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院2018级应用数学专业研究生荣源人物名片

91百科网 20 0

今天我们一起来听听

这位毕业生的故事——

理学院2018级应用数学专业研究生 袁蓉

名片

荣源,中共党员,理学院2018级应用数学专业研究生,研究生期间获得国家研究生奖学金、四川省优秀毕业生荣誉称号、校级优秀团干部称号、校级学术明星荣誉称号。 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学校2019年、2020年“西华杯”创新创业项目和2020年研究生创新基金项目。 在国际期刊和会议上发表论文12篇,其中SCI期刊以第一作者检索论文6篇(2区论文3篇),EI检索论文3篇,EI会议检索论文以第二、第三作者3篇, SCI投稿1篇 该杂志正在审稿,1篇文章正在投稿。 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校级项目3项并顺利完成。 曾参加2019年智能系统与知识工程国际会议和2020年计算科学与应用国际会议。 现已顺利考入上海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博士研究生。

“好论文都是经过打磨的。”

2018年,荣源考入西华大学研究生。 进入研究生阶段后,在导师和自身兴趣的影响下,我选择了目前的研究方向——智能信息处理、复杂信息决策理论与方法。

回忆起刚进入实验室时,面对导师高标准的管理要求,荣源很快就改变了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态度,只为了跟上研究的步伐。 坚持每周阅读一篇高质量的外文文献,并认真做好阅读笔记。 每周五或周六下午,学生们聚集在一起,以PPT的形式展示自己的学习感悟和疑惑。 此外,在精读过程中,荣远还会泛读四五篇同类型的文章。 在这样的训练下,荣远获得了越来越多的知识,并逐渐开始撰写自己的研究论文。

刚开始准备的时候,荣源就遇到了第一个问题。 写论文所用的Latex软件需要用代码来编写,但他之前从未接触过代码,所以花了十天的时间。 自学如何在线使用该软件。 掌握了之后,就可以根据读过的论文搭建一个框架,一点点研究。 整篇论文的初稿花了近四个月的时间。 整理完后,荣源请老师修改。

“初稿肯定不好看,好论文都是经过打磨的。” 由于是第一次写作,论文难免出现一些基本错误。 既然是写代码,多写一段代码或者少写一段代码都会有问题。 出现了错误,荣源多次纠正,老师也不厌其烦地指导。

荣源坦言,自己不好意思去找老师,因为修改的次数太多,但导师的每一次指导都给了荣源希望。 同时,荣源每天都在阅读不同的论文,尤其是发表在国际各大知名期刊上的高质量论文。 他研究别人的写作方式,学习别人成熟的语法表达,并运用在自己的论文中。 中间。 正是在这样不断的修改下,他完成了第一篇论文。

稿子完成后,就到了投稿的时间了。 容渊一开始对此一无所知。 荣源在老师的指导下尝试投稿。 在他的文章被拒绝三次后,编辑终于在第四次投稿时反馈了修改意见。 这让荣源看到了希望,积极与对方沟通、做出改变。 对于荣源来说,无论是大变还是小变,他都认真、严谨地对待。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两轮修改,他的论文终于被接受了。

理学院2018级应用数学专业研究生荣源人物名片 论文 期刊 文献 投稿 科研 第1张

第一次成功的经历后,荣源信心倍增。 日常学习之余,荣源全身心投入科学研究,为自己设定了更多的研究目标。 疫情期间在家,荣源依然保持着学习的热情,每天读书,就像在学校实验室时一样。 正是抱着这样严格的自律态度,他在疫情期间完成的《复q-梯级正对模糊二元语言麦克劳林对称均值算子及其在应急方案选择中的应用》发表在《中科院一区学报》上科学。 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不确定性信息表示模型和一种新的应急计划评估模型。 他笑着说:“这篇论文在投稿期间遇到过几次拒稿,但拒稿是常事,我们一定要保持良好的态度。” 只有拥有良好的心态,才能继续坚持下去。 荣源把每一次拒绝都视为对自己的鞭策。 只有学会正确面对挫折,才能迎来成长。

2020年3月是荣源收获的一个月,之前投稿的三篇文章几乎同时发表。 花了整整一年的时间,每天在实验室学习至少十个小时,每周精读至少一篇高质量文献,泛读无数文献,才取得这样的收获。 迄今为止,荣远已在国际期刊和会议上共发表论文12篇,每一篇论文的背后都凝聚着他的心血。

“重要的是创造一个学习环境”

由于论文全是英文写的,容渊在写作之初常常感到困惑。 看论文时,生词多于学术疑点。 通常,读完一篇论文后,感觉更像是阅读理解而不是研究论文。 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他开始注重培养自己的英语学习环境。 他坚持尽可能用英语写课堂笔记和阅读笔记。 他还摘录阅读英语文献时的好句子,加以改进以供自己使用。 文章中。

就这样经过半年的训练,荣源不仅提高了自己的英语水平,还掌握了阅读英文文档的技巧。 快速浏览了一下,他就大致了解了论文的主要内容。 现在,荣源在阅读摘要后已经能够了解文章的大体轮廓,从而判断这篇论文对他是否有用,是否需要继续阅读。 “有意识地培养英语学习环境真的很重要。好的记忆力不如不好的写作,你必须多写。” 荣渊说道。

对于荣源来说,研究生学习期间,他的专注力得到了显着提高。 有人说读研究生是对努力的考验,但对于荣源来说,每天至少10个小时在实验室学习是基础,也是对学术的尊重。 一步一步学习,一点一滴积累。 只有沉浸其中,保持对学术的敬畏,才能真正体会其中的乐趣。

荣源对于未来的规划从未动摇。 现在,荣源已顺利考入上海大学2021届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博士研究生。他将继续深造,希望将来能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用自己的学习经验帮助别人。 “我的方向很明确,没有任何困惑。” 荣渊坦言。 心中坚定的信念让他自始至终都向前看,他对迷茫时期的看法也与其他人不同。 “迷茫期的产生往往是因为你知道该做什么但又不想做。但如果你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并且必须做,那么所谓的迷茫期自然就会迎刃而解。” 每一个字,都透露着容渊的内在力量。 非常坚定。

终生勤奋,追求卓越

除了科学研究,荣源还对生活充满热情。 一生中,他积极参与慈善活动,经历了许多不同的经历。 本科期间,他从事过团委相关工作和班主任助理,提高了他组织活动和与人相处的能力。 在读研究生时,荣源加入了​​学校研究生会宣传部,学习了如何撰写新闻稿和编辑微信推文。 科学研究和学生工作交替进行。 充实的生活不仅给他带来满足感,也让他在繁忙的科研生活中摆脱了身心的疲劳。

容媛只喜欢台球。 在他看来,台球可以锻炼人的思维,需要高度集中注意力。 这样训练出来的高度集中力,对他的研究是有好处的。

无论是生活还是科研,荣源始终坚信一句话:“终生勤奋,追求卓越。不是每个人都有成功的天赋,但勤奋一定会有结果。追求卓越,就是追求完美的态度。只要有这样的态度,最终的结果一定会很好。“科研之路是漫长而艰难的。” 庆幸的是,荣源对于未来有着明确的方向。 当老师的梦想一直萦绕在他的脑海里,他也一直在努力。

查漏补缺,完善自我,勇敢前行,他正在以最美的姿态走向自己的未来。 也许未来会有荆棘,有坎坷,但我一定会克服一切困难,踮起脚尖,用自己的力量,用最亮的星装点人生的道路。

标签: 论文 期刊 文献 投稿 科研

发表评论 (已有0条评论)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