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某双非一本科班一战科软376考研经验分享

91百科网 59 0

我来自江苏省非大学专业,本科GPA为3.99/4.5。 2021年,我参加了科技系的比赛。 我第一次考试的成绩是376分和408分,非常不理想。 成绩出来的那天,在没有看最终比分线的情况下,我就有预感,也许有可能。 如果过不了克阮的408单科,就开始准备调整。

接下来的几个月,因为我不甘屈服,加上个人向往名校,而且大部分同学也都去了自己理想的学校,所以我在六月底开始准备二战。

接下来我会先写一篇关于一战经历的文章,然后再写一篇关于二战经历的文章。 毕竟每个人成功的方式都不一样,失败的经验更值得借鉴。

第二次考研的时候,屏幕前的我和你一样。 我阅读了各种经验帖子。 最终,能否进入理想的学校取决于你自己的自律和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毕竟,我们都是高中同一个班的。 一样的老师,一样的练习,最后去了各个学校高考。

初体验✦

第一天考完之后我感觉很好,第二天数学考完之后我也感觉很好。 当时我就和同学一起答对了,最后却犯了一些意想不到的错误。

首先,第三题是一道选择题。 圆柱体的表面积仅按边面积计算。 我查了好几遍都没有发现这个错误(二战期间,我在第330题上发现过这类题),而且最后一题是填空题。 我盲目地计算了多项式的系数,但最终还是犯了错误。

最出乎意料的错误是最后一个线生成问题。 2021年的生产线非常简单。 没想到最后还是犯了这样的错误。 题干说有两个不同的特征值,然后我计算了b、1、3,三个特征值,然后让b=1或者b=3来解决分类问题。 在考场上,我直接感觉0和1、3是一样的,所以让b=0……考试时最重要的是最好不要答错。

408考试时间还是很紧,很多题都没做。 我只做了《王者之书》最后的全部选择题+全部408道真题+一些大题。 408的知识点很多,一个学了,另一个忘记了。

剩下的时间就是看书复习+看王道的学习视频,总结一些经常重复的测试点。 最后阶段,过完了408道真题,做了一两套模拟题,就匆匆赶往考场了……

数学

数学是二月底开始的,高等数学我都快忘记了。 基础的可以看吴忠祥老师的视频。 然后我做了1800题的一部分,加上全部660题。 到了六月底,基础部分就结束了。

强化阶段从七月开始

看了吴忠祥老师的精讲课,我个人认为吴忠祥老师的讲课非常好。 概念解释得很详细,方法也很巧妙。

线性代数,我看了李永乐老师的视频。 看完视频,我做了相应的《高等数学教程讲义》和《线性代数辅导笔记》的课后练习。 22班把练习和讲义分开了,即练习是精心挑选的题目。 自从2021年考研以来,我看了很多数学拿高分的经验帖,都是用的《李正元复习全书》。

8月份在看视频的同时,我也开始学习整本书。 我开始把书上的例子一一做起来。 八月的时候,我几乎每天早上都会读整本书。 读了一上午,只能做几页例题(有些题比较小)。 (难又偏),没有太大的成就感,所以九月初就不再读整本书了。

建议数学基础一般的学生不需要做《李正元全集》中的习题,坚持看全书。 其他人已经制作了几本练习册。 由于八月份我把《李正元全书》全部看完了,所以我还没有看完强化视频,所以我花了一个月的时间看视频,完成课后题。

10.1 开始真题

我从2000年开始做真题,第一套真题我成绩很差。 我有一段时间想换学校,但最终没有。 我当时的水平就是两天做一套真题。 我每天早上8:30到11:30把它当作考试。 我第一天就做了,第二天又修改了。 就这样,到11月中旬我就把真题全部做完了。

模拟题11月中旬开始

模拟题我只做了李林4+6,加上李永乐团队的最后冲刺卷子6套(我做了2套左右),然后复习真题,最后就去考场了。

英语

英语方面,我通过了大学英语四级和大学六级,六级不到500分。 大学英语四、六级应试能力突出。 通常情况下,你在阅读找句子的时候几乎不做任何改动就可以找到正确答案。 研究生英语测试的重点是你对文章的理解,你必须能够识别语法和单词的等效转换。

我认为英语是我从小就擅长的科目。 我从二月底开始学习英语。 我开始每天背单词。 为了记住单词,我使用了无单词应用程序。 我个人认为这个app功能非常强大,界面也很漂亮。 还有各种实际场景的例子,适合有一定基础知识的人。

如果背单词对你来说是困难和痛苦的,那么你可以使用Mo Mo来背单词。 这个方法几乎每个单词都有同学分享的记忆单词的巧妙方法。 我每天都会记住它们。 直到考研为止,我没有缺席过一天。 一开始每天背20题,后来每天背40题甚至更多。 到考研的时候,我背了两遍。

