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本科高校如何迈向一流?——陈宝生部长

91百科网 41 0

陈宝生部长在2018年6月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上提出“应用型大学也要加强一流本科生建设”,应用型大学要“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上彰显特色”并力争成为一流。”

应用型本科大学如何成为一流大学? 这是目前正在转型或即将转型的本地本科院校共同关心的话题。

应用型大学的模式与特点

应用型大学的出现与高等教育功能的拓展有关。

传统大学注重保存和传授知识,通过教学活动培养人才是其最基本的职能。 德国大学的崛起,使科学研究成为大学的基本职能之一。 此后,美国大学将社会服务拓展为大学的第三功能。 基本技能。

应用型大学明显成为一种类型,可以说是欧洲高等教育体系的一个显着特征。 20世纪70年代以来,德国、奥地利、瑞士、芬兰、荷兰等国大力推动应用型大学的发展,形成了欧洲模式。

欧洲模式有一些显着特征——

◪首先,它作为与学术研究型综合大学平行的高等教育部门而存在;

◪第二,这些应用型大学的教师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 他们不仅需要拥有博士学位,还需要有一定年限的工作经验;

◪三是职业中学或中专学生比例较高;

◪第四,教学和科研都重应用,轻学术发表。

欧洲国家的应用型大学不属于职业教育系列。 它们强调科学的应用,是应用科学大学或学院。

台湾的应用科技大学定位非常明确。 比如,龙华科技大学校长葛自祥在谈到学校目标时,明确提出“两不”、“两做”。 “两不”就是“两不”。 不追求世界排名”、“不培养诺贝尔奖获得者”;“两个优先”是“为企业培养高素质实用人才”和“为产业提供创新技术服务”。

应用型大学的地方性、产业性和国际化

一流大学的目标与一流大学不同。 一流大学面向国际,在国际范围内竞逐卓越。 应用型本科大学定位地方,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目标,解决地方企业技术难题,为地方培养应用型人才。

这些大学想要解决的通常不是学术前沿问题,更多的是理论、科学原理或新技术如何在现实中应用和改进。 应用型大学人才的培养目标主要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而不是学术出版物。

在地方大学转型发展中,不少大学定位为“本土化、应用型、国际化”,或“产业化、应用型、国际化”,也有一些大学定位为“城市化、应用型、国际化”。 那么,地方与产业、城镇化与国际化之间的关系如何?

当地的

行业

对于应用型本科院校来说,最重要的特征或者说本质属性就是地方性。 城市型和产业型都只强调其服务范围,而城市型则强调为所在城市的发展服务,解决所在城市在发展中面临的问题。 一些高校提出行业定位,主要是因为历史上都是行业主管部门创办的,具有明显的服务行业特色。 然而,在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中,原来隶属普通高等学校的行业学院大多下放给地方政府。 这些院校在很大程度上已经本土化,所以它们所服务的行业主要是当地的行业。

也就是说,产业也受到一定地域范围的限制。 与工业型、城市型相比,地方特色对应用型大学的约束力更强,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校的服务范围和服务目标,甚至决定着学校的发展潜力和方向。 。

当地的

全球化

地方性是应用型本科院校最重要的特征。

应用型本科院校和一流大学定位不同。 一流大学必须面向国际,在国际上进行比较和排名; 应用型本科院校必须面向地方,主要服务地方。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应用型大学就不必关注或参与国际化。

与研究型大学相比,应用型大学国际化的侧重点有所不同。 应用型大学参与国际化的重点是教师和学生的国际交流、学习国际先进的教学理念和人才培养方法、专业认证或国际应用型科研合作等。国际交流圈子多集中在应用型或应用型国外大学定位更加突出,而不是以学术研究定位为重点的大学。 目前,国内一些应用型大学在强调国际化的同时,并不强调应用型大学。 他们只是为了国际化而国际化,或者只是让学生有更多的留学经历。 这与普通大学没有什么不同。 在这种情况下,单纯强调国际化就会“清空”应用类型。

扎根本土——“一流”应用型大学之路

地方性是应用型大学的基本特征。 这一特点决定了应用型大学的服务范围和努力方向。 应用型大学要办好,就必须扎根当地,融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成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力推动者。 相应地,这就要求这些应用型大学必须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深深烙上地方特色。

那么,如何判断应用型大学是否真正扎根当地、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呢?

齐格勒等人。 衡量了与应用科技大学的应用导向相关的两个领域:参与地方事务和知识转移。

参与地方事务有六个指标:

☞ 本科毕业生在当地(周边50公里以内)工作的比例;

☞硕士毕业生本地工作比例;

☞在当地完成实习的学生比例;

☞大学教师与本地作者合作出版的比例;

☞大学收到的第三方资助占地方资助的比例;

☞与当地合作伙伴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比例。

衡量知识转移维度有九个指标——

☞与公司员工共同完成并出版的学术著作的比例;

☞每位学者都有来自非官方赞助商的第三方资助;

☞颁发专利的绝对数量(十年内每 1,000 名学生);

☞十年间每1000名学生获得的专利数量;

☞与外部合作伙伴共同获得的专利比例(10年期);

☞每位学者(全职学者)拥有的衍生公司数量;

☞至少一项国际专利引用的大学出版物比例;

☞高校基于培训活动赚取的收入占整个学校收入的比例;

☞毕业生创办的企业数量(每1,000名毕业生)。

事实上,应用导向不仅体现在这两个领域,还体现在教学、科研、国际化等领域。 这五个方面是一个完整的有机整体,共同构成了应用型大学。 应用功能。

国家引导地方本科院校向应用型院校转型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让这些院校更好地服务地方。 与“一流”相关的评价和评价,是国内大学建设和发展非常有效的动员和激励工具。 一流应用型本科院校要能够起到表率作用,体现出该类高等教育的引领作用。 这种作用体现在人才培养理念和方法、应用科学研究和服务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努力上,以及校企融合、产教融合等方面。

在制定一流应用型大学相关评价指标时,要特别注意突出一流应用型大学的定位、使命和特色,有效避免应用型大学建设“不活”的现象。名副其实”和“换药不换药”的出现。

(来源:《北京教育》杂志,原标题为《关于建设一流应用型本科大学的初步建议》。作者:郭建儒,单位:北京教育学院教育管理与政策系北京大学教育经济研究所本文已被删除)

欢迎长按二维码关注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官方微信-教育弦! 我们将努力为您提供权威、翔实、有趣的教育信息服务。

标签: 应用 高校 本科 院校 高等

发表评论 (已有38941条评论)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