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所高校大学生平均每人被强制下载4个左右App

91百科网 74 0

许多大学的大学生平均被迫下载大约 4 个应用程序。 (东方IC/图)

(本文首发于2018年11月29日《南方周末》)

有上网课的应用程序,有活动的应用程序,有无线上网的应用程序,有取热水的应用程序,有洗澡的应用程序,甚至还有社交应用程序。

其中一些应用程序会嵌入广告或销售付费产品,揭示其盈利模式——扩大用户群并通过广告或产品货币化。

在苹果应用商店和安卓软件商店中,有数十款大学强迫学生使用的应用程序,下载量从数万到数十次不等。 在满分五星级的评价中,几乎都被评为一星。

2018年11月15日以来,南方周末记者先后联系了60多名不同城市的大学生。 只有十几个人愿意讨论这个话题,并要求隐去他们的姓名和学校。 “我快毕业了,我不想惹上麻烦。” 接受采访的大学生中,大家都表示学校要求他们使用3-10个App。

一名新生告诉南方周末记者,他现在被迫使用的软件包括网课的“学通”、“知道”、“易班”,交英语作业的“批改网”,以及志愿者计时软件等。 “志愿者交流”、与学校教务系统对接的“超级课程表”,以及“致梦空间”、“U校园”、“蓝墨云课堂”等。

许多学生对这种情况感到非常厌倦。 “我现在厌倦了学校。我来这里不是为了学习,但我是他们的工具,一个棋子。” 一名学生说道。

为什么大学强迫学生使用这些应用程序? 这些应用程序背后的支持者是谁?

“喜欢”也是一种成就吗?

在这些应用程序中,有一款名为“一班”,实际上是强迫学生社交的。

小禾是来自湖南的一名本科二年级学生。 她告诉南方周末记者,学校从2018年上半年开始强制学生使用这款应用,附近的大学三年前也开始实施。 “GPA”是平均绩点。 它是从美国引进的标准,用于衡量大学生的学习水平。 本软件推出了“EGPA”等级算法,即“Easy Class Points”。 每个月,都会计算小禾的班级成绩。 所有学生都将根据该分数进行排名,该分数与班级的评估和奖项以及辅导员的评估相关。

如何提高EGPA? 主要依靠易伴App进行社交。 根据小禾提供的《EGPA官方改进办法》文件,奖励项目包括查看公共主页、群聊、招募新成员、分享信息、发起和参与投票、发帖、评论、上传图片和点赞。 取消和删除这些操作将被扣分。

为了完善EGPA,学校设立了“易班工作站”,每个班设一名“易班干部”,由团委书记或副班长兼任。 他们的职责是提醒学生练习简单的课程,但效果往往不理想,所以他们必须每天自己做。 知乎上,一位“易板监视器”发帖称,自己花了40块钱做了一个自动刷新易板的软件,解决了这个问题。 评论区全是求软件的留言。

2018年10月发布的《湖南大学易班建设工作简报》显示,排名前三的学校分别是湖南财经大学、邵阳学院、湘南学院。 他们在客户活跃指数、网页活跃指数、主页浏览量和注册数量方面均处于领先地位。 此次排名共有28所大学上榜。

“我们日常生活中根本不需要它。” 小河说:“而且经常结冰。” 当他们被迫使用“一板”时,他们会发送系统自带的微薄表情符号。 或者胡言乱语。 有时有些考试要求您完成它们。 例如,在最近的规章制度考试中,学校要求所有问题都在简易课上回答。 但在第一次全校考试时,系统崩溃了。 第二次考试是分批进行的,据说没通过的还要重新参加考试。

“如果说聊天,它的功能已经被QQ、微信滥用到了无用武之地;如果说学校通知,我们可以在学校公众号上看到,并在QQ群里发送;如果说至于和其他学校的学生聊天,别人不想用它来交流,所以没什么好说的。”

小河说,新生入学前,录取通知书中出现“一班”,要求新生完成安全教育课程。 不仅是湖南,上海某大学的一位前“逸班”负责人告诉南方周末记者,他们的录取通知书上还附有“逸班”宣传册,上面公布了宿舍空调的选型和名单。

在他们学校,竞选班委时,要求宣传委员兼任“一班班长”,督促学生发帖。 班上EGPA前四名的学生将获得奖励,落后的学生将由老师单独约谈。 全校所有班级中,EGPA前两名可获得2000元、1500元的班费奖励。

追根溯源,这款App脱胎于2007年上海的“在线E班”,2012年推出手机客户端,并向全国高校推广。 官网显示,目前共有共建高校833所。

易班的推广模式非常简单。 在教育部门支持下,将“易班晋级情况”纳入“教育信息化建设成果”考量指标,表现突出者评为先进。 在这种模式下,很多地区的二三所大学都在极力推广使用。 如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武汉生物工程研究所等均发布新闻稿推广易班建设经验。

易班的股东为上海教育电视台和上海开放大学,各持股50%。 2018年11月20日,南方周末记者前往工商信息中提到的易班工作地点所在的上海开放大学,但没有找到他的办公室,大楼保安也并不知情。

这些学校强制使用的应用程序已经占据了学生的手机。 (南方周末记者 张悦/摄)

每天“坐着”

多所高校大学生平均每人被强制下载4个左右App 强制 周末 南方 高校 绑定 第1张

除了强制社交互动之外,还有一些以收集活动为目的的应用程序。 如果学生使用不够,就会受到审查,甚至影响求职。 最典型的就是一款名为“致梦空间”的App。

安徽大一新生李云告诉南方周末记者,学校学生手册明确规定,“去梦想空间”计算“第二课堂学分”,每月计算一次。 成绩最低的学生将受到辅导员批评,并在班会上公开评议。 该分数还与学校的奖励和优秀评价活动挂钩,构成学生的成绩,占期末总成绩的10%。

