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盲盒迷恋者吗?什么是真正的品牌

91百科网 30 0

最近几年

盲盒开启突然流行起来

不仅各种品牌涌现

盲盒的打开方式也多种多样。

你是盲盒迷吗?

什么是盲盒

盲盒最早起源于明治末期(1868-1912)的日本。 当时,日本的百货公司会在新年期间出售福袋。 福袋的内容不会提前透露,但往往会包含高于福袋价格的产品。

福袋的推出深受用户喜爱,百货商场福袋的生意也越来越好。 久而久之,就成了过年期间的常规促销方式。

后来,福袋的营销思路延续到了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的日本模特市场。 当时,大批模型爱好者制作模型并将其商业化,著名的“扭蛋”诞生了。

扭蛋和福袋产品的营销思路大致相同。 不同的是,扭蛋可以从外观看到里面的产品,注重“随意性”; 而福袋看不到产品,注重“神秘”。

在中国,盲盒营销的概念可以追溯到20世纪90年代的卡片式营销。 你还记得小貉子面吗?

热干面的包装袋里,装着各种水浒英雄卡。 收集卡片可以兑换礼物。 很多人买热干面就是为了收集卡片,收集卡片已经成为80后、90后的童年记忆之一。

昆明选手盲盒展示供图

盲盒营销于2016年在中国开始流行,当时POP MART泡泡玛特采用盲盒方式销售香港设计师Kenny Wong设计的IP娃娃MOLLY。

据媒体报道,首款Molly系列盲盒在天猫线上销售,仅4秒200套产品就被抢购一空。 盲盒在中国突然流行起来,泡泡玛特成为中国最受欢迎的盲盒品牌。

购买盲盒的人是什么心态?

以泡泡玛特为例。 据调查统​​计,泡泡玛特的用户画像中,18-24岁的消费者占比最大,达到32%; 其次是25-29岁,占比26%; 以及30-34岁的人群。 用户比例为20%,其中75%为女性消费者。

女性消费者的心理以主动、感性、外表控制、好奇、攀比等特征为主。

你选择一个盒子,在打开它之前你不知道里面有什么。 因为结果的不确定性让整个过程充满了神秘感,这种好奇心让你兴奋又充满期待。

打开盒子后,如果结果不是你想要的,你会感到遗憾、失落、不甘,然后你会想再尝试一次。 这就是赌徒的心态。

如果结果是你想要的,你会感到非常幸运和满足。 这种满足感会让你想再次尝试,直到集齐完整系列的产品,给你很大的成就感。

当结果超出你的预期,抽到隐藏版或限量版时,会给你一种独特的优越感。

盲盒抓住了女性消费者的这些心理特征,迅速获得了人们的喜爱。

迷恋盲盒的年轻人

2019年8月,天猫发布《95后玩家消费者排行榜》显示,仅在天猫上,就有近20万消费者每年在盲盒上的花费超过2万元,有的人甚至花了一年的时间在盲盒上。 百万。

“59块钱就能买到的幸福你会买吗?”

28岁的大雄声称自己还是个“宝宝”,和妈妈一起住在家里。 他不想买房子或追求汽车。 他目前最大的爱好是盲盒画。

2019年10月12日星期六,上海松江区九亭镇一家商场内,大雄带着六个孩子“扫店”。 在宝宝朋友们看来,“扫店”不仅是新手宝宝朋友了解盲盒最有效的方式,也可以让他们互相交流盲画经验。

今年9月底,大雄刚刚辞去上一份工作。 现在他是一名酒店卧铺人员。 他利用业余时间制作了一个关于盲盒购物和旅行过程的视频博客,并将其发布到社交平台上。 目前他正在某某在线社区平台上分享了756个视频和图片,拥有6658名粉丝。

在关注大雄的孩子眼里,他是一位“天真”又“可爱”的视频博主。 他身高近1.85米,体格健壮,爱穿带有娃娃图案的潮流T袖。

进入盲盒行业仅仅三个月,大雄笑着说,他已经成为一名专业的盲盒导购。 他身边站着一个刚刚加入游戏的“新”玩家。 在指导新玩家尝试捏住两侧并上下摇动盒子后,他指着橱窗里展示的娃娃告诉新玩家:“才59元!你也许刚刚挑了你喜欢的娃娃?”

