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孩子一年级开始,父母每天必须做的一件事就是陪孩子做作业,做好辅导员的工作。 在辅导孩子作业时,很多家长都感到很累,有时甚至很烦恼。 脾气不好的人时不时就会对孩子发脾气。
为了解决家长带孩子写作业的头痛问题,我结合孩子的学习特点为大家找出了几点。 只要克服了这几点,孩子就能轻松独立完成作业。
第一点:增加课外识字量,突破孩子读题时的识字困难。
如果家长细心的话,可以数一数一年级语文课本的字数。 新版教材中应认识和理解的单词数量大幅减少,从原来的400个单词减少到300个。仅仅掌握这些单词,想要孩子独立完成作业,几乎是不可能的。 。 那我们该怎么办呢?
方法一:利用课外时间拓展和培养识字兴趣。
如今,限制孩子学习能力的不是学校老师,而是家长。 一方面,家长缺乏辅导孩子学习的经验; 另一方面,家长们并不知道,制约孩子理解力的最大瓶颈是识字率低。 如果家长能在放学后抓紧时间进行亲子阅读或亲子游戏,并融入一些识字兴趣拓展练习,帮助孩子掌握的内容将远远超过课本上应认识和掌握的生词。
家长要注意引导孩子明白一个道理:识字是为了读书。 你认识的单词越多,你就可以阅读各种你喜欢的书籍,掌握更多的知识,你的学习能力就会更强。
当孩子不再把记忆、听写生词当作纯粹的课外作业,而是运用到阅读中时,就会对识字和阅读产生浓厚的兴趣。 如果家长明白这个道理,我建议你们每天和孩子一起增加阅读量,让孩子不断扩大识字能力。
方法二:进行阅读训练,让孩子认识题目中的常用词。
如果家长细心的话,观察一年级孩子作业中的题目,有的已经学会了,但有很多对于没学过的孩子来说还是未知的。 只要孩子不认识问题中句子中的几个单词,他或她就很容易产生读问题的恐惧感。 因此,要重点引导孩子进行阅读训练。
在阅读题训练时,可以让孩子从句子中挑出他所认识的单词,并让孩子用铅笔在单词下划线进行标记。 标记后可以看到孩子认识多少单词,不认识多少单词。 算了。 接下来要做的就是找出问题中常见的单词,并教孩子逐字识别。
我曾经对一些孩子进行过相关培训,发现孩子们特别喜欢玩这个识字游戏,因为他们之前就被鼓励过:谁能独立读题,谁就很了不起。 孩子们听了我的话,自然而然地就想成为那个伟大的人,于是他们的参与度就增加了,热情也就提高了。
方法三:教孩子有节奏地读,学会停顿和呼吸,解决孩子规律读题时漏读、跳读的问题。
很多老师和家长都会发现孩子有一个特别不好的问题,就是看题时不小心,要么漏关键词、要么漏单词,要么看错、漏数字。 因此,他们在回答问题时很容易出错。 虽然你一再强调一定要认真、认真,但孩子却做不到。 为什么是这样?
事实证明,培养学习习惯最重要的训练环节之一缺失了——朗读问题。 如果家长从孩子一年级开始重视阅读题的阅读训练,就可以从根本上解决孩子阅读题不全、容易粗心的问题。 该方法本身并不困难。 可以采用分词法和分句法。
划词法是让孩子用铅笔在题目中每个句子的单词下划线。 阅读时尽量不要在单词中间停顿,而是完整地读完单词。 断句的规则是在阅读过程中学会呼吸和停顿,从而建立朗读的节奏,为以后默读的好习惯打下基础。 当然,这需要家长利用业余时间来教育孩子。 在朗读过程中,孩子们不仅可以熟悉所认识的汉字,还可以在问题中拓展和教授一些常见的生字。 他们还可以学会暂停和呼吸,一石三鸟。
第二点:鼓励孩子尝试自己做作业,减少对成人的心理依赖。
很多家长都尝试过让孩子独立做作业,虽然到了二三年级,孩子已经具备了独立看题、独立写作业的能力。 然而,过去家长在作业上没有重视孩子的心理独立性,导致孩子心理上过度依赖。 那我们该怎么办呢? 您不妨应用以下方法。
方法一:循序渐进地进行答题训练,让孩子熟练掌握步骤。
对于孩子来说,从一年级开始就靠大人帮自己看题,逐渐养成了习惯。 如果大人不读书,孩子自己就无法回答问题。 一步步教孩子回答问题,家长需要从孩子一年级开始,一直持续到二年级。 随着孩子独立读题能力的增强,只要孩子能自己读题,就可以不再替孩子读题。
循序渐进的阅读题:第一是标记单词,第二是阅读时停顿,第三是排除生词,第四是通读。 如果家长观察的话,你会发现这些步骤其实都是第一点的逐步动作,熟练后就变成了连续动作。 不要小看这几个训练步骤。 这是孩子逐步发展读题思维的基础,也是孩子今后不依赖大人帮助的起点。
一步一步回答问题:第一,用脑子思考,第二,把自己想到的写清楚,第三,充分利用你的视力,把注意力集中在你写的字上,避免出现“橡皮擦现象”(孩子脑子里没字,不看就写,随便写)(写的时候出现的错误),第四是完成答题过程后检查。 这些步骤也需要一步步练习,需要家长一步步引导。
方法二:家长逐渐离开孩子的课桌,让孩子近距离陪伴,逐渐拉大彼此之间的距离。