该应用主要用于签到校园活动。 李云所在的学校要求四年学习满分60分,文体活动12分,志愿者12分,技能12分,创新24分。 每项活动的分数范围为0.1-0.5,不同学校有不同的要求。

为了获得满分,李云不仅要参加自己校区和学院的活动,还要参加其他学院的活动。 有时,他们骑着共享单车半个多小时去其他校区,为了一个学分就浪费了半天的时间。 周末你不能在图书馆安静地学习。 相反,你必须在各种活动之间来回奔波,这让你身心疲惫。 “有一天,我连参加了五场活动,连吃饭的时间都没有。”李云说。 更不幸的是,《致梦空间》的系统经常崩溃,导致无法登录注册,参加活动的积分也不能按时发放。 另一位学生向南方周末记者抱怨,他们通常每项活动只能得到0.1或0.2分。 现在他们已经大三了,即将去实习。 学校要求6个学分。 “你觉得我们怎么才能凑到几十个活动呢?我到现在才2分,而且还剩下半个学期了,所以大家都着急去拿学分。” 由于活动有限,座位也有限,很多原本没人愿意参加的活动现在“一票难求”,甚至引发了校园腐败。

李云说,班级可以在那个APP上开展活动,但成绩会一次性发给团书记,由他来分发。 李云亲眼所见,他给了自己更多的学分,也扣除了别人的学分。

山西某高校学生葛欢告诉南方周末记者,“梦想空间”于2018年下半年进入他们学校。学校规定,如果申请“梦想空间”,将获得更高的学分。 没有人愿意落后,所以竞争很激烈。

“对于我们这些不在学生会的人来说,确实很难。” 一般0.2分的活动,或者比较好的志愿者活动,都是由学生会礼仪组直接覆盖的,普通学生根本没有机会。 对于一些静坐活动,学生会官员如果报名,可以获得入场加分。 就算他们不去,也没关系。 其他报名者不予录取。

她向南方周末记者展示了截图。 可以看出,这些活动都是“坐迎新晚会”、“坐教职工篮球赛”、“坐某某演讲”等,实际上是在找学生“填坑”。 坐在那里,看上去一片热闹的景象。

“我每天都知道‘坐’,说实话,我真不知道有些‘坐’对我们来说意味着什么。” 她说,“因为这个应用程序,我觉得这不是我想象中的大学。” 她说我喜欢一些科学活动,但这些活动只对部门开放。

目前,这款App在苹果App Store的评分为859,评分为1.3。 其中一条评论是,“我无法参加活动,无法获得积分,无法毕业,无法找到工作。”

据官网介绍,“致梦空间”是一款多端免费校园应用,旨在“帮助大学生实现梦想”。 目前已有450多所高校申请和使用。

2018年11月14日,针对学生投诉,发布官方声明和问答,“该系统没有强迫任何大学以任何形式、在任何场合、在任何文件中使用。” 学分和工作时间由每个学生设定。 由各大学自行开发。

让学生们担心的是,这样的应用程序有很多。

在一款名为“微帮”的App上,一些大学要求学生在名为“青春之声”的栏目下以类似知乎的方式提问,学生领袖必须督促完成每天提问的数量。

一位威海大学生告诉南方周末记者,“这是学校强制报名的,要求你每天都签到。” 你可以在网上看到群消息的截图。 有的学校每天都会统计每堂课的出题数量,不符合要求的会被点名。 也有学校要求“每个中心每日指标为50个问题、100个答案、200个赞”。

11步就能喝到一杯热水

大学生的生活中,需要绑定的APP越来越多。

最常见的就是跑步。 有两款APP经常被学校要求强制绑定——“体坛校园”和“越野跑”。 要求学生每学期完成一定量的体育锻炼,成绩计入体育成绩。 这两个应用程序可以记录速度,还可以指定学校中的某些点和随机点。

江苏某高校男学生告诉南方周末记者,“越野跑”成绩占体育成绩的20%,但软件有时测速不准,有时定位不准,有时打卡失败。到达指定地点。 有些人骑自行车打卡,但软件无法检测到。

小荷所在的学校隶属于“体坛校园”。 一开始就有很多问题。 跑步记录不准确或跑步不合格。 现在好多了。

她说,学校要求女生第一学期跑60公里,第二学期跑80公里,第三学期跑90公里。 上学期她没能完成跑步,本学期她打算放弃。 现在校园里催生了“跑步代理”业务,“跑步每公里1.2元,买的越多越便宜”。

南方周末记者联系“体坛校园”和“越野跑”进行采访,但均未得到回应。

甘肃一所大学的体育老师告诉南方周末记者,现在大学生的体质很差,确实需要一些手段来鼓励他们锻炼身体。 他的学校不绑定app,但他认为其他院校要求学生绑定app,这可能与相关部门加强了对学生体质的考核要求有关。

App的另一个主要使用场景是网络和支付。

一名大学生表示,他们学校使用一款名为“学校趣多”的应用程序购买校园无线网络。 包月35元或者45元,几乎和自己购买4G一样贵。 类似的应用有“多点”,用于登录校园网,但经常断线或登录困难。App Store评分为1.9。 开发商为新三板上市公司,已开发40余款幼儿园APP、早教机构APP。 其开庭公告信息显示,其于2015年11月涉嫌“受贿罪”。

还有一些专门用于学校缴费的应用程序,例如“校园平安缴费”。 其目标是“打造一个无需任何第三方账户(支付宝或微信)的资金闭环,让学校账户直接通过中国银联接收付款”,得分为1.7。 学生不理解这个软件的意义,经常付款失败,卡在“加载中”。

标签: 强制 周末 南方 高校 绑定

发表评论 (已有0条评论)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