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责任不平衡、把孩子当作测试机器的家庭最有可能养育出抑郁的孩子。
只有全心全意地陪伴、欣赏、接纳孩子,家庭才能成为孩子的希望,而不是绝境。
——鹿妈妈
◆◆◆
♬ 点击上方播放按钮,收听顽皮派主持人林静朗读的音频
作者|芙蓉妈妈
来源|中学生听书(ID:tingshu2018)
前两天,同事老方突然说要辞职回老家。
认识之后,他才发现,原来是自己的女儿在默默地患着抑郁症。
晶晶因为没有考上市重点高中,心情郁闷,厌学。
前段时间,和她一起长大的一个朋友跳楼自杀了。 这件事再次刺激了晶晶。
只因为老方在饭桌上说:现在的孩子太脆弱了。 他们跳下了楼,没有考虑父母会做什么。
听到老方这么说,晶晶在饭桌上激动地摔碎了碗筷,接下来的一周拒绝和老方交流。
老方连哄带骗带她去医院看心理医生,晶晶却根本不配合医生的询问。
最后,医生初步诊断晶晶患有全面性抑郁症。
老方说道:
“听到医生的诊断后,我的心疯了。 我没想到我一直引以为傲的女儿会患上抑郁症。
这些年我们忙着赚钱,想给她最好的物质基础。
现在回想起来,每次和孩子相处,我只问学习和成绩。 我完全无视女儿的陪伴,也意识不到孩子的心理变化。 ”
听了老方的故事,我安慰他并及时干预和治疗,孩子慢慢就会好起来。
后来我翻资料了解了我国青少年抑郁症的情况。 看完数据我真的很震惊。
根据《2022全国抑郁症蓝皮书》调查研究,青少年抑郁症患病率已达15-20%,其中50%的抑郁症患者是在校学生。
难怪北大精神科医生许凯文在演讲中大声喊道:我们真的需要拯救孩子们!
在当今孩子衣食无忧的时代,对孩子的精神养育应该远远大于物质养育。 新时代父母的重要课题之一就是培养孩子健全人格。
爸爸缺席,妈妈焦急
养出心理抑郁的孩子很容易
心理学认为:
母亲对孩子的影响主要是孩子能否成为一个独立的人,而父亲则塑造孩子的人生观,这关系到人格的形成。
爸爸的缺席,妈妈的焦急,是一个家庭最大的灾难。
这种环境很容易导致孩子性格和情感上的缺陷。 孩子会出现孤独感、自卑、自控能力差,甚至出现攻击性、竞争性、逆反性等性格和行为问题。
如果孩子长期陷入这些负面情绪的泥潭,就很容易患上抑郁症。
有些自以为是的父母从来不反思问题是否发生在自己身上,而是责怪孩子承受心理压力的能力差。
实际情况恰恰相反。 63%的学生患者经历过家庭控制、心理忽视、冲突或家庭暴力。 家庭环境是青少年陷入抑郁的首要因素。
知乎上一位抑郁症治疗师针对#孩子为什么会莫名其妙地抑郁#的回答,获得了数万点赞和点赞:
因为父母“离奇”地把孩子抛在了后面; 这是因为父母的情绪“异常”不稳定;
因为父母在爱情上“奇葩”无能; 这是因为父母的期望“异常”高;
因为父母“奇怪”地喜欢乖孩子; 这是因为父母“奇怪地”有消极的想法。
仔细想想,确实是这样。
很多父母虽然陪在孩子身边,却很少说话。
与父辈相比,现在的孩子更有自我意识,缺乏亲子沟通会让父母和孩子成为同一屋檐下最熟悉的陌生人。
也有一些父母说自己爱孩子,但当孩子说自己“精神病”时,却拒绝与孩子站在一起战胜抑郁症。 他们所说的爱是有条件的。
例如:他们希望自己的孩子表现得更好; 他们希望自己的孩子在考试中名列全班第一。 一旦成绩跌出前十,家长就会开始拷问他们为什么退步,但不会因为孩子成绩前十而表扬他们。
