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期末考依赖“重点”和“师生情”横空出世

91百科网 50 0

2018年第015期 总第814期

当期末考试成绩出来时

有同学说他考试得了59分

于是大家就开始一起炒。

“我一直以为55-59分不存在……”

“就差一分了,老师太狠了!”

“你上课不可能考得好吗?你批卷这么严格吗?”

在高校,当我们抱怨大学课堂太“水”、老师批改考试太严的时候,老师们其实也在为该“自由”还是“严格”而烦恼:大学生的学习热情、学习效果和最终培训质量都受到威胁。 看似不错的考试成绩下降的背后,是老师降低标准要求、放任自流。

- 01 -

大学生期末考试靠“重点”和“师生关系”

中学的时候,考试没有所谓的重点。 每一个小知识点都被理解透了,熟记在心,大家都乐于解答问题。 纸质成绩就是最终成绩,大家都心服口服。

上大学后,“考试焦点”和“师生关系”突然出现。

1、很多学生认为期末考试应该有重点。

“纸上学的只是浅薄,请老师抓重点”曾经只是一个笑话,但如今,高考抓重点确实已经成为高校的“潜规则”大多数老师和学生都很清楚。

随机抽取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110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 结果显示:54.55%的学生选择“必修课老师会在期末考试前突出重点”,5.45%的学生选择“选修课老师会突出重点”,30%的学生选择“必修课老师会在期末考试前突出重点”。学生们表示,所有老师都会突出重点,只有10%的老师在学生见面时不突出重点,让学生自由复习。

对于老师对于期末考试重点的态度,86.38%的学生表示同意,10.91%的学生认为“应该根据科目而定”,2.73%的学生持保留态度。

每个学期的最后一节课基本上都是“重点”课。 平时稀疏无精打采的班级一下子就挤满了人,大家都抬起头认真听讲、认真做笔记。 很快,各种要点就被整理出来,在同学们中迅速传播,大家就靠着这些要点,平安度过了考试周。

2、师生关系成为高考的“救命稻草”。

有人在知乎上提出话题:“强行不给59分的老师是什么存在?”

@晏大仙:很多老师和同学都说:你不会真以为你是凭着自己的能力拿到了那59分吧? !

@小伟:从我批改卷子的经验来看,确实58/59分的同学会想尽办法通过其他方式通过。 对于最终分数为59分的学生来说,你的实际成绩可能更加灾难性。

@福生四相:60分以下的,能留就留吧。 如果实在是空题,给不了分,那就打59分,给学生留点面子。 至于全是白纸,只能得0分……

“考试结束后,我闭上眼睛:这完全取决于师生关系;查看成绩后:感谢师生关系的牢固!” 这是很多大学生的现状。

在这种环境下,给出考试要点甚至透露原题、送分的老师往往会受到学生的称赞,而严格遵守学术标准的老师则成为众矢之的,可能被贴上“死板”或“死板”的标签。 “固执”的标签。

- 02-

高考为何需要“专注”和“师生关系”?

1、大学生学习热情和出勤率下降。

Max Research进行了一项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整体出勤率仅为89%。

然而,上课并不意味着你认真听讲。 说话、睡觉、看书、玩手机是大学生在课堂上最喜欢做的事情。 不听课、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已成为不可忽视的问题。

另一项调查发现,近四分之三的学生经常使用手机或在课堂上偶尔使用手机。 对手机的严重依赖使得大学生很难集中精力听课。

当教师以“讲故事”、播放相关视频或进行实物演示的形式进行教学时,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会明显增加,但他们对纯理论知识不感兴趣。 那些理论性很强的基础学科,对它们不感兴趣。 被学生“排斥”。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学生吴军(化名)表示,他只愿意选修对毕业后找工作有用的课程。 对于其他课程,他只想获得文凭。 他们所应聘的公司的要求与学校老师所教授的内容无关。 学了之后,用处不大。 最好学一些对就业有用的知识,比如背单词,考一些资格证书。

有这种想法的同学不在少数。 它有用且见效快,这对他们来说非常重要。 因此,你通常不愿意花时间做作业,而临时抱佛脚的考试自然需要“专注”和“师生关系”。

2、部分高校课堂教学质量不高:培养模式陈旧、“水课”。

如今,许多高校仍然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 教师“根据课文”传授知识,学生被动地听。 从而导致课堂气氛压抑。 许多学生不感兴趣,要么昏昏欲睡,要么沉迷于手机。