最后,考研后,有的朋友没一次背单词就考到了80+,所以你不用太担心单词,因为你背的单词很多都不会出现在单词上。纸。

三月至六月:

这个阶段我参加的是2001年到2009年的英语真题考试,虽然是英语1的真题考试,但是还是要做的。 我在 2021 年读到的一篇文章谈到了公司之间的收购。

事实上,类似的文章在这几年的阅读中也曾出现过。 这几年的读物都是经典,值得前期学习。 你可以阅读一下唐迟老师的阅读讲解。

七月-考试前:

2010年以后的真题,我用的是黄皮书。 考研真题(适合英语基础薄弱的同学)对句子的成分和语法分析非常全面。

一天看两篇文章,第二天在黄书上修改,然后看唐叔的视频。 11月份,我开始准备一篇大作文和一篇小作文。 我看了刘晓燕的作文视频,然后自己总结了模板。 翻译和新题型都是刘晓燕团队制作的。

最终,我在测试后得到了正确答案。 客观题我扣了6分。 因为人物丑,主观题扣了14分。 还有客观题扣得比我多。 最后,我有一个英语比我好的朋友,所以英语的主观题就被扣掉了。 (翻译+作文)写字不好的同学一定要练字。 不管你的作文写得多好,如果字迹不好看,老师就看不懂,分数也不会高。 最终,我呆了4年。 真实模拟真题。

政治

我是10月1号开始学政治的,最后考了75分,不建议太早开始学政治。 毕竟这是一门记忆科目。 太早也会占用你数学专业的时间。 数学专业课决定你能否通过理想学校的复试线,英语政治决定你是否稳定。

我从10月1号开始看徐涛老师的精讲视频,并做核心考试笔记(我只是做笔记,后来就没有用了,没有看肖秀荣的简明讲课)。 我看了每一章,并回答了每一章的1000个问题。 ,最后花了将近一个半月的时间读完。

11月中旬,我开始买腿姐的背诵册子,开始做模拟题。 模拟题我写的是小4+小8+徐涛8+腿姐4,不需要用小程序刷新题。

12月的时候,我看了腿姐的冲刺课。 我认为这门课对我的政治进步最大。 腿姐总结了一些答案模板和做题思路,非常好,还有一些真题中常见的错误。 选项,冲刺班大概有5节课,每节课2个小时以上,每天晚上都会写一些冲刺论文。

至于背诵,我是从12月份开始的。 早上花了半个小时背腿姐公众号(11月初开始)的小册子。 腿姐的冲刺讲义出来后,我就背了冲刺讲义+小册子。 腿姐的我没有参加任何技能课程或解决问题课程。

408门专业课程

六月份在学校读了计算机网络书,其他书就不再看了,因为专业课的知识我都快忘记了。

7-8月:只看了王道的数据结构课程,然后把书最后的选择题全部做了。

8月-9月:看了计算机组成原理和操作系统原理的视频,并把书后面的选择题+真题全部做了。

9-10月:看了一些计算机网络上的视频,把《王者之书》之后的选择题+真题全部写了出来,然后又写了作文和操作系统的真题。 写的时候发现很多知识点都忘记了,看不懂。 然后去看视频讲解,做一些经典题的笔记。

10月中旬——考试前:做真题、改真题。 很多年,我要花3个半小时甚至4个小时才能完成3小时的试卷(还是太糟糕了)。 有的时候,我要花两天时间来纠正并观看错误问题的视频解释。

就在考试前,408的计算题很多,理解题意然后写公式计算是非常耗时的。 有 40 道选择题,每题 2 分。 我通常会犯 10-13 个错误。 40道选择题中计算型题较多,理解题也较多。 理解题比较难。 我记得有一次我错了,我选错了书。

总的来说,408失败的原因是看视频太多,做题太少,开始太晚。

7月后每日时间分配:

我一般每天6点起床,6:30去市图书馆(需要占座),然后一边吃早餐一边背单词,然后做英语阅读,直到8:30图书馆开门。

由于上午考数学,下午考专业课,所以我一般是8:30到12:00学习数学,12:00后回家午休。 下午14:30到19:00上专业课,晚上20:00到0:00学习。 数学方面,10月份之后我会在22:00到0:00学习政治。

0点以后洗漱,看一会儿手机,0点50分左右就睡觉了。 这样算下来,番茄待办的有效学习时间在每天11到12个小时之间。 有时候,我可以学习13个小时。 这些时间都是坐在座位上学习的。 计时结束后,我通常会把手机放在书包的一侧。 在口袋里。

