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院士倪思洁:对账的人生在记忆中闪耀

91百科网 66 0

在中国科学院院士名单中,研究科技史的学者并不多。 习泽宗是科技史上极少数的院士之一。 在他82岁的一生中,留下了一批著作。 他曾牢记恩师叶其荪的话:“写文章必须经得起时间的考验,三十年后仍能站得住脚的文章才算强。”

2021年10月,即习泽宗先生离开13年后,科学出版社正式出版了陈久今主编的《习泽宗文集》(共六卷)。 馆藏记录了习泽宗先生一生最辉煌的科研成果和最曲折的故事。 人生的旅程。

2021年12月18日,选集出版座谈会在习泽宗先生曾工作过的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召开。 座谈会上,习泽宗先生的曲折与坚韧闪耀在人们的记忆中……

席泽宗院士(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供图)

1993年在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九冶府)工作。 左起:薄树人、席泽宗、陈美东、陈九金(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供图)

命运与奋斗

“这本书是32开本,不是很厚,它实际上决定了我的人生道路。”

1927年6月9日,山西省垣曲县一户席姓家庭迎来了他们的第十个孩子。 这户人家的主人名叫席文君,又名仁因。 他靠经营粮店和出租土地为生,家境富裕。

在第十个孩子出生之前,家里的九个孩子全部去世了。 按照家族给男孩起名“宗”字的习俗,他们给孩子取名习泽宗。

作为家里的独生子,奚泽宗出生后的十年安逸祥和。

在私立学校学习语文和算术后,他每天晚饭后都会帮父亲查账。 他一边读书,一边用红笔在账目上画圈。

直到1941年1月,父亲的去世,让14岁的习泽宗提前担起了管家的重任。 过去的安逸与和平也随着日本空降兵的到来而结束。

1941年5月30日端午节,席泽宗被日本兵荷枪实弹从家中带走,去当平民丈夫。 由于他是最后一个走的,习泽宗溜进了麦田,逃回了自己的住处。 习近平的母亲大喜,无奈地送他离开沦陷区。

习泽宗在口述自传中说:“这次被捕,是改变我命运的关键。如果没有这件事,我可能会在垣曲县长期过着地主生活。”

离家后,习泽宗来到抗日后方学习生活,就读于迁至兰州的西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那是一所读书氛围浓厚的学校。 同学们除了做好作业外,还争相阅读各种课外书。

“最让我感兴趣的书是张宇哲的《宇宙》。这本书有32页,不是很厚,它实际上决定了我的人生道路。在它的影响下,我发现更多的我开始阅读天文书籍......高中毕业后我打算学习天文学。”习泽宗在口述自传中说道。

1947年,习泽宗高中毕业后,渴望进入大学。 他不顾家人反对,考入中山大学天文系。

在那里他接受了天文学的专业培训。 在没有经济支持的情况下,他靠勤工俭学、写科普文章来赚取稿费。

1950年夏,受中央文化部科普局委托,习泽宗开始撰写他的第一本科普书《星星》。 该书1952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约5万字,销量3000余册。

1948年,习泽宗在中山大学读书时留影。 (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供图)

选择和名誉

“我一开始没想到会有这些反应和评论。”

从天文系毕业后,习泽宗从未想过自己不研究天文学而研究天文史。 这是一次既偶然又必然的经历。

1953年,中国科学院派团访问苏联。 当时,莫斯科国立大学斯滕伯格天文研究所教授什克洛夫斯基表示,希望中科院帮助调查中国的古新星和超新星数据。 后来,他们给中科院的信又再次提出了这个希望。

分管编译局的时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竺可桢收到了这封信,但自己太忙了,没有时间去写。 他把工作交给了一位毕业后分配到编译局的天文学背景的年轻人。 习泽宗。

为了完成这部著作,习泽宗阅读了《二十四史》中的《天文纪事》等相关科学史经典。 当他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时,也可以向竺可桢请教。

在研究过程中,新近成立的中国自然科学史研究委员会拟在第二历史研究所成立自然科学史研究组。

于是,习泽宗的科研生涯遇到了“十字路口”:是去自然科学史组研究天文学史,还是做天体物理学研究? 习泽宗回忆,当时张玉哲再次对他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

张玉哲告诉习泽宗:“一个人只要选好专业,努力学习,将来终会取得成功。天体物理学虽然重要,但天文界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学的。中国作为一个大国,应该让人们研究天文学的各个方面,并取得成就。”

1955年12月,走上天文学史研究道路的习泽宗在《天文学报》上发表了论文《古代新星新表》。 苏联和美国天文学界很快将其翻译成俄文和英文。

1965年,他与同事薄树人合作,出版了补充修订的《古星新榜》名单。

两本星表系统地整理了公元前14世纪至公元前1700年古代文献中的相关记载,成为20世纪下半叶研究宇宙射电源、脉冲星、中子星、伽马射线源和X射线源的重要参考资料。 20世纪。 许多天文学家和物理学家利用这两个星表来寻找射线源与星云的对应关系,研究恒星演化的过程和机制。

其中,1054年超新星记录研究与蟹状星云的对应关系最为突出。 中国的历史记录提供了证据表明恒星最终会通过超新星爆炸而死亡。

“我一开始并没有预料到会有这些反应和评论。” 习泽宗在口述自传中这样说道。 从此,在国际天文学界,“习泽宗”三个字始终与超新星联系在一起。

习泽宗在编译局时(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供图)

中科院院士倪思洁:对账的人生在记忆中闪耀 科学 天文 中科院 新星 撰写 第1张

浴火重生

“我因为无视上级的命令,还继续做生意,受到了严厉的批评。”

