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应该如何反思? 我觉得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
首先,通过教育政策对比找出差距。
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肩负着“传道、学问、解惑”的责任。 教师应该经常问自己:我为什么要当一名教师? 我想成为一名什么样的老师? 我应该如何对待我的学生和同事? 我能给学生什么? 这是教师从事教育教学的动力源泉。
教师反思自身时,要有与时俱进的精神,处理好继承与创新的关系,不能局限于教师过去教书、自己学的经验。 他们不能“长大后我就成为你”。 ”,但要顺应时代发展和教育改革发展的新形势,与现行教育政策和课程教学改革理念相结合,与时俱进,在继承的基础上扬弃和超越。
只有通过反思不断提高思想认识,才能成为一名既能“教”又能“育”的具有“四种素质”的好教师。
二是与教育名师比较,找出不足。
青年教师在工作中要经常向经验丰富、优秀的教师请教,与同事讨论、交流,从而增加自己处理问题的方法和信心,同时为自己找到榜样和目标。
听优秀老师的课,或者观看名师的教学视频,然后将自己的教学设计与实际的课堂教学进行对比,看看有什么不同,名师有哪些优点,哪些值得学习,自己如何需要提高,然后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再次实践、提高。 这是一个反思的过程。
在清华附中,除了“同伴互助”外,还有“师徒结对”等形式,通过制度安排促进青年教师反思,让经验丰富的教师引导青年教师反思。
教师还应多阅读教育教学专业书籍,将书中的理论和方法与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相结合,用理论指导实践。 通过阅读和学习促进反思,避免走弯路。
三是根据教学目标发现问题。
教师应掌握围绕教学进行反思的基本方法。 首先,反思教学设计(通常也称为“备课”)是否科学合理,是否针对教学目标,例如如何引入新知识、如何在课堂上互动、组织哪些活动等。对于学生。 探索活动,下课前如何总结改进等。课后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回顾,看看设计是否合理,是否有改进的空间。
其次,要反思教学过程中现场产生的情境,因为课堂情境千变万化,不一定符合老师的预设。 如何应对课堂上的“意外”情况,你的应对策略是否正确,是否有更好的做法。 ? 这些都需要课后反思。
还有一种做法我认为值得提倡。 有些老师把平时的讲课录下来,然后回头看。 就像照镜子一样,他们对课堂上不顺利、不满意、有问题的事情提出更多的问题。 看看自己在教学语言、组织活动、评价学生等方面存在哪些问题,思考一下如何才能做得更好。
教师还应深入研究学业状况,选择学生喜欢的方式开展教育教学活动。 无论是教学语言还是教学活动,都必须符合学生的理解和接受能力。
教师不仅自己要善于反思,还要引导学生进行学后反思,而不是简单地说:“反思一下”。
学后反思需要设计和方法指导。 这不是课堂总结或课后作业。 学后反思对于学生来说是一次非常重要的学习经历,也是从知识技能到素养发展的重要学习过程。
努力成为一名反思型教师,需要做到“三件事”:
首先,有一个动机。
如果一个老师每天只是得过且过,从不思考如何提高,只满足于“不被学生踢下台”,那么就根本没有反思的动力,成长和进步也就无从谈起。的问题。
因此,教师必须努力把工作做得更好,有成为优秀教师、名师的愿望,有追求卓越的愿望,有不断前进的目标,这样才能在反思中不断成长。
第二是动机。
教师要认识反思的价值,感受到反思的意义,敢于反思、经常反思,直面问题、深入反思,才能不断感受到学生的进步、自身的进步、家长和老师的认可。学校在教学上的肯定。 只有当你觉得反思有用、有效、有助于提高自己时,这样的反思才有意义。
三是固化。
教师反思后,应将反思写成文字。
写作的过程也是一个系统整理和二次思考的过程。 “好的记性不如不好的文笔。” 如果不及时记录反思,随着时间的推移就会被遗忘。
只有记录下来,经常翻阅提醒自己,才能真正引导自己不断提高,也更容易找到教学科研课题,从而进一步学习、深化、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
从学校层面来说,不仅要提倡教师反思,还要通过一定的制度设计和组织安排,推动教师、校长、管理干部、教研组等反思。
学校要倡导批评与自我批评,营造人人反思的文化氛围,反思学校文化和教师自觉行为。 (摘自清风冷月微博)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