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十年磨一剑”构筑城市竞争力“护城河”

91百科网 46 0

近日,为期三天的2020太湖人才峰会落下帷幕。 这场由连续举办三年的无锡“人才博览会”更名升级的盛会,堪称江苏无锡今年规模最大的官方活动。 场馆内外,“珍惜才华,期待见到你”等标语随处可见。

作为中国近代著名的工商业城市,无锡给人们的印象是失去了新世纪第一个十年的最后一轮外资开放和互联网“窗口”。 然而,这几年,外界却惊讶地发现,这座在专家云集的长三角城市群中看似不起眼的城市,似乎突然在一些未来产业上占据了领先地位——比如产业规模等物联网、集成电路分别位居全国第一、第二。

无锡是如何悄然崛起,成为国内知识密集型未来产业高地,进而构筑自己的城市竞争力“护城河”的? 这个话题与“人才”高度相关。

无锡市民视觉信息图

面对日益激烈的区域竞争和各大城市之间近乎白热化的“​​人才争夺战”,在8月5日举行的2020太湖人才峰会开幕式上,无锡市委书记黄钦表示,当前的人才竞争格局已经发生变化。 。 重大变革,资金争夺是基础。 “更重要的是优化提升城市发展空间、商务平台、政务服务、文化体系、人居环境等全方位要素。”

领军人才催生新兴产业。

在吸引人才方面,无锡取得了成功。

现在说到物联网产业,无锡一定叫无锡。 事实上,这是无锡“十年努力”的结果。

早在2006年,无锡就在国内率先展开尝试,将海外及其他国家的高端人才聚集到国内,通过引进“领军人物”培育和推动新兴产业。 正是在这一背景下,物联网前身的传感器网络产业这一新兴产业开始在无锡孕育,国家传感器网络创新示范区在无锡成立。

当时对传感器网络(物联网)的认知度几乎为零。 政府的前瞻视野、对人才的重视和支持、常年坚持,成为无锡“收获”物联网产业丰硕成果的秘诀。 江苏省委书记娄勤俭曾公开透露,十年前,他担任工业和信息化部主管科技的副部长。 当时,他到无锡推进传感网示范区建设。 “当时,大家都对物联网、传感器网络感兴趣。 传感网络和互联网之间的联系还没有明确的概念,我们都在试图弄清楚。”

这种聚焦新兴产业的强大攻势将在十年后显现成效。 深圳市物联网公共研发平台资深专家齐兆勇在物联网产业与人才发展研讨会上感叹,“现在说到物联网,大家一定要叫它无锡。” “但事实上,我们深圳早于无锡做到了。 但当时我不知道如何告诉外界(宣传)。”

当年的诚意政策给人才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给无锡这座城市打上了“重人才、爱人才”的品牌。 负责无锡创业创新项目对接的上海环球人才中心张晓群告诉澎湃新闻,向人才推荐无锡并不难。 一方面,无锡地处繁荣的长三角,拥有良好的工业基础和相对良好的城市环境。 另一方面,“无锡的人才政策,尤其是海归的人才政策,认知度和记忆度太深。”

2020年4月8日,大学生在无锡春季人才招聘会上咨询求职。人民视觉信息图

无锡市人才部门相关负责人也向澎湃新闻表示,无锡无论是在人才政策还是人才吸引方面都已经具备先发优势。

这些人才给无锡带来的效益总体上是可观的。 无锡市人才部门历来对人才政策鼓励企业进行统计和监测。 迄今为止,由此类人才企业发展而来的企业已超过1400家。 2019年,这些企业纳税额达102亿元。 袁先生说,“是无锡财政投入的6倍”,“充分证明人才是最有利的投资”。 无锡市人才部门相关负责人表示。

在这些奖励的海外人才中,广源晶能源的年税收收入已达10亿元,这还不包括这些企业创造的就业和其他效益。

高密度税收的背后,是无锡知识密集型新兴产业规模不断显现。

据无锡有关负责人介绍,该市科技进步贡献率连续七年位居江苏省第一。 代表未来产业发展方向的物联网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规模分别达到全国第一和第二位。

