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东方上市30年,俞敏洪、马云、马化腾、俞敏洪……

91百科网 16 0

1、

新东方终于要上市了。

近日,成立30年的新东方美食母公司东方教育控股向港交所提交招股书,结束了12年的长跑。

作为行业的佼佼者,合作伙伴当然不是同行业的其他机构,而是同名的新东方教育集团。 后者早在2006年9月就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

虽然业界一直用“厨师学校”的老笑话来嘲讽新东方教育,但我们不得不接受的现实是,新东方两家公司成为了90年代和2000年代大多数中国学生的人生分界线。 一个在左边,一个在右边。 有一个广为流传的笑话:“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而是你在新东方学英语,我在新东方学烹饪”。

虽然新东方烹饪教给学生的是可以在自己生活中运用的技能,但与迎合国家政策的新东方教育相比,还不能说是世界上最好的,至少落后了好几个位置。 后者冲入大海,代表潮汐的方向。 俞敏洪在公众号中表示,“新东方25年的发展与改革开放40年的发展高度重叠”。

有的人先富起来,有的人先出去。 正是响应国家号召,新东方才得以乘上留学浪潮。 只是他和新东方的努力在某种程度上并没有得到上级的认可。

2、

12月18日,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中央授予100人“改革先锋”荣誉称号。

这是一份非常有价值的清单。 俞敏洪的两位好朋友马云和马化腾一起领奖,但他却连当现场观众的机会都没有。 看到“利用中国人的低俗趣味赚钱”的两个人被列入名单,身为国内学生超级心理咨询师的老于一定感到失望。 在他看来,他和新东方所做的远不仅仅是简单的培训业务。 它具有历史意义,光芒四射。

他说,“一百年后,如果阿里巴巴消失了,新东方也会存在。”

之所以有这样的信心,无非是各行各业对教育的巨大需求,这比网购和交流更重要、更有价值。 普通家庭的孩子要实现阶级跨越,少不了几场起跑线的战斗。 有钱人家的孩子也不会耽误。 他们的优势一直是掠夺优质社会资源。 相比之下,阿里巴巴、腾讯等互联网公司连最基本的价值观都没有。

然而,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和他站在同一个评价体系上。 不上榜并不难抱怨。 毕竟,这就是国家态度。 或许,他更应该后悔的是,如果他没有说些废话,他的名字可能就不会被从候选人名单中除名。

这场席卷全国的风波不仅给新东方带来了难以预料的负面影响,也让东方教育控股受到牵连。 由于“新东方”为通用名称或与其他注册商标接近,故双方关于品牌名称的归属纠纷一直未能解决。 东方教育控股无奈,只能在招股说明书的风险选项中明确:同名机构的负面报道或错误可能对公众自身品牌产生重大不利影响。

共同做大的“同一个品牌”,从来都是福祸相依。 分享阳光,也应该分享风雨。

3.

改革开放后,新东方成为中国最耀眼的造星平台。

也是最优秀的演讲培训课程。

这里的每一位讲师都非常有个性且富有感染力。 他们性格迥异,但行为风格却十分相似:只要是(前)新东方老师,创作过百科词条,大多都会在简介页上排列自己的名言。 那些听起来富有哲理、深思熟虑、聪明绝顶的金句,足以让每一个上课的学生着迷。 在大嘴罗永浩的课堂上,一名学生直接在台下喊道:“别讲课了,开玩笑吧。”

当然,并不是每个人都天生具有幽默感,但新东方早期的选人标准就是以此为基本考核条件。 老于想:“背GRE单词已经很难了,我为什么不能在课堂上享受更多的乐趣呢?”