李梅锦教授表示:
“孩子的行为和心理是过去经历的反映,与童年时期家庭的教养方式密切相关。”
父亲的不在,让孩子失去安全感; 母亲的焦虑使孩子们很难快乐。
教育是一项大工程,家长对以后出现的一切问题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合格的父母是孩子的优质伴侣,会和孩子一起经历人生的每一次困难和成长。
合格的父母也是孩子温暖的治疗师。 他们理解孩子的一切喜怒哀乐,接受孩子独特的个性,塑造孩子坚强的内心。
父母只有尽责、用心,才能收获真正“由内而外”的优秀孩子。
“只注重成绩”的父母
孩子心里已经不知道多少次自杀了
心理学专家陈默教授表示:
“如果父母非常担心自己的孩子,他们的孩子迟早会遇到麻烦。”
如果家长只注重成绩,而忽视孩子日常的心理健康,孩子很有可能因为压力过大而推翻学业。
前段时间看到大V@北大云龙的微博。
一名13岁女孩与母亲发生争执后从17楼跳下。
争吵的原因是,母亲一直指责女孩单元测试中的错误。 女孩看着周围同学异样的眼神,央求妈妈别再说了。
回到家后,女孩第一次跟妈妈大声喊叫,把她心里这么多年积累的压抑和沮丧全部喊出来。
母亲打了女儿一巴掌后,摔门离开。 回来后,她只能抱着女儿冰冷的身体痛哭起来。
女孩留下的最后一句话是:“妈妈,你赢了,我会把我的命还给你。”
从邻居处得知,女孩从三岁起就被妈妈带去参加各种补习班,包括英语、数学、体能、主持、钢琴……
我补了很多课,但效果并不明显,女孩的成绩越来越差。
这场悲剧给所有家长敲响了警钟:
偏执地对孩子在学习方面抱有过高的期望,会毁掉孩子的未来,毁掉一个家庭。
父母想要培养出优秀的孩子无可厚非,但在期待孩子成功的路上,也必须反思自己是否给孩子灌输了“只求成绩”的单一价值观。
在这些孩子眼里,“我学习是为了妈妈,妈妈幸福,全家幸福”“如果我学习不好,我就是个废物”。
记得许凯文教授曾经对北大本科生和研究生做过统计:
其中,30.0%的学生讨厌学习或认为学习没有意义,40%的学生认为生活没有意义,自己只是按照别人的逻辑活着。
在徐教授眼中,这些孩子都患有“空洞症”,这是一种“价值观缺失导致的心理障碍”。
那些隐藏着心理问题的孩子,表面上看起来和普通人没什么两样。 你甚至可能会想,他们这么乐观、开朗、爱笑,怎么可能和抑郁症有关系呢。
他们殊不知,支撑他们生长的根系和树芯早已千疮百孔。 不经历风雨,迟早会因为承受不了而崩溃。
心理学教授王国锋说:
“能够发现孩子积极动机的父母,孩子就会生活在阳光下;总能看到孩子消极动机的父母,孩子就会生活在阴影中。”
让孩子成长为沐浴阳光、主根坚强的大树的秘诀是——
父母应该成为孩子的引导者,鼓励孩子扩大社交交往,并允许他们有自己的兴趣和激情。
这样,孩子们就能加强与世界的联系,通过多元化的价值观体验多面精彩的生活。
家长要做到“三多三少”
只有孩子才能一路走向阳光
央视纪录片《我们如何对抗抑郁症》中,高中女生钟华的故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钟华被诊断出患有抑郁症后,父亲将自己的病情告诉了母亲,并问母亲:现在钟华生病了,你觉得我们应该怎么办?
