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考研群看似象限上一个个孤立的坐标点

91百科网 19 0

大学生自发组成的群体中,无论是考研、网络游戏、创业、追星、写作等,不同的Q群发挥着不同的功能,总能为大学生提供获取信息、结识自己的机会。同伴,形成不同形式的网络。 生态圈。

然而,与中小学仅限于“班级群”和“学习资料群”的情况相比,大学生的Q群生态系统无疑更加复杂和多样。

大学生创业群体:“炒币”热潮兴起

过去,大学生创业群体一般只包括“兼职群体”、“项目群体”和“投资理财群体”,是大学生获得一定生活费用的渠道之一。 但一些新兴经济热点将在很大程度上打破创业群体的常规模式。

“我们都是一群有妄想的大学生,但妄想也可以变成现实,区块链的趋势给了我们足够的机会,你信吗?快进来吧!” 一位大学生创业团成员说道。 简介充满挑衅性。

2017年以来,涌现了无数大学生区块链创业团体。正如宣传的那样,加入该团体的大学生有的是为了吸引合伙人投资项目,有的是为了合伙“炒币”、“挖矿” 。

相同的是,他们都聚焦于近一两年创业圈最热门的领域。 正如宁夏师范大学的陈思凡所说,“如果说2017年是区块链技术元年,那么2018年将是爆发年,我肯定想抓住这个机会赚钱。”

早期,群里转发的信息无非是群友眼中的各种“潜力”数字货币——哪种数字货币即将上线,值多少钱,能赚多少钱。一个月后。 这些都是他们每天讨论的话题。

作为一名金融专业的学生,​​杨凯文已经掌握了大量的数字货币。 大部分投资金额来自他的网贷和兼职。 “我一直想长期持有自己看好的货币,但每次急用钱的时候我都会卖掉它们。 ,一般坚持不了一个月。”

为了拉拢同行,组建团队专门炒币,杨凯文先后加入了四个群,但一个又一个群已经“不复存在”,群里也逐渐被天猫、美团优惠券等广告充斥。 。 同样,许多创业团体最终成为“广告团体”或“传销团体”。

采访中,记者发现,以虚拟货币为噱头的诈骗信息频频出现。 例如,相关责任人经常利用虚构的光环为“虚拟货币”信用背书,承诺高额投资,并利用微信群或QQ群转发、宣传信息。 宣传被用来给投资者“洗脑”。

据悉,除了虚拟货币本身可能存在的风险外,目前还有一类风险,就是打着“虚拟货币”投资旗号的非法集资和网络传销。 这就需要“炒币”的大学生提高警惕。

证书指导组:为简历“加材料”或“补水”

与分享区块链信息的创业群类似,证书策略群分享全国大学生竞赛的信息和策略。 在QQ搜索框中输入关键词,显示的这样的策略组不下百个。 每个团体平均人数在500人左右,成员以大学生为主。

证书导游团老板、吉林大学珠海学院学生陈宇告诉记者,大部分都是VIP导游团,需要付费才能入团,她新成立了一个完全公益的团体,就是为了回馈大自然“粉丝”Q群的支持,免费分享近期全国各地举办的大学生比赛。

如果仔细看的话,这些群体分享的事件也有高低之分。

在某个群体中,群体成员将证书策略组称为“奖项组”,并将官方机构认证的奖项定义为“硬核奖项”,意思是奖项非常有价值,可以获得。 相反,他们将一些民间组织主办的地方比赛形容为“注水”。

这些考研群看似象限上一个个孤立的坐标点 大学 大学生 第1张

但无论是什么类型的比赛,始终以“大学生比赛”为题,向全国大学生开放。 如果不详述,这些“注水”的比赛大多可以被标注为“全国大学生比赛”,从而在参赛者的简历中“晋升”为国家级比赛。

刚刚在大学生广告大赛中获得“优秀奖”的17年级学生王其光坦言,自己参加的比赛并没有得到官方机构的认证,“但像我这样的普通院校的学生却拿不到”现在,我只能靠这些看似国家级,实则很“灌水”的比赛奖项,为我的简历“添上点什么”,否则就没什么可写的了。

某导游团管理员告诉记者,“我们组织导游,主要是为了一些比赛的较低级别的奖励。 如果你想参加一些难度更大的比赛或者获得更好的名次和奖项,你真的不应该加入我们的5元VIP团。 是可以解决的。”

游戏组:不只有“开黑”和“吃鸡”

在大学生聚集的Q群中,游戏群是最受欢迎、最常见的。

网友“大爷”今年30岁了,却是大学生王者荣耀游戏群的组长。 谈及建群初衷,他表示,他的同事和朋友几乎都不玩游戏。 要求人们一起玩是很幼稚的。 “幸运的是,我为大学生开设了一个游戏群,与我的年轻同龄人一起‘玩黑’。”

在所有游戏组中,聚集王者荣耀粉丝的“黑组”和聚集绝地求生玩家的“鸡组”无疑是最受欢迎的。 在一个拥有4371名会员的大学生群里,群员几乎一天24小时都活跃在群里,每天还不时组织“大师”带队“开黑”。

同样是游戏型群体,但全国大学生中的“数独”(注:逻辑游戏)群体却显得有些孤独。 群里全是九方格的图片,一个难题至少要半个小时才能有人回答。 但大二的邓子瑶却非常感激她所属的数独组。 她去年刚入组,现在已经达到了参加全国大学生数独比赛的水平。 她将这种明显的进步归功于数独群每天分享的疑难题和解题思路,为她提供了“菜鸟”进阶的通道。

或许与大家想象的不同,不少大学生游戏开发小组也呈现出一种“严肃”的画风。 虽然名为游戏,但却专注于玩法策划、美术设计、模型和关卡制作等专业领域。 群内并无“敲诈”迹象。 只要出现广告、问卷等无关信息,群成员将立即被封禁72小时。 “因为我们要组建的是一支有感情的团队,你也不用担心。” 组长焦克说道。

线上“嗨”,线下不“冷”

学习组、游戏组、策略组等各种Q组可以说是大学生课外活动的缩影。 在这个虚拟、匿名的空间中,各族大学生的社会化趋势日益明显,形成了庞大的大学生网络生态系统。

对此,中国劳动关系研究院辅导员段征认为,QQ群功能的拓展创造了一种新的文化现象。 更低的进入门槛、更大的交流平台、更便捷的实时互动,让95后大学生乐于在这里“找到家”,在群体信息的获取和传递中寻求认同感。

更具体地说,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积极心理体验中心教师李卫华认为,线上交流比现实中的时间和空间成本更低,情感和心理资源成本也更低。 例如,“面对面交流时,面前人的反应对我影响很大。 这个时候,我必须快速思考这个人的真实想法,并做出适当的反应。 这需要勇气、沟通技巧和心理建设。

另外,虚拟世界的匿名性也会给当事人很大的心理保护,让他们相对自由。”

但也引起了很多人的担忧——随着QQ群等社交媒体用户的年轻化,这些“网络原住民”在网上的人际关系更加自在,但在现实互动中却坎坷不平。 胆怯,甚至对现实中的社交感到无聊和害怕,宁愿在冰冷的屏幕前“去掉灵魂”。

正如段铮经常看到的那样,在QQ群中沟通良好的学生在现实中往往会陷入“社交焦虑”,他们的线上性格与线下性格有很大差异。

对此,段征认为,大学教师应关注学生的思潮和网络热点话题,加强引导,提醒学生在参与群体文化时慎重选择,避免引起“社会恐惧”。

标签: 大学 大学生

发表评论 (已有0条评论)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