“你想买还是不想买?”

“这有啥不确定的?缺59个吗?不缺?买就行了。” 周围的孩子们纷纷响应。

在玩偶朋友们的好奇和期待中,当天有玩家忍不住买了7个盲盒玩偶,并亲自打开给孩子们看。 有的玩家干脆一下子就把整箱12个娃娃拿走了。 有的朋友认为,新人进入游戏,首先要从盲抽开始。 这是彼此认识的开始。

愉悦和刺激是这些孩子购买盲盒的最大原因。 一个主题系列共有12个盲盒娃娃,单个娃娃的价格从39元到69元不等。 玩家可以在商店或盲盒抽奖机上盲抽任何自己喜欢的系列。 玻璃柜里陈列的形状各异、造型各异的玩偶吸引着不同年龄段的孩子,但想要得到自己喜欢的玩偶,需要依靠运气。

2018年冬天,26岁的林晓(化名)路过北京某商场时,看到海报上粉色的波比娃娃,心中无法自拔。

你是盲盒迷恋者吗?什么是真正的品牌 消费 娃娃 隐藏 理性 盲目 第1张

她有5年“玩娃娃”经验。 她自称在进入盲盒行业之前是一名专业夹娃娃机和潮流玩具玩家。 两年来,林晓一家收集了400多个盲盒娃娃,花费数万元。

林晓认为自己是一个理性玩家,“只买自己喜欢的系列,不会盲目购买”。 然而,她身边却有不少“掉进陷阱”的“疯狂玩家”,短短三天就花掉了数万元。

盲盒展示城市时报资料图

“宝宝”的世界是无压力的

接受记者采访的玩家都会习惯性地称娃娃为“宝贝”。

在林晓在北京的出租屋里,她在客厅的一个空置的壁架上摆放着400多个“宝贝”。

2019年初,林晓在北京工作已经是第五个年头了。 由于白天设计工作压力大,她经常一大早就回家,陷入抑郁状态。 从睡眠失控开始,逐渐发展到对外界失去兴趣。 当林晓病情极差时,林晓服用的抗抑郁药物盐酸舍曲林片从每天一颗半片增加到了四片。 她“经常无缘无故地流泪”。 没有男朋友在身边,她就睡不着。 只有一个人可以在床上保持清醒直到午夜。

凌晨2点左右,为了缓解焦虑,林晓睡不着的时候就会走进客厅,看一看400多个宝宝。 每个婴儿都有自己的理由和故事。

林晓曾用两个下午的时间为12个“宝宝”制作太空背景板和搭配物品。 目的是为了给“宝宝们”一个不会无聊的生活场景。

“并不是我们性格孤僻,娃娃只是我们发泄情绪的一个出口。” 大雄明白林晓对“宝宝”的态度。 2019年8月9日,两人通过网络社区平台推荐认识后,互相交流,分享画盲盒的心得。

家里客厅里整齐地摆放着400多个娃娃。 有时候大雄的妈妈不明白为什么一个男孩子会喜欢这么少女的东西。 大雄无奈,“房子和车子都不是我的爱好。”

在大熊看来,娃娃的世界让人更加快乐。 没有成人的规则,也没有社会的无助。 宝宝不会催人还房贷,也不会去想同事、老板的压力。 “比如我能不能结婚,我出去化妆吗?我够漂亮吗?你的宝宝不会问你这些问题。”

《赌徒心态》

默认情况下,玩家只有 1/144 的机会赢得盲盒中隐藏的钱。

林晓猜测,整个盒子里有十二个单盒,整个盒子里有十二个整盒。 整个盒子里一定有一个隐藏的盒子,所以在盲盒中画出隐藏盒子的概率是1/144。

“这就是赌博。” 刚进入陷阱的时候,林晓就被抽盲盒那种未知的感觉所吸引。 “我一直以为下一步就是躲起来,我没钱了,所以我还是要赌。” 如今,林晓在北京的工资可以稳定在每月15000元左右。 现在比奇出了新款,她直接选择不盲目画图,花了708元把一整盒带回家。