与中学课堂不同,大学课堂没有足够的时间仔细、反复地讲解和复习详细的知识点。 大多数学生除了完成课后作业和可能的期中考试外,不会花课外的时间来巩固和强化,这就导致了知识的遗忘率非常高。

此外,还有少数教师在课堂上阅读课本或课件,甚至临时修改。 学期结束时,他们会重点关注要点。 学生可以轻松通过考试,老师也可以腾出时间进行更加富有成效的科学研究。 。

一些学生对公共必修课闭卷考试表示困惑。 他们认为,思想品德修养、军事理论等必修课是教育部的必修课,需要厚厚的教材。 如果不突出重点,考试就很难通过。 精神上的努力。

- 03 -

部分高校师生:严师出好徒

湖南科技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副教授彭美勋多年来坚持不抓重点、不讲解试题、只答题不指点出问题。 尤其是近年来,考试题型发生了变化,尽量减少客观题,基本取消选择题和真假题,增加论述题等主观题,增加了试卷修改的难度。 目的是训练和培养学生的逻辑分析能力。

在一次考试中,77份试卷中,只有不到三分之一的学生成绩达到了55分的及格线。 相当多的学生只考了20、30分,还有很多人的成绩在十几岁。 同学。 当彭美勋严格按照评分标准批完《材料物理性质》课程的试卷时,他感到无比失望。

计算成绩时,彭美勋顶着巨大的压力,严格把控考试,拒绝索要分数求情,交出了一份真实的成绩单:77名学生中,有51人没通过考试,不及格率为66.23%。

“一个老师放水问题不大,但如果我们都这样放水,就会变成一场洪水,冲走我们的教育。如果蔓延开来,那就是一场海啸,摧毁这个社会。” 彭美勋说道。

兰州某大学的三名学生曾质疑学校的教学质量和考核标准。

在给校长和教务处的信中,学生们对考试题目的难度提出了质疑。 他们认为,学校部分课程的期末考试题型单一,难度也比较简单。 甚至有的考试题多年未变,仅修改了部分参数。 现象。

学生们还尖锐地指出,这种“老师用‘夸大’的高分把学生赶出去”的行为,不仅是老师不负责任的体现,也给一些平时“效仿”的学生提供了“机会”。这对于认真学习的学生来说是一种伤害,因此改变成绩评价方式刻不容缓。

- 04 -

当前形势下课堂教学与考核体系的改革

南开大学启动课堂改革,试点“大班讲授、小班讨论”,采取多元化机制完成学生考核。 改革已初步取得成效。

陈琳副教授讲授中国现代文学,决定大班教学以历史学、文学史为主,教学的另一个重点是小班充分开展讨论。 课程成绩也由三部分组成:期末考试(40%)、小班讨论(35%)、期末小组文献分析(25%)。

“在大班课上,我们只是被动地接受老师传授的知识。在讨论课上,我会同意、质疑甚至反对,这迫使我在课后继续读书来补充自己。” 2015级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曲友说。

而且,有意义的教学也能激励教师更新知识、全心投入。

在吉林大学,思想道德修养与基础法课程将“体验式”教学模式融入课堂教学,效果显着,被评为国家精品课程。

在朱翠微老师看来,道德思想政治素养不仅是传授的,更要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探索、感受。 她鼓励学生用一个学期的时间完成一项实践任务,并在课堂上公布结果,以确保公平和公开。

多年来,石莹老师组织学生进行校内外调研、举办主题活动。 同时鼓励学生通过视频、音频、PPT、图片、文字等方式总结展示自己的实践成果,实现师生双向平等、能动、激励。

华中科技大学通过《华中科技大学普通本科生转专科管理办法(试行)》,意味着“本科不努力,毕业就转专科”。专科学校。”

文件第三条规定:我校普通本科生因学习成绩不符合学校要求而受到学籍警告,或因其他原因无法坚持正常学习的,可以申请转学到专科学校学习。 达到专科毕业条件后,录取为专科毕业生。 。

如今,一些大学生缺乏危机意识,在大学里混日子,寻找文凭。 除了关爱学业困难学生外,高校实施的“本科转专”“严格退出”政策也是一种淘汰机制,对在校生起到了强有力的警示作用。

当考试不再局限于期末笔试,毕业也并非水到渠成时,学生只能放弃“磨蹭”的心态; 当学习不再局限于老师灌输的理论知识时,在交流和实践中,知识潜移默化地渗透了,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也相应提高。

大学老师应该严格还是宽松?

你怎么认为?

青西大学网络文化工作站

标签: 大学 升学考试

发表评论 (已有39178条评论)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