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人之初性善性恶,至今没有定论

91百科网 13 0

中国人喜欢争论。 上世纪“文化大革命”前后,社会与资本的姓氏问题曾有过数十年的争论。 后来,邓小平同志以求真不争的精神停止了争论,不管猫是白猫还是黑猫,只要抓住了老鼠就是好猫。

中国人对“性本善恶”的争论由来已久,它是由中国历史上两位伟大人物孟子、荀子发起的。 孟子说,性之初,性本善;性本善,性本善。 荀子说,人之初,性恶。 人类生来本性是善还是恶尚未确定。

“人之初”应该是指人刚刚离开母体的婴儿期。 这个时期判断一个人本性善恶的标准是什么? 是根据婴儿落地时的哭声来判断,还是根据其原生父母的性格来判断? 我不同意仅仅根据这两点来判断一个人的本性是善还是恶。

我相信,人之初,本性无善无恶,但本质上都是自私的。 为什么这么说呢? 这可以通过我观察到的以下事情来说明。

第一件事:小时候,有一天,邻居的阿姨抱着一个吃奶的婴儿来到我家和我妈妈聊天。 那时,我的妹妹也刚刚出生。 妈妈的奶水不够姐姐喝,所以她经常用米汤来代替。 不过,这位阿姨的奶水很丰富,她的宝宝喝不了,所以她经常要挤出一些。 可当这位阿姨抱起我妹妹想要喂她的时候,阿姨的孩子却伸出小手阻止了她。 这一幕让在场的所有人都惊讶不已,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宝宝这么小就懂得保护奶水,说明在他的潜意识里,妈妈的奶水是他们的私有财产。 只有他自己可以喝,其他人不可以喝。

第二件事:搬进新家的一天早上,我在楼上晨练。 突然看见对面楼顶有几只麻雀在打架。 他们正在激烈地战斗。 原来,他们是在争夺墙上的一个小洞。 斗争。 早春时节,墙上的小洞让它们可以安家并繁衍后代。 为了安家、繁衍后代,他们会誓死战斗。

孟子:人之初性善性恶,至今没有定论 自私 争论 后代 孟子 阿姨 第1张

第三件事:在《动物世界》节目中,我在草原上看到了一只狮王和十几只母狮和幼狮。 他们有自己的领地。 他们经常把尿液撒在树枝和岩石上。 标记您的领地,以防止其他狮子和掠食者入侵您的领地。 有一天,两只年轻的流浪雄狮跑进了他们的领地。 战斗非常血腥。 两只流浪的雄狮杀死了老雄狮和所有的幼狮,只留下了成年雌狮。 狮子。 事实证明,当幼狮哺乳时,成年雌狮不会发情来求偶。 为了尽快繁衍自己的后代,流浪的雄狮会杀死乳狮幼崽。

第四件事:抗日战争时期,有四名汉奸出卖抗日联军司令员杨靖宇将军。

第一个叫程斌,抗日同盟第一师师长,也是杨靖宇最看重和信任的人; 第二个叫张秀峰,本来是个双亡的孤儿。 他由杨靖宇抚养长大,后来担任军卫排长。 ,杨靖宇的贴身护卫; 第三个叫张细若,抗日机枪射手,叛乱后射杀了杨经纬; 第四个名叫赵廷熙,是蒙江县保安村村民,他把杨靖宇最后的藏身之处报告给了日本山地搜查队。 这四个人为了一点报酬,出卖了自己的灵魂。

可见,“食色”是人类和动物的本能,而这种本能就是“自私”。 自私是“丛林法则”和动物生存法则的根源。 人类是从动物进化而来的,具有与生俱来的“自私”本性。 然而,人类与动物的区别在于,人类有思想、语言、文字、知识。 这就是为什么人类起源于动物,又高于动物。

因此,当我们观察一个人或一件事,包括一个团体、组织,甚至一个国家的行为时,只要我们把握“自私是人性,利益是人类追求的目标”,我们就不会感到纠结和困惑。 。 但凡事都有一个度和限度。 人的自私和追求名利也​​必须有个限度,不能逾越限度。 每个人都应该知道自己是谁,能做什么,能做多少,以及应该如何报酬。 不求天上掉馅饼,不贪图身外之物,也不强迫自己或期望别人,做到无私,不自私,而一心一意利人。 这才是正确的人生态度。

最近读完了《大学》,这就是我对《大学》中修身、知止、观察事物等理念的理解。 修身在于知止,知止则需要研究事物。 研究事物,就是要明白“事物有始有终,事物有始有终”的道理。 当应用于对人的理解时,它意味着了解人们自私的真相。 修身养性,就是要把握好限度,把“自私”限制在一定的范围内。

我知道我的观点很肤浅,也许文章没有切中主题,甚至亵渎了先贤和他们的书籍,但我坚持说真话,不说假话,说我所理解的、说的据我所知。 这比不说要好,也比自己不思考、人云亦云、听别人说的好。

声明:“千山论坛”微信公众号发表此文是为了传递更多信息。 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致电18726084268(赵经理),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谢谢。

标签: 自私 争论 后代 孟子 阿姨

发表评论 (已有0条评论)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