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教育版三年级美术卷1目录
点击蓝色下划线文字即可观看
第 2 课 点画游戏
第四课 我设计的衣服
第六课 各种各样的人
第七课 外星访客
第 8 课 对称与秩序之美
第9课 动物星星 (1)
第10课动物星星(2)
第11课 水墨画动物
第 14 课 亲密关系
第15课图形印章
第 16 课 手提袋
第十七课 剪纸 (1)
第十八课 剪纸 (2)
第十九课:触摸物体的背面形状
完整的课程计划
教学目标:
1.了解三基色——红、黄、蓝; 三种辅助色 - 橙色、绿色和紫色。
2、掌握用原色搭配间色的技巧。
3、对学生进行美育,培养眼、脑、手的协调运用。
教具准备:透明量杯6个、玻璃棒1根、水彩颜料和绘画工具。
教学重点:了解三基色以及三基色混合产生的三间色。
教学难点:半色调混合中的水量和着色量。
教学流程:
1、组织教学:检查学生学习用品。
2.引入兴奋。
1. 欣赏这首儿歌,并要求学生从这首儿歌中找出描述颜色的词语:
给国旗涂漆
红色画笔、黄色画笔、
国旗的图片真漂亮。
国旗在蓝天飘扬,
孩子们一起行礼。
红色画笔,绿色画笔,
然后画满地盛开的花朵。
鲜花向国旗微笑,
祖国,祖国,我爱你。
(红、黄、蓝、绿)
我们的颜料盒中提供了这些丰富的颜色。 有些颜色可以与其他颜色混合,有些则不能。 在本课中,老师将向您介绍三种原色和三种间色。
板书题目:三基色、三间色
3.学习新知识:
1.了解三基色
(1)教师:请学生观察颜料盒。 这是我们美术课上常用的水彩颜料。 一盒有12种颜色。 其中一些颜色可以与两种或三种颜色混合。 其中红、黄、蓝不能与其他颜料混合。 结合。 我们称之为“原色”。
(2)谁能举出生活中红、黄、蓝颜色的真实物体的例子? (如:红旗、黄香蕉、蓝色海水等)
2.认识三种颜色。
(1)猜猜:两种不同原色的水混合会变成什么颜色。
(2)学生进行动手操作。
(3)教师的混色演示。
(4)学生实践。
4.游戏。 (有音乐和游戏)
5、互相评价。
6、全课小结:今天我们学到了什么? 三基色是什么? 三种间色是什么?
黑板设计:三基色、三间色
三个红色+黄色=三个橙色
原来黄+蓝=绿房间
颜色红+蓝=紫
第 2 课 点画游戏
教学目标:
1.通过对点画法的学习和了解,使学生初步接触点画法,了解点画法的特点和简单的技法。
2.引导学生创造性地运用各类材料,尝试创作点画,逐步形成创作思路。
3、通过讨论和交流,互相启发,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教学要点:
1.了解点画法的特点。
2.学习点画法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3、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和表达力。
4、给学生更多的作品欣赏。
教学准备:
师:与点画法有关的各种图片、实物、论文等。
学生:收集各种材料的点、绘画、粘贴工具、各种颜色的小圆盘等。
教学流程:
- 欣赏:
老师展示了一些点画作品供学生欣赏。
- 讨论:
学生读后分享自己的想法。 他们在哪里见过? 它和我们以前看到的画有什么不同?
