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工作中的心理效应》,简直相见恨晚!

91百科网 47 0

大家好,我是雪莉,一名不断寻找人生价值的初中英语老师。

最近,我读完了一本非常通俗易懂的班级管理心理学书籍——《班主任工作中的心理效应》。 本书并不像心理学专着那样晦涩难懂,而是用通俗的词语和案例让读者了解到,班主任的工作中有这么多的心理学技巧。

本书分为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学生个体、面向家长、同事和自己三个部分,涵盖了班级管理、家校沟通、教师自我心理调节等各个方面。

当我看到目录时,我第一次被这本书所吸引:请先不要读这本书。 结果我真的忍不住先看了这篇文章。 原来这篇文章是关于禁果效应的。 它越是被禁止,它就越受欢迎。 心理学的力量是如此强大,我立刻就被作者的文笔所吸引。

让我分享一些给我印象最深的心理学原理。

01如果你让我有期待,就不要让我失望——期待效果

预期效应是指动物和人的行为受实际结果和预期结果的支配。 如果实际结果与预期相同,就会增强预期的力量和可信度。 但如果现实与期望不符,就会造成认知失调,改变原有的行为。

这种预期效应促使教师在向学生承诺奖励时信守诺言,在应该惩罚学生时惩罚学生。 因此,赏罚不能轻易许诺。 最好少而精,否则会削弱班主任的威信。

对于惩罚的预期效果,企业内部有一个类似的术语,叫做“热风炉效应”。 这一效果阐述了惩罚的四大原则:警告原则、一致性原则、即时性原则、公平性原则。

《班主任工作中的心理效应》,简直相见恨晚! 心理学 心理学效应 第1张

这启发我们,要惩罚学生,一定要先说出来,尽快处理,而且要平等对待每个人,体现公平。 我在惩罚时容易情绪化,尤其是在课堂管理中。 很容易冲动地惩罚,会让学生感觉自己被我针对了,导致更加逆反。

02小问题,大管理——蝴蝶效应

蝴蝶效应揭示了小因素与看似完全无关的大而复杂的变化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因果关系。 教师对学生的影响往往是蝴蝶效应。 老师无心的一句话、评论、微笑、眼神、安慰,都可能改变学生的一生。

上大学的时候,我曾经交过一份格式很乱的申请表。 辅导员非常严厉地对我说话。 我还记得他对我说:“如果你想搞什么事情,最好不要做,交表格。” 你之前没检查过吗? 这对我来说太不负责任了。 “从那时起,我开始认真对待自己处理的每一件事,哪怕只是一个形式。

现在我成为了一名老师,我的一言一行可能会对学生的生活产生蝴蝶效应。 所以,我说话做事应该更有条理,多一些积极的作用,尽量避免伤害。

03 对我有好处,对你也有好处——传播分析理论。

根据沟通分析理论,每个人都有三种不同的自我状态:P(父母)、A(成人)、C(儿童)。

母态是指语言倾向于提醒、警告; 成人状态更加客观,积极寻求解决方案; 儿童状态以情感方式处理问题。 面对不同的对象应采取不同的自我状态。

有时在处理班级问题时,我倾向于采取孩子的状态,这太情绪化了。 我应该更理性、客观地用家长状态和成人状态跟学生交谈,了解情况,多指导,少愤怒(这太难了……)

好了,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 欢迎点赞、阅读或转发。

,您的支持是雪莉创作的不竭动力。

标签: 心理学 心理学效应

发表评论 (已有40630条评论)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