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孩子三岁了,一直由你婆婆照看,你在外面辛苦打工,挣钱养孩子,不容易,钦佩你的同时,但对你不在孩子身边,扶养孩子,啰嗦几句话。
由婆婆带大的孩子,跟娘不亲,容易形成孤独、刁蛮、任性、耍泼。这是隔代扶养病,山上的水,往下流,爷爷奶奶疼孙子,溺爱是长辈的天性。
如果婆婆文化水平较高,懂得幼儿心理护理,孩子的心生发育,会得到较好的照顾,如果婆婆没文化,不懂得关照孩子的身心健康,孩子长大后,会出现一系列的心理问题。
宝宝吃完奶,妈妈应和宝宝“逗猫猫”,拍拍嗝,不要怕宝宝。
好不容易,宝宝五个月,只认奶奶不认娘,一眼见不到奶奶,就嗷嗷大哭,谁也哄不好。
奶奶病了,孙女每天像一只猴子,扒在奶奶身上,奶奶丢不下孙子,不敢跑到医院去看病,医院离家很远。
孩子见不到奶奶,肯定会不依不饶,奶奶只好忍疼,把孩子交给她的爸爸,去附近的社区医院看病。
奶奶发烧,社区医院给奶奶挂吊瓶,吊瓶得挂两小时,此刻,孙女离开了奶奶,那个哭呀,撕心裂肺。
爸爸抱不要,妈妈抱不好,五个月大的孩子,哭呀,哭呀,谁都哄不好。
奶奶打吊针,吊针又不能拨,奶奶奶奶真可怜,生病了,还闲不下来,奶奶那个急呀,恨不能说医生,麻烦你帮我把针拔掉。
孩子的哭声,惊天动地,那哭声,似乎在抱怨爸爸妈妈对宝宝缺乏关爱,又似乎在感谢奶奶辛勤的陪伴。
孩子嗓子都哭哑了,爷爷心疼,用毛毯,裹紧小孙女,黑夜里,抱孩子到社区医院找奶奶,孙子见到奶奶,不哭了,也不闹了,但嗓子哑得发不出声来。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我想通过这个故事,向你说明一个问题,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离不开妈妈的呵护和关爱,妈妈丢弃孩子不管,孩子由奶奶抱大,孩子就不会认你这个娘。
孩子在妈妈的肚子里,听着妈妈的心跳,熟悉妈妈的声音,作壮成长,当孩子离开了母体,离开了熟悉的子宫,来到了一个陌生的环境,这时候的妈妈,选得尤其重要。
给宝宝喂奶,给宝宝拍嗝,陪宝宝睡觉,让宝宝聆听妈妈的心跳,熟悉妈妈身上的味道,对妈妈产生依赖心理,建立健全宝宝安全的心理防线,非常非常的重要。
文中讲的那段故事,妈妈不要认为有奶便是娘,孩子也在与时俱进,谁陪护,谁就是“娘”。
孩子三岁之前,父母一定要陪护孩子,和孩子建立感情基础,给孩子构建心理上的安全城墙,让孩子围绕父母转,接受新观念,新思想,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
事实证明,跟奶奶长大的孩子,由于过分溺爱,这样的宝宝长大后,性格孤僻,不合群,不活泼,不开朗,自闭,抑郁。
孩子三岁了,亡羊补牢,为时不晚,赶快把孩子从奶奶手里接过来,和孩子培养感情,三岁到六岁,是孩子个性成长非常关键的时期,不得马虎。
个性好的孩子,将来就不会出问题,个性不好的孩子,将来一定吃大亏,不好个性,才真正是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性格决定命运。
最后啰嗦两句,孩子的个性包括如下:抵制诱惑的能力、耐坐力,体力、懂礼貌、谦让、愿意分享快乐、愿意悦纳别人等等。
时间不早了,我要上班了,有机会再聊,再见!
标签: 1到3岁的孩子怎么照顾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