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牵动着全国亿万人民的心。 从大年三十开始,全国各地动员的国家医疗队驰援湖北。 作为和平时期的英雄,越来越多的医务工作者义无反顾地奔赴抗疫前线,还有更多的无名英雄坚守在抗疫一线。 各医院门诊都在第一线。 医院作为抗击疾病的第一战场,有其独特的环境和服务对象。 医务人员由于职业关系,经常接触各种职业危害。 如果不注意消毒、隔离和防护,很容易造成职业伤害。 2003年非典疫情期间,全国共确诊非典病例5327例,死亡349例。 其中,奋战在一线的医护人员成为中国非典疫情的最大受害者,占死亡人数的1/3。 尽管幸存者接受了大量激素治疗,但他们中的许多人仍然遭受着疾病和痛苦。 因此,重视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危害和职业暴露防护的重要性,加强医务人员职业安全知识培训就显得尤为重要。
职业暴露风险
医务人员的作业环境和服务对象都有其特殊性。 由于职业关系,医务人员经常面临各种职业危害的风险。 如果不注意消毒、隔离和防护,很容易造成职业伤害。 这与工作不同。 与手术过程中必须接触到的穿刺针、注射器、手术器械等尖锐器械及医疗废物有关。 此外,他们还经常接触和处理各种疾病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以及被污染的针头和器械。 一旦发生职业接触,就会增加传染病传播的风险和概率,特别是艾滋病、乙型肝炎、丙型肝炎、梅毒等主要血液传播疾病的感染。 据报道,医疗和实验机构曾因使用针头等尖锐器械而造成感染。 伤害与 20 多种血源性病原体的职业传播有关。
以乙型肝炎病毒为例,针刺伤时,只需0.004毫升血液即可使感染者感染乙型肝炎病毒。 在我国法定报告的传染病中,乙型肝炎的发病率和发病率多年来一直位居前列。 医务人员的职业安全存在很大风险。 其中,外科医生密切接触患者的血液以及被患者血液污染的各种尖锐器械,职业暴露风险较高。 据美国疾控中心估计,每年医护人员发生38.5万例针刺伤和其他锐器伤,平均每天发生1000例。 在护理患者的过程中,HBV、HCV和HIV是最容易传播的病原体。 客观地说,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风险始终存在,职业暴露的发生是不可避免的。 不过,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的评估表明,62%至88%的锐器伤是可以预防的。 需要规范各种操作,降低诊疗风险。 操作风险。
职业暴露危险因素
高风险部门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重要场所包括病房、检验科、治疗室、手术室、废物处理室等,病房、检验科是高发场所。 临床任务重、医务人员工作压力大、诊疗繁忙的科室、护理操作多、接触传染病患者机会多的科室,是医务人员职业接触较多的科室。 这些部门职业暴露风险较高。
高风险操作
医务人员最容易造成职业暴露的操作是采血、穿刺静脉注射、拔除输液针、更换针帽、手术、废物处理等。其中,最常见的暴露环节是给病人抽血时。 如果被含有传染性病原体的血液或体液污染的针刺伤,病原体很容易通过这个途径传播到伤者身上。 在精细和紧急手术以及患者抢救过程中尤其如此,尤其是对于初级医生而言。 他技术不够熟练,导致针刺伤和职业暴露。
其他原因
防护用品不符合国家标准。 附近无法获得防护装备。 洗眼设备配备不足或放置距离太远,实用性较差。 防护口罩、护目镜型号有限,舒适度较差。 一些外科医生自我保护意识差,缺乏职业防护知识。 他们的欲望较低,主观上认为发生的概率较低,并且冒险。 根本原因是没有充分认识职业暴露的危害,特别是针刺伤等职业暴露的风险。
预防
职业安全培训
医疗机构要高度重视职业暴露的危害和职业暴露防护的重要性,加强对医务人员职业安全知识培训,邀请相关专业的专家教授系统介绍传染病防护知识,重点关注容易发生针刺伤。 严格规范医务人员在各操作环节的不良行为,并与临床医疗、护理、检验工作中的相关知识相结合,使医务人员了解工作中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认真降低风险职业暴露。 后果,使医务人员树立职业防护和安全意识。