1957年元旦,中国科学院成立中国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后发展为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以下简称科学院)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成为我国第一个综合性科学史研究机构。 习泽宗是最早编撰的八位创始人之一。 但此后,受政治运动影响,科学研究陷入困境。

1966年8月,他被扣为“三反分子”,家又被抄家一次。

他在口述自传中提到,在那个政治运动重于商业工作的时代,他一度失去了生活的勇气,试图自杀。 “我因为不顾上级的命令仍然做生意而受到严厉批评。” 但尽管受到批评,他仍然保持着对天文学史研究的热爱,并取得了耀眼的成果。

1963年,他依靠严密的逻辑推理,否定了“王锡蟾是世界上第一个提前预测金星凌日的人”的“结论”,推翻了原本属于中国的“世界第一”。

1964年发表《宇宙学现状》,成为国内第一篇评价当代西方宇宙学的文章。

1966年,奚泽宗政在敦煌卷S3326中共鉴定出星星1359颗,敦煌卷S3326被认为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星星数量最多的星图。

1973年,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帛书。 他立即开始解读和研究帛书中的“五星占卜”,并很快发表了帛书中彗星图的研究。 这些成果至今仍是研究马王堆帛书中天文史料的基础。 必读的文学作品。

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相继召开。 中国的科学技术史开始蓬勃发展,习泽宗的事业终于重回正轨,进入了黄金时期。

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独立成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后,他和许多同事提议将科学史研究所划归中国科学院。

1978年起,习泽宗担任中国科学院科学史研究所古代史研究室主任,并成立了该所近代史研究室。 1983年至1988年,习泽宗担任中国科学院科学史研究所所长。

在此期间,肩负行政重任的习泽宗仍然勤奋研究,撰写了大量有影响的论文。 其中,1981年,他通过推理和实验证明,中国天文学家甘德早在战国时期就发现了木星。 伽利略已经有近2000年的历史了,这项研究成为我国最早开展的实验天文学历史研究。

1984年,习泽宗成为中国天文学史上第一位博士生导师。 到1991年,习泽宗的学术活动已经持续了整整40年。 同年,他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他的弟子、现为上海交通大学科学史教授的江晓源给他带来了一份独一无二的贺礼“礼物”——弟子牛卫星,江晓源的研究生。 “在当时的中国科学史上,没有哪个学者生前能见到他的弟子。” 江晓媛回忆道。

2004年秋天,成为上海交通大学副教授的牛卫星还收了他的第一位弟子李辉。

三年后,习泽宗四代人姜孝元、牛卫星、李辉拍下了珍贵的合影。

习泽宗在口述自传中说:“他(蒋孝元)已成为我国天文史领域的知名学者,并担任博士生导师多年。而且,他指导的博士生牛卫星还指导了硕士生。”

2007年8月,习泽宗(左三)在南宁与蒋孝元(左二)、牛卫星(左一)、李辉(左四)合影。 (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供图)

晚年与坚持

“我还有一个遗憾”

直到晚年,习泽宗继续他的研究工作。 作为夏商周计划的首席科学家之一,他不仅主导了天文学课题,而且在组织领导整个团队的多学科合作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

奚泽宗带领团队在夏、商、周王朝工程中取得了许多天文数字的成就:通过“天载旦”确定乙王元年为公元前899年; 根据《岁定克魂》确定武王克商元年为公元前1046年; 通过五次月食,确定商王武丁在位时间为公元前1250年至公元前1192年。

这些研究成果有力地支持了夏商周年代学工程,使中国的历史年代学向前推进了800多年。

同时,他以务实、科学的态度,否认了“三焰食”为日食的记录,并澄清“日食”是从清晨到午餐前的一段时间。 这一否认导致中国抛弃了“最早的日食”。 这三个“世界冠军”分别是“日食记录、最早日珥记录、最早同时观测日食和水星的记录”。 他们还有效反驳了国际上关于夏商周年表工程“民族主义”的诽谤。

在习泽宗的口述自传中,他简单地将自己的成就概括为九项:研究历史上的新星和超新星、研究甘德发现木星、研究王锡禅的天文学工作、研究敦煌古卷和马王堆帛书。 着有科学思想史,晚年承担了三项国家级重大项目:夏商周年代学工程、自然科学经典著作《清代天文历法史》和《中国大典”。

2007年8月17日,经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小天体命名委员会批准,85472号小行星获得国际永久编号,并命名为“羲宗星”。

2007年8月17日,在“熹宗星”命名仪式上,时任中国科学院副秘书长曹晓野发布了“熹宗星”轨道图。 (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供图)

临终时,习泽宗说他还有“一个遗憾”——无法用英文写一部中国天文学史专着:“由于视力不好,只能用放大镜”为一项差事写一篇短篇小说。” 文章; 如果你想做大事,写长稿,已经不可能了!”

2008年12月27日23时50分,习泽宗在北京逝世,享年82岁。

出任第13年,《习泽宗文集》(共六卷)正式出版。

出版座谈会上,手捧墨绿色文集六卷的席泽宗女儿席红感叹道:“十三年过去了,我很想念她。”

她缓缓念出远在国外的哥哥奚云平为父亲写的一首诗:“书山有路寻天灵,海无涯​​​​历史待梳理,科技史刚刚在混乱中拉开,古峰一路投入思考着残存的卷轴,木星新星审视着宇宙,将其化为星辰。在天上。”

编辑| 赵璐

排版| 郭刚

请长按下方二维码3秒识别

标签: 科学 天文 中科院 新星 撰写

发表评论 (已有39038条评论)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