

因此,大学语文是更高层次的语文,更准确的名称应该是“高级语文”。 它的难度远非中学语文、小学语文可比,技术上根本无法控制。 大学语文主要以人类历史上的经典思想文化经典作为教材。 可以说,它是文学、历史学、哲学、教育学、心理学、文化学、社会学、政治学、逻辑学和科学思想的综合综合体。 主要是为了培养大学生。 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文化素质,学习大学语文不仅仅是学习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习思维方式和表达思想的方式。 大学生不仅需要有思想,更需要有准确表达思想的能力。 因此,思考和表达思想的能力是大学语文最重要的功能。 从这个意义上说,大学语文绝对不是可有​​可无的。

当今大学语文教育存在很多问题,但最大的问题是对大学语文的特征和功能的认识误区。 我们应该把大学语文和中学语文等同起来吗? 我们是否应该像初高中语文课本一样编写“大学语文”课本? 还是应该像初中、高中语文那样教“大学语文”? 这是对大学语文最大的伤害,也是大学生不喜欢大学语文的重要原因。 很多大学生反映大学语文老师不如中学语文老师,就是这个原因。 大学语文已经脱离了中小学语文的范围,脱离了单词、句子、中心思想、段落的方式。 如果大学语文还教这些,除了中学语文老师不会说“专业”之外,他们都会老调重弹。 令大学生厌恶。 大学语文要讲思想文化。 要培养大学生的思想能力,使他们成为有思想、有思想的人。 这是大学语文的基础。 只有这样的大学语文,才能真正实现大学语文为专业服务,为未来的科学研究服务。

现在的知识分子大多数从大学起就基本上是职业化的了。 除了日常的公文、文件之外,他们看的基本都是专业书籍,很少看专业之外的书籍。 语文基本上是中小学老师教的,文史知识基本上是中小学语文课上学的。 很多人感叹,初中、高中的时候,尽管高考那么紧张,还能抽出时间学习,但到了大学,就没有时间学习了。 大学把专业学习发挥到了极致,把其他非专业阅读视为“不务正业”。 这看似看重专业精神,实则目光短浅。 从长远来看,大学生未来提高专业的机会很多,但如果大学没有很好地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提高汉语水平的可能性几乎没有。

提高语言能力对于知识分子来说有两个主要功能。 首先,有利于专业学习和研究。 除了专业知识和技能之外,汉语也是重要的组成部分,更基础。 事实上,大学生甚至研究生的专业学习和研究中的很多问题都可以归结为语文问题,比如问题的逻辑层次、文章的结构、概念的表达等等,尤其是在语文方面。人文社会科学,一切学术研究都是思想的产生和讨论的过程,因此都可以看作是语言问题。 提高汉语水平就是提高专业水平,或者说可以使学术研究和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是学习文史知识,开阔视野,以史为镜,从书本中汲取人生智慧,陶冶人的品格,提高自己的格局、气度和心胸,提高精神境界。 这看似与专业精神无关,但恰恰是提高专业精神、充分发挥专业特长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条件,可以大大提升专业水平和能力。 学者的胸怀、诚信、道德、视野、责任感都是学术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这个意义上说,学术研究的“限制”不是专业,而是汉语。 语文是生活和学术研究的“天花板”或“瓶颈”。

3、如何提高大学生的汉语水平?

如何提高大学生语文素质,首先取决于社会和教育部门对中小学语文教育的认识和重视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多年来,我们的中学教育轻视语文,其负面后果近年来逐渐显现。 语文基础薄弱,不仅在技术层面,严重影响和制约了包括自然科学在内的人文社会科学的进步和发展。 ,还有战略层面的影响和制约,意识形态的天空太窄了。 近年来,中学语文教育开始受到国家层面和社会层面的重视。 目前,它正在进行深入改革。 我相信,这些改革将对中国公民的素质和中国未来知识分子素质的提高产生深远的影响。 。 提高大学生语文素质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途径是加强大学语文教育。

我国最大的就业群体是大学毕业生,因此社会和用人单位把人才质量、职业素质的所有问题都归咎于大学,认为人才都是大学培养的。 这其实是一个误区。 我们不能简单地将培养人的责任放在大学身上。 看来很多人才问题都是大学造成的。 其实,大学只是人才培养的一个驿站、一个阶段。 一个人的成长和成功有很多因素,而且过程很漫长。 中小学教育和家庭教育比大学教育更重要。 社会教育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大学只是最后的“出口”。 大学毕业也可以说是“成品”出厂。 而且,大学本质上是分层教育。 中国的小学和初中教育相对公平。 学生不分年级。 到了高中之后,学生基本上是按照成绩来划分年级的。 学校也分为重点高中和普通高中。 与职业高中一样,同一学校还分为重点班、普通班等。大学分为重点大学、普通大学、部属大学、省属大学、专科学校、职业技术学院等。高考,学生分为三、六、九年级,根据高考成绩进入不同级别的大学。 大学生被严格固定在各自的“格子”里。 因此,大学培养人才的空间其实很小。 进来的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基础知识结构已经基本定型,“导入”已经规定了“导出”。