由于隐藏物品的稀有性,玩家抽奖的快乐感会成倍增加。

为什么玩家如此喜爱盲盒中的隐藏物品呢?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杨建兰在科技日报发表文章,试图解释盲盒成瘾的心理原因。 杨建兰在文章中分析称,盲盒的不确定性增加了期望值。 越是不确定的东西,越是新鲜刺激,越是未知的东西,越是有吸引力。 其次,盲盒的不确定性刺激了买家的掌控错觉。 买家对绘制特定模型或隐藏模型有一种神秘的信心。 即使概率是随机的,买家仍然觉得只要再买一件就能赢。

杨建兰建议,虽然购买盲盒也是缓解压力、获得快乐的一种方式,但前提是要理性消费,避免陷入成瘾的人性陷阱。

盲盒市场存在的问题

自从各路商家发现盲盒市场有利可图之后,都希望能够分得一杯羹。 除了原有的玩具外,餐饮、美容、文具、图书等多个消费领域也掀起了“盲盒风潮”。 市场上随处可见盲盒。 据调查,2019年国内盲盒行业市场规模为74亿元,预计2021年将突破100亿元。

盲盒笔城市时报资料图

盲盒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一些随之而来的问题也不容忽视。 根据媒体报道和消费者投诉,盲盒市场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商家过度营销,容易让消费者上瘾。 运营商的营销手段有很多,有的是通过与明星、综艺、网红主播等合作,不断“增加存在感”; 有的通过玩家分享、讨论、交流等方式,激发消费者的收藏心理、炫耀心理。 激发消费者的购买动机和欲望; 有的创造“系列”概念,设立最难获得的“隐藏模型”等进行饥饿营销,获胜的概率大多是“百分之一”。 这种营销方式鼓励不少消费者沉迷于打开盲盒带来的不确定性和惊喜,引发冲动性购买,助长非理性消费行为。 尤其是年轻人,由于好奇、喜欢比较、消费观念不健全,很容易对盲盒“上瘾”,有的甚至为了赢得“隐藏”而直接“捡盒”。钱”。

2020年10月,一位家长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刚升入高中的女儿买了很多盲盒,主要是为了赢一笔“藏钱”,在同学面前炫耀。 每年5000多块钱的存款和几乎所有的零用钱都用来买盲盒了,但玩了两年多,我仍然没有收集到一个系列。 再比如,一位盲盒爱好者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她从2019年初开始购买盲盒,截至2020年11月,她已经购买了300多个盲盒,其中8个售价接近千元每个。 。 此外,为了赢取某款单价999元左右的限量版娃娃,有玩家一次性购买了500个盲盒,单次消费超过3万元。 此外,“炒盲盒”的二手交易市场也出现了,一些“隐藏模型”等稀有盲盒玩具被炒到了数千元的高价。 例如,2019年9月,潘申的隐藏式圣诞盲盒,原本售价仅为59元,在二手交易平台上售价高达2350元。 这种“投机”行为也助长了盲盒的持续崛起。

2、商家涉嫌虚假广告,收到的商品与宣传不符。 与普通产品相比,盲盒具有很强的信息不对称性。 消费者只能依靠商家的广告来进行购买。 这使得商家很容易做出诸如夸大产品价值、虚构中奖概率、颜色和款式不一致等虚假主张,被宣传误导。 例如,某运营商在2019年“双十一”期间推出了一款“新品溢价礼包”盲盒产品,广告中称,每月都会向玩家送出当月新款盲盒和当月明信片一套。连续 12 个月。 。 但在2020年1月,消费者收到的并不是新品,而是2019年12月就已经预售的旧款。不少玩家认为,这与原来的广告不符,涉嫌欺骗消费者,引发消费者群体投诉。 又如,2020年10月,消费者侯先生向深圳市消委会投诉称,他花100元在网上购买的盲盒产品与宣传严重不符。 宣传中使用的图片过于美化,实际娃娃的肤色与宣传图片有所不同。 很大。

