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助理作为我所科研项目组的一员,主要参与科研项目的立项、规划、实施和管理,为项目负责人、科研骨干提供辅助支持,是科技进步的催化剂”创新。” 中核集团西南工业物理研究所聚变科学研究所副所长(主持工作)、研究员钟武录表示,科研助理多为充满活力的年轻人,承担着项目上大量的行政工作,项目带头人和科研骨干要集中更多时间和精力投入技术创新。
王卫华实验室的学术秘书,以及设备管理和相关仪器开发人员都是科研助理。 “与博士后和博士毕业生相比,他们可能没有那么好的学术背景,但他们对科学研究非常感兴趣。 在某些领域他非常擅长,在我们的科研活动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王卫华说。
中国科协创新战略研究院人才研究所副所长石磊分析,科研活动较为复杂,流程较多。 科研助理需要配合科研人员完成阶段性任务,例如协助科学实验的某些方面、完成科学研究所必需的任务等。 数据收集、分析,以及一些必要的报告、财务报销结算等。
“招聘科研助理也是国际通行做法,美国大学和国家实验室的科研项目组都有相应的职位。” 石磊认为,在我国,大量开发设立的科研助理岗位,不仅为学生就业提供了更好的路径,而且实现了“学以致用、人尽其才”。 ”,也对科研活动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这是一项长期工作
科研助理是打开上升通道的“跳板”,还是可以长期从事的职业?
“科研助理是一份可以做很长时间的工作。”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科技治理与人才研究所研究员史昌辉给出了肯定的答案。
史昌辉课题组2019年对全国2076名科研/助教人员进行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66%的人没有考虑过更换目前的职业或工作单位,13.4%的人想更换单位, 6.8%想要改变。 在职业方面,13.8%的人希望改变工作场所和职业。 这意味着只有约20%的人不想继续从事科研/教学支持行业。
史昌辉进一步用另一组数据说明了发展科研助理岗位的紧迫性。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2017年对北京市科研人员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对于科研院所的科研人员来说,“研究助理人员太少”是他们在科研工作中遇到的最大困难。科研工作,甚至还不止“缺乏科研经费支持”。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清华大学中国科技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梁正分析,当今的“数据科学”研究范式日益涌现,先进方法如大数据、人工智能、社会实验、心理测试等应用日益广泛。 在此背景下,相关专业尤其是跨学科背景的科研助理的需求增多。 从这个角度来看,科研助理岗位不应简单地视为高校毕业生就业的“缓冲区”或“跳板”,而是在日益复杂化、组织化、专业化分工背景下的一种就业现代科学研究中的劳动。 不可避免地,也需要专业人才来承担责任。
“我国正在积极发展科研助理岗位,既可以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又可以满足科研人员的工作需要,让他们从复杂的科研行政事务中解放出来,更加专注于科研工作。”双赢的局面。” 史昌辉心想。
增强吸引力需拓宽增长渠道
“科研助理不是一个简单的工作,需要熟悉课题组的工作,尤其是学术秘书岗位,需要有较强的综合能力,如果能有长期固定人员就更好了”但实际上这个岗位流动性比较高。”复旦大学人类表型组研究所执行所长田梅说。
田梅坦言,不同的科研团队对科研助理的待遇是不同的。 另外,科研助理是一个比较新的职位。 一些科研助理岗位在个人职业发展中的作用和意义还比较模糊,对应届毕业生的吸引力较小。
王卫华也有同样的感觉。 他直言,与正式员工相比,绝大多数科研助理签订的是短期劳动合同,影响了他们的职业成就感和归属感,上升通道有限。 如何进一步提高科研助理的待遇,让他们有更强的归属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增强科研助理的吸引力,不仅要提高他们的收入和福利,还要拓宽他们的职业发展渠道。” 史昌辉表示,国家对于提高科研助理待遇有政策支持。 2021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改革和完善中央财政科研经费管理的若干意见》明确,扩大劳务费支出范围,社会保险补贴、住房公积金、单位为项目人员支付的费用等,计入劳务费用科目。 此外,他建议科研团队可以根据科研助理对科技成果转化的贡献,将其纳入收入分配范围。
谈及如何打通科研助理的晋升通道,石昌辉认为,对于编制内的人员,可以实行职级制度,拓宽晋升渠道。 对于拟聘用人员,建议根据科研项目进展情况、科研经费规范管理程度、科研团队满意度等考核指标对其工作进行评价,多年来表现良好的,应聘为单位内的工作人员。
在石磊看来,未来,科研助理的职业发展和薪酬福利应进一步落实到以“创新能力、素质、效益、贡献”为导向的科技人才评价要求。 应根据各单位的特点和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设置。 我单位科研助理岗位的考核标准和职业成长路径,把稳定科研助理作为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使科研助理成为热爱科研、动手能力强的学生理想的职业选择。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