但同时我们也必须承认,大学培养人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 大学也会重塑人,主观努力也会改变大学的级别、专业的级别等对人的“规定”,从而培养出不同的人才。 人才。 重点大学培养的学生不一定能成为人才。 相反,普通大学也可以培养优秀人才。 他们以相同的基础入学,在大致相同的学术环境中接受教育,接受大致相同的专业教育。 然而,不同的学生有着完全不同的生活。 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 我认为最重要的因素是语言水平的差异。 汉语水平不是汉语分数。 同一级别学校的学生的汉语成绩可能非常接近,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的汉语水平也非常接近。 高考语文成绩非常接近只能说明其语文技术水平,即单词和句子。 表达水平非常接近,但并不意味着汉语素养接近。 大学阶段的汉语水平主要体现在思想、文史知识方面,主要体现在汉语习惯方面。 对于那些有良好阅读习惯的学生来说,在大学里他们的语文水平会得到进一步的提高,他们的思想、品格、宽容、心胸、眼界、修养、知识等都会有很大的进步,这些都是综合能力,不能一概而论。使用“分数”和“分数”进行量化或限定。 每所大学的专业学习层次和水平都是相对固定的,就业也相对固定。 专业水平差距并不大。 差别在于语言、思想水平和人文素质。 对于那些对自己的学校和专业定位不满意的学生来说,通过努力能走多远主要不是取决于专业,而是取决于语文,是否有良好的阅读习惯,是否在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水平和境界。

大学语文并不完全在于你学到了多少知识,而是无论你多么忙碌,都要有一些闲暇时间阅读历史、思想、文化、文学,培养你崇高的胸怀、风采、高尚的道德。品德高尚,有远大的理想。 宏观视野等。科学研究​​并不完全取决于专业本身,还与学者的志向、格局、社会责任感、历史感等有关。读书很重要。 无论你的工作有多忙,无论你的科研任务有多么繁重,都没有理由放弃读书。 毛泽东是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 他一生酷爱读书。 读书是他的精神食粮,和吃饭、睡觉一样不可或缺。 即使在井冈山斗争、陕北战役等最紧张的岁月里,他也骑在马背上读书。 还读书。 1949年后,毛泽东担任党和国家的最高领导人。 他的工作对于常人来说是难以想象的忙碌,但毛泽东却总是抽出时间来学习。 去世前几天,他仍在学习。 大学生很忙,学者也很忙,但他们能比毛泽东更忙吗? 像毛泽东这样的伟人,整天有很多事情要做,也能抽出时间来学习。 普通人为什么不读书呢? 毛泽东读书非常广泛,包括历史、政治、哲学、文学、军事、经济等,古今中外。 他读了很多书,如《史记》、《红楼梦》、《资治通鉴》、《离骚》、鲁迅的文章等等,毛泽东读了一遍又一遍; 《二十四史》连中国古代史的顶尖专家都可能没有读过,但毛泽东读过,并且能背诵一些章节。 毛泽东的才华、智慧,以及他在政治、军事、文化思想上的伟大成就,固然与他的革命实践有关,但也得益于他广泛的读书。 互相支持、互相激励。 正因为如此,毛泽东的文章不但表达准确、文体简洁、简洁易懂,而且思想深刻。 他们本身就是优秀的中国大学生模特。

解决知识分子的汉语问题,提高学者的汉语水平,有三件重要的事情。

第一,关注大学语文。 回顾历史,我们可以看到汉语在中国现代大学教育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清末,大学分为“七科”。 文学”。当时的“中国文学”不是当今的“中国文学”,而是对“中国文学”的研究。其具体内容包括“练习各种写作”等,特别强调写作在中国共和国,它在中国的教育中变成了“中文”。不仅学习文学和历史知识,并提高意识形态标准,还包括撰写培训,因此,中华民国的知识分子和学者具有相对较高的中文技能,这与当今的学者和知识分子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其次,提高对中文的认识,并改变中文的概念。 有些人建议“世界上所有问题都是语言问题”。 尽管这太极端了,并且是“惊人的陈述”,但实际上是有道理的。 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中的许多问题都是中国问题,甚至更多的问题与中国有关。 包括自然科学研究在内的学术研究绝对不仅是一个专业问题。 它也与中国人密切相关,与研究人员的中国水平和中国质量密切相关。 有关的。 当专业水平达到一定水平时,是否可以实现学术突破,主要取决于语言水平和质量,而不是专业本身。 中国大学与小学和中学中文不同。 对中国大学的研究不再以教学为中心,学生不再了解老师的教学。 中国大学主要依靠课外活动,而终生学习永远不会结束。 只要您的生活,您就会学到。

第三,改善中国学习方法。 与主要和中学教科书不同,主要是精选文学作品,尤其是散文作品,中国大学需要无数的阅读,主要是阅读文章和在专业领域表达专业思想的作品,包括经典的学术杰作,例如哲学,历史和教育。 中学汉语是技术性的,专注于学习表达和叙事技巧,而大学中文则是接受新想法。 中学中汉语将文学视为标准,并更加关注中文的美和修辞的华丽。 中国大学应该将思考作为标准,不能继续对文学和艺术作品进行“阅读和欣赏”,而应该追求思想的深度和领域。 大多数经典的意识形态杰作都具有简单的语言,简单的形式,朴实的性,并且不会用单词损害含义。 这是所谓的“伟大的简单性”。

古代中文是“建立一个国家”的工具。 自清朝现代大学的兴起以来,“中国”或“中国”一直是高等教育中非常重要的内容。 在20世纪中叶的苏联教育体系的影响下,“中文”被取消为大学的基本课程。 后来的后果很明显,今天我们仍然承受着痛苦。 尽管“中文”课程在1980年代恢复了,但由于各种原因,中文在大学教育中一直被边缘化,现在有可能再次被取消。 但是语言与整个人的质量有关,因此我们需要改变语言的概念并提高知识分子的语言水平以促进学术研究。

(负责编辑:Xiao ying。本文发表在“写作”第4期,2022年。此问题的目录链接:)

关于作者

Gao Yu是省师范大学人文学院的教授。

“写作”电子杂志

长按以识别迷你程序代码并自由阅读全文

最新文章的全文在线,欢迎阅读

排版:沉Yujie

图片:来自网络

评论者:Song Shilei

标签: 大学语文 大学课程 文学 课程 学术研究

发表评论 (已有39465条评论)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