每个周末我都会休息,基本上不学习。

二战初体验✦

第二次世界大战于七月爆发。 我以前也玩过emo。 基本上,我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笔记都被当废品卖掉了。 我只有4月份从学校带回来的Nansoft的OS和CN参考书以及一些数学模拟题。 ,可以说是重新开始。

第二次世界大战最不同的地方是我对每个阶段都有一个计划。 比如我7月要完成330+精挑细选的题,8月要完成880题等等,这些计划并不是一开始就制定的,而是我这几天做的题是根据我能做的量制定的。每天都完成。

最后估计分数大概在390到400之间,今年政治我可能最后得了75分,去年客观题是39分,今年客观题是42分,最后只74. 数学方面,我估计在125-132之间。 这5分是由于填空题第二题中隐函数的二阶导数造成的。 我不记得我计算的是正确还是错误。 分子与答案相同,但分母计算错误。 我最后也没去查。

我在第三个多项选择题中也犯了一个错误,忽略了茎函数在

时间管理

以下是我统计的番茄待办时长。 有很多天我没有计时。

7月后每日时间分配:

政治

10.8号开始。

我看腿姐的小册子,看了一章,做了1000题,直到11月多一点,才开始做模拟题。 我买了小4+小8和腿姐的模拟题。 我用小号来解决其他模拟问题。 程序。

同时也回顾了2010年后真政治题的选择题,有很多经典的错误选项值得总结。

江苏某双非一本科班一战科软376考研经验分享 考研 英语 数学 考研英语 考研数学 第1张

12月以后基本是6点30起床,然后背政治。 后来的政治学习是背诵+模拟题+腿姐冲刺课。 为了记忆,我结合了腿姐冲刺讲义+腿姐四套试卷+小4。

英语

我从七月份开始每天背单词。 由于第一战就背了两遍,最后考试还剩下1000多字的时候就背了一遍。

由于以前写英文字不太好,所以我买了一本字帖,每天练习10分钟的书法。 然后我就开始写2010年英语2试卷的阅读,第二天就看黄书了。 英语的话,每天大约30分钟。 分钟的学习时间。

11月,我开始总结作文模板。 我看了刘晓燕+王江涛的作文书里的很多作文,最后总结出了一套模板。 没有必要死记硬背英语作文。

比如我的论文第三段第一句话必须是“In a nutshell”,其他段落都有固定的词语。 模板不是整篇文章,只是一个框架。 你还是需要根据论文题目来丰富内容,还需要积累一些好词好句。 好句子。 我也在考场上使用了这些句子,并将它们改写成适合论述题的句子。

当我在阅读中遇到一个即使看了答案也显得牵强的选项时,我会看唐迟老师的讲解视频。 掌握了唐叔的精髓后,建议大家熟悉一下阅读的逻辑思维导图,比如下面这样: 建议英语好的同学少看视频。 二战期间,我每天说英语基本上不能超过40分钟。

最后,客观题错了扣2分,主观题错了扣10分。

数学

数学可以说是我花费精力和时间最多的科目。

7.1-7.31:

由于我没有一战笔记,所以现阶段我忘记了一些知识点。 我看了吴忠祥老师和李永乐老师的视频,然后完成了《高等数学教程笔记》和《线性代数笔记》中的全部精挑细选题+精读330题。

强烈推荐这里的两本手册。 后来做模拟题遇到类似问题时,我经常会比较这两本手册中的经典题。 330道题中有一些是错的,但不多,而且也有很多经典题。 你也可以做。

8.1-9.15:

这个阶段我完成了李林的880题+大约660题。 880个问题给我的感觉是非常真实的问题。 提出了很多经典而深思熟虑的问题。 我觉得这本练习册是必须做的,稍后我会做试卷。 我考试的时候,每天都会抽时间温习错题+880、330的经典题。

9.15-10.7:

这个阶段我完成了2000年后数学1+数学2+数学3的全部真题,数学1和数学3只参加了数学2的测试。

虽然2021年我做过一次数学2的真题,但是一年后我就基本忘记了。 我每天早上都把真题当作考试。 大约需要2小时才能完成。 简单的年份,一个多小时就可以完成。 基本上都是140左右的分数,然后批改之后就开始写相应年份的数学1和数学3的真题。 几年之内,数学1、数学2、数学3有很多相同的问题,但很多年里却有很多不同的问题。 问题。

和2020年数学2的第二道线生成大题一样,这道题其实是根据2000年的数学1题改编的。在做真题模拟题的时候,可以把一些经典题截图或者照片放进去放在笔记本上,方便以后复习。

例如,2011年数学1第一题你会怎么做? (答案在本文最后)

数学1这道题你想到什么方法了吗? (答案在本文最后)

第 10.8 条-考试前:

这个阶段是做模拟题。 我最终做了大约70套模拟题。

2022年数学二真题中的证明题和2021年6套模拟题中的一道选择题几乎一样。这道题已经从2022年6套试卷中删除了。(答案在最后)本文的内容)