——旁白:
老师讲了点画派的特点、点画派的代表人物——法国画家修拉、代表作《大碗岛上的星期日》等。
- 观察:
老师让学生用放大镜观察印刷品和彩色电视屏幕,发现美丽的图画原来是由无数小彩色点组成的。
- 游戏:
老师和学生一起做游戏。 用打孔器在一张红纸上打很多小孔,下面垫一张黄纸。 从远处看一下。 颜色如何变化? (介绍三基色和三间色的关系)
- 灵感:
启发学生思考制作点的方法(不同的材料、不同的工具等)。
- 生产:
每个人都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玩点画游戏。 他们可以用彩纸粘贴,也可以用水粉画点缀。 他们还可以利用各种圆形物体(如瓶盖)来拓片。
- 评价:
学生完成作品后,可以评出最有创意、最有趣、最细致的作品等。
教学目标:
1.培养创新能力。
2.学习绘画的不同表现形式,了解粉画的制作过程。
3、通过制作,体验失败与成功、发明与创造的乐趣。
教学重点:学习绘画的不同表现形式,了解粉画的制作过程。
教学难点:在粉末印花过程中,掌握水与颜料的比例,发现一些制作“秘诀”。
教具准备:
师:欣赏几幅作品
学生:准备各种制作工具
教学流程:
第一课:
1、组织教学
2、鉴赏与讨论
1、你知道版画有多少种吗?
2、简单介绍其不同的特点及绘制方法。
3. 给每组举一个例子。
3、生产流程介绍
1.雕刻——力度的控制。
2.着色-时间控制。
3.密封-区域控制。
4.学生实践
1.制作负极板。
2. 使用较粗的铅笔。
3、能力强的同学可以把事情弄得更复杂。
5. 导游
1、全面观察学生作业。
2、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3.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意见。
六、总结
1.您在制作过程中有哪些感受、经历和体会? 我来给大家汇报一下。
2. 让我向您展示一些成功的“秘诀”。
第二课:
1、组织教学
2. 小组交流
1.上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2、你发现什么问题了吗?
3. 向您展示任何成功的“小秘诀”。
3.欣赏同一幅画并讨论
1.您欣赏的作品使用了哪些颜色?
2、不同颜色有什么不同的效果?
3.表达你的意见。
4、你的表现比他们好吗?
4. 学生作业
1. 继续上一堂课的作业。
2.能力强的同学可以尝试制作不同的颜色。
5. 导游
1、面对面观察学生的作业。
2.鼓励学生创作独特的作品。
3.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意见。
一、总结
1.展示您的作品并介绍。
2.学生之间互相欣赏。
第三课:
1、组织教学
2.继续完成上节课的内容(已完成的作业)
三、讨论
1.如何把作业装饰得更漂亮?
2. 有什么想法吗?
4、鉴赏
1.举例说明图片的各种装饰手法。 (边框法、花边法、基材法……)
2.你还有比这更好的方法吗?
1. 学生作业
1.学生陷害。
2、注重方法的运用。
2. 导游
1、使用刀剪时要注意安全。
2.和一些同学讨论如何把图画装饰得更好更漂亮……
三、总结
1. 自己评价作品并进行介绍。
2、装饰并摆放在教室的一角。
第四课 我设计的衣服
教学内容:
本课程是介于“造型·表达”和“设计·应用”领域之间的学习内容。 以艺术活动为主线,兼顾学生个性发展和知识技能学习的需要。 鼓励学生快乐学习、主动创造,让学生亲手设计制作环保服装并进行即兴表演,让孩子在“做”和“玩”的学习活动中充分体验艺术创作的无限魅力快乐,让孩子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本课程的学习内容是设计风格化的服装,并利用各种碎布、彩纸、绳、线、塑料等材料,运用缠绕、捆扎、编织、折叠、粘贴等方法,通过做在布娃娃、木娃娃或同学身上。 三维设计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审美能力。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通过引导学生观看世界各地的服装,了解基本的制作工艺,利用身边的各种废旧材料设计自己的服装,体验服装设计之美。