孩子在心理上对父母有依赖是很正常的,因为从出生开始,孩子就一直受到保护和帮助,这让他们养成了一种潜意识的习惯——只要妈妈或者爸爸在身边,我就觉得最安全,我可以及时向他们提问。
事实上,随着孩子独立写作业的能力不断增强,那种潜意识的心理依赖并没有减弱,仍然牢牢扎根于孩子的思维中。 因此,父母需要郑重地告诉孩子:宝贝,你已经具备了独立做作业的能力了。 如果你尝试去做,你就会成为妈妈心中的小英雄。 这是一件非常奇妙的事情。 现在很多同学都做不到。 如果你能做到,你就会比他们更好。
你看,当孩子知道我独立做作业比班上很多同学都好时,他(她)自然会想成为一个小英雄,去尝试一下。 但父母也必须告诉孩子,第一步,你妈妈会陪你到你做作业的房间里。 只是你做作业,我看书。 如果您有任何疑问,请致电您的母亲。 第二步,妈妈在厨房做饭,你认真做作业。 如果你有问题,你可以打电话给妈妈,我可以听到你的声音。 我会立即停止手头的事情来找你,但至少你自己先尝试一下。 尝试尽可能多地使用自己的大脑。 这两个步骤可以根据孩子的适应情况逐步实施。
第三点:培养孩子时间管理意识,引导孩子学会独立管理作业时间。
从孩子一年级开始,家长就应该教孩子认识时间。 虽然数学课上也讲授,但生活中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其实这就是课本知识的日常应用,但现在不仅仅是教孩子认识时间,而是培养孩子时间管理,为孩子以后高效完成作业、减少时间做好准备。
方法一:让每个房间都有一个时钟,每个人都成为时间的主动管理者。
孩子之所以在生活中对成人产生心理依赖,是因为孩子虽然可以自己做很多事情,但不知道什么时候该做。 结果,他们在不断玩耍的同时忘记了自己应该做的主要事情,例如吃饭。 急,需要催睡觉,需要催做作业等等。所以,需要回家的时候客厅墙上有一个钟,卧室床头柜上有一个闹钟(孩子做作业时带到桌子上),手腕上戴一块手表。
为了让孩子对时间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可以结合家庭生活日程,与孩子协商制定,让孩子成为时间管理的参与者。 然后鼓励孩子知道什么时候开始和结束做事,并利用数学知识计算做某事需要多长时间。 如果父母每天坚持这样做,对孩子来说并不困难,他们也能轻松做到。 当然,这需要家长有敏感的时间观念和良好的节奏感。
方法二:制作时间量化统计表,帮助孩子成为高效的时间管理者。
我给过很多家长关于时间量化统计的建议,所有有兴趣的家长都愿意去尝试和实施,因为大家都明白一个道理:家长可能至少有半年的时间会感到疲惫。 随着孩子时间管理能力的不断提高,进入自主管理时间后,家长轻松了,孩子也轻松了。 所以,聪明的父母绝对不会让孩子产生强烈的依赖心理。 否则,父母永远是孩子的拐杖。
之前在文章中提到过定量统计表,今天拿出一位家长做的样表(部分)供大家参考。 从这份表格中你会发现,家长们考虑得非常周到,是根据孩子日常的课外学习情况和自己家庭的实际情况制定的。 只是家长前期帮孩子记录时间,等孩子完成作业后,可以一起数时间。 通过时间量化统计和比较,孩子可以看到自己一周中哪一天使用的时间过多以及原因是什么。 经过分析总结,可以对不合理的时间进行调节,最大限度地提高孩子的时间管理效率。
方法三:让孩子成为家庭成员时间管理的监督者,防止部分家庭成员偷懒。
很多时候,父母可能只关注孩子,不断督促孩子快点做某事,却往往忽略了孩子是否有时间管理意识,是否在家里为孩子树立了榜样。 就像大人在客厅看电视,孩子和你一起看一样,当你要求孩子做作业时,他们肯定不愿意。 这需要家长特别有意识。 当孩子做作业的时候,你必须立即关掉电视。
为了增加孩子在时间管理上的责任感,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让孩子监督、检查大人。 不要低估责任感的培养。 如果你偷懒,你就会天天被孩子抓,你就会天天被孩子批评。 如果你真正给孩子监督和管理的权利,你会发现家里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强,因为孩子特别喜欢认真对待事情。 当我们信任孩子的管理能力时,经常表扬和欣赏孩子的努力会让你们的关系更加融洽。
结论:今天我分了三个重要节点,让家长朋友们了解如何训练孩子独立完成作业。 如果你有思想,可以做对比阅读,也可以学习一些可行的做法,然后拓展和补充自己的做法,这样你就会更加理性。 俗话说,没有固定的规律。 只要你想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那就用心做一个好妈妈或好爸爸,用快乐的生活节奏教育和培养孩子。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