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综合素质评价是对研究生各项发展指标进行判断,衡量研究生培养阶段的整体素质。 定期开展研究生综合素质评价,可以实现“以评价促发展”,发挥研究生综合素质评价的诊断、引导、激励和调节作用,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 因此,如何科学地评价学生,建立系统的研究生综合质量评价体系,最大限度地发挥评价对研究生和培养单位的积极作用,越来越受到教育领域高校和学者的关注。 为了构建合理、科学的研究生综合质量评价体系,本研究针对现有评价体系研究中的实际问题和不足。 与研究生辅导员和导师进行访谈,确定评价体系的主要和次要指标。 基于网络问卷调查,获取了20余所高校的相关数据,并基于结构方程模型方法建立了评价体系。 采用科学的层次分析法为本文提出的评价体系赋予指标权重,明确各指标之间的重要关系,完善评价体系。 在保证评价体系科学性、系统性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互联网、信息化的研究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法,以高效地进行研究生综合素质评价和学生分析,以提高研究生综合素质。研究生质量。
一、研究现状
目前国外对研究生综合素质评价的研究较少。 现有文献表明,国外研究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趋于完善,内容更加全面,注重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 我国关于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研究较多,但针对研究生群体的研究较少。 研究生教育研究主要集中于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价和研究生培养质量评价[1]。 研究生综合质量评价体系的研究尚处于探索阶段。 当前的相关研究主要包括对现有评价体系中存在问题的分析和建议、评价方式方法的探索以及评价体系的提出。 于丽娟教授提出了基于人才体积理论的人才模糊评价体系。 朱静提出质量树模型,认为大学教育模式应该是培养德、智、体、艺、劳全面发展的模式。 应该是一个不仅注重知识和能力,更注重社会服务的模式。 本文总结了其他作者在文章中提出的研究生综合质量评价体系的维度和主要研究内容,如表1所示。
总体来看,国内研究生综合质量评价体系存在的问题主要分为三类。 首先,评价体系研究不够科学。 没有采用科学研究方法、没有经过科学验证就提出体系结构,导致指标之间区分和归属存在差异等问题。 其次,评价体系的建立不是基于管理实践,脱离实际。 指标划分不具体,难以实施和评估。 第三,系统的构建与权重分配分离。 笔者认为,权重的分配和体系的构建应作为一个整体来进行,以提高评价体系的系统性。
自教育部要求实施综合素质评价以来,高校在评价体系和评价方法等方面不断摸索。 在取得一定进展的同时,也存在不少问题。 一是评价指标。 主要表现是指标不完备。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对新时代的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 评价维度需要与时俱进,体现社会对人才的新需求。 二是指标权重。 首先,权重设定具有主观性,导致评价过程不公平,学生产生消极态度。 其次,没有通过权重的分配来明确几个维度之间的重要性关系,比如如何处理学术与实践的关系[10]。 三是评价方法。 现有的评估方法主要是人工评估,效率低下,评估主体单一。 四是评价的作用。 没有强调评价的综合作用。 评价除了诊断作用外,还起到指导、反馈等其他作用。 在研究生培养中,要发挥评价的综合作用。
2.构建研究生综合质量评价体系
(一)构建研究生综合质量评价体系的路径
1 系统模型建立的基础
构建研究生综合质量评价体系模型的依据主要包括国家教育政策文件、质量模型理论以及现有文献中的相关研究。 国家教育部在《关于深化教学改革培养适应21世纪需要的高素质人才的意见》中指出,高等学校要加强思想政治文化素质教育,拓宽专业口径,强化素质教育。教育,注重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业务素质和身心素质的全面全面发展[11]。 朱静用质量树模型解释了教育中知识、能力和服务之间的关系[12]。 他认为大学教育模式应该是培养德、智、体、艺、劳全面发展的模式。 不仅要注重知识和能力,更要注重社会服务模式。 美国心理学家麦克莱兰提出“素质教育冰山模型”[13],认为素质可分为显性素质和潜在素质,即素质包括可测量的知识和技能,也包括不可测量的价值观、人格等。 。
2、评价体系初步建立
