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大学与中关村中学再启合作共建新征程

91百科网 40 0

自2015年起,历经近十年,中关村中学在国立科技大学的大力支持和专业指导下,推出“国立科技大学科学实验班”,共同探索科学实践教育,努力培养科技储备和创新人才。 十年来,近千名高中生通过“双导师”、“跨学科”、“项目式”创新学习方式享受到定制课程。 近十年来,发表科研论文500余篇,获得国家级、市级科技创新奖100余项,学生参观了20多个科研院所、科普考察站和实习基地。国立科技大学和中国科学院,他们的高中生活视野有了很大的提高。 开放、多彩、硕果累累。 2024年,学校被海淀区教委授予“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基地学校”。

初春3月,中国科学院大学再次全方位加大对中关村中学的支持力度,协助学校成立中关村中学教育集团“嘉木创新学院”,聚焦创新型人才培养人才培养机制,共同发展科教协作、校中融合、联合办学。 人才新篇章。

3月22日,“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中关村中学教育集团创新人才培养研讨会”在中关村中学举行。 中国科学院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董继昌,校友会协同创新与产业联盟秘书长刘云辰,研究院研究员郭建友中国科学院心理学所、心理学系博士后肖军,人工智能学院党委书记、教授,现代产业学院院长胡毅教授,学院郝彦斌教授生命科学学院院长佘建云,基础教育研究院“国创计划”所长佘建云,中关村中学教育集团党委书记、知春分校执行校长齐建新,中关村中学教育集团校长苏树中关村中学教育集团及学校领导班子主要成员参加了本次专题会议。 会议由中关村中学教育集团校长苏舒主持。

|苏树校长主持会议

双方围绕中关村中学教育集团“嘉木创新学院”的建设方案和可行性实践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探讨。 大家就人才培养目标、学院组建模式、课程开发、师资梯队、资源建设等具体工作进行了讨论、集思广益。 风暴。

|与参会者讨论

中关村中学

全新

专题会议上,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协同创新中心秘书长刘云辰介绍了创新研究院的工作计划。 创新学院拟建立青少年创新俱乐部、创新课程中心、创新人才中心、创新教育中心、创新资源中心,并在人工智能+、生命科学、物理四大领域设立研究分院。理科、人文学科相结合,开展系统的科学教育。 建设,突出大中型企业融合共育的创新机制。

|国科大刘云辰秘书长介绍创新院工作计划

中关村中学

全面升级

中关村中学已经拥有丰富的科普教育课程,包括科普、科技俱乐部、科普考察、科技节等,以及科学拓展、项目研究、实验基地实践等课程。国立科学技术大学的课程。 专题会议上,双方就“嘉木创新学院”如何进一步构建创新人才培养工作体系进行了探讨。

董继昌副校长指出:中国科学院大学将与学校合作,协调大学和科研院所的资源,系统构建小学、初中、高中一体化的科学课程。 充分发挥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科学家、研究人员的专业引领和智力支持。 优化现有课程,重点开发创新能力培养新课程,进一步提升中关村中学校内校外科普教育优势和资源,构建更加完善、特色鲜明的青少年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体系。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副校长董继昌致辞

中关村中学

全力支持

董继昌副校长表示,中国科大将不遗余力全力支持中关村中学的发展,进一步深化科教融合,利用学校强大丰富的教育资源和师资资源,助力中关村中学的发展。与中科院科研院所合作,将科研资源转化为教学资源,助力、赋能、持续支持中关村中学创新人才培养。 出席会议的中国科学院大学各院院长、教授也为学校的课程建设、学生培养、师资选拔、资源对接等方面建言献策、贡献智慧。

中关村中学

综合展望

中关村中学齐建新书记、苏树校长代表学校向中国科学院大学的领导和专家团队表示感谢。 中关村中学拥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和科学教育的办学基因。 与国科大渊源深厚,血脉相连。 十年来,学校在国立科学技术大学和中国科学院的领导和支持下,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培养基础,深耕科学教育的沃土,帮助了一大批一批优秀学生成为科技后备人才。 据说,春耕秋播,就会结出累累硕果。 我们坚信,在国立科技大学的大力支持下,中关村中学教育集团一定会锐意进取,产生加速度。 必将共同努力,连接大学与中学,构建科学的教育体系,探索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 做出新的贡献。

标签: 中关村 科学 校长 科技 学院

发表评论 (已有38836条评论)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