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齐永祥教授是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原北京高考语文科负责人。
本文的价值在于,齐老师从高考结束时回顾了作文教学的过程,在大量的高考作文分析中提出了作文教学中的突出问题,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语文教学与作文写作:打好基础,讲人。
我们希望孩子写出什么样的作文?
我本科就读于西北师范大学历史系。 本科毕业后,我开始参加高考。 当时我在历史系,参与历史论文的评审。 后来我还参加了成人高考、自学考试等试卷的复习。 到北大后,我从历史系转到中文系。 北京汉语高考在北京大学评分。 北京大学中文系本科生教学由谁负责,高考阅卷工作由谁负责,加上公务员考试和北京大学自主招生考试的阅卷工作。 我工作了三十多年,确实有一些经验和教训,但更重要的是我有感受和希望。
如何使评分更加公平,评分更加合理、正确,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研究课题。 例如,当前的双重审阅系统需要至少两个人来审阅一个问题。 两个人的评论被认为合理的点数称为阈值。 但如果一个给出的分数非常高,另一个给出的分数非常低,那么就超出了这个阈值范围。 所以,评分者的压力很大。 但即便如此,我们还是一再鼓励评分者敢于打高分,敢于打低分,甚至敢于打满分。 只有这样,才能拉开距离,解决分数趋于中间的“大肚皮”问题,让好的作文得以涌现。
2012年北京高考,没有一篇作文满分。 那一年的作文题目是关于一个名叫老吉的铁路巡警的。 老季不断地在大山深处巡视自己负责的那一段铁路,日复一日,日复一日。 我们知道,火车一般不会鸣笛。 他们只有在遇到紧急情况或者经过村庄、路口时才会吹口哨。 不过,当火车看到老计时员吹响哨子以示尊重时,他也向火车行礼。 该材料是一篇非常煽情的文本,基于真实的人和真实的事件。 原来,如果是真人真事的话,考生们应该有话可说,但孩子们写的太惨了,读不下去。 后来我们就下定决心,那一年的作文都不给满分。 不是我不想给,而是我实在找不到一篇能打60分的作文。 没有满分,考生、家长、社会、媒体都会有意见。 我说好吧,我们“赶紧去”中学了解一下情况,看看问题出在哪里。 于是,从2012年下半年开始,我就下定决心要去北京的一所中学上学。 有时我一个人去,有时我和一个中学老师一起去,或者我和我们北大的几个年轻老师一起去。 我们去中学的时候,会邀请教学研究人员、高中语文老师、附近的同学。 我们面对老师和学生,大家开诚布公地交谈。 你问我,我就回答你。 我们希望孩子写出什么样的作文,什么样的作文才是好作文。
我说我希望1990年以后出生的孩子,或者2000年以后出生的孩子,就是现在参加高考的孩子。 希望你在文章中能说一些人话,说实话。 我希望社会上受欢迎的人都说谎。 气息在你手中会被削弱甚至破坏。 说谎、虚报、夸大其词,是我国悠久而顽固的传统文化。 既然是传统,就很难根除,但我希望能在当代的孩子身上根除。 那么,我们能不能先写一些讲人话、说实话的文章呢? 这也是我到处谈论它的主要原因。
当前中学语文教学中最大的问题是忽视基础知识。 以前高考出题的时候,一开始有15分的填空选项,被称为基础知识测试题。 这已不再是这种情况。 并不是说完全没有了,而是分散在阅读等题型中,给大家的感觉就是没有了,而且似乎基础知识也不是那么重要了。 我们总是包容,让所有的孩子都能回答问题,所有的孩子都能回答问题,每个人都对住宿感到满意,但结果却是每个人都不满意。 语文能力强的孩子高考会吃亏。 因为如果数理化有竞赛式的题,可以区分考生的能力,但语文就没有题。 语文中没有任何问题可以区分学得好的孩子和学得不好的孩子。 很难区分那些读书多、能观察、思考的孩子。