强化阶段,可以在每章之后自己总结常用的方法(一开始的总结没那么乱,很多都是后来做题后补充的),比如积分那一章。

平时做题后,把一类题总结到一起。 当你以后看到这种情况时,你应该想出几种方法来处理它们。

比如这类题,第一行写下的页码都是这类题。

对于涉及三点的可微函数的函数值,一般采用拉格朗日中值定理题型、多项式拟合题型等。

842个专业课程

在审842之前,我看了很多经验帖,然后总结了我认为重要的内容,然后开始按以下顺序审稿。

操作系统选择题,我今年考了408的历年试题。 2023年考研复习,建议做历年408操作系统的选择题。

7.1-7.31:

由于软件工程的内容和我本科专业的内容不一样,所以我就先学了。 每天看软件工程的书,看丁二鱼老师的视频,边看边做笔记,然后做冲刺题,花了一个小时。 2个月内完成第一轮软工程研究。

自八月以来我就没有再看过软件工作。 其他时间就复习一下数据结构,然后做选择题和王书里的所有算法题。 我每天学的数据结构不多。 从专业课复习结束到8月底,我已经把王书里的算法题全部做完了。 选择题不是Nansoft考试的风格,所以不需要全部做完。

8.1-8.31:

这个月复习了操作系统,穿插了数据结构,看了数据结构+王道算法题的黑底PPT,OS蓝底PPT,一章PPT,一章参考书。

然后做冲刺题。 我有计算机网络的基础。 我只做了冲刺章节的题和一些御题练习,然后就看书了。 8月底,一轮专业课复习基本结束。

9.1-10.8:

开始回答真正的问题并在 2-3 天内写出一个。 复习真题的时候,还可以继续复习软件工程师的参考书,看OS期末复习PPT,每天背诵各科知识点。

10.8-考试前:

我按照软工程复习大纲背诵+精读部分,看了23个设计模式+课后习题,但是前面的设计原理我没有看。 最后一个真正的问题是关于设计原则的。 我第一题的设计原则写错了。 ,第二题的类图应该没有问题。

最后阶段,我复习了所有的PV题(参考书后面的+期末题+真题)+书上的例子。 DS黑底PPT看了4遍,OS蓝底PPT看了3-4遍。 这个阶段我也按照复习大纲把软作业本从头到尾背了两遍。

2022年数据结构的算法题,21年来不断创新。 估计2023年这类算法题还是一样,以前考过的原题不太可能考。 原题中没有出现OS计算题。 它们都是新问题。 其中选择题是过去408题的题,计算题并不难。 CN今年的简答题比较偏,选择题难度不大。

至于选择408还是842,还是要看自己适合什么。 408考点较多,计算题较多,题型稳定。 842题型不稳定,记忆内容较多。

相比祖源和SoftEngineering,我认为SoftEngineering对程序员的帮助更大。 祖源的计算更多,概念更多。 一般来说,程序员以后不会太多使用它。 软件工程是相对抽象的。 了解了之后,你会对软件工程有更清晰的认识。

复试经历✦

今年的复试发生了很多变化。 一月份开始复习数据库基础+高性能数据库+LeetCode算法题。 期末复试我没有参加考试,但确实提高了自己的数据库能力。

第一天是编程(C/C++/Java)。 由于考试前5天就发布公告了,我就在牛客上研究了Java的具体题型,终于把所有的题都做完了。

虽然我最后拿到的题几乎从来没有和牛科里的代码题类似,但我也拿到了一道Java GC的题。 本以为纽科里的GC题就跳过不考了,但是遇到这个题的同学也不少。 当遇到类似牛科力的题时,我最终错估了3-4道题。

第二天的专业面试:我的专业面试问了开放式操作系统问题。 我用第一次试验中学到的内容回答了他们。 复试的准备几乎没用。 最后我介绍了项目并回答了老师的问题。

政治方面:选题、一项填空+一项选择+一项答题。

线下复试基本会在2023年回归,线下复试需要准备一个数据库。 数据库的基础知识,我看了王山的书。 然后高性能数据库,我报名了南软刘佳教授的MOOC课程,并结合PPT。 审查。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上岸方式。 每个人都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计划,并逐步实施。

最后祝愿大家在这场战斗中取得成功!

最近,经常有参加24考研的学生前来咨询。 我们成立了24人的考研组。 如果还有疑问,可以到24考研组咨询。 如有疑问,请直接在群内咨询管理员王小苗。

最新考研信息包将第一时间同步至群内。 如果你准备24号考研,那就扫描二维码进群吧。

标签: 考研 英语 数学 考研英语 考研数学

发表评论 (已有39036条评论)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