人才驱动城市升级

过去十几年,如果说无锡“吸引人才”的首要目的是解决传统企业转型升级问题,推动产业向附加值更高的前端转移,那么,快速发展的无锡人才聚集,也面临着新的问题。

求职者在中国无锡2017世界物联网博览会人才交流会上查看招聘信息。人民视觉信息图

零电优数董事长袁跃在本次峰会上提醒,无锡物联网产业尚未实现大规模变现。 “物联网是一项技术,你想把它变成‘菜’,就会有人买,那就是有应用、有服务。” , 去赚钱。” 尽管后来有专家纠正称,从硬件到软件再到应用的转变是产业发展的规律,但更多与会者也一致认为,无锡在物联网产业应用方面仍需下功夫。 相关的是,这需要更多的算法人才和更多示范应用场景的探索。

集成电路产业也存在结构性问题。 无锡市市长杜小刚直言,国际公认的集成电路设计业、制造业、封装测试业的合理比例是3:4:3,而无锡的这一比例是1:5:4。 可见,无锡在制造和封装测试方面更为出名。

从城市竞争来看,当前各种内外部不确定性加剧,而无锡地处文化联系紧密、产业同质化程度较高的长三角地区。 无锡如何才能在激烈的城市中找到一席之地并留在上游?

人才仍然是根本。 无锡市委书记黄钦表示,人力资源是支撑发展的第一资源,人才优势是一个地区、一个城市最根本的优势。 “回顾我们走过的路,无锡以产业为根本,以人才为根本。 放眼未来,无锡将建设世界格局的城市、现代形态的城市。 也将以更大的决心建设世界之城。 抓根、聚才、共创未来。”

无锡市人才部门相关负责人告诉澎湃新闻,无锡看到这些年来人才投入给城市带来的效益,更加坚定了“继续加大投入的信念”。 “正如今天一位企业CEO所说,引进人才以及如何留住和激励人才是公司的事。政府要做的就是支持这种行为和导向,创造良好的营商环境。我们之间有一个协同效应。”他们之间的关系。”

太湖人才计划升级

太湖人才计划的升级体现了无锡市人才观和人才政策重点的调整,力度也在不断加大。

不仅是对做出突出贡献的人士给予最高礼遇——无锡市向华中科技大学无锡研究院丁涵院士团队提供1亿元资金支持。 这是全省第一个地级市级城市实施如此高额的支持政策。

除科​​技创新人才外,无锡太湖人才计划2.0版还包括本土人才(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等)和社会事业(教育、卫生)人才。 比如,今年抗击疫情期间走红的上海传染病专家张文宏博士团队,也获得了无锡的真金白银奖励。

无锡市委书记黄钦提到了无锡的几大优势。 例如,它是江南文化的发祥地之一。 无锡的自然生态、人文生态、公共服务质量、房价收入比等都极具竞争力。 无锡连续三年被中国社会科学院评为中国大陆最适宜居住的城市。

引进人才相对容易,但让他们真诚留下来创业、创新却不容易。 对于人才来说,最重要的因素除了是否有施展才华的空间外,还看重自己所在的城市是否有公平、务实、包容的制度环境和机制。

无锡市人才局局长沉小平告诉澎湃新闻,过去人才政策更多是单一规划,但现在从制度机制上看,“服务政策、机制、平台、服务、服务”五个维度。生态”都是要考虑的。 体制机制上会有更多突破和创新。

比如,人才评价不能单维度地从原来的传统计划的角度或者政府的角度来评价,而必须更多地从市场的角度来评判。 “现在我们可能不仅仅看这个人的学历,更重要的是公司给他的工资。如果公司高薪聘请一个人才,这个人肯定是得到公司认可的,政府也会采取一些政策出来给大家补贴,降低成本。” 另一个例子是对人才的资金支持,“我们将把市场资本预先判断的项目作为优先项目进行补贴。”

与以往的“人才吸引”不同,随着数字时代的到来,知识密集型产业受地域限制的印象正在减少,各种复杂的社会、教育、经济等因素交织在一起,各大城市具有较强的吸引力。对高科技的兴趣。 人才竞争更加激烈。 无锡吸引人才的重点越来越注重知识整合与对接,“不求万事,但求用之”,通过平台整合推动灵活人才引进,促进技术外溢。

多位参会企业家向澎湃新闻表示,目前长三角地区的竞争氛围非常热烈,人才奖励补贴政策也会趋同。 最终能不能行得通,就看“执行力”和“执行能力”。 谁能率先突破划分为不同部门的人才政策壁垒?”例如,将人才政策与后续产业市场应用、产业基金投资等挂钩。

标签: 无锡 人才 联网 新闻 澎湃

发表评论 (已有39453条评论)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