我们的孩子在写作时不知道如何使用单词或选择单词。 现在很多人都唱高调,对考生的作文要求非常高。 他们必须有思想、有逻辑、有创新等等。这些人从来没有见过现在考生写的高考作文。 我常说,能写得有条理,说得通人话,能把一件事说清楚,就很好了。
打基础,打基础,打基础,重要的话说三遍
有一次在课堂上,我看到讲台上有一张纸条——这是一个学生写的请假条。 我的名字写错了,“齐永祥”写成了“齐文祥”。 我说好吧,齐永祥名气不大,所以他没有给我改姓,所以我很感激。 纸条下面写着:“我病了,不能参加今天下午的课程。” “出席”这个词是那么的引人注目,仿佛在对我眨眼。 你以为北大本科生连请假条都不会写吗? 但这就是我们现在学生的现实。 他们在高中没有教过任何实用文学,与社会接触很少,对人性一无所知。 本科生毕业后,大多数人继续攻读研究生。 有些学生想找工作。 他说,齐老师,你能给我写一封推荐信吗? 我们一般说,如果我不太了解你的情况,你应该先写一个草稿,概述一下你的能力和专长,然后我给你修改。 许多学生不知道用什么词来形容自己合适。 比如,有人会说他们“科研能力出色”。 我说齐先生不优秀,但你已经很优秀了。 我想这样形容:本科生有一定的科研能力,硕士生有较好的科研能力,博士生有较高的科研能力。 难道不应该有什么区别吗? 如果一个本科生把好话都说完了,用人单位会相信他吗?
如今,强调语文素养、审美素养等是正确的,但仅仅强调基础知识和能力还远远不够。 我不会唱高音。 只要到了中学,我就反复强调要打好基础。 我经常举这样的例子:1996年,当我博士毕业时。 留校任教后,北大中文系召开了青年教师座谈会,邀请了一些老教授来给我们鼓励。 说话的时候我说虽然我已经博士毕业了,但是我还要教本科生,感觉压力很大。 我感觉自己的水平和能力还很低,还在打基础。 当时邱锡贵先生也在场。 邱先生接着说:齐永祥说得对。 不要谈论他。 我现在还在打基础。 邱先生已是国内古文字学领域的权威。 如果他还这么说,我为什么还要继续老老实实打基础呢?
我也写过一些短文,谈论中国文学界这个流派和那个流派的存在。 有的注重实用,有的注重文采; 有的强调工具性,有的则强调人文主义。 有人问:齐老师,你是哪个学校的? 我说我没有门派,没有门派,所以你必须给我定义一个门派。 我是一个基本派。 打好基础,打好基础,打好基础。 重要的话说三遍。 你必须打下良好的单词和句子基础。 现在的孩子不背书了。 他们背一些书的时候,就是死记硬背,让老师害怕。 我觉得除了古诗词、散文等应该背的东西,高考、中考需要考的东西之外,好的段落也应该背。 当你遇到好的词汇和名句名句时,最好记住它们。 我记得我能背诵像毕野的《天山风景》这样美丽的文字。 上小学的时候,我就背过毛主席最古老的三篇文章,《为人民服务》、《纪念白求恩》、《愚公移山》。 我是从《为人民服务》认识司马迁的。 我现在可以记住这些章节,但是我上大学时记得不多。 当你在最好的年纪,记忆力最强的时候,记住更多的东西,背下来,对你的一生受益无穷。 说得最功利一点,背一些东西、一些单词,高考就不会这么可怜,写出来的句子也干巴巴的没味道。
阅读整本书