为保证评价体系的科学性,并与学校研究生教育培养实践相一致,本研究基于上述国家相关教育政策以及质量模型理论和人才评价方法,阅读了大量相关论文和多家高校落实了研究生综合素质评价的相关实施办法,并根据五位高校研究生管理人员的建议,确定了思想品德、身体素质五项一级指标。以及心理素质、学习成绩、科研创新、社会实践等。 二级指标的设立主要借鉴现有文献,但指标的归属和区分需要用科学方法进行验证和修改。 本文采用结构方程模型方法对初始系统模型进行修改,以保证内容的一致性。 有效性[14]。 初步研究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如表2所示。
三、评价体系初步检查
本文将建立的初步体系采用李克特五点量表,将25个二级指标制成问卷。 以“该指标作为综合质量评价指标的认可程度”为问题,将在线发放问卷,并将获得的数据用于模型的内部效度检验以及后期的模型修正。 其中,共回收问卷312份,淘汰无效问卷5份,获得有效问卷307份。 受访者分布在山东省6个市和北京、天津、上海3个直辖市。 山东占比最高,约为60.16%。 涉及高校20余所,人员比例分布较为均匀。 他们的身份包括导师和研究生辅导员。 学生中,研究生人数最多,占81.41%,研究生辅导员人数最少,约占8.13%。
本文利用SPSS软件计算Cronbach's系数来获得问卷的信度[15]。 本文主要考虑问卷的内部效度,即指标之间的内部一致性。 5个一级指标的Cronbach系数具体值如表3所示。
其中,思想品德、学业成绩、科研创新、社会实践四项指标的克隆巴赫系数均在0.8以上,表明指标内部一致性良好。 但身心质量指标的克隆巴赫系数均小于0.8且大于0.7,表明该指标内部一致性较好。 二级指标需要不断修订。
4.模型的修改
本文采用SPSS软件进行因子分析,KMO值(衡量能否进行因子分析的指标)为0.897,大于0.8,表明该系统非常适合因子分析[16]。 因此,本文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样本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提取出5个主成分,与初始模型的5个一级指标一致。 但二级指标的归因维度还需要进一步调整。 借助LISREL8.70软件对系统模型进行了修改。 首先,得到初始模型的各项拟合指标。 数据如表4所示。
卡方值与自由度之比小于5,是比较理想的结果。 NNFI(非规范拟合指数)和CFI(比较拟合指数)均大于0.9,符合理想的标准范围。 但RMSEA(近似均方根误差)的值大于0.08,超出了理想的标准值。 需要修改初始模型以提高 RMSEA 值。 进一步分析其他数据得出最大修正指数,表明集体意识与身心质量之间应增加一条路径。 而且,从文献中得知,集体意识是指成员对群体的认同态度,集体意识的研究是心理健康研究的一个方面。 因此,对最初的模型进行了修改,增加了集体意识和身心素质的路径,建立了模型2。
Model 2的拟合效果得到了提升。 此时,集体意识与思想道德之间的路径系数已经很低。 考虑到指标的归属,本文删除了集体意识与思想道德之间的路径。 虽然模型的测试值有显着的提高,但是删除这条路径可以让模型变得更简单。 模型2的拟合测试值如表5所示。
在模型2的拟合检验中,RMSEA值仍然不理想。 分析二级指标与一级指标之间的相关矩阵,得到二级指标与一级指标之间的路径系数,即为因子载荷(表示它们之间的相关性。如果系数小于0.6,应考虑删除该路径),文体专业知识与身心素质之间的路径系数为0.55,小于0.6,修正指数与其他指标相关性不大。 在问卷数据统计中,文体特长的平均认可度很低,文体特长指数与文体竞赛指标存在重复。 因此,删去文学、体育特长和身心素质的路径,得到模型三。 删除后各模型的拟合检验值如表6所示,各项指标拟合良好,因此采用模型三作为最终模型。
最终模型的一级指标、二级指标及其路径系数如图1所示。
(2) 基于层次分析法分配指标权重
权重是指某一指标在总体评价中的相对重要性。 研究生综合质量评价体系的定位不仅体现在评价内容的全面性,更体现在权重体现的重视程度。 现有高校研究生综合质量评价体系中指标权重的确定大多基于培养单位的主观判断和经验判断,缺乏客观性和科学性。 本文采用层次分析法,科学计算了各一级指标应占的比例。 层次分析法将同一层次的因素成对进行比较,根据其卓越程度或重要性将其划分为若干层次,并赋予其定量值[17]。
1.构建比较矩阵
比较矩阵是指专家对指标进行两两比较,比较两个指标对整体的相对重要性,得到的值作为矩阵元素。 本文比较矩阵每一行的元素值是每位专家对五个指标两两比较的结果。 比较两个指标时,采用1-9等级进行比较。 本研究邀请了山东师范大学、哈尔滨科技大学、曲阜师范大学等高校的50名导师、辅导员和研究生进行赋值比较,得到比较矩阵。
2.构建判断矩阵
计算比较矩阵各列元素的平均值,将平均值作为判断矩阵中上三角的值。 下三角形的值是上三角形值的倒数,即Aij=1/Aij。 判断矩阵的具体取值如表7所示。
3.计算权重并判断权重结果的可靠性
最大特征值对应的特征向量即为各指标的权重。 根据计算步骤,各指标的权重和最大特征值均为5.16。 权重计算完成后,对权重结果进行一致性检验。 只有测试通过,称重结果才是可靠的。 要进行一致性测试,首先计算一致性指数CI。 CI=(λmax-n)/(n-1)=0.04,引入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RI来衡量CI的大小,CR=CI/RI,若CI[5],CR=0.036