学习本身就是一个反人类的过程,但每个人都喜欢快乐的事情,尤其是在那个精神枷锁刚刚被脱掉的时代。

因此,俞敏洪希望课堂充满笑声,而学生对老师的评价主要是根据笑声的次数。 老师们只好竭尽全力,在课堂上载歌载舞,甩掉各种包袱。 听说有个叫马军的老师为了让自己的课更生动,抄袭了别人的笑话。 其他老师对此嗤之以鼻,称这比抄袭经典还要可耻。

大多数老师都喜欢当老师。

尤其是东方学系的讲师,他们最擅长输出价值观。 出版书籍和演讲是最常见、最有效的传福音方式。

说教和洗脑之间往往只有一种想法。 老于到处开论坛,讲授晦涩难懂的成功理论。 无论观众是学生还是企业家,每个人都受到平等对待。 还有讲师利用自己出色的口才和知识收割韭菜,骗取资本,站在食物链的顶端。

罗永浩是锤子科技的典型代表,从创办牛博网到创办教育培训机构再到做手机,每次炒作话题时,他总是用自己超强的演讲能力和不凡的表现。 典型的例子就是币圈首富李笑来,在财富自由之路上征收智商税,利用个人影响力收割币圈币农。

因此,演讲能力一直是新东方系的核心竞争力。 只是有时这叫鼓励,有时这叫煽动。 但在什么场合、针对什么观众,那就是另一回事了。

4.

必须承认,新东方带动了教育行业的整体繁荣。

甚至推动了互联网产业和投资业务的发展。

钱永强投资空中网,获利数千万; 新东方上市后,徐小平、王强退出管理层成立真格基金,投资结业家园; 胡敏退股创办新航道,陈向东辞职创办跟谁学,沙云龙打包上市集团朴信教育; 李峰创立锋锐资本,曾兼职教师的李伦注册熊猫资本,郑超宇负责真格基金旗下的教育基金等等。

每一位留学东方的机构创始人都受到资本的青睐和追捧。 如果你想详细数一下,可能得列一长串。 老于自己说,“有200多个在新东方工作过的人,后来都创办了优秀的公司”。

于是,人们得出了这样的结论:“想创业就来新东方”。

然而,东方创业的窗口期早已过去。 不仅是经济环境和人口红利的影响,新东方的黄金时期也在高管辞职后一去不复返。

别说放弃了传统的名师培训套路,就连高管们也不太具备当年那些人叱咤风云的一面。

当时,新东方承载了很多人的理想。

他们吃很多肉,喝很多酒,背着大袋子的钱,几个大班还是有一些粉丝的。 金钱、地位、名誉都在那里。

于是,各路陌生的人加入进来。当罗永浩鼓励在东北开网吧的李晓来新东方当老师时,他劝说:“如果当一名老师,年薪百万都不算好工作,那我也无话可说了。”

新东方之所以如此成功,与其侵权原罪密不可分。

2000年12月,ETS不能再容忍新东方的侵权行为,向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最终,二审法院判决新东方赔偿300万元以上。 新东方靠打学生情感牌赢得了这张牌。

别看电影《中国合伙人》里程冬青等人表现得堂堂正正,但实际上他们只是表现得“我有钱,我是大叔”。

当然,ETS表现的不是节操,而是傲慢。 在向中美两国政府相关部门通报后,两国开始正式合作。 在刚刚结束的ETS年会上,新东方这家“热爱慈善”的公司包揽了几乎所有奖项。 同事们开玩笑说,这是新东方年会的分组会议。

5.

只有睡过的人,才能有坚如金的友谊。

信任是做任何事情的基础和前提,于是俞敏洪就召集在北大读书时睡在左右铺位的兄弟们一起创业。 他们的创业故事激励了几代人。 俞敏洪、徐小平、王强等人的内斗,不仅催生了中国第一教育集团,也造就了只能傻笑的黄晓明。

关于用人问题,他曾表示,“不同时代、不同阶段,用不同的人”。

初创期,利用家人,省钱、省力、省心。 发展期间引进海归,快速扩张,促进公司正规化。 对于那些影响自己地位的事情,俞敏洪毫不含糊。

2004年初,胡敏退出股份并离开新东方。 他持有8%的股份,仅次于三位老将。 时任新东方总裁。 由于他负责雅思考试和国内考试,分配给他的股权与徐、王几乎持平。 然而胡在公司的独断专行引起了长辈们的恐惧。