过程和方法目标:通过设计服装体验不同的美的表达方式,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 演示填充、包裹、捆扎、包扎、编织、折叠、扭曲、撕裂等一些基本方法,让学生自主混搭,创造出独特的服装,提高学生的动手制作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目标:通过制作和表演,激发学生学习服装设计的兴趣,为学生表达美、追求美、创造美创造条件,增强环保意识。
教学要点:
教学重点: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设计和表达服装。
教学难点:学习运用不同的表达方式,利用废旧材料设计出独特、有创意的服装作品。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音乐、木娃娃、模型架、剪刀、双面胶带、订书机、回形针、彩纸、各种废旧物资如抹布、报纸、丝带、包装袋、塑料袋、废光盘等。 。 教室周围摆放着一些穿着各种服装的芭比娃娃,以增添气氛。
学生准备:制作和绘图工具,收集服装图片,小组准备1-2个娃娃,线描男女娃娃体型模板。 上课前,学生们被分配去收集抹布、绳子、彩纸、塑料袋和其他相关材料。
教学流程:
1、讨论交流
1.什么是服装? “服”,指衣服、服饰; “配饰”是指用于装饰的东西,一般指服装、配饰等。“服装”是指服装和配饰。
例如:上衣、裤子、裙子等服装元素; 帽子、头饰、项链和耳环、鞋子、包包和其他配饰。 时代在进步,服装也越来越丰富。
2.板书题目
设计意图:学生提前收集了有关服装的图片和资料,对服装有了一定的了解。 他们从谈论身边的衣服开始,引入话题,贴近孩子的生活,友好自然,激发了学生进一步学习的欲望。
2.鉴赏与认知
欣赏一组图片,了解服装的演变和功能。
人类的历史也是一部辉煌的服装史,它区分了人类和动物。
1、古代人们穿什么材质的衣服? (树叶、兽皮等,配饰为天然石头、鱼骨、贝壳等)他们的服装主要作用是护身、遮羞、御寒。
2. 在有历史记载的时代(如唐朝),人们穿什么材质的衣服? (布、丝、缎等)当今文明社会,人们的服饰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服装材质种类繁多,款式丰富多彩)增加了服装的主要功能——装饰。
3.观看视频《100秒看伦敦时尚100年》,了解百年来服装的变迁。
设计意图:人体服装主要是满足身体防护、遮体、防寒、装饰四种需要。 但服装的前三个功能其实从一开始就已经基本解决了。 在人类服饰文化中,真正起到重要推动作用的是看不见、摸不着的“美”。 推动了千百年来服装的不断更新换代。 人们对美的追求为服装的发展提供了动力。 人类的服装世界变成了一个神奇多彩的世界。 本场呈现的精美图片和视频给学生们带来了强烈的艺术印象和美的享受,极大地激发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
3、互动与鉴赏
1.交换服装娃娃
说说你家娃娃服装的特点,从颜色和外观上进行简单的分析。
2、跟随课件进入服装博物馆欣赏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服饰,重点关注服饰的材质和款式。
(一)欣赏我国少数民族(如彝族、傣族、苗族、壮族、藏族等)的服饰;
(2)欣赏不同国家的服饰(如非洲、美洲、亚洲国家的典型服饰);
(3)欣赏不同功能的服装(如节日服装、工作服、展示服、演出服等);
(4)欣赏服装设计大师的作品(如日本的三宅一生、意大利的瓦罗蒂诺、法国的香奈儿和迪奥、中国的张兆达等)。
3、师生讨论总结服装的特点:色彩鲜艳、造型各异。
设计意图:每一种服装都给人们带来一种美丽的享受。 服饰不仅是一种物质文化,更是一种美文化。 它既是人们生存的手段,又是生活的艺术。 纵观世界各地的服装,不同文化所体现的服装也有很大不同。 这个环节的设计拓宽了学生的视野。
4.设计与实践
1、欣赏大师的设计草图。
2. 老师进行简单的演示和画线表演。 首先考虑整体风格,然后再考虑配饰。
3、学生思考、实践。
老师:今天上课前,大家收集了一些环保材料。 他们根据材料和自己喜欢的服装款式,讨论了如何根据纸上的人物模板设计一件服装作品。
