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标题下的“电气工程学报”即可微信关注该期刊
暗示
新功能:点击文字左下角“阅读原文”即可在手机上查看论文全文,并登录官网免费下载论文。
编者按:为了更好地推动电力电气工程领域学科发展,共享教育教学成果,《中国电气工程学报》开设“教育教学”栏目,征集相关论文到教育和教学。 本专栏的论文采用完整学术论文的形式,对某个主题或特定主题进行清晰、完整的讨论。 要求将教育理论和方法与学术研究内容相结合,对权力主体进行实质性创新,包括但不限于教育理念和技术、教育历史和改革、教学方法和内容、教学改进措施等。和电气工程。 教育的发展、历史或教育教学的进步都具有更广泛的影响和意义。
工科专业课程思想政治建设方案——以《电力系统分析》课程为例
孙秋野、黄雨佳、高嘉文
(东北大学)
DOI:10.13334/j.0258-8013.pcsee.201356
研究背景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对思想政治课的重要性作出深刻总结。 面对我国在校生人数最多的工科专业,如何完成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发挥课程的育人功能,推进“思政课”和“德育”。课程思政课”同向而行、形成协同效应,是实现培养社会主义合格接班人的核心问题。 工科专业涉及国民经济的各个方面。 如何将思想政治内容有机融入其专业课程中,达到默默育物、育人的目的,是一个迫切需要思考和长期建设的问题。
论文贡献
现实生活中,任何科学技术的出现、发展和应用都与国家的倡导和需求密切相关。 因此,本文指出科学技术具有国界,科学技术的国界属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科学技术的起源:科学技术的研究和发现通常伴随着国家的国情和需要。 其主要目的是为人民服务,实现人类可持续发展。 服务全人类的科研成果首次发布,有利于提升国家影响力、树立中国形象、发出中国声音。 如果我们能够成为行业的引领者和标准的制定者,将提升国家在该领域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2)技术的所有权性质:“关键核心技术是买不来、买不来、乞讨不来的”。 我们知道,只有掌握核心技术,才能真正实现自主可控,成为科技强国。 近年来,一系列围绕高科技的国际争端充分彰显了科学技术的国家权利属性。
3)科学技术的服务性质:科学技术发展的最终目的是造福人民。 各国国情不同,发展阶段不同。 因此,他们选择的科技发展道路也必定不同。 这在核心科技研究和重大工程建设中表现得尤为明显。 为国谋富、为人民谋幸福,也体现了科技的民族属性。
通过分析上述三种技术的民族属性,我们发现工程类专业课程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政治元素,对思想政治教育也存在着强烈的需求。 因此,对于工科教学来说,更需要在课程中推进思政工作,将专业课程的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思政课程的思想教育、精神塑造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新的工作。 “三全育”模式。
电气工程专业是当今高科技领域不可或缺的重点学科。 《电力系统分析》作为电气工程专业的核心学位课程,在专业教学和高素质专业人才培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这是针对大学生的。 将思想政治教育纳入大部分理工科专业课程的课程设置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本文以《电力系统分析》作为思想政治课程建设的实例。 基于专业课程设计中的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精神塑造三大特点,面向六大思政培养目标,结合五个教学环节,形成了专业核心课程思政建设框架。 框架给出了十类思政课融入课程的策略,全面剖析工科专业核心课程如何开展思政课建设。
论文要点
3.1 传、授、解的辩证关系
图1展示了育才育人三个重要特征的关系和要素。 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塑造精神,正如传道授业解惑一样。 虽然各有其各自的目的,但也是一个相辅相成的整体。 学生在学习知识、解决专业问题的同时,需要寻找其他相关知识,应用多学科知识,使知识的内涵和外延多样化,从而提高自身能力。 再者,知识的积累也是精神的塑造。 反过来,学生的精神充实了,就会内化为目标和动力,转化为有动力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性,帮助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 同样,能力的提高也会使学生在更短的时间内解决更多的问题,引导学生学以致用,挖掘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进而获得更多的知识。 总而言之,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塑造精神是密不可分、相辅相成的。
图1 育人育人的重要特征
3.2 课程思政六大要求
根据《电力系统分析》课程的特点和教学方法上塑造精神的必要性,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培养新时代青少年的“六个努力”,实施工程专业课程思想政治导向有以下六个方面: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培育爱国主义精神,强化道德修养,增长知识见识,培养奋斗精神,增强综合素质。
3.3 五个教学环节
我们将课程分解为五个环节:导论、专业知识点讲授、课堂互动、课程实验、综合课程设计。 每个环节都有不同的特点,思想政治要素的融合也不同。 本文结合课程教学环节的特点,通过在各个环节融合六大思想政治要素,构建了《电力系统分析》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从而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3.4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十类课程的策略
结合《电力系统分析》课程的专业实例,给出了该课程具体的思想政治建设方案。 图2为建设方案、思想政治目标与教学环节的对应关系。 横轴是六个思想政治目标,纵轴是五个教学环节,纵轴是十大建设规划。
图2 建设规划、思想政治目标与教学环节的对应关系
具体建设方案如下表所示:
针对思政六大要求,将上述十项建设方案融入五个典型教学环节,让思政课默默完成。 上述十个方案交叉结合,多种方式综合运用,形成更好的协同教育效果。
主要结论
思政课的融合离不开专业课程的设计,而专业课程的设计又离不开知识的传授、能力的培养和精神的塑造。 课堂上巩固学科专业基础知识,提升知行合一的实践能力,表达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和科技报国的情怀,是“课程思想”建设的生动实践。理工科专业的“政治教育”。 课程思想政治教育不是简单的“课程”加“思想政治教育”。 本文基于专业课程设计的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塑造精神三大特点,提出了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十类课程的策略,以期把滋润的东西默默地融入到专业思想政治教育中。避免思想政治内容与专业知识形成“双层皮”。 坚持把道德修养作为教学的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努力实现全过程、全方位育人。
引文信息
孙秋野,黄雨佳,高嘉文。 工科专业课程思想政治建设方案——以《电力系统分析》课程为例[J]. 电机工程学报, 2021, 41(2): 475-485.
孙秋野,黄玉佳,高嘉文。 工程类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方案——以电力系统分析课程为例[J/OL].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21, 41(2): 475-485。 (用中文(表达)。
▼
过去的亮点
▼
关于作者
孙秋野(1977年),东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创新创业学院常务副院长。 研究方向包括电力系统与能源互联网建模与优化运行、多能源综合互补优化、分布式发电系统网络控制等。长期从事《电力系统分析》课程教学。
黄玉佳(1996),女,博士生。 主要研究方向包括综合能源系统建模、能量流计算和稳定性分析。
高嘉文(1995),男,硕士研究生。 主要研究方向为电力物理信息系统攻防策略研究。
评论列表