2003年,受非典影响,新东方集团业绩大幅下滑。 董事会与管理层之间的矛盾开始加剧。 有一天,胡敏去加拿大出差。 俞敏洪临时召开董事会会议,在胡敏不在场的情况下,免去胡敏的两个重要职务。 胡敏抱怨,却被告知董事会已经做出决定,于是她愤怒地退股,拿走了新东方和她培养的雅思团队超过3000万的现金。

胡敏撤股套现,暑期班也没有开课,但他仍然要支付高额的运营费用。 新东方面临资金链断裂的局面,迫使俞敏洪接受老虎基金投资,硬着头皮上市。

说起来,如果胡敏没有愤然离去,他的个人财富恐怕会比今天多出很多倍。

6.

东方领袖之所以不败,是因为他从未下过黑木崖。

他没有隐居习武,而是在“一统天下千年”的崇拜中感性。

新东方上市30年,俞敏洪、马云、马化腾、俞敏洪…… 俞敏洪 新东方 好未来 创业 徐小平 第1张

不下山,并不代表就没有人上来。 世界上总有人觊觎你的领土。 他们可能是叛乱信徒或外部帮派。 历史上,各姓朝廷的更迭,都是从叛乱开始的。 长期以来,世界一直深受东方之苦。

并不是说只要修炼了葵花宝典的神功就可以无敌了。 无论你的武功有多高,你都不一定能够挡住火枪射出的子弹。 挡不了也没关系,但如果你心高气傲,误以为洋枪只是普通的暗器,那你就死定了。

新东方的衰落高峰也是从进入互联网时代开始的。

面对风起云涌的互联网教育,俞敏洪依然不为所动。 别说业务创新,就连营销方式也非常传统:投放大量媒体广告、散发大量传单、在校园内开展昂贵的促销活动。 当时,教育机构正在尝试通过互联网建立营销和口碑模式。 它是最新的并且几乎完全免费。

不仅是营销,公司扩张也是相当传统的。 从新东方的逻辑来看,增加收入需要开设新校区。 2018财年,新东方新增226个学习中心,教室总面积同比增加约40%。 在快速扩张的效应下,业绩看似突飞猛进,但负面效应也凸显出来。 师资和教室的供给一度超过了学生的增长速度,业绩根本无法承受快速扩张带来的成本压力。

李宗盛唱道:“翻过山丘后,发现无人等候。”

但新东方登上上市大山后,等待他的不仅仅是浑水做空、路透社报道、教师学历造假等麻烦,还有一个终生的对手:学而思。

学而思创立之初,是一家怀着互联网之心的教育公司。 如今集团更名为好未来,将自己定位为一家科技教育公司。

从几组数据就可以看出两者的区别。 截至2018年初,新东方拥有1000家分中心,好未来拥有507家。截至目前,新东方市值为87.06亿美元,好未来市值为151.92亿美元。 中心数量是好未来的两倍,但市值只有好未来的一半多一点。 尽管互联网公司可能获得更高的估值,但关键仍然是人的效率和面积问题。

在两方的对抗中,新东方和好未来都试图将触角伸入对方的版图,进一步拓展业务范围。 好未来的K12业务是培优,新东方优能选择弥补差异,避免直接对抗,从而获得巨大的市场空间。 留学领域被视为新东方的革命根据地。 好未来曾两次布局留学业务,但都先后陷入陷阱。 其中一是自营,一是收购顺顺留学。 推动此次收购的人是前IDG合伙人锋锐资本的李峰。 他指导张扬如何说服张邦鑫,“留学业务是最有可能颠覆新东方的切入点。”

除此之外,李峰还有一个背景值得一提。 他在新东方工作了7年。

7.