我去浙江一所中学宣传,有一个学生站起来说:“老师,我有很多想法,但我写不下来。” 我说为什么? 他说:“我没有词,我想不出词。同一句话,别人写得很好,但我写得很差。” 我说:“你喜欢看什么书?” 他说:“我喜欢看《西游记》。” 我说:《西游记》不错。 看看白骨魔三次变身的时候:第一次是美女,第二次是老太太,第三次是老爷爷。 他们每个仙女出来的时候,都会有一段话来描述她的容貌和穿着。 比如,美女有多美,眉清目白,唇红齿白,冰肌藏玉骨,衬衫领子露乳; 老太婆的太阳穴怎么像冰雪一样? ,瘦弱,颧骨向上弯曲,嘴唇向下张开; 老者白发如彭祖,灰须如寿星,耳中玉磬响,眼中星光闪烁。 想想看,如果仙女有一头长发,她有一张绿色的脸和獠牙,她的指甲那么长,她伸出舌头扑过来。 八戒的耙子已经打到她身上了。 因为她是个美人,他就不会让她打她。 看雷音寺,通天河,有好词来形容火焰山。 你想看这些吗?”学生回答:“我不想看这个。”我说:“你在看什么?”他说:“我很快就看完了。 把书翻过来,看看妖精有没有被打死。”我说:“我送你五个字:读书不是个好办法。 你平时不背,考试的时候能用在哪里呢? 背几个字,比如我刚才说的,以后你写美女、写老人、写山水、写建筑、写山水,永远都不会缺词。”其实,如果你读了《西游记》, 《西方》按照我的方法,你需要的词汇基本上都会解决了。
北京现在提倡“全书阅读”。 一些不了解中学情况的人讽刺说,书应该完整地读。 这还有必要推广吗? 这是没有必要的。 在前面提到的问卷中,我们问孩子们,从高一到高三,你们读了多少本小说? 一块? 三个部分? 五? 五个或更多? 结果是近一半的孩子从未读过长篇小说。 这些都是北京的孩子,我们还在北京的一所高中上学。 大家想一想,如果一个孩子高中三年没有读过小说,怎么能写出一篇好作文呢? 难道不应该鼓励阅读整本书吗? 现在的问题是孩子的时间被各种作业和活动割断,根本没有时间读书。 还有一个特别奇怪的情况。 家长常说:“我的孩子没有时间读书,读书浪费时间,耽误回答问题”。 换句话说,他们宁愿一遍又一遍地回答问题,也不愿让孩子学习。 但是,如果没有一定的阅读量,怎么能写出论文呢? 现在,中学老师教巴金、老舍、沉从文、茅盾。 四位作家各出一篇文章,老师讲这四人的写作特点和语言风格。 不管你说什么,老师都累坏了,学生还是听不懂。 我说,如果你读这四位作家的一部作品,你的孩子就会明白,不需要你解释。 只要讲几个片段,让孩子了解每个作家的语言风格等等,没有人能做到。
前面说过,现在我们需要给中学生打下扎实的单词和句子基础,一切都从这里开始。 比如我们现在做一个反义词测试,孩子们都很好理解。 他们无法分析同义词和同义词。 书面语言、书信语言和口语更是难以区分。 例如,问孩子:孩子,你多大了? 这样问老人:老人,你几岁了? 他不知道语气的变化,也不知道自己应该换句话来问老人,比如“老人,祝您长寿”,因为他从来没有学过,也没有用过这些。礼貌用语。 所以,孩子没有单词和句子的基础,这是一个大问题。
如今提倡全书阅读,营造读书氛围。 到时候就没有推广的必要了。 孩子也会读书多,这个问题自然就会消失。
说人话、说真话、说实话
构图是现在最成问题的事情。 所以我到处说话:说人类语言,说实话,说实话。 现在有的中学甚至明确告诉孩子们不能写自己,所以每个孩子写的都是遥远唐朝的故事,与自己无关。 高考作文中常用的有“四金刚”和“四卫”。 从初一到高三,我写了这四个人:莎士比亚、王昭君、拿破仑、孙中山。 古今中外四人。 这同样适用于写议论文和叙事论文。 ,不管他写什么,他用的例子都是这四个人。 王昭君动不动出国,孙中山去革命,就这几个人。 北京的孩子就更好了。 他们的作品中最常见的就是捕捉蟋蟀和蚱蜢。 从初一到高三,我抓了六年的蝗虫。 写议论文时,我从抓蝗虫中领悟了道理; 写记事的时候,我从抓蚂蚱中获得了快乐。 如果你看一下他初三写的作文和高三写的作文,没有太大区别。 句子没有加长,词汇没有丰富。 现在孩子的写作习惯有多严格? 如果你参加过中国高考作文部分,你就会明白我说的是真的。
近年来,北京的表现越来越好。 我们在中学多次提倡让孩子大胆地写自己。 从2015年开始,北京高考将作文分为一大一小。 这篇大论文还有两个主题可供选择,一个是叙述性的,一个是论证性的。 如今,孩子们害怕写叙事文章。 他们认为这个话题只能写成议论文。 我说记叙文、议论文什么话题都可以写,但大多数孩子都不敢写。 他们到了高三的时候,写的都是议论文,所以我称之为“一花独开,百花凋零”。