4. 演示和反馈。 选出代表,大家谈论自己的设计想法,讨论将其变成成品服装的可行性。
设计意图:该环节引导学生成为一名时装设计师,将废弃材料变成美丽的衣服。 从直觉和情感上考虑设计问题来欣赏它。 学生需要做的纸质实践练习有明确的解释。 难度适中,学生愿意尝试。
5、演示与演示
1. 老师在模特台上演示几种换衣服的方法。
(1)用报纸制作背心、百褶裙; 用塑料桌布和碎布制作裙子; 搭配羽毛制作头饰; 将彩色纸折叠成帽子等。
(2)介绍服装单独制作、组合制作、整体制作的不同方法。 前片、后片、袖口、领子等不同部位可采用的裁剪方式。
(3)学生再次观察身边现有的小服装娃娃,并讨论如何制作它们。 结合实例介绍了捆绑、缠绕、粘贴、串联、编织、折纸、装饰等便捷的立体制作工艺。
2.欣赏一组环保服装图片,展示独特的娃娃服装作品。
3.贴出黑白服装设计图和配饰图。
设计意图:该环节让学生通过演示、演示,直观、深入地了解服装制作的重要步骤。 它运用丰富的艺术处理手段来体现服装设计的造型和整体氛围,直观、形象地解决教学要点。
六、生产及经验
发挥你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利用各种废旧材料,设计制作出耳目一新的“衣服”。
1.讨论分工,在娃娃或真人上进行三维制作。
充分利用手头上的材料,把废旧材料变成羽毛衣服和云朵。 还可以有选择地提供一些半成品,让学生有选择地制作和加工,提高生产效率。
2、制作方法灵活,可拉、可剪、可粘贴、可缠绕。
设计意图:在优美的音乐声中,学生们讨论、分工、制作,热闹又忙碌,用自己喜欢的设计、选择材料制作衣服。 从二维到三维,有很大的挑战,也有成就感。
七、展示与评价
1、宣布环保服装发布会即将开始。 小舞台,大制作,小服装秀开始了!
邀请参加秀的模特出席“新闻发布会”。 请玩偶设计的学生将玩偶放到“舞台”上出现。
音乐响起,孩子们随着音乐表演。
解说:(每组派一名代表解说)
①小模特迈着轻快的步伐向我们走来。 这件衣服的主色调是粉色,是一种可爱的公主风。 漂亮的短裙超级迷人,腰间的大蝴蝶引人注目。 整体风格优雅、活力、温馨。
②我们的设计是田园风格。 腰带上的绿色藤条流苏充满活力。 上身用包装纸制成的背心上挂满了可爱的花朵。 用塑料纸和树叶做成的头饰非常可爱。 这是一件充满活力的绿色服装。 。
③我们的服装很侠义,头戴黑色头巾,红色斗篷,黑色紧身裤,外面裹着塑料桌布。 我们看起来很酷!
④我们的设计是阳光沙滩热带风格的服装,大叶子,彩色百褶裙,宽大的帽子,看起来好可爱,可爱,有活力!
2、挑选最优秀的设计师,介绍各自群体设计的服装特点。
3、分成创意团队,设计师和模特一起合影。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让学生有一个自我表达的大平台。 它将自我评价、同伴评价和教师评价相结合,让学生对自己的作品有更深入的了解。 展现鲜明的个性特征、服装形态、人物形态,让孩子们在舞台上释放自我,让他们的创作才华在多维空间中展现。 色彩缤纷、个性化的服装放大了孩子们成功的喜悦。 他们随着音乐和音乐,诠释着特殊的服饰文化,体验设计之美带来的震撼!
8. 扩展和延伸
1.玩换装游戏,尝试多种风格,看看你对服装的感觉如何。
2.鼓励学生将设计带入生活。 无论在东方还是西方,服饰文化总是鲜明地体现出时代特征和民族特征,总是充分渗透着文化的主要特征。 我们一定要珍惜这种文化,传承它,弘扬它。 服装标新立异已成为服装文化发展的规律,被人们所认识、遵循和拥护。 服装文化未来的发展空间将更加广阔、更加自由。
3、未来在学校、社区乃至更大的舞台上勇敢展示自己,参加大型“时装秀”。 用我们的双手,平凡的材料可以变成精美的作品,让我们用双手来美化生活,装点世界!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深入研究,进行发散思维。 本环节对全课进行总结,肯定成绩,展望未来,鼓励学生在今天的尝试基础上,在今后的生活中进行实践操作,鼓励学生在未来进一步创造。
练习设计:
本课有两个阶段性作业。
第一个作业:在画纸上设计你最喜欢的衣服。
1.在角色模板上自由创作。 2、思考巧妙,画出精彩。
第二个作业:用废旧材料制作有趣的服装。
1.团队协助,讨论款式,对娃娃或真人进行三维设计。
2、制作方式灵活,可画、剪、贴、缠等!