相关内容主要包括医院感染知识、消毒隔离制度、操作流程标准化、职业暴露途径、自我防护措施、锐器伤处理措施、医疗器械处理等。培训内容包括:规定医疗职业防护、消毒隔离防护制度、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及暴露后反应方法、相关医疗职业暴露与防护的最新研究成果、锐器伤现状及防护知识。 完善重点人群、重点科室的防护方式,避免相关医务人员职业暴露。 要求医务人员严格执行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掌握正确的防护技能,实施规范的安全防护,采取措施应对工作中特别是操作过程中不可预见、不可避免的职业暴露。 防护措施科学有效。 对医学生和医务人员进行预防针刺伤的理论和实践教育,提高疫苗接种必要性的认识,详细全面地介绍针刺伤报告程序,可以减少职业针刺伤的发生。 暴露发生率。
医院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防护的关键在于培养安全意识。 除定期组织职业防护学术讲座外,还可以组织培训班、考试、重点部门现场教育、张贴海报、发放宣传册、典型案例等。 通过分析等形式来完成这个过程,必须牢固树立“预防胜于治疗”的思想。
完善防护装备
完善防护装备可以通过安全的操作环境,包括安全的工作条件和环境,有效减少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频率。 医疗机构应供应充足的一次性手套、隔离防护服、防护眼镜等防护用品。 此外,安全针头、负压标本采血试管、一次性注射器、回收利器盒等,减少医疗利器伤害的发生。 研究表明,培训医护人员更频繁、正确地使用安全装置,可以有效降低医护人员经皮(或粘膜)锐器伤害的风险。 安全工程装备高效。 它的使用大大降低了针刺伤的发生率,被推荐为预防医务人员职业感染、提高医疗安全的好方法。 因此,医院提供安全的环境、安全设施和安全工程设备以及充足的个人防护用品,是有效预防医务人员职业暴露事件的关键。 因此,努力强化其安全意识,指导医务人员正确操作,是确保他们在发生职业暴露时的有效措施。
严格操作
程序明确要点,细化内容。 例如,操作过程中应保持充足的照明; 操作时注意力要集中; 临床操作时治疗车应携带锐器盒; 避免用手直接接触和分离针头; 直接将取出的针头放入锐器盒中; 禁止用手直接传递尖锐器械; 严禁将针帽装回; 接触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或暴露伤口时,应佩戴一次性防护手套。 医生装备不足,超负荷操作,造成身心疲惫、警惕性差。 要针对重点群体、关键环节。
完善相关制度和规定
美国于2000年通过了《针灸安全与预防》法案,对美国针对血源性病原体的职业防护进行了立法。 在我国,职业暴露防护的立法化应是渐进的,在不断推进的同时应尽早立法。 职业防护教育体系不健全,日常操作缺乏监管,国内静脉用药量大,缺乏防止针刺伤的标准化操作程序(SOP)。 医务人员需进一步提高职业暴露防护意识,采取安全有效的防护措施。 在此诊断和治疗操作期间必须采取标准预防措施。
加强医务人员免疫预防
对于职业暴露高风险人群,应由外科医生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尤其是乙型肝炎表面抗体阴性的人群。 应及时接种或加强乙型肝炎疫苗,主动免疫,做好暴露前预防,防止职业暴露。 尽量减少伤害。
参考:
1. 胡晓杰,苗子岭。 外科医生职业暴露防护现状调查齐鲁护理杂志,2016年9月,第22卷,第18期。
2.朱晓东、李林、李学军、王桂明、姜美杰。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风险分析及防控策略。 中国实验与临床传染病杂志(电子版),2015年2月,第9卷,第1期。
3.王慧琪、鞠传宇、刘菲菲、苏卫平、黄晶晶。 职业暴露相关因素及重大传染病防治研究。 微量元素与健康研究,2019 年 7 月,第 36 卷,第 4 期。
4.曾令,胡铁春。 医院职业暴露分析及防护研究临床医学文献杂志,2019年,第6卷,第13期。
5.杨庆。 临床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风险的预防与对策 《疾病监测与控制杂志》,2010 年 9 月,第 4 卷,第 9 期。
《骨科在线》编辑根据上述参考资料进行整理。 如有不准确之处,请指正。 邮箱:ortho@orthonline.com.cn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