3、产品质量难以保证,假冒伪劣产品和“三无”产品时有发生。 消费者打开盲盒后会发现,有些产品可能不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安全指标; 有些可能是假货或二次销售产品; 有的可能没有生产日期、质量合格证,或者没有厂家的“三无”。 “产品;有的存在划痕、脱漆、污渍等质量缺陷。例如,上海浦东新区消保委于2019年12月委托专业检测机构对10套不同品牌的盲盒产品进行了检测。发现8个样品含有“小零件”隐患,可能导致儿童阻塞呼吸道、因空气不流通而发生窒息风险。又如,2020年12月,消费者阮先生向深圳市福田区投诉。消委会称,他11月份在网上花了9.9元购买了一个盲盒,盲盒里装有一个U型枕,但阮先生只使用了20天,U型枕就下线了。阮先生查找经营者信息,发现U型枕属于“三无”产品。

4、消费纠纷难以解决,售后服务亟待完善。 有消费者反映,部分商家“欺凌顾客”,消费者遇到质量问题只换货不退货; 有消费者反映,商家售后效率低下,一直拖延处理消费者问题。 例如,媒体报道称,2020年12月,辽宁省铁岭市的一名消费者以295元的价格在网上购买了5个盲盒。 收到快递后发现,5个盲盒中有1个产品明显损坏,2个存在质量缺陷。 消费者立即与经营者沟通,要求退回三件有问题的产品。 但经营者明确表示,即使有质量问题,也不能退货,只能更换全新的零配件。 消费者对此表示不满。 又如,河北省衡水市消费者李女士于2020年7月末在网上以47元的价格购买了一个盲盒。 李女士收到后发现盲盒内的产品是假货,于是李女士联系商家客服要求退货。 客服表示会帮忙,但李女士等了一周也没有结果。 最后,李女士向上海市消保委投诉寻求帮助。

中消协认为,目前,一些经营者的产品本身不具备较强的竞争力,只想借盲盒营销热度; 一些经营者利用盲盒作为“清库存”的工具,赢得眼前的利益。 但它失去了长期的声誉。 这些行为不仅损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而且扰乱了市场的正常秩序,不利于行业的健康发展。

经营者必须切实遵守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电子商务法、产品质量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特别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盲盒的基本属性是商品,经营者必须承担法定的质量保证责任。

2、盲盒经营者应当保证产品质量信息真实,保证消费者知情选择。

3、盲盒营销要适度,不能过度营销消费者的猎奇心理,误导消费者冲动消费。

保持理性消费

中国消费者协会提醒消费者增强风险防范意识,保持理性消费理念:

1、认识风险,理性消费,适度消费,不盲目跟风。 消费者必须清醒认识盲盒的不确定性,认识并警惕商家过度的营销手段。 打开盲盒时,他们可能会因为高于预期而感到惊讶,也可能因为低于预期而感到失望。 他们不能仅仅坚持期望。 带着炒作或中彩票的心态购买盲盒时,不要过分沉迷,更不要跟风、攀比。 你应该结合自己的经济能力、消费需求和兴趣等,理性消费,量力而行,多一点理性和冷静,少一点盲目和冲动。

2、购物小票等相关凭证必须保留。 如果您的权益受到损害,您必须依法维护自己的权利。 消费者在购买盲盒时,应尽量选择信誉高、信誉好、售后服务完善的商家。 同时,还应注意索要并保留发票等购物收据、经营者广告信息,作为后续维权的证据。 当您自身合法权益受到损害时,您必须及时与经营者沟通协商。 协商不成的,您可以通过向市场监管部门、消费者协会组织投诉,或者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等方式维护自己的权利。

标签: 消费 娃娃 隐藏 理性 盲目

发表评论 (已有20036条评论)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