关于微写作,我是第一年考试通过后写的一篇文章。 我说微写让我们看到了许久未见的渺茫希望,写得很好。 那年有三个问题,三选一:一是给师弟师妹们讲讲你学习中文的经历。 一是每年参加高考的家长现在都开车去中学门口,但堵车。 您认为家长应该去学校参加考试吗? 发表评论。 这是讨论,上一篇是叙述。 还有一个是抒情的:写一段纪念你的18岁。 写完结果后,我发现有的孩子写得特别好。 在我们的审阅过程中,我们发现一个孩子写了一首短诗——《十八岁的钻石》。 他说:
十八岁是一个艰辛/太多的笑声/伴随着泪水
十八岁是一场灾难/灵感紧急迸发/却把我的身体炸成碎片
我会小心地救你/从此我和你就安全了/就像埋花一样
埋葬你/永远不再来找我
我们讨论了这篇微文,最后决定给他满分。 因为他说的是他的真实心境,也许孩子失恋了,也许家里老人去世了。 我们相信,“纪念自己的十八岁”并不意味着每个人都年轻漂亮、每个人都幸福快乐。 当一个18岁的孩子遭遇重大打击,或者正在承受18岁时的痛苦时,那他为什么不能表达自己对18岁时所发生的事情的仇恨或不满呢? 我们每天鼓励孩子说真话,考生终于说真话了。 我们怎么能否认孩子们的勇气和诚实呢? 他有这样的心情,他就发泄出来,在当时的情况下写出自己现在的感受。 这与我们提倡的写自己、写人生、说真话、用人话说话的理念是一致的。 这样的孩子将来会成为领导者。 踏入社会,你们就会脚踏实地工作,全心全意做事,成为对国家有用的人才。
还有一个孩子,像唱歌一样写汉语经历。 他说:
语文如歌,语文如诗,山间流淌的清泉,滋润着我们的心灵,给我们带来幸福和愉悦。 汉语伴随我成长,是我生活中的好朋友。 当我快乐的时候它与我分享,当我沮丧的时候它给我勇气。 我喜欢中国人。 它丰富了我的学习,点缀了我的生活,给予了我无限的期望。 我永远喜欢中文。
这也是一篇引起广泛争议的微文。 由于文字优美、流畅,而且考生写得一手漂亮的书法,赢得了很多阅卷老师的青睐。 同意打高分甚至主张打满分的人也不少。 。 但我们认为这篇文章最大的缺陷是没有切中主题。 它没有回答“学习汉语的经历”这个问题。 所有句子都“似曾相识”。 作者只是漫不经心地像黄雀一样说话。 虽然听起来好听,但是却没有任何意义。 。 换句话说,如果你把这篇文章中的“语文”换成“音乐”、“数学”、“物理”、“化学”,然后背下来,课文就会按照单词的顺序排列,你可以吟诵和唱歌。 所以,这是一首华而不实、毫无道理、无关紧要的“颂歌”,我只能给3分。
因此,重言、打基础、讲真话、写自己、写生活、杜绝虚假、减少模仿,应该是中学应始终坚持的根本。
让孩子自由书写
为什么我刚才提到的北京微写项目突然就完成了呢? 我们稍后再分析。 我说现在中学生有两根拐杖:一根是老师的拐杖支撑,一根是家长的拐杖支撑。 两根拐杖放在孩子的腋下。 孩子被抬着,双脚离开地面,悬在空中。 他不着地,靠搀扶行走。 我说你把他放下来。 老师和家长会说:“如果你放下它,它就会掉下来。” 当我们谈到放手的时候,我们还是会说“放下就会摔倒”。 事实上,如果你放手,它就会自行消失。 这个微写代表孩子正在放手,所以只给10分。 他愿意写,不管什么事都愿意写,而且写得很好。 没有拐杖支撑,他不再害怕,不再担心,不再压力。
有的孩子写下了自己学习汉语的经历,他们编的三字经特别好。 他是这样写的——
三字经,师兄所传。 话不多说,记住就好。 学习汉语时,要注重基础知识。 把握词语是关键。 字形清晰,寓意分析。 单词和单词被拼写成单词。 单词和单词组成句子。 用文字解释,依靠句子。 温明明要看内容。 多阅读书籍和报纸。 不要封闭、不要冷漠、沉默。 了解重大事件并观看新闻。 品味社会,触摸生活。 学中文的时候,还是要背的。 传承桶(传统),呈现未来。 读对联,赏古诗。 理解实词和虚词。 简单的语言,丰富的生活。 从生活中学汉语。