“新东方上市以来,还没有进行过像样的收购。”

徐小平批评新东方保守的投资策略,本应收购大量公司,赚取数十倍的市盈率。 但新东方却屡屡错失收购机会。

俞敏洪对此的解释是,是否投资新项目,取决于能否与新东方的业务协调,以及东方自己做是否会做得更好。

2005年,新东方成立企业发展部,负责并购和投资。 任命俞敏洪为主任,陈向东为副主任,但最终一事无成。 他们总觉得孩子是他们最亲近的人,一切事情他们都能做好。 有了这种心态,任何机构都不值得投资。

在采访中,俞敏洪经常喊话要收购学校,但每次他都为自己缺乏大规模的资本投入辩护。 目标公司要么太贵,要么做得不够好。

徐小平愤怒地说:“不能像寻找圣女那样寻找并购对象。”

近年来,俞敏洪开始真正认真投资。 他不仅在新东方设立了投资基金,负责公司的投资并购,还与盛希泰合作,以自己的名义成立了洪泰基金。 投资项目多种多样,当然,一定比例的还是教育机构。 此后,新东方又陆续投资了上市公司大爱教育、尚德教育,也算是挽回了一点面子。

为了不落后于时代,他从事直播、节目,奋力追赶。 为了更贴近青年创业者,他甚至抛弃了称呼了十几年的余老师,改名为洪哥。

随后,出现了俞敏洪的名言:“投资是一件很累的事情。 就像你带了一笔钱,嫁给了一个人,最后用这笔钱把他变成了一个好男人。”

8、

千程留学是新东方旗下业务,原名千程留学。

最初,千城只是一个写作中心,由新东方联合创始人包凡一创立。 是留学行业第一家涉足美国业务的公司。 包继后,由杨剑飞负责。 因为杨是徐小平的大姐夫,而俞敏洪又不想见到徐小平,所以杨的处境自然不容乐观。

北京市教育局当时没有批准新的牌照,因此俞敏洪通过行政手段获得了独立牌照。 据说有效期和起止日期都是空的。

前诚的办公室并不在绿大厦(新东方大厦)总部,而是在中关村大厦。 生意一直不温不火,营业额不足2000万。 当时,顾问的工作方式还比较原始。 他们自己签约、独立工作,与外界交流很少。 因为办公地点的原因,甚至有传言称前城是新东方收购的公司。

后来新东方收购启德失败。 2008年,周成刚正式接手钱城,当时钱城已更名为钱途海外。 未来正处于探索期,欢迎各行业人才加入。 美国部门驻扎了很多出身太傻的人,英国业务从味久招募了顾问,其他业务也引进了很多外部成员。 但也走了很多弯路,比如引进了多位JJL前高管,引发了多起腐败事件。

2013年,懂生意的孙涛接手未来,出国。 开始建立自己的文化并启动管理培训生计划。 外部员工只能担任基层管理,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要小得多。

有人说,出国的未来是富二代的。 各分校均由新东方学校孵化,分校由校长负责管理。 经过两年左右的磨合期,未来和学校之间的隔阂被打破了。 未来业绩可以快速增长。 2018年营收达到13亿。

任何事物都有一个发展周期。 随着人口红利消失,前途的海外业务增长已触及天花板。 当招生面临与同行同样的问题时,困难迎面袭来。

不久前,前途留学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对产品体系进行战略升级。 它将围绕“录取实力、学术实力、就业能力”三个维度,对产品和服务进行重新整合和升级。 未来将形成100多种产品和服务。 服务网络。

听起来不太清楚,但其实一句话就可以解释清楚:从学生身上赚更多的钱。 过去业内常说,留学和考试的区别在于,没有回购,只是一次性出售。 然而,这次未来的做法显然是将业内同行正在做的事情产品化。