她妈妈说:那就休学吧。
钟华在纪录片中坦言:
正是母亲的一句话救了她的命。 如果她母亲像其他父母一样骂她虚伪,她当时可能就从窗户跳下去了。
当孩子患上抑郁症时,家人的理解是他们在黑暗中挣扎的一线光明,是拉他们走出阴霾的救命绳索。
正如心理学家曾其峰所说:
“孩子的成长没有什么秘诀,只有负责任的父母,为孩子提供稳定、健康的土壤。”
土壤健康,果实累累; 积极的家庭氛围造就乐观的孩子。
在教育道路上,家长必须做到“三多三少”,才能养育出一个温暖、快乐、心理健康的孩子。
人民日报曾发文告诫千万家长:
如果你是一个普通的家长,你没有多少资源,没有多少文化,不知道如何教育孩子。
然后多鼓励他,多认可他,多赞美他,多理解他,多支持他。
不要强行把自己的认知、焦虑、恐惧、愤怒、委屈转移给孩子,这就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
父母每天对孩子说的话的内容和语气都会投射到孩子的性格中。
从今天起,我们应该在日常生活中多鼓励、认可孩子,让他们相信“我能”,让他们明白“无论发生什么,我都可以告诉父母,他们是我坚强的后盾”。
为了激励你的孩子,你必须知道这三句至理名言:
1.“孩子,你能做到的。自信是你最大的财富。我们都为你感到骄傲。”
2.“孩子,别害怕,你的努力和坚持会帮助你实现你的目标。”
3.“孩子,你可以自己做决定,我们相信你可以解决问题,对自己的生活负责。”
作家黑塞说:
“家庭不仅是身体的居所,更是灵魂的寄托。”
父母良好的养育态度是孩子良好心理品质形成的关键。
一个咄咄逼人的父母无法教出一个能够理解他人观点并理解他人的孩子。
一个以爱的名义控制孩子的父母,不可能教出一个敢于冒险、慷慨大方的孩子。
如果想要营造良好的家庭情感氛围,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卞玉芳给出3条建议供大家参考:
1、“高度接受”:父母要无条件接纳孩子的一切情绪,包容并引导孩子化解负面情绪。
2、“高反馈”:家长要体谅和回应孩子的情绪,了解孩子情绪产生的原因。
3、“预见性高”:家长要未雨绸缪,提前教会孩子如何与情绪和平共处,让孩子学会合理表达情绪、调节情绪,做情绪的主人,而不是被情绪控制。
现在的孩子玩伴很少,大部分时间都花在电子产品上,所以父母的陪伴就显得尤为珍贵。
就像校长写给家长的这句话:
“教育是陪伴,而不是陪伴。教育需要家长蹲下来和孩子说话,让孩子成为主角,倾听孩子的声音。”
陪伴的方式和质量决定了孩子一生的性格。
父母用心陪伴的孩子,亲子关系和谐,与他人沟通顺畅,表达能力强,内心积极阳光。
1、陪伴孩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多花时间陪孩子读书,慢慢培养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 与孩子一起制定学习、生活计划,引导孩子有规律的生活。
2、陪伴孩子展现良好品格:放学回家后,不要只谈学习,多和孩子说“废话”。 您想知道您的孩子今天是高兴还是悲伤,以及您需要回答哪些疑虑。 只有前期注重情感培养,才能让孩子顺利度过叛逆期。
3、支持身体健康:运动产生的多巴胺和内啡肽是人类的快乐因素,有助于孩子远离抑郁症。 因此,家长可以在日常家庭活动中纳入半小时陪伴孩子的锻炼,周末带孩子进行有意义的户外运动,激发孩子对生活和生活的热情。
点亮文章结尾【阅读】,希望各位家长能够理解:
孩子的心理成长离不开您每一次细心的陪伴、及时的表扬、必要的鼓励和温柔的安慰。
希望所有的孩子都能在健康的环境中成长,过上轻松舒适的生活!
-⭐女儿校明星直播预览⭐-
孩子做事很慢,怎么催都没用
最终演变成“吼叫动”
如何找到孩子磨磨蹭蹭的真正原因并对症下药呢?
8月2日上午9点30分来女儿直播间
听听儿童时间管理专家何小英的分享
*来源:中学生听书(ID:tingshu2018),一个中小学免费音频平台,在这里可以听海量必读经典,背古诗词。 为数百万家长提供的教育指南。 更多教育文章请关注我们。 *本文部分图片来自图虫创意。
亲爱的,如果我们的文章对您有帮助,请“设为明星”★! 这样你就不会错过每日推送了!
先把自己抬高,长按下图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