话题
《用色彩画情怀》江苏教育版三年级卷1
学生对课本的分析
课本分析:点、线、面是构成自然的最基本元素。 对点、线、面的学习贯穿于整个九年义务教育。 二年级学生有《线条之妙变》,七年级学生有《点线之韵》《面色之美》。
学业情况分析:三年级的孩子9岁左右。 他们失去了低年级的豪放和奔放,也失去了中年级的无知。 他们正处于一个更加矛盾、更加复杂的年龄。 引导孩子大胆表达,理解并肯定自己的感受,懂得表达和接受自己的情感,从生活中汲取灵感,不断发现身边的美; 从感受出发,怀着好奇心大胆探索这个神奇奇妙的世界。 培养孩子自信、自强、正直、乐观、大方的美感。
班级
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
了解色彩造型的基础知识。
流程和方法
能够用线条与色彩的美妙结合来表达自己的感情,并能独立探索运用线条、色彩等绘画语言来表达情感。
情感、态度、价值观
从感受出发,保持好奇心,大胆探索这个神奇而奇妙的世界。 培养孩子自信、自强、正直、乐观、大方的美感。
学习领域
外形·性能
重点
了解色彩可以表达情感,并懂得如何通过绘画来表达情感。
困难
能够利用颜色以主题方式表达情感。
兴趣点
感知颜色在表达情感中的作用; 采用轻松、活泼、有趣的色彩进行造型表达。
教学方法
体验式教学
工作要求
1、运用轻松、活泼、有趣的色彩大胆创作。
2.用色彩表达你眼中的世界和心中的感受。
3. 能够运用色彩和捕捉主题来创造性地表达自己的情感。
教学流程
内容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计划
课前准备
ppt情感卡片、模型画、名家作品。
水彩水粉、颜料、画笔、纸
课堂介绍
1. 如果颜色会说话,色系就诞生了。
2.引入主题:用色彩来描绘感受
1. 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如果我是红色/黄色等,我会如何介绍自己?
将颜色拟人化,与色系对话,将感受具体化。
课堂发展
1. 欣赏图片并讨论它们。
理解红、绿、蓝、黄的一般感受。
A:红色——热情、奔放……
B:绿色——希望、活力……
C:蓝色——凉爽、宁静……
问:你有哪些经历可以用蓝色来表达?
D:黄色——年轻、明亮……
仔细观察、欣赏梵高的作品来回答这个问题:梵高为什么喜欢黄色? 他在表达什么? 谈谈你对梵高作品的感受?
2、每个人都有独特的情感世界和独特的色彩感觉。
例:小明的色觉。
3、与心灵对话:找到属于自己的色彩感觉。
4.欣赏模型画。
5、绘画感:
(1)要求:情境-感受-词汇-色彩-绘画。
b发挥创意,让颜色在您的蓝图上“随机”运行......
(2)评价标准:轻松、自由、自信,用笔用色大胆,画面完整。
1、结合作品谈谈不同颜色给我们带来的感受。
2.观看视频:小明的色彩感知。 思考并回答问题。
问题一:小明的色感来源是什么?
问题2:色感还能来自什么?
3、四人一组:每个人都有一张情感卡。 小组讨论,什么颜色可以表达这些情绪?
我认为: _____ 颜色可以表达 ________,因为 _____。
4.欣赏画作。
5.像才华横溢的艺术家一样画画。
回答问题:你理解的“任意”是什么?
1. 了解颜色感知是普遍的并且更加个性化。 有温暖和情感的色彩。 向色彩大师梵高学习。
2.从例子中学习理解颜色与情感之间的关系。 每个人对颜色的感知都是特殊的。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