理论上来说,它为学生提供了全方位的服务,为学生在留学前后提供更好的支持和帮助。 能否真正解决问题还有待确定。 但可以预见的是强劲的销售带动,这是前途海外业绩增长的关键。 KPI高压下,如何避免强制销售、引导过度消费? 这是核心问题。

客户体验本来就不高,各个产品、各个部门都是相互关联的。 如何保证第三方项目的服务和质量,监管机制是重点。

9、

“我知道这是一家官僚主义非常严重的公司,我们必须尽最大努力去官僚化。”

新东方成立20周年大会上,俞敏洪站在人民大会堂讲台上,向与会全体员工做出承诺。

官僚主义程度如何? 领导到来要欢呼,讲话要鼓掌,不会讲话的人不受欢迎。 一位顾问曾羡慕地说:“你看那人说得多好,‘周成刚是她的英国男友’,我为什么不能说这种话?!”

显然,新东方的管理是中国传统的人治方式,缺乏对管理的约束。 浓厚的企业文化为员工营造强烈的归属感。 管理者痴迷于权力,不允许公司或部门中的任何人挑战他们。 在这种影响下,涨什么跌都有效果,各个层面大家都站队。

这种多层次的劣势也体现在反腐败斗争中。 金吉列每次发起反腐,都会有人倒下,但新东方却往往无功而返。 因为新东方有很多层级,发生事件后不同的关系会跳出来协调。 这与管理风格相似的金吉列形成鲜明对比。

2009年,新东方集团对某业务营销总监李某进行了调查。 事件起因是其管理层过于傲慢,员工感到不舒服,于是有人发邮件揭露其不公正的管理、办公室恋情等作风问题。 营销部员工接到集团暗访电话,对李某进行了评分评价。 但此后并无后续进展。 事实证明,这是上级领导“妥善处理”的。

不仅公司管理层老化,整合资源时也需要疏通各种关系。

各个咨询部门的资源不同,彼此的项目不会互相共享。 想要找到好的项目和资源,需要各种各样的礼物。 给老于的秘书,给校长,给主管,给前台。

不要以为前台工作人员不知名。 要知道摩拜的上门流量大部分都掌握在他们手里。

10.

新东方没有产品创新。

产品创新的缺失,意味着原有业务的市场份额将随着更多玩家的加入而不断下滑。 比如,雅思项目输给了环球雅思考大市场,K12业务紧随学而思、学大,高端英语培训则交给了华尔街。

徐小平问俞敏洪,“在业务产品方面,2006年之前的创新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你的海外考试培训、我的海外咨询、王强的口语、胡敏的雅思和国内考试、江波的新概念、永强的在线教育、王文山在上海的首个SAT,这些都是新东方现在最赚钱的项目,新东方现在有哪些产品创新?”

当俞敏洪面临批评时,泡泡英语的5亿收入仍能回应质疑。 然而,在线教育目前正处于鼎盛时期。 真格基金投资了VIPkid,好未来投资了达达英语,新东方只有自己的新东方在线,四手难敌。

俞敏洪和陈向东一直辩称,“新东方做什么都不是第一……只要有市场,我们就可以进入,进入后我们就可以创新。”

当你口袋里有食物并且心里没有恐慌时,复制就更容易了。 比如前途海外的美国业务抄袭啄木鸟,英国、澳大利亚抄袭启德,看起来就像早期的腾讯。

如今,新东方的服务产品滞后,教师面临高昂的合规成本,国家政策的不确定性,让新东方的困境更上一层楼。 当俞敏洪“从绝望中寻找希望”的悲剧体质无法在这个时代继续发挥价值时,如何寻找新的精神和口号,如何推动管理架构的年轻化,如何不再为情感做文章? 这是新东方管理层需要认真考虑的问题。

当一个教育公司出现问题时,不是产品或服务出了问题,一定是人出了问题。

11.

不管你喜不喜欢,点击右下角“给我好看一下”。

标签: 俞敏洪 新东方 好未来 创业 徐小平

发表评论 (已有0条评论)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