这篇微作文受到了阅卷老师的广泛好评。 考生用《三字经》讲述自己学习汉语的经历。 由浅入深、层层推进,全面周到,不大言不惭,简洁易懂,朗朗上口。 虽然有两处错别字,但阅卷老师一致认为应该是一篇值得10分的作文。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我们鼓励或纵容考生写错别字。 这位考生犯了两个常用词的错误,这是非常不恰当的。
我也写信来纪念我的18岁生日。 如果我有孩子,我会写:
我从学校步行回家,看了看街对面的商店。 张大爷的两条狗已经很老了, 洗衣店老板的女儿上初中,长得没有小时候好看了; 湖南餐馆开门又关门。 几次; 绘画用品店的老板娘生了一个孩子。 仔细想想,几年过去了,我现在已经十八岁了。 在感叹周围事物不断变化的同时,我也对未来充满希望。 我希望我的十八岁能够像早晨的太阳一样明媚、灿烂。
这部短篇作品在测试评测时也引起了争议。 一些评分者认为这篇文章写得不好,不知道候选人在说什么。 这与他18岁的年龄无关。 但我们认为,作者仅仅用寥寥几笔,几个平凡的亮点,几个不经意的小事,几个蒙太奇般的镜头,就反映了他18岁的生活,平静而温柔,老练,不带任何痕迹。时间和青春。 易腐烂。 经过时间和练习,候选人一定会成为讲故事写作的大师。 这样的作品是我们很久没有找到的完美构图。
现在我们讲语文素养,什么是语文素养? 《汉书·李训列传》云:“马不掌历,则不能成道;士不受教,则不能强国”。 如果马晚上不在食槽中添加夜草以保持食槽充满,白天就不可能将东西运得又快又远; 国家不注重经常培养人才,国家就不会发展。 识字是日积月累的修养。 这是最基本、最常见,也是最可靠、最熟练的基本能力和习惯。 所以,汉语的难点就在于它不是一两天就能练就的东西。 需要培养一段时间。 我们现在谈论的是语言的建构与运用、思维的发展与提高、审美与创造、文化的理解与传承。 这些都是正确的,但是比较空洞,没有地方去把握。 我认为我们应该从最简单的单词和句子开始。 我在中学时就多次说过,老师要坚持要求学生多背、多背。 查看更多同义词和同义词。 首先写短句和段落,然后慢慢地将其拼凑成文章。 写身边的生活,写自己,慢慢练习这个,慢慢培养孩子写作的兴趣和热情。 这不是一个可以很快解决的问题。
基础打好了,万事大吉; 书读多了,你的辨别能力自然就出来了。 所以我经常说我们要打基础。 词句写好了,作文就能写好; 如果作文能写得好,你读的书越多,你的个人欣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也会提高。 现在我们讲批判性思维,不就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吗? 我还说写作也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还能是什么? 如果你炫技、用歌词,作文就写不好。
我之前多次说过,最后无非就是两点,一是“打好基础”,二是“讲一些人话”。
(本文来自齐永祥教授在今年人民文学座谈会上的讲话速记,未经作者审阅。章节标题和文章标题由编辑起草。)
也好学校是一所践行孩子立场的学校
也好学习者社区是学习者共同成长的地方。
年轻→小→少年
专注于衔接学习专业并做渡轮课程
夏秋季幼儿园及小学基础识字班
小生处渡口营地
注册进行中
欢迎预约参观学校,了解更多
(也是学校的微信公众号)
郑州市金水区椰豪学校唯一校区
地址:纬一路1号院1号楼2楼(临街)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