各指标的权重反映了该指标在评价研究生综合素质时应占的比重,不能简单地理解为该指标的重要性。 例如,思想品德修养是研究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由于研究生的思想道德水平相差不大,思想道德指标在评价体系中的权重并不大。 从加权结果来看,与国家关于研究生培养的意见一致,注重科研创新和学习能力的培养。
三、启示与建议
根据“十三五”规划对教育领域提出的新要求,研究生教育工作需要全面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优化人才培养机制,把保证研究生培养质量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突出地位,系统科学地充分发挥研究生作用。 综合质量评价体系在研究生教育培养中的综合作用
(一)构建研究生综合质量评价体系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不断实现,教育评价也应与时俱进,利用互联网作为技术支撑,推动教育评价的发展。 为了提高研究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效率,高校应构建研究生综合素质评价系统,存储研究生各方面的发展信息,包括学术成果、获奖情况、实践经历、学业成绩、等,一方面实现学生发展的真实情况。 另一方面,记录有利于学生纵向自查。 借助评价系统,可以实现学生互评和导师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 学校对学生发展的各个方面进行大数据分析,可以更好地了解研究生培养中的不足和努力方向,发挥评价的反馈作用。
(二)注重评价对研究生教育培养的引导作用
研究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既要体现当时社会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又要体现素质教育对人才全面发展的要求。 本研究提出了评价体系的五个一级指标,指出了研究生教育培养的五个总体方向。 权重分析表明,在五个不可或缺的发展方向中,应更加重视研究生科研和学习能力的培养。 这一评价体系体现了国家对研究生教育培养的要求,对培养单位和研究生个人的发展具有指导作用。
(三)重视评价对研究生教育培养的诊断和激励作用
研究生综合素质评价可以反映研究生在一定学习阶段的发展情况,是评价研究生的主要依据。 可以帮助研究生诊断自己各方面的能力,让他们更清楚地认识自己的优势,明确自己的不足。 ,为自身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调动研究生的发展积极性。
(四)注重评价对研究生教育培养的反馈效果
评价既是上一阶段学习的总结,也是下一阶段学习的开始。 在研究生综合素质评价中,必须注重评价结果的反馈功能。 研究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促进研究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帮助培养单位和研究生个人清楚地了解上一阶段学习的情况,以便调整培养目标或培养策略为了下一阶段的学习。
参考:
[1]陈勇,肖文。 基于利益相关者视角的研究生培养质量评价实证研究[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6,(01):168-171。
[2] 郑爱平,曾华胜,陈汉林,等。 建立适合研究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J]. 中国地质教育,1999,(01):60-62。
[3] 郭树荣. 高职院校素质教育评价体系初探[J]. 教育探索,2001,(11):24-25。
[4]徐艳茹,何翔,胡昌茂. 构建研究生综合质量评价体系[J]. 医学研究生杂志,2003,(04):281-283。
[5]于丽娟,孟宪明。 大学生成才模糊评价体系研究[J]. 中国高等教育研究,2005,(07):4-8。
[6]蒋飞,高平等,周世光。 高校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模型构建及应用研究[J]. 科协论坛(下半场),2012,(12):150-152。
[7]马琳琳. 高校研究生综合质量评价体系研究[J]. 中国电子教育,2014,(01):28-32。
[8] 郭宇. 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综合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 中国农业教育,2013,(03):84-88。
[9] 陈华森. 研究生综合质量评价体系构建探析[J]. 教育与职业,2014,(18):171-172。
[10]刘志军. 关于综合素质评价若干问题的思考[J]. 课程·教材·教学方法,2016,(01):40-44。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