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对3-6岁幼儿进行思维训练?

91百科网 769 0

思维能力是学习能力的核心。思维能力强的孩子,往往学习也很好。0至6岁是孩子大脑开发的关键期, 3至6岁是思维能力提高的黄金时期,6岁前后则是对孩子思维能力培养的关键节点。

孩子的思维会经历从“直觉行动思维”到“具体形象思维”再到“抽象逻辑思维”这三个阶段。

一、3岁前,孩子的思维具有直觉行动性。这时的思维是初始的,它离不开自身的感觉和动作,思维伴随动作,动作停止,思维随之停止。例如孩子看到一个玩具,他会拿起来玩,但是当玩具被拿走后,他的游戏也停止了。另一方面,他们的思维也只有在活动中才能进行,婴儿不会先想好了再行动,而是边做边想,当你问孩子怎样才能把沙发上的积木拿过来,他并不回答你,而是马上跑去拿。

二、3至6岁,孩子的思维内容是具体形象的。他们需要借助情景或画面进行思维,如能明白什么是“桌子、椅子”,但不太清楚“家具”的含义,如进行2+3=5计算时,他们并不是对抽象的数字进行分析,而是靠头脑中的两颗糖加三颗糖,或者两个苹果加三个苹果等这些表象相加计算出来的。即使是在小学低年级学生中,也明显的表现有思维的具体形象性这个特点。

三、6至15岁,是孩子逐步发展抽象逻辑思维的时期。在幼儿晚期,抽象逻辑思维开始萌芽,特别是在家长和老师的教育下,已经能够区分什么是水果和蔬菜,什么是玩具和家具。

整个小学阶段,孩子的抽象逻辑思维逐步发展,但水平还不高,思维的自觉性才刚刚开始。到初中阶段,孩子依然不能离开具体事物,而进行思维。

四、家长怎样培养孩子的数学思维能力?

1、培养观察能力。

观察是属于感知觉的,观察能力的培养是高级数学思维培养的基础。

家长可以通过让孩子多看书、多出去游玩等有目的活动去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在观察能力的培养中,专注力培养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不专注便很难去分析综合知识。有记者采访马云的时候问道他:你的座右铭是什么?他说永不放弃。永不放弃换句言来说,就是坚持坚持再坚持,马云的成功就是在于坚持,专注于做一件事情克服外部的、内部的所有干扰。

专注力的培养有些具体方法,比如常见的游戏“找不同”,家长可以有两种不同的提问方式:

第一种:请把两幅图不同的地方找出来

第二种:请找出两幅图中5处不同的地方

这两种提问方式对培养孩子观察力会有差异吗?答案是肯定的。

第一种提问方式,没有具体的目标,孩子漫无目的的找很容易只看到比较大的差异,忽视小地方的差异,就以为完成“任务”了。告诉孩子图中共有5处不同更有利于观察能力的培养,因为更有目标性,假如找到4处,剩下1处找不到了,家长可以引导孩子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的再认真观察,多次下来以后孩子就知道要有秩序的去看,这就是观察能力的培养。

在家里还可以这样训练:拿8块糖,8个水果,8个小盘?让孩子把糖、水果放在盘子里,拿几个盘子都可以,但要求每个盘子里的糖和水果都一样多。这其中有很多不同的方法,当孩子分出来后家长也可以让孩子观察几次分的情况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异中找同,同中找异”,这既需要思考又需要思维。

2、分析综合能力

思维的第一个过程就是分析综合,但这种能力不会随着孩子的年龄的增长而增长,家长要有意识地去培养孩子这方面的能力。教育应该走在发展前面,这是前苏联国家的理论,我们对孩子的教育不能离开孩子的自然的发展的阶段,但是又要能把人的潜能发挥出来。分析综合能力的培养,可以通过加减运算、规律等方式,数学当中的一些定式,都是通过分析综合的出来的。夏老师上次课当中讲到的分类,一一对应、部分整体实际上也是分析综合能力的培养。

3、在动作中学会思考的能力

儿童思维最主要的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导,因此家长需要根据孩子的年龄,让孩子在动一动当中,想一想。

5岁之前的孩子是以具体的形象思维为主导,因此爸爸妈妈在孩子动手学习过程中要刺激他去思考,给孩子提一点经过努力能够达到的问题,碰到一些困难时,家长要启发他思考。

在培养孩子数学思维能力的过程中,我特别希望家长注意这样几个转化:

(1)平面跟立体的转化,也就是二维、三维的转化。小孩子认识图形,首先是三维,是立体的。家中的冰箱、电视机、衣柜都是立体的,孩子玩的积木,也是立体图形。从三维到二维的转化是数学学习当中空间观念里非常重要的能力。家长可以拿一些快递的盒子、化妆品的外包装纸盒、牙膏盒等等,让孩子去拆,让孩子感知立体的东西拆开可以变成平面,平面的纸盒折起来可以变成立体,在这两个动作中,体会平面和立体的转化。孩子玩的积木,也可以拿来作为平面、立体转化训练的工具。给孩子一个积木,让他去沿着积木的形状描边,就能得到一个平面图形。记忆当中最强的记忆是动作记忆,比如骑自行车一旦学会,即便10年不骑,也不会忘记这个动作;游泳也是一样的道理。

(2)数和量的转化

“量”是具体的,“数”是抽象的。对于孩子来说,他知道“量”,但不一定知道“数”。

我们问过一个差不多两岁半3岁的孩子:你有3个苹果,妈妈又给你买了3个苹果,你现在一共有几个苹果?孩子说:6个。但你问他3+3等于几,他说不出来。所以在孩子思维的培养过程中,家长要注意从“量”上升到“数”。比如我们给孩子看一幅图,这幅图里所有的东西都是3个的:3所房子,3条狗,3朵花,3辆汽车等等,先让孩子观察、寻找,用涂格子的形式表示“量”,比如找到1所房子涂1个红色的方格,找到1朵花涂1个绿色的方格,最后孩子会发现有每种颜色的方格都是3个。要告诉孩子无论是3个苹果,3只鸟,3个小朋友还是3个其它的什么东西,都可以用符号3来表示。

(3)日常概念与数学知识的转化

数学就在生活中,生活中很多活动都包含数学知识。比如说你买了几个苹果回家,拿一个大的、一个小的问孩子,想要“大”苹果还是“小”苹果?这其中就包含了数学中的“大小比较”;再比如生活中有很多图形,红领巾是三角形,皮球是圆的,桌子是长方形等等。家长一定要重视表象环节的训练,这个中间环节做得好,孩子上升到抽象的思维基础就更扎实。所以我跟培飞的老师也经常说,要培养孩子想一想的能力,做完动作变成一个心理地图去想一想,想完以后,根据想的东西再来做一做,这样学得更扎实。

4、在思考中学会思考

数学的核心是思维,思维的发展一定是在思考中学会思考,家长如何让孩子在活动中去思考呢?

简单来说,就是要打破孩子的平衡,学习就是平衡到不平衡,不平衡又到平衡过程,也就是螺旋上升的过程。比如说他已经知道3+3等于6了,给他3+4呢?这个它的难度不大,3+4等于7,因为都是十以内的,但是如果给他3+9呢,这就是打破平衡了,因为超过10了。再比如搭三角形,问孩子要拿几根小棒,孩子肯定知道,拿3根小棒,三角形三个边,他这时候是个平衡状态,那么我们的教育呢,要产生不平衡,这时候家长可以提个什么问题呢?

“那我要搭两个三角形,要用几根小棒?”

“妈妈我知道的,两个三角形要拿6根小棒。”这种情况还在平衡状态,怎么让他思考呢?要提出挑战,所谓的挑战要有点难度,打破它的平衡。家长可以告诉孩子,拿5根小棒也可以搭成两个三角形。孩子肯定很兴奋的,让他在操作中去尝试,他在动作过程中,突然会发现这个三角形再拿两根到在下面,就变成两个三角形了。这其中就涉及到共用边的问题,大一点的孩子还可以让他去推理,如果搭3个三角形最少用几根小棒?

家长要根据孩子的年龄提要求,在平衡基础上提一个不平衡的、稍微难一点的问题,但是这个点一定要是孩子努力一下能够做到的,不能苛求他去解决超年龄的问题,因为孩子如果努力了还做不到,就容易产生自卑感;努力了能达到,他就会充满兴趣,更加积极。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奥苏贝尔就曾说过,求知的愿望是先天的。

5、适当培养孩子的直觉思维

直觉思维在平时生活中也很常见,是在百思不得其解之中,突然对问题有“灵感”和“顿悟”。为什么要特别强调直觉思维呢?因为直觉思维对创造性的培养往往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钱学森钱老就讲过,创造往往是一种“顿悟”,突然之间的一个东西。发散思维的培养对创造性也很重要。

今天跟大家提出的这五个方面的建议,有兴趣的家长可以在孩子数学学习过程中跟孩子一块实践,在孩子在生活中不断体验感受逐渐形成思维能力。

如何对3-6岁幼儿进行思维训练?

标签: 3到6岁的孩子注意事项

发表评论 (已有10292条评论)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