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六九自尽身亡,朱桓也依法处决,事情都按照郑士元计划的方向发展

91百科网 61 0

朱六九自尽身亡,朱桓也依法处决,事情都按照郑士元计划的方向发展,皇上虽然知道他是为国着想,可还是不想看到他,就借着升官的机会将他调到湖广担任正五品按察使司,从此,朱元璋没有束缚,他下定决定大开杀戒,即使朝廷在明处,贪官在暗处,千年积习一时难以匡正,贪婪是人的本性,不用苛刑猛政难断其念,但也势必要直杀得天下贪官寝食难安不寒而栗为止,韩宜可送郑士元去湖广,两人感叹原本这件案子两人都不会有好果子吃,尽管过程曲折但终究结果还是不错的,郑士元知道皇上以后不会再想看到他了,但作为谏官,为了江山社稷和天下百姓,必须要把生死置之度外,郑士元从心里认定朱元璋是个明君,可宦海沉浮 吉凶未卜,所以最后郑士元告诫韩宜可不要跟皇帝斗,因为最终还是斗不过的。

朱六九自尽身亡,朱桓也依法处决,事情都按照郑士元计划的方向发展 历史 第1张

明太祖朱元璋在长安右门外专设登闻鼓,特许寻常百姓击鼓鸣冤直诉于朝廷,言外之意就是百姓一旦有冤情,必须亲自受理。这不是又一日的早朝,一位名叫黄杰民的人击鼓鸣冤,向皇帝哭诉他十八岁儿子黄巢被京城第一富商薛世明之子薛强拔刀赐死,死因是这个薛强仗着家里有钱为非作歹,调戏良家妇女,黄超因劝解才被其恼羞成怒灭口,原本被判处以极刑,可最近听闻仇人并未死,他仔细打探之下,才知薛强对外谎称瘟病而死,实则是其家人花钱买通,被捞出了狱门,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加上朱元璋近来听闻京师大狱中屡有狱卒向犯人敲诈勒索之事,如今又听到如此藐视法律朝纲的事情,龙颜震怒,便立刻命刑部尚书开济彻查此事,并委派督察院御史韩宜可协助调查。

开济下朝后雷厉风行质问刑部侍郎王希哲与刑部主事杨叔征具体情况,他们心知肚明不过却坚决否认此事,无奈只好去将刘桂找来问话,刘桂是黄杰民的同乡,正是他告知这个消息的,而刘桂的消息又来自狱中一位知情人。但具体这位知情人的姓名,刘桂却不肯明言。只能将他找来问话,不料胆小怕事的刘桂早已逃得不见踪迹。王希哲为了摆脱自己的嫌疑认为这个刘桂是心虚才逃跑的,加上告状需要人证物证,如今没有了人证,开济唯恐黄杰民是诬告,诬告朝廷命官,普通老百姓是担不起这个罪责的,开济便一再确认他是否还要告,无风不起浪,儿子又死得太冤,所以他就算拼上这条老命也要告,接着开济来到京中大狱,先是警告了他们,京中大狱乃国家刑名之重地,容不得藏污纳垢,并警告他们不要见钱眼开收取贿赂贪赃枉法,否则就要诛他九族,狱卒像是被吓到了,可在严刑审问涉及此事的狱医及狱卒时,他们还都一口咬定薛强确实是染瘟病而亡。

朱六九自尽身亡,朱桓也依法处决,事情都按照郑士元计划的方向发展 历史 第2张

知情人神龙见首不见尾,开济对案情毫无头绪,韩宜可思考一番决定从黄杰民下手,一方面可以仔细盘问他,得到对刘桂的印象,另一方面可以看一看黄杰民是否耍诈,韩宜可问他刘桂是在什么情况下告知他这个消息的,黄杰民言道,初二傍晚刘桂曾来找他,当时他不在等回家听到这个消息后就去客栈找他,刘桂主动告知此事,至于为何跑了黄杰民猜测可能是他怕惹上官司,尤其是此事与刑部和大狱有关,开济听出问题所在,一是刘桂为什么希望他上告此事,二是黄杰民从来没有见过那个知情人,可却能担保确有其事,这究竟怎么回事,原来是黄杰民曾托刘桂给一千贯钱感谢过知情人,而且还是那个知情人主动要的,刘桂无意间认识了那个知情人,他们两个一起喝酒便透露了薛强一事,韩宜可审完之后,他分析这个知情人,从钱财上看,这个知情人并不是出于义愤才解开此事,所以稍有危险,人就会缩了回去,从索要钱财的数量上看,捅出这么大一件案子,只索要八百贯实在不算多,说明此人是个贪小财的人,另外此人与薛强案无染。

朱六九自尽身亡,朱桓也依法处决,事情都按照郑士元计划的方向发展 历史 第3张

因为韩宜可有亲身经历,说明这个知情人因其他人得到了好处,就自己没有才存心坏别人的事,君子喻于义 小人喻于利,这个知情人既然好利,恐吓不如利诱,所以韩宜可打算不必将此人逼得太急,索性等一等,给这个人走出来的机会,开济点头同意,不过建议王希哲等人不必再参与此案,毕竟假如此案成立,他们验尸肯定作假,随即感叹说起来自己处在这个位置上也很尴尬,虽说他公正廉明风评很高,而且皇上与他父亲风蒙更是至交,但是一旦出了差错,皇上难免有些怪罪,幸亏派了韩宜可前来照实禀告,加上开济秉公办理,这样开济的这个局势把控还是在自己手里。最后临走之际开济放出话去:凡两日内有知情举报者,奖5000贯赏金,并允许私下密报。与此同时王希哲等人也在胆战心惊的运筹,原来是他们与司狱仇衍、狱医储建安联手谋划的,也在苦苦寻找那个神秘知情人,排除了当时参与此事的狱卒马二、李三、乔老六是告密者的嫌疑,那么到底是谁会知晓他们自以为天衣无缝的事呢?

标签: 历史

发表评论 (已有1条评论)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