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近看了一部BBC纪录片《交换学校:阶级分化》。 纪录片讲述了来自英国一所顶尖私立学校和一所普通公立学校的六名学生进行为期一周的交流的故事。 读完之后,有一种交换生命的感觉。
这部纪录片探讨了英国公立学校和私立学校之间的教育差距。 但事实上,这些差距不仅仅是公立和私立学校体系的差异,还有其背后的资源、班级、规则、家庭和理念的差异。 差距。
这是一部值得所有家长观看和反思的纪录片。
纪录片一开始就明确说出了这样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和事实:
在英国,只有7%的人接受过私立学校教育。 然而,私立学校的学生在英国的高层职位中占据着不成比例的主导地位。 私立大学有哪些优势可以带来更高社会声誉的职业?
公立学校 VS 私立学校
沃明斯特私立学校位于英国威尔特郡,是一所拥有300年历史的贵族私立学校。
学校占地 25 公顷,有 400 名学生、64 名教师、12 个网球场和一张都铎椅,年度预算为 900 万英镑。 学生每年的寄宿费超过27,000英镑。
用校长的话说,这“几乎是世界上最好的教育”。
另一方面,德比的贝母罗德公立学校的教师数量与沃明斯特私立学校大致相当,但学生人数却超过了700人,几乎是沃明斯特私立学校学生人数的两倍。
这所公立学校覆盖了该市最贫困的社区,许多来自工薪阶层家庭和下层移民的孩子就在附近上学。
纪录片中,沃明斯特私立学校校长马克在参观贝母罗德公立学校后感同身受地说:
“招生过程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孩子们在一年中都是零散的,我通常会在学生入学前与每位家长会面,这在公立学校很难做到。”
可以说,点出了两所学校家长对孩子的关注度和投入的差异。
根据贝母罗德公立学校的入学考试,私立学校学生的平均阅读年龄在18岁以上,而公立学校新生的平均阅读年龄只有7岁。 英语是每个新生的第二语言。 此类学生在公立学校中高达一半,其中三分之一的学生有特殊教育需求,例如阅读障碍和自闭症。
两所学校的生源和差异一目了然。
Bemrodz 公立学校下午三点放学。 大多数学生放学后直接回家。 课外活动基本没有,靠看电视、打游戏来打发时间;
沃明斯特私立学校有42个兴趣小组,包括步兵见习队、天文俱乐部、车辆组装、高端社交晚宴……每天下午,学生们在老师的指导下选择自己喜欢的社交活动。
印象最深刻的是两所学校的教学氛围完全不同。 概括起来就是两个字,一是“散养”,二是“精养”。
在“散养”的公立学校,课堂混乱,学生很难进入学习状态。 不学习、在课堂上闹事甚至成为了获得他人认可、让自己看起来不奇怪、融入他人的一种手段。
沃明斯特私立学校怎么样?
他们早上6点30起床,晚上8点45分到下午5点上课,放学后选修课程,每周一、三、五参加统一聚会。
用马克校长的话说:“让他们以高标准要求自己,为自律的培养做好准备。”
三名转学到私立学校的公立学校学生抵达后对学校的规定感到震惊:
班级纪律严格,学生只提醒一次发言,第二次就被要求离开教室;
晚上十点关灯睡觉,交出手机,早上七点三十分起床;
女孩不准穿短裤,头发披散,不准戴大耳环,只戴耳环,不准化浓妆,不准把头发染成滑稽的颜色;
男生的衬衫一定要塞进裤子里,第一粒扣子一定要扣紧,皮鞋一定要擦得锃亮……
这一切的严格和高要求让公立学校的学生感到不可思议。
当然,除了这些严格的规定外,最让公立学校学生们感到新奇的,还是这所私立学校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全校每周召开三次集会,周一集会由马克校长主持;
有校长一对一的拜访,与即将升入高年级的学生进行一对一的沟通和交流(这种程度的关注和关怀是公立学校的孩子从未经历过的);
社会名人、成功人士定期来校演讲,让学生与名人、成功人士、有识之士近距离接触。
每学期举办三四次高端晚宴;
对于公立学校的学生来说,这一切都是那么遥不可及,仿佛生活在两个不同的世界。
公立学校学生 vs 私立学校学生
这部纪录片是两人一组拍摄的。 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私立学校的桑德和公立学校的布里特。
就读私立学校的桑德是典型的上层富二代,家里拥有豪宅和50多辆汽车。
但出身于公立学校的布雷特却有着完全不同的家庭情况。 家中斑驳破旧的墙壁、杂乱陈旧的房间、呆滞无神的眼神,无不折射出布雷特艰苦的生活状态。
这部纪录片真正让我震惊的并不是两个学生家庭条件的巨大差距,而是他们背后的教育和家庭氛围的代际影响:
桑德就读于私立学校,每天早上 6:30 起床。 上课时间为上午8:30至下午5:00。 课后,有各种各样的兴趣活动和无数的作业;
但布里特早上八点才起床,而且经常因为玩游戏而不吃早餐。 他下午三点放学回家,作业不多。 回到家他无事可做,还可以看电视。
尽管上公立学校的布雷特非常清楚努力学习的重要性,并且知道如果他在学校不努力学习,他将在生活中一事无成,但他仍然发现很难独自一人在松散的环境中度过。环境杂乱,不得不遵守规则。 大流,上课闹事,不做作业。
当被问到为什么在课堂上闹事时,他不以为然地说,“只是一个笑话”和“自由”。
就读私立学校的桑德一直在严格、有纪律的学习氛围中学习,这培养了他严格的自律。
尽管他和布雷特一起上课,而且公立学校课堂上嘈杂的环境让他有些不舒服,但他仍然有自制力去做他认为正确的事情——继续认真听课,努力学习。
甚至下课后,他还耐心地劝告布里特:“和优秀的学生呆在一起,你很快就会发现学习的乐趣。”
桑德非常清楚环境对人的影响。 在经历了公立学校的学习生活后,他坦言,在同龄人不努力学习的环境中,他感觉自己的自信心被摧毁了。 “如果我的学校生活都在贝母,我想我不会那么有动力”。
两人年龄相仿,却因为来自不同学校、不同家庭环境的制约,表现出巨大的差异。 让人感叹不同的学习环境和代际传递对人的巨大影响。
看完这部纪录片,我可以总结出英国顶尖私立学校和普通公立学校最大的区别:
与普通公立学校相比,英国私立学校严格的校规让学生有一种自律感,这使得学生的学习效率要高很多。 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和老师、校长的关怀,大大提高了孩子们的学习效率。 自信心。
更重要的是,民办学校的学生家长也与学校站在同一战线,共同努力。
当我观看这部纪录片时,我强烈地感受到英国私立学校模式对中国教育有一种即时感。
国外公立学校实行“散养”教育,提倡“快乐教育”。 最终,大多数无法上大学、无法毕业的人,只能干着苦、累、脏的工作,沦为下层阶级;
私立学校呢? 然后实行高压教育,实行“圈养”、“精养”,培养精英。 最终,他们都会考入名牌大学,成为上流社会的佼佼者和行业精英。
说白了,西方国家所谓的减负、快乐教育,只是愚弄普通家庭和下层阶级的孩子。
整部纪录片特别具有现实反思的意义,但最令我兴奋和不可思议的是这部纪录片改变了公立学校学生布雷特的人生轨迹。
纪录片第一集中,布雷特坐在破旧的家里,神色郁闷,在课堂上制造麻烦,甚至看起来有点像黑帮。
然而,到了第二集,他来到了私立学校,感受到了不一样的氛围。 眼界开阔后,他仿佛变了一个人。 他明白了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开始努力,终于获得了去沃的资助。 明斯特私立学校。
我在网上找到了布雷特现在的照片,我非常惊讶,简直不敢相信这是同一个人。 但这也正好印证了“腹中有诗书”这句话。
想想精英教育真的很可怕,它可以改变一个人,真正改变他或她的生活。
这让我想起了发生在我身边的一件事。
我的一个闺蜜,孩子上初中时,花了近千万买了学区房。 她每年还缴纳了3万元的择校费。 为了让孩子进入帝都排名前三的中学之一,她付出了很大的努力。
闺蜜感叹好学校的体验真是不一样:
“我的同学基本上都是各路精英的孩子,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长和兴趣,课上的内容难度很大,可以直接进阶,基本内容都是自学。
您还可以在选修课程中学习各种第二外语。 语文课程需要背诵大量的古诗文。 数学、物理和化学课程需要每月考试的竞赛题。
更重要的是,在这样的氛围中,孩子们逐渐变得主动、好学。 ”
(北大附中脱离行政班,实行“书院制”)
我正在看纪录片《交换学校:阶级分化》。 当我看到英国公立学校和私立学校的巨大差异时,我松了一口气。 幸运的是,我们出生在中国。 中国仍在崛起,我们可以继续前进。 该通道尚未完全关闭。 只要我们父母肯努力,孩子还是有希望的。
正如纪录片中公立学校校长感叹的那样:
“我在教育领域工作的时间越长,我就越相信教育是为了公平而解决社会不平等问题的关键。”
这句话,在一定程度上道出了教育的本质。
所以,真的别再说素质教育、减负了。
在中国的班级完全固化之前,作为家长,我们一定要帮孩子抓住教育的最后一根稻草!
富裕精英家庭都在为生孩子而苦苦挣扎,别再谈“快乐教育”了。
PS:这部纪录片豆瓣评分8.4,确实不错,值得一看。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